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韓國漫畫出口額4050.1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8億元),同比增長14.9%,進口額658.8萬美元,同比增長0.3%。
作者:依依
昨天,我們在《
韓國漫畫產業報告:一年銷售額約69億元,中等消費用戶持續增長》一文中,圍繞漫畫付費介紹了韓國漫畫產業的用戶畫像、改編等情況。
這篇文章,我們將基於與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發布的《2019年韓國漫畫產業白皮書》,繼續對韓國漫畫出海,以及美國、日本、英國、印度尼西亞四個國家的產業數據做介紹。
韓國漫畫出海現況
韓國的漫畫出海開始於2014年,主要出口的地區包括中國、日本、泰國、美國,以及歐洲、東南亞等。
據信息通訊產業振興院(NIPA)調查,韓國的電子漫畫市場規模在2017年達到了9.12億美元,而到了2022年這個規模預計將達到13.45億美元。
而在2018年,韓國的漫畫產業出口額同比增長14.9%,達到了4050萬美元。
從地區來看,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韓國與日本的交易比重最大,出口額為1160.1萬美元(佔比28.6%),進口額為602.9萬美元(佔比91.5%)。而對於中國,出口額相較於2017年有所增長,2018年達到了246.1萬美元(佔比6.1%),但進口額卻縮減至3.5萬美元(0.5%)。
具有韓國特色的漫畫平臺,不僅承擔了韓國漫畫內容出海的重任,還成功實現了第二次著作權、附加商品銷售等營收模式。據統計,40%的韓國漫畫平臺在海外設立子公司,積極將韓國漫畫提供給全球的用戶閱讀。
NAVER旗下的LINE webtoon通過上架蘋果商店出海155個國家,而在Google Play的銷售額,以2018年的收益為基準,則實現了在100個國家的漫畫應用排行榜中收益第一,全球月活用戶也實現了6000萬。
Kakao旗下的Piccoma,自2016年在日本上架以來,到2018年用戶數量實現了2.2倍的增長,銷售額實現了2.7倍的增長。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32%。
2018年,LEZHIN comics的海外市場比重為32%,同比增長13%。銷售額也從98億韓元增長至149億韓元,同比增長52%。僅在美國,就實現了100億韓元的銷售額。
日本漫畫借著1998年文化開放政策的助力,成功出海,曾佔據了韓國90%的漫畫市場。但隨著數據化的發展,韓國通過出口漫畫應用,實現了反佔領。
2018年,日本的漫畫應用前10的銷售額總計達到了367億日元,其中LINE Manga就佔據了59.4%的份額(218億日元),緊隨其後的就是Kakao的Piccoma(57億日元)。
韓國漫畫出海中國是從2013年漫畫家姜草的《照明商店》開始,到16年在快看漫畫連載的《據說我是王的女兒》大獲成功,僅用了3年的時間。
中國的電子漫畫用戶超過1億人,年均生產值達到50億元,其中付費漫畫的收益達到5億元。
2019年,LINE Webtoon北美地區的越活躍用戶,超過了1000萬。
(單位:千萬人)
此外,韓國電子漫畫還在法國、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擁有2700萬美元規模的印度尼西亞漫畫市場,LINE Webtoon用了2年的時間成長為市場份額第二的漫畫平臺。在喜愛劇情、浪漫題材的越南漫畫市場,韓漫《據說我是王的女兒》自2019年2月開始連載,用1個月時間就成為付費漫畫榜第一的作品。
美國、英國、日本和印尼四國的漫畫市場概況
1、美國
2018年,美國的漫畫市場同比增長8.0%,達到了10.48億美元。專家估計,美國的漫畫市場增長將會放緩,2023年的市場規模約在11.39億美元。
隨著漫威和DC以原作改編的超級英雄題材電影獲得成功,真人影視也為漫畫帶來了更多的付費用戶。
與許多新興漫畫大國不同,美國的漫畫市場主流仍舊是紙質出版物,網際網路漫畫平臺的發展和漫畫電子化的發展都趨於緩慢的狀態。即便到了2018年,紙質漫畫仍舊佔有90.8%的市場份額,電子漫畫反而縮減至9.2%。
打破美國用戶的固有閱讀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業餘漫畫家通過社交網絡平臺發表自己的作品,韓國、日本等國家漫畫應用出海搶佔份額,漫威、DC等美國漫畫企業開始布局自己的電子漫畫平臺,電子漫畫領域也逐漸被用戶所接受。
分析師認為,美國的電子漫畫市場仍舊具有極大的潛力。
近三年,從漫畫銷售額的份額來看,圖像小說(58%)和電子漫畫(9.1%)的比重在上漲。
與之相反,Comic Book的銷售份額則縮減至32.9%。ICv2表示,電子漫畫銷售額的部分只搜集了單個作品的銷售額,而沒有搜集近期流行的訂閱作品的銷售額,如果算上這一部分,電子漫畫的銷售額比重將會更多。
在美國,早期的銷售渠道多數為藥店或報刊亭,但由於退貨的人數較多,漫畫毀損程度較嚴重因而無法進行二次銷售,導致漫畫流通企業需要自行承擔而艱難地生存著。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1970年,漫畫專賣店的出現才扭轉了局面。而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就是以《忍者神龜》出名的Mirage Comics,他們一邊銷售漫畫,一邊銷售漫畫周邊產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但到了2000年,隨著美國漫畫受眾從喜歡暴力的狂熱愛好者的減少,喜歡超級英雄的受眾增多,漫畫銷售的渠道也從專賣店轉移至普通的商店和書店,甚至是亞馬遜這類的網際網路商店。漫畫內容也逐漸從內容簡短,結構不完整的風格,逐漸轉變為內容豐富,結構完整的單行本。
調查發現,美國的紙質版漫畫的銷售量在逐年下滑,當季最暢銷的作品則受到影視劇的影響而發生變化。隨著DC電影《小丑》在全球受到熱捧,暢銷榜前10的作品中有6部是蝙蝠俠系列作品,1部是蝙蝠俠相關的作品。
2、日本
2018年,日本的漫畫市場同比增長3.5%,市場規模達到了39.99億美元。
在日本的內容市場中,漫畫作為最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通過動畫化、影視化等方式發展著IP事業。但隨著出版物市場的縮減,漫畫市場也逐漸進入縮減的狀態,許多漫畫雜誌出版社做出休刊甚至停刊的決定。
日本的電子漫畫市場最近也開始迅速發展。
據日本全國出版協會發表的內容來看,電子漫畫佔據了整個電子內容產業的80%。可以說電子漫畫的發展彌補了出版刊物縮減產生的負增長,最終實現了正向增長。
據專家估計,日本的電子漫畫市場今後將以平均0.3%的增長率持續增長,到了2023年將實現50.58億美元的規模,將佔有48.7%的漫畫市場份額。
(單位:百萬美元,%)
到了2019年上半年,雜誌和書籍的印刷出版物同比縮減了4.9%,而電子書市場則增長了22.0%。紙質書籍的銷售額佔據整個市場的46.8%,雜誌35.5%,電子出版物17.7%。電子出版物的市場規模則達到了1372億日元,其中漫畫的佔比同比增長27.9%,規模達到了1133億日元。
日本漫畫的銷售額在2018年實現了4414億日元,其中電子漫畫以1965億日元佔據了44.52%的份額,其次是紙質單行本1588億日元(35.98%),紙質雜誌824億日元(18.67%)。
電子漫畫的銷售額佔比在2017年實現了趕超紙質單行本的銷售額,而紙質雜誌的銷售額從2014年就一直處於縮減的狀態。
電子漫畫的成長,讓電子漫畫應用的廣告業務也得到了成長,到了2018年達到了167億日元,而到了2019年預計將要達到250億日元。廣告的播出形態主要有獎勵型廣告、圖片、普通影像等。其中獎勵型廣告的規模增長速度尤為引人關注。
根據Impress綜合研究所的調查發現,移動端的電子內容用戶的數量在逐年增加,而且付費用戶的增長速度比免費用戶的增長速度快。
到了2019年,付費用戶已經達到了19.8%。其中30~40歲的用戶選擇付費內容的較多,分別為男性24.7%、女性20.6%。而10~30歲的女性(10+:36.2%、20+:31.6%)和10~20歲(30.3%)的男性用戶選擇免費內容的人較多。
3、英國
2018年,英國漫畫市場同比增長6.8%,規模達到了2.31億美元,主要由美國的漫畫佔有主要份額,除此之外就是日本。
而電子漫畫只佔據了整體市場的3%不到。英國的漫畫市場受到出版物市場不景氣的影響,估計會每年以平均2.1%的速度縮減,到了2023年英國的漫畫市場規模將縮減至2.07億美元。
與美國一樣,英國的漫畫用戶仍舊習慣於紙質出版物的消費,因此電子漫畫的市場份額到了2018年甚至出現了縮減的形式,僅1.8%(410萬美元)。
但到了2023年隨著人們對移動端漫畫應用越來越熟悉,這個現象將有所改變,但不會太大。2023年,英國的電子漫畫市場佔有率預計將達到2.2%(450萬美元)。
4、印度尼西亞
2018年,印度尼西亞的漫畫市場同比增長5.7%,達到了850萬美元。而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從1990年開始就被日本漫畫佔據著,最受歡迎的作品有《名偵探柯南》、《海賊王》、《一拳超人》等。
雖然美國的漫畫在1930年就進入到了印尼的漫畫市場,但到了1970年後,消費美國漫畫的用戶就逐漸減少了。
但電子漫畫市場領域則被韓國佔領,Line Webtoon在印尼受到許多年輕人的喜愛。印尼本土的漫畫平臺CIAYO Comics也通過積極開展大獎賽,舉辦作者與粉絲的見面會,逐漸加大電子漫畫的影響力,而這的確得到了顯著的效果。
到了2018年,電子漫畫的市場份額增長至11.7%(100萬美元)。樂觀估計,到了2023年,將繼續增長,200萬美元。
根據印度尼西亞漫畫協會(AKSI)發表的數據來看,印尼每天有1300萬的用戶在閱讀漫畫。而根據Kaori Nusantara的調查發現,2/3的漫畫用戶會在自己喜愛的漫畫發新刊的時候立刻購買。除此之外,14.7%的用戶表示1個月會有1次購買行為。
在回答「會為了購買漫畫而願意花多少錢」的問題時,34.4%的人回答願意花費50000~100000印尼盾,其次是0~50000印尼盾(27.1%)、100000~200000印尼盾(25.2%)。其中大部分人表示自己會在每個月購買2~4本的漫畫。
印度尼西亞也是紙質漫畫消費者佔有最大的市場。其中,76.6%的用戶是通過大型連鎖書店進行購買,13.3%的用戶是通過網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