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和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清水縣聚焦薄弱短板,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全力以赴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確保全縣貧困群眾吃穿不愁,適齡少年兒童全部接受義務教育,貧困人口都參加基本醫保並落實了繳費補助政策,都住上了安全房,吃上了安全水。
飲水安全保心安農村飲水安全是脫貧攻堅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直接影響到全縣貧困人口的脫貧退出,事關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為著力解決貧困群眾安全飲水問題,清水縣委縣政府深刻認識農村飲水安全的重要意義,圍繞水質、水量、供水保證率和用水方便程度四個指標紮實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工作。
截至目前,投入1.96億元實施26個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43個單村供水併網工程,建成702個高位及村級蓄水池、28個自然村供水點,安裝5萬隻智能水錶,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7.3%,安全飲水保障率達到100%。今年,緊盯安全飲水「三保」工作,新增自來水入戶1244戶,戶內設施提升改造542戶,改造供水管道104公裡;受災的21個水毀點全部搶修完成,恢復正常供水。
通過推進自來水入戶、自然村供水點建設、單村供水並大網、泉水水源保護、智能水錶安裝五項工作,建立「縣供水站+供水公司+基層管理站+鄉管小組+村管小組」五級管理模式,全面落實「通水、建卡、計量、收費、維修」五到戶服務措施,有力保障了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
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學校的辦學條件真是今非昔比。那時候,校園裡只有幾間昏暗的危房,書桌椅十分破舊;現在,教學樓裡窗明几淨,各種教學設施一應俱全,農村娃享受到和城裡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真是幸福得很啊!」在秦亭鎮盤龍小學門口,送孩子上學的村民李強感慨地說。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清水縣推進教育扶貧,通過改善辦學條件、完善教育資助體系、發展職業教育等方式,讓更多貧困學生有學上、上好學、能成才,全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近年來,清水縣建立「抓促穩保」控輟保學工作機制和動態監測、「零輟學」月報告等制度,靠實「六長」責任,勸返失輟學學生58名;投資4.77億元,實施全面改薄項目249個,建成行政村幼兒園83所。著力加強鄉鎮學校和村小規模學校建設、積極推進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健康扶貧為群眾護航「以前擔心花錢怕去醫院,現在有了健康扶貧政策,解決了我的後顧之憂。」豐望鄉南家鋪村的周興旺去年住院治療膽結石,出院時,醫療費用共4200多元,通過享受相關政策優惠後,個人只花了300多元。 「看著花了不少錢,我們自己才掏了300元。治療之後,我感覺身體舒服多了,真是感謝黨的好政策。」周興旺告訴記者,他們家5口人全靠兒子在外打工的收入生活,原本想的要承擔昂貴的醫療費用,結果報銷過後幾百元,多虧了國家精準扶貧醫療保障的好政策。
當前,清水縣緊盯基本醫療「三改」工作,全面落實「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等政策,使貧困人口就診流程和看病就醫費用明顯縮減。
與此同時,清水縣新(改)建20個村衛生室,新(續)辦門診慢病卡1.36萬人,完成家庭醫生籤約17.3萬人。為鄉鎮衛生院配置了DR、彩超等設備,配齊了至少1名全科執業醫師。總投資2.8億元的縣醫院遷建項目搬遷使用並通過二甲評審。實施「村來村去」村醫培養計劃,在天水衛校合作開設精準扶貧鄉村醫生培訓班,連續5年培養村醫338人。在落實籤約醫生制度的基礎上,探索開展「一醫一護士盯一個貧困村」定點診療活動。城鄉居民跨市跨省就醫即時結算,群眾常見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
住房保障讓民有所居走進山門鎮高橋村張來福的家裡,院子裡擺滿了花花草草,屋內電器設施一應俱全,窗明几淨,溫暖舒適,一家人覺得既安心又暖心。
近年來,清水縣緊盯住房安全「三查」工作,繼續推行差異化危房改造補助政策,對一二類低保戶、五保戶、殘困戶等特殊困難群體,既落實中央和省市項目補助,又採取「政府補一點、社會捐一點、群眾籌一點、幫扶單位幫一點、舊物利用省一點」的辦法幫助建房,累計改造C、D級危房10231戶,統規統建「五保之家」44處,安置五保老人186名;籌集社會幫建資金637.2萬元,動態排摸的892戶危房全部竣工入住;131戶災後重建戶完工130戶,加固維修的98戶全部完工。一批批高質量、符合群眾心願的安居房項目相繼建成,群眾住得上房、住得上好房的夢想逐漸變成現實。
用心幫扶,貧困群眾不愁吃、不愁穿;精準用力,貧困群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攻堅拔寨,碩果纍纍。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既是底線性任務,承載著厚重的民生期待;也是一塊「試金石」,檢驗著脫貧攻堅的質量、成色。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清水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摸清脫貧戶後續發展需求,逐戶逐人逐項解決問題,著力補齊短板,解決深度貧困,全方位推進脫貧攻堅收官戰。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