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南朝鮮的軍隊可謂是一敗塗地,在這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就是北朝鮮的T-34坦克。因此,美國人趕緊在日本湊集了大量的反坦克地雷。在6月30號這一天,也就是北朝鮮發動進攻的第六天才從日本空運到了朝鮮。而這會兒,南朝鮮部隊的狀況已經是混亂不堪了。
正是因為南朝鮮部隊的混亂,所以這一批反坦克地雷的分發和使用以及訓練方面又花了相當長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裡,被朝鮮人的T-34坦克在不斷推進之中是摧枯拉朽。這北朝鮮人在很多方面跟他們的南朝鮮兄弟非常像,南北朝鮮兩國的士兵大部分都是農民出身,他們都非常的勤勞同時了,絕大多數的士兵都非常的貧困,雙方的士兵們都非常聽從上級的命令,而且他們都能夠在給養不足的情況下進行遠距離的艱苦行軍,並且在行軍結束以後,立即就能投入戰鬥。
這些南北朝鮮的士兵都可以翻山越嶺,同時又不會因為精疲力竭或者用力過度而掉隊。在這方面,這些南北朝鮮的士兵不像大多數美國士兵們非常習慣於乘坐機動的車輛,很少進行體能訓練,幾乎沒有長途行軍和翻山越嶺的經歷。儘管這三八線南北兩端的朝鮮人大體上一樣,具有同樣的文化,同樣的民族同樣的性格特徵,但是他們的軍隊卻大不相同,因為他們的軍隊都反映出了他們的締造者,也就是美國軍隊和蘇聯軍隊的軍事顧問。
北朝鮮的軍隊擁有壓倒性的軍事力量,一共有八萬九千人,分布在七個突擊步兵師當中,還有一個坦克旅和兩個獨立步兵團。除此之外,北朝鮮的部隊還有三個後備師,一共有兩萬三千人,另外還有大約一萬八千人的邊境保安部隊,只有五千人分配在指揮部和後勤部門,可以看出來北朝鮮的軍隊數量龐大,而且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優點,就是指揮決策機構非常精美,而且人數佔比例相當少。絕大多數的部隊都是一線的作戰部隊。
而相比之下呢,在他們南部兄弟南朝鮮部隊當中的八個步兵師裡,一共有六萬五千人,而且這六萬五千人當中在指揮和後勤部門工作的人員就有三萬三千人。南朝鮮的部隊要充分反映了美國的軍事編制體系。與作戰人員相比,大量的是作戰支持人員。而在另一方面,本朝鮮的軍隊也完全展現了蘇聯軍隊的軍事學說,那就是要把每一個士兵都儘可能地送到前線,給他們一件武器去戰鬥。
從短期來看,北朝鮮人還具有一種非常重要的人力優勢,他們軍隊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在咱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四野戰軍當中服過役,參加過中國的解放戰爭。可以說都是身經百戰的部隊,而且第四野戰軍在中國共產黨部隊的編成裡來說,可以說是非常精銳的部隊。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以後,在第四野戰軍當中服役的這些朝鮮族的士兵就整建制地回到了朝鮮。
這些人給當時新成立的北朝鮮軍隊帶來了很大程度上的作戰經驗和戰鬥的勇氣。而南朝鮮的軍隊呢?一開始的時候根本不具有這些優勢。在戰術方面的北朝鮮人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採用一種極其有效的方法,那就是他們像固定的南朝鮮軍隊的陣地,直接發起正面的進攻,或用火炮火力進行壓制,然後又派出部隊從兩翼進行包抄。如果有可能就按計劃把南朝鮮軍隊完全包圍起來,把它們擠壓進一個小小的環形防禦線之內,然後殲滅或者迫使他們投降。
如果不能形成包圍圈,就在南朝鮮部隊的身後設置堅固的路障,以此來切斷南朝鮮軍隊的退路和他們的援軍。北朝鮮人的這種作戰方法在1950年夏季剛剛爆發的韓戰當中,是十分有效的。當時在難以從側翼包抄的長達十多公裡的戰線上,根本沒有兵員補充的主要防線。北朝鮮人的T-34坦克就能夠直接對著南朝鮮軍隊設在道路上的陣地進行突擊運動,用火炮牽制住南朝鮮陣地上的主要兵力。而同時,北朝鮮的步兵便悄悄地從側翼繞到南朝鮮陣地的兩側,迅速迂迴到南朝鮮軍隊的後方。
在這種戰術的擠壓和打擊下,南朝鮮軍隊幾乎是潰不成軍。即使是一場包圍戰,不能夠達到最終的目的,但是其他的包圍戰也往往獲得了成功。而且雙重包圍對於北朝鮮人民軍來說也是非常慣於採取的戰術。在人類的戰爭史上,千百年以來,採取側翼包抄的戰術一直是戰爭當中的基本打法。
但是一些士兵運用起來就比其他另外一些士兵獲得的成功要多得多,當北朝鮮人能夠採用這種打法的時候,他們就非常效仿擅長包圍戰術的最偉大的軍隊的榜樣,那是最偉大的軍隊的榜樣。是什麼時候的軍隊的,那就是13世紀成吉思汗統治下的蒙古軍隊。當時蒙古軍隊的進攻方法就是狩獵的方法。作為基礎形成的成吉思汗在和平時期每年冬季都通過大型的狩獵活動這樣一種手段來訓練他的軍隊。通常是由一支隊伍開始把獵物往後驅趕,然後再從側翼派出兩支隊伍運動到中心隊伍的前頭,繞過獵物了。後方將越來越驚恐的獵物包圍起來,接著從四面八方把他們擠壓到一起。
對於蒙古的騎兵戰士來說,開展這種訓練主要就是教他們在收縮包圍圈時,不讓哪怕一隻兔子或者是一頭鹿跑掉。當然了,這種戰術的採取就需要對所有實施包圍部隊進行難以置信的高度的控制。這種方法奏效的時候,實際上沒有一支了能夠自行逃脫掉。而對於那些善於在大型狩獵活動中包圍動物的騎兵戰士來說,圍獵起人來就變得更容易了。事實上,當北朝鮮人比較嫻熟地運用起這種包圍戰術的時候,而且這種包圍戰術已經產生作用的時候,按理說南朝鮮的軍隊應該很少能夠從包圍圈中突圍出來了。
不過對於南朝鮮人來說,比較幸運的是,北朝鮮沒有像成吉思汗那樣的軍事天才能夠把這樣一種有限的戰術觀念擴展成影響深遠的戰略方案。因此,北朝鮮人才在最終的戰鬥當中沒有能夠徹底地完成自己的目標。那麼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呢?怎麼一下子這朝鮮半島就在1950年6月25號爆發了全面戰爭的呢?這都是怎麼回事?聽到這兒大家是不是覺得有點突然了?其實一切都不突然,關於這一切是如何突然發生的?在史學界有著不同的說法,史學界的焦點在這70年當中,一直就在於到底戰爭是由誰先挑起來的。
北朝鮮一方指責是南朝鮮,南朝鮮一方又指責是北朝鮮這個問題,咱們現在來看就像一個羅生門,誰也說不清楚了,那麼說不清楚,咱們就不說了嗎?當然不行,講歷史嗎,就要儘量把歷史還原清楚,還原不清楚的話,那就把兩方的觀點都羅列出來。讓大家自行判斷去了,那麼這兩方的觀點都是什麼呢?咱們從下一期文章詳細跟大家聊一下好了,今天就先聊到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