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條向西奔流的長河,我們就是不斷被浪花推著前進的小舟,對於過去的時光只能回頭遙望一眼然後繼續前進。一生中我們可能會留下許許多多的遺憾,例如沒有長成父母心中優秀的孩子,沒有一份成功的職業,沒有找到很完美的伴侶,沒有成為孩子心中很好的父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這些遺憾,有沒有來不及做卻很珍貴的事情。今天小象分享的日系電影叫《步履不停》,主要講述日本的一個普通家庭之間父母與孩子相處的一些故事,整個影片有一種溫馨而又淡淡的憂傷。這部電影也是小象最愛的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他總是擅長用一碗白米粥般簡單的手法來揭示主角們的人生百味。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電影裡的細節吧。
電影裡的老父親是一名社區醫生,典型的日本大男子主義男人,對孩子的教養很嚴格。老母親是一位終日操持家裡大小事務的全職太太,平日裡待人溫和,但因為常年隱忍出過軌的丈夫以及承受喪子之痛,對除自己孩子以外的人尖酸刻薄。老父親以為優秀的長子會繼承他的醫館,但是長子在十幾年前為了救一個溺水的學生而逝世。男主人公良多是這個家庭中的次子,從小與父親意見不合,常年生活在父親的壓迫下,成人後便逃離家庭去異地做一名畫作師,還與一個有孩子的單身媽媽組成了家庭。
在一次長子祭日的時候,良多帶新婚妻子和繼子一起回老家看望父母。雖然是很日常的情節,但是人物間的情緒表達和細膩的情感傳遞非常有意思。老父親不苟言笑,但其實心裡還是很渴望良多回家和他們相聚,甚至在良多回到家後還躲在診所裡,這種矛盾的表現恰恰表達了父親對良多沉默的思念。良多其實非常希望能得到父親的認可,但是面對嚴厲的父親他一直不敢勇敢地表達自己。良多和父親這種表面和氣背地裡卻緊張的父子關係在一次海邊散步中,終於緩和了,甚至相約著下次回家相聚時一起看球賽。小象認為家人間還是需要彼此坦誠溝通,勇敢表達,才能守護珍貴的親情。
良多母親表面上對待媳婦非常友善和慈愛,但是心裡其實對良多的婚事並不滿意,甚至勸良多先不要生孩子,因為有孩子後離婚會很麻煩。良多心裡開始明白,相比他的幸福,母親更在意的是世俗的眼光。良多母親甚至在每年長子祭日的時候都邀請當年被救的那個學生來家裡一起吃飯,她心裡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被那個學生害死的。這一切這讓良多對母親心生反感。但是他又十分矛盾,作為孝子應該寬容和接納父母,他陷入倫理道德和自我的兩難之中。確實,在東方文化中父母總是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把孩子培養向自己期待的方向成長,很少父母能真正關心孩子的內心。無論作為孩子還是父母,我們都應該反省。
在短暫的兩天相聚後,良多一家告別父母。小象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老夫婦告別孩子們後回家,兩人互相攙扶著走上長長的階梯,看著他們年邁顫巍巍的背影,仿佛那就是通往天國的階梯。後來他們也平靜地離世了,良多最後也沒有和父親看棒球賽,也沒有讓母親坐一次自己的小轎車......電影的最後,良多帶妻兒回家鄉祭拜過世的父母。步履不停,有的人離開了,新的人加入了。時光的長河慢慢流淌,帶走每個遺憾。
人生步履不停,但有時總會慢了一步,良多再也來不及和父母完成他們簡單的心願,但他應該會思考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父母,讓他的孩子避免有跟他有一樣的「來不及」。我們都應該反思,父母和孩子該如何相愛,愛得恰當,給彼此溫暖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