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在道教的諸多神祗中,若說道「佑聖真君」這個稱呼,可能很少人會知道是哪一尊,但若說道「真武大帝」,相信許多人一定知道,但很少人知道的是道教佑聖真君,即為玄武亦乃真武,歷史傳說版本各異,你認為呢?
佑聖真君
在道教的神祗之中的佑聖真君全稱為「北極佑聖真君」,就是人們熟知的「玄武」。四聖在天上護衛北極紫微,可是往星空上看去,何為翊聖?何為天猷?連個影子也找不到。這四聖中唯一在天空有實體的星神,就是玄武。
在二十八宿中北方鬥、牛、女、虛、危、室、壁等七宿合稱「玄武」,而以虛、危為主宿。至先秦時遂又演為主北方七宿之神,與青龍白虎、朱雀合稱「四靈」或「四神」。其形為龜蛇相糾纏。
所以,《淮南子·天文訓》把玄武視為北帝之獸: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這時的玄武只是星象中的龜蛇二獸,其實只是一個身有花紋的烏龜。
到了東漢的緯書中,玄武又被升格為「北帝之精」:「其北黑帝座,神名曰協光紀,其精為玄武。」但又說:「北方黑帝,體為玄武,其人夾面兌頭,深目厚耳。」名字成了「黑帝」,但其體仍為玄武,也就是龜蛇,所謂「狹(夾)面尖(兌)頭」正是烏龜的腦袋。其神格因在北方,按五行北方屬水,所以玄武在漢代也曾被視為水神。
《楚辭·九懷·思忠》有云:「玄武步兮水母。」《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也。」可是隨著五帝之說的逐漸消沉,作為北方黑帝的玄武也就不那麼顯赫了,只是和青龍、白虎、朱雀在一起湊成一套吉祥圖案,深深地刻在人們的生活中。
這狀態延續下去,幾百年來基本上沒什麼改善,玄武還維持著龜蛇一體的形象。在五代《葆光錄》中有一個故事:一個姓沈的渾小子,走在竹林中,見蛇纏一龜,他以為這是二物交配,但這礙著他什麼事了,他卻掄起鋤頭連蛇帶龜打死了。
這可惹了大禍,他們家幾十口子,旬日之間相繼而亡。有人說他殺死的不是普通的烏龜和蛇,而是「玄武神」。神現原形於竹林之中,而且一把鋤頭就可以被砍死,雖然他還能施報於仇人,但其神格之低也可想而知了。
玄武升為大神,乃在北宋真宗祥符年間,因避「聖祖」趙玄朗之諱,改玄武為真武,旋加號為「鎮天真武靈應祐聖真君」,正式為道教收編。到了宋末,為了加強北方對金人的防禦,特加真武尊號,讓他成為護佑北疆的大神,此時他在朝廷裡的位置已在翊聖等之前了。
到了南宋,真武神人格化的傳說日益滋繁。其形象多為道服羽流,仗劍披髮,頗為威猛。而他的本相龜蛇則做成泥塑踩在他腳下。可是在民間傳說中,這位大神常常顯形於市井,除妖治病,活脫脫是個許旌陽、呂洞賓式的道士,與他的大帝身份頗不相稱。
真武的再度興起,起於元大德七年,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那是因為蒙古族從北方興起,入主中原,所以他們覺得這是北帝玄武在保佑著自己。
等到明朝初年,燕王朱棣以一北疆藩王而發動「靖難之役」,決意以北統南時,便拉大旗作虎皮,真武成為鎮守北天的大神,自然也就成了他的戰神。據說朱棣將起兵時,問他的國師姚廣孝何時出發。
姚廣孝說:「時候還沒到,再等等我的師傅。」過了片刻,忽然旌旗蔽天,雲霄中現出一披髮仗劍的大神。朱棣問:「這是何方神聖?」姚廣孝道:「這就是我的師傅,北方的玄武大帝。」朱棣和姚廣孝造出了這個神話,自然能鼓舞士氣。
待到朱棣打進了南京,把侄兒建文帝弄得活不見人死不見屍,自己登上了寶座,此時玄武大帝的助戰之功自不可沒。靖難之役成功,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建真武廟於皇城西南,又因為有玄武出家於武當山之說,便在武當山天柱峰頂鑄銅為殿,飾以黃金,又鑄玄武大帝像於殿中。
由於明代歷朝萬歲爺的大力推動,真武信仰迅速遍及全國,香火極盛,幾乎成為僅次於三清、玉皇的道教大神了。但是各地供奉玄武,特別是宮廷御用各衙門,全部都建真武廟,設玄帝像,旁塑龜蛇,卻有另一個功用,那就是前面說過的玄武的水神功能。既是水神,就可以防火,所以真武大帝和龜蛇二將又兼任了消防隊。
當然事實證明,皇宮還是照樣發生火災。真武有此顯赫聲威,道教自然要徹底摒棄源自原始宗教的種種傳說,另行為他編造身世。於是真武成為淨樂國王太子,由善勝夫人剖左脅而生,然後修行得道,除鬼斬妖。
這就如同玉皇身世一樣,也是模仿佛經而編造出來的,但在細節上略有差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調其為元始化身,餘象鬥《北遊記〉中調其為玉皇化身,《歷代神仙通鑑》則說是太始化身。真武既然身世、地位如此顯赫,當然不可能是龜蛇之類。
所以有關真武的傳說,又皆稱龜蛇乃六天魔王以坎離二氣所化,但被真武神力躡於足下,成為其部將。可是在民間傳說中,卻另有一套玄武出身的故事,據《臺灣神像藝術》說:
玄武本是民間一屠夫,以殺豬為業,性情至孝。及至晚年,悔悟自己殺生太多,乃毅然放下屠刀,隱入深山修行。一日忽有所悟,聽神人指示:「欲除殺生之罪,須刀割自己腹肚,取出臟腑,洗清罪過。」
屠夫遵意而行,剖腹於河中。至誠感天,遂成仙,為玄天上帝。而其棄於河中的胃臟卻變成龜,腸變為蛇,興妖作怪,玄天上帝又親自下凡降服這個充滿自己罪孽的胃腸。這個故事看似很幼稚樸實,又加了一些佛教的色彩,其實最能反映玄武棄舊形、換新裝的真相。
結語
好了,道教中的「佑聖真君」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此,若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評論區,另外想更多的知道那尊神祗的歷史文化傳說也可留言到評論區,後續會為大家一一分享!
最後,謝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關於禪道的一些小故事暫時停更斷時間,後續也會為大家持續分享,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