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歐美國家不斷對科網巨企,處以反壟斷罰款、加稅,甚至強制分拆,中國政府也正收緊反壟斷的政策,近日召開的中國中央政治局會議更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及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反映政策正予一眾科網巨企戴上金剛箍。在中國經濟已進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發展新格局,中國政府未來要推動新基建發展,並通過 需求側改革以激發並提升內需潛力的情況下,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市場是否還要繼續追捧「獨角獸」?
「獨角獸」指的是估值超過 10億美元且未上市的新創公司,在 2013年由美國 CowboyVentures的創辦人提出,比喻成功新創企業如以獨角獸般那樣罕有,能 夠成為獨角獸的新創企業,通常已經經歷由 PreA、A輪、B輪、C輪、甚至 D 輪、E輪等多輪融資,才能到達準上市 (Pre-IPO)的階段,能夠成功到達上市 IPO 的,是代表企業的創新性及未來潛力已經得到投資者的肯定。
過去,網際網路經濟的生存法則,只有推動平臺經濟和生態圈發展,從而壟斷整個 行業,才有可能突圍而出,成為「龍頭」和「獨角獸」,例如,AirBnB、滴滴打車、 美團等,都是成功的「獨角獸」。
無可否認,人的本性之一就是追求壟斷。美國《紐約時報》曾報導過,遊戲《大 富翁》發明者美國人伊莉薩白-瑪吉(ElizabethMagie),曾為《大富翁》設計了兩 套遊戲規則,一套為反壟斷,遊戲中有人創造財富後,所有玩家都能夠獲得回饋; 另一套規則是壟斷式的,各玩家只有努力狙擊對手,才能成為大富翁。由於人的 本性使然,都希望獨霸鰲頭,最後這個遊戲流傳至今、獲得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 遊戲迷喜愛的版本,都是壟斷式的版本。
過往網際網路企業的大部分創新,最終也是為了壟斷。美國矽谷創新人才眾多,創 意十足,無論是 Google、Facebook還是 PayPal,一直都依靠其難以取代的產 品服務,令其它競爭對手難以匹敵。市場多年來已經默認,要發展出好的創業模 式,企業應該要保持壟斷,並迴避競爭。誠然,在經濟學上,某種程度上的壟斷 也是站得住腳的。美國芝加哥經濟學派的相關理論稱,政府要想透過競爭法管制 產業鏈中製造、批發、零售等之間從上而下的「縱向關係」,後果往往是誤中副車,因為「縱向限制」(VerticalRestraint)除了影響壟斷之外,也會影響到市場的經濟效 益。當然,芝加哥經濟學派並不是認為所有「縱向限制」的商業行為都對社會有益, 不過提高經濟效率的「縱向限制」不容忽視,只是如果政府要正確無誤地分辨出少 數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商業行為又成本不菲,因此政府「寧縱莫枉」,才是競爭法對「縱 向限制」應有的務實態度。
然而,多年以來市場乃至整個社會對「獨角獸」的不斷追捧,已令部分「獨角獸」開 始迷失了方向,甚至為了追求壟斷,不顧正常經營,把諸如「燒錢」競賽等手段當 成主要工作。時至今日,我們赫然發現不少當年聲勢浩大「獨角獸」已經式微乃至 退 場 , 例 如 共 享 單 車 ofo、 共 享 汽 車 、 瑞 幸 咖 啡 等 , 他 們 以 極 高 補 貼 來 攻 城 略 地 的極端策略,已經證明了是難以維持長久的。部分」獨角獸「在上市後,也無法轉 換思路,注重成本效益,強化自己的核心能力,以永續經營為目標,往往是繼續 「燒錢」擴展,甚至最終因財務漏洞難以掩蓋而「爆雷」,傷害眾多中小散戶投資者。
同時,這些「獨角獸」在攻佔市場期間,還會導致市場失序,令慘澹經營的同業遍 體鱗傷。 「獨角獸」實際上是「一獸功成萬骨枯」。腥風血雨下,一個「獨角獸「的成 功,往往顛覆了一個行業的生態,犧牲了眾多微小的企業,小企業在」獨角獸「的 獨大之下生存更加艱難。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的發展,絕不僅僅需要完美的「故 事」,更需要面對現實,其商業模式還必須能夠產生效益,能夠複製和拓展,才 能持續地發展下去。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就認為,「獨角獸」是創投基金吹捧之下的產物。而且,推動企 業上市,不是結束,而是只是一個開始,如果新創企業把上市當作終點目標,無 疑會令市場投資者感到顧慮,因為企業上市之後,是否就不再繼續發展,股東賣 出股票大獲其利離場?對於始創人而言,創立企業,是為了創造有價值、具備競 爭力、能為社會、科技進步乃至國家發展作出貢獻的企業,而不是創造一個只懂 「賺錢的企業」,企業有責任紮實地去建構核心能力,因為有價值的企業才能長久 生存,企業的價值不是喊出來的。
因此,在中國經濟已轉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發展新格局,中國政府要推動新基 建發展,並通過需求側改革以激發並提升內需潛力的情況下,如果市場還是以「獨 角獸」作為目標,絕非推動高新科技發展、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的正確思維。
在新時代下,初創企業應改換思維,不應將成功上市視作終極的目標,上市後更 需要向股東負責、向社會負責。目前雖然「獨角獸「已經出現不少問題,但仍有 不少人迷信」獨角獸「的魔法,繼續瘋狂追捧。在市場仍「執迷不悟」之際,要推動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以及進行需求側改革,我們希望大力呼籲:市場應當更多追 求」斑馬「,而非追求」獨角獸「。
「斑馬」是共生的、群體的、真實的。斑馬沒有獨角獸的孤獨、虛構,畢竟,有誰 真實地見過活生生的」獨角獸「?正如自然界中的斑馬,在自己成長之餘也需要合 作,保護他人,「斑馬」意味著群體,其信念是以個人的努力去成就整個社群的產 出,而不是犧牲別人來成就自己的成功。
」斑馬「企業沒有」獨角獸「的顛覆及掠奪思維,而是推動「共生」的新觀念。社會創 新不一定要顛覆、否定原有市場模式的,微小的創新也是值得表揚及支持,讓社 會上不同群體整體一同進步、一同得益,一同做到成行成市,一同做出好成績、 一同揚名國際。
在推動新基建發展、科技進步和擴大內需的新方向下,社會並非總是需要「顛覆 式創新「。儘管顛覆性的創新可以帶來很大的價值,也帶來了歷史上很多生產力 的革命性發展,但是如果大家仔細研究一下,會發現在顛覆性科技出現後,真正 的改變來自於普及和利用這個科技時所做的改良型創新。例如,蒸汽機是顛覆性 科技創新,但真正的價值來自於把蒸汽機用來織布和放在火車和輪船上,又例如 上個世紀 90年代已出現了網際網路的視像會議,但是到了今天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視像會議才真正走進社會,給生活和工作模式帶來重大的改變。另一個例子 是,包括高鐵、軌道交通的技術早在幾十年前就發明了,但真正改變社會和帶來 巨大社會價值,是因為中國的大量建造以及相應的土地規劃和發展,這些都是改良性創新。
創 新 並 非 只 是 「崇 拜 新 奇 」(Fetishism ofNovelty),發明出全新的產品 ,無論是改良產品設計、使之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創新」,還是改善生產流程、物流體系 的「流程創新」都有可能是創業契機,也都可以推動中小型創新、網際網路企業發展、 壯大。
未來的新基建時代,大部分情況下未必需要全新的技術創新,更多的是將來無數 的改良性小創新,這些的改良性小創新才是未來經濟的增長點和老百姓幸福生活 的推動力。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健康的市場應該有不同類型的企業、多元化的發展,健康的 社會是大家一同成長,一同參加創新,一同社會做有意義的事,大家共同努力建設更美好的社會,為人類福祉作出努力。猶如斑馬一樣,共生共享。反之,一枝獨「獸「(獨角獸)往往過度消耗市場資源,未必是最有利的。
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成為一頭「斑馬」意味著以創新的思維,協助其他同業乃至傳 統的企業向數字經濟的升級轉型,一同升級的規模效應,才能讓整個產業一同得 益。而且,企業上市後,更要著重營運效益,持續生存才是對股東負責、對員工 負責、對社會負責。此外,為了人類可持續發展著想,「斑馬「企業也應致力推動 儉樸創新及循環經濟,以最少的資源去從事創新,儘量推動資源再生或資源重用。地球的資源已經愈來愈匱乏,人類必須進一步善用科技去增加效率效能,減少對 資源的需求。
在中國經濟已進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發展新格局下,市場不應再一味迷戀虛構 出來的「獨角獸「,而應腳踏實地,把企業變成能在市場跑得快的「黑馬」,再由「黑 馬」進化為可持續發展、能解決市場痛點,為人類解決問題、對群體及社會負責 的」斑馬「企業,為人類的福祉作貢獻。中國未來要推動新基建的發展,以及進行 需求側改革以擴大內需,需要更多」斑馬「企業一同參與創新。創新不能只靠顛覆, 發展也不能只靠」獨角獸「,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建基在」斑馬「企業、」斑馬「心 態上,才能實現真正的共商、共享、共榮。
梁海明 | 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連續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參會專家代表,「文明之光·2016中國文化交流年度人物」獲得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訪問學者,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
洪為民 | 絲路智谷研究院學術委員
港區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現擔任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協會會長、網際網路專業協會榮譽會長、華人大數據學會執行主席、香港-東協經濟合作基金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香港產學研促進會副會長及香港玉山科技協會副理事長多職。
洪雯 |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研究員
文章來源: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
原標題:《梁海明、洪為民、洪雯:中國經濟發展要依靠「獨角獸」還是「斑馬」》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