【漫畫背景】
《寫作是門手藝》正在熱銷中,全書圍繞「學術寫作」這一令人望而卻步的主題展開,作者為了讓看似枯燥的主題意趣橫生、預設刻板的風格輕鬆愉悅、可能表面的言辭發人深省,作者在自己10年的教學基礎上訪談數人、幾易其稿,最終形成了這本「外行不覺得深 內行不覺得淺」的寫作書。
為了親近讀者,讓這本書更容易成為讀者和作者間的對話、甚至對飲,作者以呆萌」捲毛教授「的卡通形象示人,可愛、可敬、又平和。同時將自己和學生間瑣碎的學術點滴凝練後,再賦予學生身上的共性人格特徵形成了可愛、可笑、又可另學生感同身受的「拔毛哥」。捲毛教授和拔毛哥的對話即是這本書核心觀點的縮影,也是一個普通學生練習學術寫作的成長記。在引人大笑的同時也能啟人深思,這便是作者精心設計的「讀者友好」。以下是漫畫串聯成的習作故事:
劉軍強,《寫作是門手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
【作者信息】
劉軍強,現為中山大學教授(捲毛教授)。生於耕讀之家,依次畢業於南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哈佛大學;當過縣長,做過院長(均為副職),因長相憨厚、衣著樸素,屢屢被人喊為師傅;久之心安理得,遂「好為人師」。
軍強教授熱心寫作課教學,主講的《大學寫作通識》為中山大學核心通識課,在652門公選課中評教排名第一(百分位:0.15%)。本書為十年的研究方法課和寫作課授課基礎上寫成,先後八易其稿。
【漫畫習作】
畢業論文是當代大學生畢業的一大難題,
不少大學生每到畢業季就要哀嚎:
「寫論文寫到頭禿」。
真是應了那句話:畢業論文無窮已,學生年年禿相似。
論文就像一道圍城,圍住了導師和學生,
導師不解,學生寫論文為什麼這麼難。
學生不懂,論文到底要怎麼寫,是否有訣竅。
也許捲毛教授和拔毛哥能讓頭禿的大學生保護一下發量。
怎樣成為寫作高手?
這是拔毛哥一直想要獲得的秘籍,
也是當代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求而不得的秘籍。
捲毛老師只留下一句「拔光心中之毛」給拔毛哥。
拔毛哥百思不得其解,轉輾反側。
捲毛老師高深莫測——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想當初拔毛哥剛剛拜入捲毛老師門下時,也是位意氣風發的自信少年。
像大部分大學生一樣,他自覺已經摸到了寫論文的門檻。
開學不久,他便帶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來拜訪捲毛老師。
只可惜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會有些差距,
論文門檻顯然比想像中高一些,拔毛哥只好敗興而歸。
拔毛哥沒有輕易死心,化悲憤為力量,對著文章一頓大改
沒過幾日,拔毛哥便帶著新改好的文章,再次詢問捲毛教授的看法
這回他精明了許多,試圖搶佔先機,起碼從問法上把自己的文章劃入論文之列
「好的論文像彩色玻璃,而一般的論文就是透明玻璃。您看我這篇屬於哪種?」
這種伎倆顯示騙不過捲毛教授,
捲毛教授看了看拔毛哥的速成著作,再看了看拔毛哥茂密的頭髮
感嘆一聲:拔毛過程難且艱啊!
無可奈何後,捲毛老師把拔毛哥扔下了論文的海洋,立志讓其:
熟讀論文三百篇,不會寫文也會評!
然而沒想到,拔毛哥雖然不負眾望地沉浸於知識的海洋,
但卻因為沉得太深,導致腦子裡進的水有點多……
捲毛教授對著拔毛哥兩眼一黑,卻還是忍不住想給他一個機會,
展示一下這段時間的積累成果。
只是,不僅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些傷害也是。
磨論文,東拼西湊……
直接把第一層傷害帶給學生,使腦細胞和頭頂的毛都不復存在。
辛苦的勞動成果再交給老師,引出第二層傷害的精準打擊。
老師們看那麼多廢話連篇的論文也是很受傷的,有些還要熬夜看。
你看,捲毛老師的頭髮除了卷還有什麼特點?
面對拔毛哥廢話連篇的論文,捲毛老師苦口婆心地告誡道
「可要可不要的一律刪掉!」
面對刪刪減減只剩標題的論文,
拔毛哥終於開始深度地審視自己。
卻發現自己除了廢話多以外,竟然還有個更大的問題
——沒有變量思維,
拔毛哥驚恐極了,趕緊向捲毛老師請教。
拔毛哥覺得自己好像學會了
,
但是拔毛哥跟帥哥都有哥,拔毛哥就是帥哥了嗎?
問題之所以提得很爛,也許是問題方向不太對,
換個方向,它就是個好問題。
問題終於弄清楚了,接下來就是如何去解決它。
論文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發現不了論文的寫作模式。
了解了論文的寫作模式之後,有些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就像之前只會寫四不像論文的拔毛哥,
也能像模像樣地與捲毛老師探討學術問題了。
帶著被捲毛老師認同的喜悅,拔毛哥終於開始寫論文了。
寫作過程中他覺得自己文思泉湧,才思敏捷。
大功告成後,他懷揣著一顆激動的心把習作拿給捲毛老師審閱,
結果又是一腔熱情錯付,心碎一地。
但是,拔毛哥已經被打擊慣了,只要能有一點進步就很滿足。
內容不行,結構總是有亮點吧?
他自覺結構清晰,已經有論文的框架了。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
什麼叫一看就會,一寫就廢,大抵就是如此吧?
捲毛教授還強調:「讀者不喜歡看理論,喜歡聽故事。」
所以,會講故事也是寫論文的重要技能。
就像拔毛哥,只要講到了故事(八卦),他就能立刻清醒。
讀者大抵也像拔毛哥一樣,更喜歡生動有趣的故事內容。
但講好一個故事,也並非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好的故事不僅需要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要素支撐,
還需要AB面。
「AB面?每個故事都有AB面嗎?」
顯然,拔毛哥在講故事的學習上也有一定距離的路要走。
在認真學習過十八般武藝後,拔毛哥在寫作的道路上一日千裡。
捲毛老師覺得,是時候告訴他寫論文的江湖道理了: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這是做人的原則,也是寫作的底線。
課程終於結束,拔毛哥與捲毛教授相愛相殺的過程暫時告一段落。
回顧這一程,拔毛哥曾經懷疑人生的迷茫狀態已有所好轉,
現在的他鬥志昂揚,想像捲毛教授一樣,成為寫作論文高手。
雖然不知最後能否把心中的毛拔光,
但當下,捲毛哥心中的疑惑已隨著頭髮的掉落而逐漸減少。
而這,大概就是學習寫作這門手藝要付出的學費吧!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