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澳大利亞這個國家,大家或許都並不陌生。這個國家有許多以「袋」命名的生物,例如大家都喜歡的考拉(樹袋熊)、袋鼠,還有一種曾在八十多年前就被人類認為滅絕的生物——袋狼。袋狼和它的名字一樣,是一種在母親的育兒袋中生長的生物。幼崽出生以後,它們會在母親的育兒袋中生活三個月,一來是為了保證幼崽的安全,二來是為了給幼崽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營養。
袋狼出現在地球的時間並不長,只有四百萬年,它們大多數在澳洲大陸和非洲大陸的紐幾內亞地區生活。在五千年前,人類進入了澳洲大陸,同時也攜帶了一種叫做澳洲野狗的生物。這時,澳洲野狗和袋狼就形成了競爭關係,因而,袋狼的滅絕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外來生物的競爭。它們的到來使得袋狼的食物減少,生存範圍被壓縮。
在跟澳洲野狗競爭的那一段時間裡,袋狼給澳洲野狗背了不少黑鍋,可謂是「狼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那時,當地的羊群經常被襲擊,人們第一時間就將這個矛頭指向了袋狼。為了保護當地重要的肉食及經濟來源,當地政府開始鼓勵居民進行大規模獵殺袋狼的活動,聲稱只要獵殺成功就能夠拿到獎金。
可誰曾想到,這些羊群的死亡是「內部人員作案」呢?被認為是人類好朋友,並且保衛人類不受當地生物侵害的澳洲野狗才是人們深惡痛絕的羊群殺手。或許,在當地人的心目中,澳洲野狗一直都是保護他們的角色,所以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人們就會把矛頭指向外界生物,例如袋狼。
於是,可憐的袋狼在大規模屠殺、生存領地被侵佔、外來狗群搶奪生存資源這三個主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數量日漸減少。當政府意識到袋狼數量越來越少,想要停止人們的獵殺行為時,袋狼已經在即將滅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之後,儘管屠殺行為已經停止了,但是袋狼滅絕卻成為了一個無法挽救的趨勢。
為了生物多樣性,且為了人類能在這片土地上更好地生存,即使只有一絲保存袋狼種族的希望,當地政府也沒有停止努力。在八十七年前,有人偶然捕捉到了一隻袋狼,他並沒有把它殺死,而是把這個袋狼當做了恢復袋狼種族希望的火種。於是,捕獲者帶著期盼把它送到了動物園裡。但不幸的是,這個倖存的袋狼雖然被送到了動物園,但它最後還是死了。據當時澳大利亞的新聞報導,這個袋狼的死亡是因為動物管理員馴養及管理的疏忽。
但儘管袋狼已經死了,可迫害羊群的黑鍋還背在了它們身上,直到人們發現羊群的意外死亡並沒有因為袋狼的滅絕而停止。這時候,袋狼的冤屈才被洗刷,但在澳洲大陸人們並沒有再發現過袋狼的蹤影。
直到2016年,人們偶然拍攝到袋狼在田野飛奔的照片時才長舒一口氣,還好袋狼並沒有真正滅絕。或許,人類沒有發現袋狼的原因,是因為它們在荒蕪人煙的地方隱藏起來了。袋狼的生命力雖然頑強,但人類也不要忘記了它們也是地球中的一份子。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