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佑聖真君,即為玄武亦乃真武,歷史傳說版本各異,你認為呢?

2020-12-09 歷史國學教堂

卷首語

在道教的諸多神祗中,若說道「佑聖真君」這個稱呼,可能很少人會知道是哪一尊,但若說道「真武大帝」,相信許多人一定知道,但很少人知道的是道教佑聖真君,即為玄武亦乃真武,歷史傳說版本各異,你認為呢?

佑聖真君

在道教的神祗之中的佑聖真君全稱為「北極佑聖真君」,就是人們熟知的「玄武」。四聖在天上護衛北極紫微,可是往星空上看去,何為翊聖?何為天猷?連個影子也找不到。這四聖中唯一在天空有實體的星神,就是玄武。

在二十八宿中北方鬥、牛、女、虛、危、室、壁等七宿合稱「玄武」,而以虛、危為主宿。至先秦時遂又演為主北方七宿之神,與青龍白虎、朱雀合稱「四靈」或「四神」。其形為龜蛇相糾纏。

所以,《淮南子·天文訓》把玄武視為北帝之獸: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這時的玄武只是星象中的龜蛇二獸,其實只是一個身有花紋的烏龜。

到了東漢的緯書中,玄武又被升格為「北帝之精」:「其北黑帝座,神名曰協光紀,其精為玄武。」但又說:「北方黑帝,體為玄武,其人夾面兌頭,深目厚耳。」名字成了「黑帝」,但其體仍為玄武,也就是龜蛇,所謂「狹(夾)面尖(兌)頭」正是烏龜的腦袋。其神格因在北方,按五行北方屬水,所以玄武在漢代也曾被視為水神。

《楚辭·九懷·思忠》有云:「玄武步兮水母。」《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也。」可是隨著五帝之說的逐漸消沉,作為北方黑帝的玄武也就不那麼顯赫了,只是和青龍、白虎、朱雀在一起湊成一套吉祥圖案,深深地刻在人們的生活中。

這狀態延續下去,幾百年來基本上沒什麼改善,玄武還維持著龜蛇一體的形象。在五代《葆光錄》中有一個故事:一個姓沈的渾小子,走在竹林中,見蛇纏一龜,他以為這是二物交配,但這礙著他什麼事了,他卻掄起鋤頭連蛇帶龜打死了。

這可惹了大禍,他們家幾十口子,旬日之間相繼而亡。有人說他殺死的不是普通的烏龜和蛇,而是「玄武神」。神現原形於竹林之中,而且一把鋤頭就可以被砍死,雖然他還能施報於仇人,但其神格之低也可想而知了。

玄武升為大神,乃在北宋真宗祥符年間,因避「聖祖」趙玄朗之諱,改玄武為真武,旋加號為「鎮天真武靈應祐聖真君」,正式為道教收編。到了宋末,為了加強北方對金人的防禦,特加真武尊號,讓他成為護佑北疆的大神,此時他在朝廷裡的位置已在翊聖等之前了。

到了南宋,真武神人格化的傳說日益滋繁。其形象多為道服羽流,仗劍披髮,頗為威猛。而他的本相龜蛇則做成泥塑踩在他腳下。可是在民間傳說中,這位大神常常顯形於市井,除妖治病,活脫脫是個許旌陽、呂洞賓式的道士,與他的大帝身份頗不相稱。

真武的再度興起,起於元大德七年,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那是因為蒙古族從北方興起,入主中原,所以他們覺得這是北帝玄武在保佑著自己。

等到明朝初年,燕王朱棣以一北疆藩王而發動「靖難之役」,決意以北統南時,便拉大旗作虎皮,真武成為鎮守北天的大神,自然也就成了他的戰神。據說朱棣將起兵時,問他的國師姚廣孝何時出發。

姚廣孝說:「時候還沒到,再等等我的師傅。」過了片刻,忽然旌旗蔽天,雲霄中現出一披髮仗劍的大神。朱棣問:「這是何方神聖?」姚廣孝道:「這就是我的師傅,北方的玄武大帝。」朱棣和姚廣孝造出了這個神話,自然能鼓舞士氣。

待到朱棣打進了南京,把侄兒建文帝弄得活不見人死不見屍,自己登上了寶座,此時玄武大帝的助戰之功自不可沒。靖難之役成功,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建真武廟於皇城西南,又因為有玄武出家於武當山之說,便在武當山天柱峰頂鑄銅為殿,飾以黃金,又鑄玄武大帝像於殿中。

由於明代歷朝萬歲爺的大力推動,真武信仰迅速遍及全國,香火極盛,幾乎成為僅次於三清、玉皇的道教大神了。但是各地供奉玄武,特別是宮廷御用各衙門,全部都建真武廟,設玄帝像,旁塑龜蛇,卻有另一個功用,那就是前面說過的玄武的水神功能。既是水神,就可以防火,所以真武大帝和龜蛇二將又兼任了消防隊。

當然事實證明,皇宮還是照樣發生火災。真武有此顯赫聲威,道教自然要徹底摒棄源自原始宗教的種種傳說,另行為他編造身世。於是真武成為淨樂國王太子,由善勝夫人剖左脅而生,然後修行得道,除鬼斬妖。

這就如同玉皇身世一樣,也是模仿佛經而編造出來的,但在細節上略有差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調其為元始化身,餘象鬥《北遊記〉中調其為玉皇化身,《歷代神仙通鑑》則說是太始化身。真武既然身世、地位如此顯赫,當然不可能是龜蛇之類。

所以有關真武的傳說,又皆稱龜蛇乃六天魔王以坎離二氣所化,但被真武神力躡於足下,成為其部將。可是在民間傳說中,卻另有一套玄武出身的故事,據《臺灣神像藝術》說:

玄武本是民間一屠夫,以殺豬為業,性情至孝。及至晚年,悔悟自己殺生太多,乃毅然放下屠刀,隱入深山修行。一日忽有所悟,聽神人指示:「欲除殺生之罪,須刀割自己腹肚,取出臟腑,洗清罪過。」

屠夫遵意而行,剖腹於河中。至誠感天,遂成仙,為玄天上帝。而其棄於河中的胃臟卻變成龜,腸變為蛇,興妖作怪,玄天上帝又親自下凡降服這個充滿自己罪孽的胃腸。這個故事看似很幼稚樸實,又加了一些佛教的色彩,其實最能反映玄武棄舊形、換新裝的真相。

結語

好了,道教中的「佑聖真君」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此,若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評論區,另外想更多的知道那尊神祗的歷史文化傳說也可留言到評論區,後續會為大家一一分享!

最後,謝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關於禪道的一些小故事暫時停更斷時間,後續也會為大家持續分享,還請見諒!

相關焦點

  • 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
    道教所信奉的真武大帝,又被稱為「玄天上帝」,是道教神系中赫赫有名的天界尊神。現在道教名山武當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其形象威嚴端莊,具有帝王氣概,相傳是明朝時仿照明成祖朱棣的形象鑄造的。道教經書中將他尊稱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民間又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批發祖師。
  • 蘇泉:太極四聖真君圖像背篆書符文八卦壓勝錢
    蘇泉收藏感言筆者在多年的花錢收藏中,曾得一枚四聖真君花錢,十分喜愛,愛不釋手。此錢精整大氣,包漿溫潤,製作精良,四位天神神採各異,栩栩如生,如同一幅天神下凡的畫卷,藉此機會發表出來與廣大泉友共賞!四聖即是道教以天篷、天猷、翊聖、佑聖,稱為天府四聖。
  • 北極四聖中佑聖真君的佐使是王靈官,那排名第一的天蓬佐使是誰?
    如果結合道教神話,這王靈官的名氣不小,他本名王惡,是道教最崇奉的護法尊神。道教有五百靈官的說法,王靈官是五百靈官之首,稱號為「都天大靈官」。不過,這王靈官雖是厲害,但他在西遊記中的職務卻只是佑聖真君的佐使,而佐使即輔佐的官員,顯然地位遠在佑聖真君之下,僅是他手下的一員大將。
  • 道教:玄天上帝,亦是真武大帝,主掌人之生命壽夭
    《禮記》載稱「前朱鳥,而後玄武」,朱鳥指的是南方七星,而玄武則是北方的七星,也就是北鬥七星。古人以為北極星是治天界的神,權力很大,因而在漢朝即頗受民間敬重,直到宋朝才將北鬥七星人格化。宋朝天禧詔封「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七年加封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成為北方最高神。
  • 孫悟空都敬畏的真武大帝,豬八戒卻不怕,看當年的北極四聖是誰?
    這次鬧得三界沸沸揚揚的大鬧天宮事件,成功有效將孫悟空阻止在靈霄寶殿前的天庭神殿,當值的佑聖真君佐使王靈官,以及後來佑聖真君調來的雷部36員天將。 查閱道教資料,我們知道,佑聖真君正是後來三界威名赫赫的九天蕩魔天尊——真武大帝。
  • 農曆三月初三,恭賀道教尊神真武大帝聖誕!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對於道教來說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西王母在西崑侖瑤池聖地舉行蟠桃盛會,宴請三界諸位神祇。同時也是道教始祖軒轅黃帝和北極四聖真武大帝的誕辰。各地的宮觀會在這一天舉行祈福法會,祈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萬民樂業。
  • 說說真武大帝的來歷,他的神職有哪些?他的上司是誰?
    真武大帝神像·網絡供圖 真武大帝,全稱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在民間的稱呼為「真武蕩魔大帝」,有時也稱「玄天上帝」等。以此類神稱可以得知,真武大帝應是以「武事」為執掌的。在關於真武大帝的道教相關書籍和民間傳說裡,其官方身份是「北極四聖」之一;是中天北極紫薇大帝的手下四大將。但以整個道教神仙體系來說,統御三界兵戈之事的天帝是勾陳天皇大帝,而真武大帝又以蕩魔、鎮守等武神形象和神職為主;因此他也是勾陳大帝之下的兵戈主持者。由於後世對真武大帝的信奉太過熱烈,以至於超過對紫微大帝和勾陳大帝的信奉,我認為可以說他是二者的神職統一者。
  • 湛江民間信奉的「真武大帝」,曾被多名皇帝加封,地位顯赫
    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玄天上帝,又稱玄天上帝、北極玄天仁威上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蕩魔天尊、玉虛師相、九天降魔祖師、無量祖師,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大帝,是中國道教和民間信仰中的鎮守北方天界之神。中國民間尊稱玄天上帝、玄帝、玄帝公、上帝公、帝爺公、元天上帝等。
  • 武當山供奉的主神真武大帝,在武當山有著什麼樣的事跡?
    在民間呢,有南少林北武當的說法,在國外武當山的名聲也是想噹噹的。武當山原名「太和山」,是道家的洞天福地。 相傳為上古玄武神得道飛升之地,因而太和山供奉玄武,有「非玄武不足以當之」的說法而改名為武當山的。武當山的介紹就先寫到這裡。(如果大家想了解武當山的歷史。請關注留言。可以單獨寫一篇武當山當歷史)上面介紹了一下武當山。
  • 亦道亦佛:從宏佛塔《玄武大帝圖》看西夏道教
    摘要:西夏以佛教為國教,但是道教也有流行。1990年在寧夏賀蘭縣宏佛塔出土的《玄武大帝圖》,是西夏時期為數不多的道教題材的繪畫。此畫表現出了亦道亦佛的特點,也反映了宋代文化對西夏的影響,這對研究西夏境內乃至宋代道教的發展有重大的價值。
  • 三月初三,恭賀真武大帝聖誕!持誦報恩寶誥,為父母祈福消災
    法力無邊,驅妖斬邪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真武蕩魔大帝」,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民間亦稱為「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髮祖師」。
  • 《西遊記》冷知識09:王靈官、蓮臺、道教神仙
    道教有五百靈官的說法,王靈官是五百靈官之首,稱號為「都天大靈官」。在明代也是一位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攝毒,享受國家祭祀的一位重要道教神仙。《神仙傳》記載:王靈官原名王惡,湘陰浮梁之廟神(這句話查不到含義。按字面上的意思,湘陰為地名,湖南省嶽陽市有湘陰縣。浮梁為廟名,意即王靈官是湘陰浮梁廟的神,不知對不對?
  • 道教中赫赫有名的北極天蓬大元帥,北極四聖之首,帶你走進道教
    北極天蓬大元帥,道教信仰中的尊神,道教護法神北極四聖之一(《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原為北鬥星宿之一,被尊崇為星宿神。為北極紫微大帝所屬部將,統理北鬥及酆都的神將。祖師九天尚父五方都總管北極左垣上將都統大元帥天蓬真君,姓卞名莊。三頭六手,執斧、索、弓箭、劍、戟六物,黑衣玄冠,領兵三十萬眾,即北鬥破軍星化身也,又為金眉老君後身。生於周時,孔子稱卞莊子,即其神與。
  • 《西遊記》中,佑聖真君不是雷尊,為何可以直接調動三十六雷將?
    這時候佑聖真君的手下王靈官出場攔住孫猴子,後來佑聖真君又派人拿著調遣文書到雷府,調動三十六員雷將來圍住孫猴子。從《西遊記》中的描述可以得出以下幾點信息:第一,孫悟空太鬧天宮並沒有鬧到靈霄寶殿上,僅僅是到了靈霄寶殿外面就被王靈官和三十六員雷將給圍住了。
  • 《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5:孫悟空與真武大帝的關係原來如此
    經統計,真武大帝(或以佑聖真君、蕩魔天尊、玉虛師相稱呼)在小說中共提及七次,其中三次出鏡。在天宮就任"齊天大聖"時,孫悟空每日裡東遊西逛、會友遊宮,交朋結義,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只以弟兄相待,見三清只稱個"老"字。那麼,孫悟空與同列仙班的真武大帝關係如何呢?
  • 農曆三月初三,真武大帝誕辰:被宋元明三代皇室「捧紅」的尊神!
    北方玄武與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合稱「四象」或「四靈」。在宋代以前,人們以龜蛇表玄武,或尊之為水神或北方的護法神,神格地位並不高。玄武的「玄」字就要避諱了,遂改稱為「真武」。宋真宗還封真武為「真武靈應真君」;到了宋徽宗,加封為「佑聖真武靈應真君」;到了宋欽宗,再加封為「佑聖助順真武靈應真君」;此後南宋諸帝仍不斷加封,這樣,有宋一代,真武的封號加到了24個字:「北極鎮天真武佑聖助順靈應福德仁濟正烈協運輔化真君」。
  • 比較全的道教傳統神仙(附圖),如有遺漏,請各位斧正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信仰黃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煉理論及方法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諭、教化眾生,追求天人合一、宇宙和諧、天下太平,教導人們通過修道積德達到安樂幸福、長生久視、得道成仙。道教神仙是對道教信奉的神和仙的統稱。
  • 玄武還有兩位尊神
    真武大帝,全稱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在民間的稱呼為「真武蕩魔大帝」,有時也稱「玄天上帝」等。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化身,第二個來歷,就要從「玄武」之名,神仙信仰都是從星辰崇拜而來,把整個星空分四方為二十八星宿,每七個星宿在一方位,組成「四象」,這就是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玄武大帝為北方之神,這其實就是「真武」的源頭,北方之神為「佑聖玄武靈應真君」。為水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