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父母必讀 ,作者貼心專業的
父母必讀
育兒路上,與你同行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習慣養成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提供「特殊時期特別家教」,送上一份特殊的溫暖。
● 【問題徵集】我家的陪伴困惑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很多困惑?關於高質量陪伴,是否也感覺到無從下手?……歡迎您通過文末留言或公眾號回覆說出您的困擾,我們將不定期整理這些問題,邀請專家為各位家長解疑答惑。
成長不是在身上長出什麼新的東西,而是要勇於先把自己打碎,再重塑起來。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才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為人父母,我們需要自我成長。但是我們的成長,不是要變成更好的父母,而是要變成更好的自己。甚至在成長中,我們需要重新認知自己,重新認識孩子。
這需要我們勇於打碎自己,打碎那些頑固的認知,或者是曾經對自己的不接納,比如我們以為必須要成為孩子的引領者,也許孩子才是我們的導師;比如我們以為必須要教孩子很多東西,其實孩子可能教會我們的更多……
01
孩子告訴我們更多哲理
成為父母,我們首先面對的就是一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餓了就吃,吃飽了就睡的嬰兒。
如果你善於打碎自己,你會發現,他簡直就是你的精神導師。只要你有一分他那種活在當下的從容淡定,就會減少很多焦慮,更去享受時間停留的每一分、每一秒。
孩子漸漸長大,如果你善於先打碎自己,不急著去教導他,你會發現他身上的那種寬容、善意和智慧,包括他天生的那種向上的狀態都特別能感染你。
他好奇、樂於探索,他也簡單、直白,直抒胸臆,正是所謂童言無忌。難道我們不該如此積極努力地去面對生活嗎?
孩子對待自己所愛的人,情感是熾烈而且毫無猜忌的,而且,他善於原諒。
可能每個媽媽都經歷過被孩子原諒的時候,體驗過他的那種原諒是那麼真誠。用孩子的情感衡量一下我們對所愛之人的情感,就會發現我們的愛已經變得要求太多,純度太低了。
02
孩子督促我們成長
父母是一種特殊的職業,不能偷懶,不能走捷徑,更不能辭職,也不能跳槽。
無論這個「職場」多麼難,環境多不好,這項工作有多難啃,必須硬撐。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必須成長,必須提高「職業技能」,才能稍感得心應手。
然而,剛剛感覺有一點輕鬆,新的難題就會再次出現。於是就要再努力學習,思考,解決難題,應對局面……
在這樣一點點地「技能」提升中,我們還學會了很多別的東西,比如選擇力、判斷力、溝通力,學會了平衡、取捨、靈活……
這不僅是我們引導孩子成長,分明也是他引導我們成長。有的父母在孩子的一路「督促」下,不僅成為成功的父母,還成了成功的母嬰行業的專家、創業者。
是孩子讓我們發現了新的自己,發現了自己的潛能。
03
孩子是最好的心理治療師
所有父母自己在成長中都是帶著不足和缺憾的,在我們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相當於自己重新長了一遍。
藉由孩子的成長,如果善於打碎自己,我們就會看到我們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過什麼問題,察覺到這些問題對自己現在還有哪些持續的影響,對未來還有哪些影響,就像是在照鏡子,照見了自己臉上的斑斑點點。
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調試甚至治療,來修復自己成長中的那些缺憾,讓自己的人格變得更加完善,讓自己的那些心結得以打開和釋放。
所以,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說過的那句話一樣:孩子是父母最好的心理治療師。是孩子在治癒我們,幫我們成長。
希望我們享受每一次被打碎和重塑的過程,享受從焦慮、居高臨下,變成對孩子有敬畏之心、重新擁抱自己成長的我們。
來 源
養育科學研究院
原標題:《陪伴,我們在一起丨「謝謝你,我的孩子」》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