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Netflix在社交媒體上公布的一則訊息引起了國內網友們的爭議,Netflix官方帳號如此表述著:「《水滸傳》的靈感來自於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經典小說之一,它正在Netflix上展現未來主義風格,電影將由佐藤信介執導,《深海浩劫》編劇Matt Sand執筆。」
Netflix對《水滸傳》的電影描述成為「充滿榮耀、浪漫和陰謀的未來主義動作冒險大片,將探討忠誠、領導力以及人們對社會問題的責任!」其實我覺得形容詞說得還是不錯的,只是為什麼是「未來主義」?不該是古典主義嗎?難道未來又要變天?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中國四大名著的《水滸傳》,而且美國公司找日本導演拍《水滸傳》,這到底是要鬧哪樣?
知曉這一消息後,很多網友直接炸了,之前《花木蘭》的翻拍已經給了很多影迷一個打擊,尤其是那個花黃妝容,讓很多人爆笑不已,紛紛感嘆完全就是敗筆,而今《水滸傳》也要被cue,很多人不禁評價道:「懂俄羅斯人看到美國拍《戰爭與和平》的苦了吧。」本身翻拍這個事情是可以加大本土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力度的,但是因為文化的差異以及理解的不同,很多時候反倒會產生不好的效果,這也是很多網友聽到該消息後倍感擔憂的原因。
對此,有網友吐槽,外國人能看懂中國文學名著麼,光看這翻譯就特別彆扭,《The Water Margin》這真的算是很直譯了,「水的邊沿」即為水滸,有點意思;比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這一節怎麼演繹。這一部電影能講完108將?還有網友表示,我敢篤定外國人肯定拍不出中國的那種市井,江湖,草莽之感,這跟導演水平沒關係。
據考證,四大名著中最早傳入歐洲的是《紅樓夢》。1819年,英國倫敦出版的《評論季刊》刊載了一篇匿名書評,文章中在評論阿裨爾所著《中國內陸行記》時,引用了德庇時節譯的一段關於林黛玉進賈府的片段。1973年開始,英國漢學家霍克思全身心投入《紅樓夢》的翻譯,甚至辭掉了牛津大學教授職務。霍克思翻譯了前八十回,他的女婿閔福德完成了後四十回翻譯。霍譯本成為第一本紅樓一百二十回譯本。
《水滸傳》的首次節譯最早可以考證到1834年德國漢學家威廉·碩特有關武松片段的德語譯本,取名為《洪信歷險記》和《為兄報仇的英雄武松》。英譯則要晚上許多,1872年有署名H.S.的譯者節譯的林衝故事。1933年,賽珍珠將耗時四年所翻譯的水滸傳七十一回本出版,譯名取自論語「四海之內皆兄弟」,在歐美風靡一時,而賽珍珠本人則於193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你看,《水滸傳》多厲害,翻譯一下就拿到了諾貝爾文學獎~難道網飛想拿奧斯卡?
雖然網飛沒有在中國提供服務,但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或看過網飛的節目。如今,網飛已經成為美國人民心目中美國文化的最佳代表,人們直言「這是網飛的世界,我們都生活在其中。」之前網飛宣布拍攝劉慈欣的《三體》就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論特效論技術,自然網飛沒得問題,但是涉及到中國文化這一塊肯定免不了被詬病,甚至已經開始為《三體》的演員選角了,當時我看到大家的回覆我也是樂壞了~
佐藤信介是一位日本導演、編劇,主要作品有《棄寶之島》、《沙漏》、《狗狗心事》,他的主要作品還有《死神》、《死亡筆記》、《殺戮都市》、《星級大改造》,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很擅長拍攝動作類大片,《殺戮都市》和《死亡筆記》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確實不一般,不知道這次會拍成啥樣~你們看好嗎?
說真的,小編還是蠻期待的,不知道《The Water Margin》主題曲是啥?還是「大河向東流……」的《好漢歌》嗎?你們期待嗎?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