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轉型期的水墨探索第一回展在滬舉辦

2020-12-22 上海熱線娛樂頻道

上海熱線12月18日消息:記者日前獲悉,由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上海市閔行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當代水墨研究中心、上海西區文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國當代藝術轉型期的水墨探索-第一回展:2020水墨藝術實驗研究展」將於2020年12月25日14:30時在上海寶龍美術館開幕。展覽開幕之際還將舉辦「2020水墨實驗藝術研究展」研討會,邀請當代藝術理論家和關心當代水墨的學者們參加,並特邀有關領域的權威批評家參與。

據介紹,當代水墨發端於1980年代末期,它既是中國畫對大時代變革所做出的回應,又是中國現代美術邏輯推演的必然結果。及至當下,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科學與藝術、自我與他者互動互逆的格局中,當代水墨再度被時代課題所逼問:如何處理水墨與影像、裝置及新媒體藝術的關係,並由此構建新的語言形態?如何在現實經驗感知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價值立場與態度?在這個新的歷史拐點上,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決定成立「當代水墨研究中心」,並舉辦「2020水墨藝術實驗研究展」,意在回答時代性的新課題。

記者了解到,擔任本次展覽學術主持的是中國著名藝術理論家、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先生,策展人為華東師範大學美術院當代水墨研究中心負責人蔡廣斌先生。

相關負責人表示,成立「當代水墨研究中心」,旨在梳理與反思當代水墨的發展歷程、重構當代水墨的話語體系、探索當代水墨的教學與美育模式、推動當代水墨的全球性對話。

而參展「2020水墨實驗藝術研究展」的藝術家,既是當代水墨歷史的創造者,又是每一個具體事件與現象的見證者。參展作品的風格與形態,在清晰地呈現出當代水墨大體相貌的同時,也準確地標示出當代水墨發展的新高度。

附:展覽信息

展覽時間:2020年12月17日-2021年1月4日

展覽於12月25日開幕後即將分期推出:

·展覽開幕詳情

·參展藝術家作品與文獻

·特邀著名藝術批評家的研討及採訪專文

美術館近期開放時間

周一閉館,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入場)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上海熱線 作者: 責任編輯:MIST

相關焦點

  • 當代藝術的「中國表現」如何?這個展覽或許能提供答案
    當代藝術的「中國表現」如何?」第一回展在安亭鎮華泰頂層藝術社區開幕,吸引了百餘位藝術家、評論家和高校師生參展、觀展,共同探討當代藝術的「中國表現」。
  • 中國水墨畫走進西方當代藝術殿堂
    近日,中國常熟籍畫家毛建華在英國薩奇美術館(THE SAATCHI GALLERY)舉辦了以「穀神」(THE SPIRIT OF THE VALLEY)命名的山水畫展。毛建華自2016年起連續三年分別在義大利威尼斯,羅馬和佛羅倫斯舉辦了個人畫展,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讚譽。
  • 傳統古建碰撞當代水墨 「2020中國當代水墨年鑑五周年特展平行展...
    此次平行展是2020中國當代水墨年鑑五周年特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年鑑展之外的另外一方舞臺,以空間敘事的展陳方式,呈現當代水墨的精神世界。同時,在傳統與當代的碰撞、融合中,彰顯出公共藝術在城市建設、文化輸出方面的重要意義。
  • 「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譜系(2000-2020)」展在穗開幕
    韋邦雨作品《念念浮光》廣東美術館 供圖中新網廣州12月18日電 (記者 程景偉)「臆象——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譜系(2000-2020)」展覽18日在廣東美術館開幕,來自粵港澳地區的48位優秀藝術家作品參展。
  • 傳統、當代、潮流……2020「一帶一路」藝術上海國際博覽會開幕
    展會現場展出了畫廊及專題展內容,傳統、當代、潮流,涵蓋各種藝術樣式。包括朱炳仁熔銅藝術展、M藝術空間、八號橋藝術空間等畫廊,展示涵蓋當代藝術、經典油畫、國風水墨、潮流藝術等豐富多元的藝術內容。「藝術上海」特色之一的主題展區本屆也再度升級,「遠山近水——傳統文化當代性轉換」、「優遊——激進主題展」等9個特色主題展區,展示新水彩、新水墨、設計、銅藝術等各類藝術作品。
  • 王非非《中國當代藝術文獻》提名藝術家
    ,鄭州,中國 2020 新概念藝術展,文創大廈榕·美術館,蘭州,中國 2020 中國當代藝術夏季展,閱甫美術館,柳州,中國 2020 海島藝術節,北隍城島,蓬萊,中國 2019 中國「當代素描」大展,閱甫美術館,柳州,中國
  • 水墨藝術服飾上演跨界時尚
    【深圳商報訊】(記者 林曉斌 孫波 通訊員 蔡靜玲)5月7日,第十二屆文博會中國(觀瀾)山水國畫產業基地分會場正式開幕。本屆文博會中國(觀瀾)山水國畫產業基地分會場以全新的「跨界、融合、力量」理念作為活動主線,以「水墨創新·時尚生活」為主題,整體活動從「東方美學」的視野出發,策劃組織了系列展覽、互動、展演六大活動,為大眾上演了一場文化、藝術與時尚結合的盛宴。
  • 臆象——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譜系(2000-2020)
    新世紀以來,廣東美術館一直將當代水墨作為重要的研究方向,「臆象——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譜系(2000-2020)」希望能在相關學術背景下,對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彼此促進的脈絡和未來發展的可能獲得更加清晰的把握。
  • 上海嘉禾舉辦當代新水墨及潮玩作品展
    上海嘉禾在創新之路上從不停歇,十周年拍賣會上首次推出的現當代藝術和國潮專場也是異軍突起,拍賣現場人氣爆棚,吸引更多年輕藏家入場競拍。2020年,上海嘉禾以全國率先啟動的網絡拍賣和十周年拍賣會成為全年藝術市場的明星。
  • 「2020中國當代水墨年鑑五周年特展平行展」走進臨平書院
    此次展覽由薛家鎮人民政府、中國當代水墨年鑑組委會攜手主辦,由華夏藝博園、臨平書院、大川文化、謀道文化共同承辦,14位當代水墨藝術家參與,展覽跳出傳統的美術館展覽模式,走進百年老宅薛家吳氏中丞第。此次平行展,是2020中國當代水墨年鑑五周年特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年鑑展之外的另外一方舞臺,以空間敘事的展陳方式,呈現當代水墨的精神世界。
  • 當代水墨|楊聲人物畫:靜氣、古雅、趣味!
    楊聲在探索水墨人物的過程中,以較為雜實的人物造型語言和優秀的人物基本功,傳達他對傳統寫意繪畫的理解和對當代文化的體驗。我們都知道這是傳統中國繪畫中很重要的一些審美品質,但表現題材上我更注重的是當代社會的真實狀態,以及自己作為社會個體的生存感受,採用的藝術手法卻又是主觀的、意向的、象徵性的。我認為這些特質是與傳統精神相符的。事實上我們正是從傳統中每個階段藝術家的作品裡讀出了屬於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風氣、政治背景、審美氣象及個人情懷,而這不也正是藝術創作中「當代性」的具體體現嗎?
  • 素問:一個獨立呈現何多苓等當代畫家素描的展覽
    素描是西方造型藝術的基石,分為習作性素描與創作性素描。其中,與大眾所知的習作性素描不同,畫家筆下的創作性素描,也是畫家與世界對話、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精神境界,是一個毫不遜色於其他藝術創作的藝術類型。在當代藝術層出不窮的當下,以素描為展品的展覽可以說是難得一見。
  • 中國新水墨漸成熱詞 重要美術機構多次推大展(圖)
    中國新水墨漸成國際熱詞  去年3月,蘇富比在紐約舉辦「水墨:中國當代水墨展售會」;佳士得3月也在亞洲藝術周中,特別推出了一場私人洽購展覽「閱墨———中國當代水墨畫展」。而此前的2012年,中國內地兩大拍賣巨頭中國嘉德、北京保利都闢出了中國新水墨專場拍賣,似乎已經為國際上的「中國新水墨」熱進行了預告。
  • 素以為絢——當代水墨工筆人物畫的色彩呈現
    關鍵詞:水墨工筆 人物 色彩 黑白 當代工筆人物畫繁榮發展,從中國美協及各地方展覽機構舉辦的相關中國畫作品展中可見一斑。水墨與工筆的結合成為歷史的必然,水墨工筆人物畫作為工筆人物畫的一個分支,在立足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的推陳出新。
  • 她水墨——中國當代女藝術家百人作品大展9月1日在今日美術館開幕
    【展 訊】她水墨--中國當代女藝術家水墨大展主 辦|今日美術館北京華亞藝術基金會公益支持|北京愛爾公益基金會北京觀雲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謙成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大展聚集了100位當代優秀的女性水墨藝術家,既有中國畫壇頗具影響的巾幗名家,也有引領時尚畫風的美女畫家,展現了五零後直至九零後最具代表的女性藝術家多元的藝術風採。
  • 當代水墨藝術展在大芬開幕
    龍崗融媒首席記者 聶朦 攝 本報訊 (龍崗融媒首席記者 聶朦) 12月19日,2020年深圳市第十六屆創意十二月·「無題-無式-無限」當代水墨藝術大展在大芬油畫村太陽山藝術中心開幕。
  • 「賽森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展1996-2019」在滬開幕
    開幕合影 2020年6月19日,位於上海M50的賽森藝術空間舉辦了「賽森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展1996-2019」。 進入九十年代後,第一代中國當代藝術家,已率先從爆炸的信息中找到了自己的路徑,完成了個人獨特語言的構建,並逐步走向國際。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體系也開始初見端倪。 直至今日,越來越多年輕的藝術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為市場帶來了更多樣性的選擇。而收藏的意義,就在於從浩瀚的作品中,挑選出不被時代所淘汰的藝術。
  • 「百度·百家」當代新水墨代表人物——畫家米金銘
    比如《天菩薩》高度寫實又虛幻,《天馬》、《藍色天空》系列,既有傳統水墨的飄逸,又帶有現代油畫的造型藝術,使中國水墨畫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從構想、構圖、材料、工具都對傳統表達手段進行了改造和顛覆。他業已面世的每一幅新概念水墨畫,都不僅追求視覺上的和諧愉悅,更追求心理上、畫面外的意境和精神。在承襲傳統筆墨精神的同時,米金銘一直在探索當代水墨語言的更多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甚至在同一題材裡也能衍生不同變化。他積極地保持著新水墨的實驗狀態,靈光一閃就立刻落到紙上,成功與否都是一段旅程。他要用自己的水墨語言來最恰當的表述其心智與當下的時代直接接觸下的觀點。
  • 朱健樸《中國當代藝術文獻》提名藝術家
    1955 出生於上海1995 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現居上海,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育美藝術研究所所長、上海浦東新區書畫研究會會長;教育部全國美育教材審查委員、首批藝術「國培」專家,國家級重點美育項目研究主持人
  • 深圳當代藝術地圖:起步尚早仍需細細耕種
    這一精彩展覽不僅呈現了身在深圳的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藝術探索,更將深圳這一城市與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進行了拋磚引玉的勾連。策展人郭贇所形容的「二線插花地」——「文化與藝術在其中野蠻生長,既與二線關外的內地無法割捨,又與一線關外的海外往來密切。」這樣的描述雖然讓這座城市略有些尷尬,但卻無比精確地點出了深圳當代藝術的真實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