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崖社的古民居
四月的武都區裕河鎮山明水秀,乘車沿山路盤旋而上,窗外的景致從林立的小洋樓變成了掩映在樹林中的古村落。從遠處看去,七古崖社一座座土牆青瓦的民居飄起了嫋嫋炊煙,好似一幅水墨畫。走進村子,雞犬聲相聞,田間地頭有村民在勞作。
「七古崖社是趙錢壩村的四個社之一。現在這裡有27戶人家的房子,全部是石砌地基、土木結構、明椽明瓦的老房子,最早的一百來年,最新的也有三十多年。村民們的家庭收入主要靠種植茶葉和中藥材。」趙錢壩村副主任羅吉金說。
近年來,按照「三善」「四平」的要求和「一保二建三修四拆」的原則,裕河鎮在處理好「拆」和「保」關係的基礎上,加強了對古建築、古民居的保護,傳承了文化,延續了歷史,留住了鄉愁。
漫步在七古崖社,我們看到青石小路、古樹、石牆,還有四合院、三合院、尺子拐民居。「我們準備依託自然生態特色和民俗特徵,打造特色民宿,發展鄉村旅遊。村民們也都很支持這項工作,希望如此美麗的村莊被更多人知曉,所以都自發參與到古村落「活化」和「美化」的隊伍中,不但紛紛捐獻出了家中塵封多年的犁頭風車、木桶鐵爐、石碾手磨等老農具來妝點村子,而且時常組織人員清理村子環境。」
如今七古崖社的大部分群眾都下了山,在鄉鎮和馬路沿線安了新家,但在農忙時節都要上山發展種養殖產業。
隴南日報 記者 王坤 李董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