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很多幼兒園和學校為了增加孩子與家長的親密度,增加互動,往往會舉辦很多親子活動,或者是布置一些手工作業要求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也是為了讓家長能夠與孩子多溝通,達到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目的。
前不久,浙江的一所小學舉辦了耕讀文化節,其中的一個班級被布置了一個任務,那就是用稻草做一條龍。
該班的班主任得知自己班級的任務之後很是發愁,因為「龍」畫起來倒是容易,真的做起來可不是那麼簡單的,更何況還是用一根根的稻草做。
沒想到,班裡的學生家長一起上陣,共同完成了這條「龍」,甚至還請來了非遺傳承人給龍做了栩栩如生的眼睛。
另外,還有一些家長用稻草做了螃蟹,章魚等等,可以說每一件幾乎都可以媲美工藝品了,班主任看到這些作品簡直激動地不知道怎麼說了。
事後,家長看到自己的興趣愛好用到了最值得的地方也很是高興。網友們看到成品後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家長用稻草做了個龍,如此硬核的手工走紅,可以說是徵服了所有人了:沒才藝真不敢送孩子上學網友們紛紛評論說:「沒點才藝都不敢送孩子上學了」,「像我這樣笨手笨腳的,是不是可以原地爆炸了」,甚至還有網友說:「感到自卑了」。
為什麼學校會給家長布置作業?
對於學校或者幼兒園布置的手工作業這件事,可以說是幾多歡喜幾多愁,攤到了的家長自然是感到頭疼,畢竟自己忙了一天的工作還要加班加點地幫孩子完成手工作業,可是不做,又怕引起老師的不愉快,最終終歸是不情不願地替孩子完成。
而那些沒有攤到這件事的人往往只是看個熱鬧,自然體會不到其中的無奈和崩潰。所以關於學校究竟應不應該給家長布置作業一直都存在著爭議。
很多家長認為既然把孩子交到了學校,那麼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應該由學校和老師來完成,而不是給家長額外布置任務。
其實,很多學校和幼兒園布置的手工作業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成長,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考慮到如今的很多家長都工作忙,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所以就利用共同完成手工作業的過程來增加親子時間。
只不過,有些手工作業確實難度過大,導致孩子完全插不上手,最終還是變成了家長一個人的任務,就難免會引起家長的情緒牴觸了。
面對學校布置的手工作業,家長應該如何做?
1.不要敷衍孩子
很多家長下班回到家已經感覺很累了,再聽到孩子帶手工作業,就會容易覺得很煩躁。
所以有些家長就會敷衍孩子,直接上網查捷徑,直接自己很快完成,一點沒有讓孩子參與進來。
這種敷衍的方式會使手工作業的意義完全失去,根本達不到親子的效果,反而會給孩子做了一個不好的榜樣,孩子會覺得原來做事情走捷徑是這麼容易,那麼以後孩子學習也會想著走捷徑,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努力。
2.激發孩子思考
真正正確的方式就是家長要跟孩子共同完成手工作業,當然,孩子年齡小,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有限,大多時候還是需要家長來動手完成。
不過家長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孩子的思考,讓孩子多動腦筋想一想下一步應該如何做,或者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這樣的過程會讓孩子完全沉浸到其中,孩子也更願意動腦思考,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在家長的協助下,孩子還能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3.用合理的方式跟老師溝通
現在是網絡信息公開的社會,生活中的一點小事都會被放到網上,讓網友來評論孰是孰非。
一些家長也是如此,面對手工作業的不滿也會公然跟老師叫囂,或是在家長群裡,或是在網上,但是這樣做只會激化矛盾。
家長可以採取私下裡跟老師溝通的方式,因為很多時候布置作業不是老師個人的意願,而是學校下達的任務,所以家長全都怪罪到老師的頭上也是不明智的做法。
同時,一旦家長跟老師激化矛盾,受負面影響最大的還是孩子。
家長想要孩子成長得更加健康,那麼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
我是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的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讚、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