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郡王身邊時常都會帶著一支簫,沒事的時候他都會吹奏。有一次甄嬛被敦親王為難,逼著她跳「驚鴻舞」,當時甄嬛跳舞沒有新意,果郡王及時出場,他當時就吹奏了一曲《鳳凰于飛》,甄嬛得到了靈感,於是也就跳出一支驚鴻舞,大家都被驚豔到了。
果郡王吹奏這支簫的時候非常多,當時甄嬛被封為「莞嬪」的時候,果郡王送了滿池荷花和一支曲子祝甄嬛封妃大吉。
果郡王的這支簫,叫做「長相憶」,還有它一把叫做「長相思」的古琴,與之相配。這簫與琴當年是康熙帝和舒妃愛情的象徵,他們二人時常一起合奏,他們的恩愛讓大家都很羨慕,舒妃也是當時最受寵的妃子。可是當康熙帝去世之後,舒妃自請出宮修行,這簫和琴就被留在了宮中。
後來這把簫到了果郡王的手中,這也是成為了他思念母妃和父皇的信物,他隨身攜帶。
機緣巧合,這把「長相思」的古琴就被送給了皇帝送給了甄嬛。甄嬛當初是因為吹奏「簫」得到皇帝的喜歡,可是皇帝還是把這把琴送給了她,因為她彈奏這把琴的時候,皇帝能夠聽到她的心聲。
這一琴和一簫,本是先帝和舒妃的信物,象徵著夫妻之間的恩愛與和睦,如今它們分別落到了甄嬛和果郡王的手中,也就暗示著二人有緣。
甄嬛因為無法接受,皇帝把她當作「純元皇后」的替身,所以她生完朧月之後就出宮修行了。出宮的時候,皇帝給她的賞賜,她都沒有帶走,唯一帶走的就是這把「長相思」。
甄嬛帶走「長相思」本是為了紀念著當初與皇帝那份純純的愛,可是這把琴卻成了她認識果郡王的母親舒太妃的一個機緣,這也促使了她與果郡王的相遇和感情的發展。
甄嬛去山中撿柴口渴於是就敲開了一個小院子討水喝,結果就遇到了舒太妃,後來她們一交談,就知道了彼此的身份。後來甄嬛去看望舒太妃的時候,就看到了果郡王也來了,他們說話間就談起「長相思」這把琴,甄嬛說自己帶出來了,只是被弄壞,舒太妃說她可以修,於是甄嬛就帶來請她幫忙修理。
太妃把琴修好了,她就請甄嬛為她彈奏一曲,正好果郡王就吹簫合奏,他們彈奏的歌曲叫做《長相思》,聽到觸動心腸的地方,舒太妃也跟著他們念起來了這首詩,三個人的配合十分完美。因為心意相通,所以琴簫合奏便非常動人,果郡王和甄嬛的愛情也慢慢開始。
古代人非常主動「知音」,因為古人彈奏或者吹奏樂器,其實都是有講究的,因為他們在傳遞心聲,可是一般人都領悟不到他們的想法,只又能夠聽懂的人能夠了解。能夠成為知音的人,都能成為朋友。
俞伯牙有一個知音鍾子期,鍾子期去世後之後,俞伯牙就把自己的琴給摔碎了,而且再也不彈琴了,所以古人對待知音都是非常珍重的。
果郡王和甄嬛此時就是知音,這也促成了他們日後成為「愛人」。在宮中的時候,他們對彼此都有心意,但是礙於皇帝的存在,所以他們之間發乎情止乎禮,而且甄嬛他們不可能在一起,所以主動斬斷了這份情緣。
可是現在甄嬛被皇帝傷碎了心,她是一個被廢出宮的人,她這一生基本上不會再回宮了。那麼果郡王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他很早就喜歡甄嬛,以前是沒有機會,可是現在甄嬛不再愛皇帝,也不再是他的嬪妃了,所以果郡王想要傾訴自己的心意,他想要好好和甄嬛相愛。
甄嬛有一次被貓嚇到不敢睡覺,於是果郡王就守候在屋外,吹奏簫讓甄嬛安心,他趕走了夜貓,吹著簫讓甄嬛安心入睡。他的痴心終於打動了甄嬛,在一個大雨的夜晚,終於抱得美人歸。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是如此奇妙,一琴一簫,就是如此有靈性,當初它們成就了康熙和舒妃的感情,如今它們又成就了果郡王和甄嬛的感情。
但是它們的名字卻不太好,「長相思」和「長相憶」,這就意味著一個人相思,另外一個人相憶。什麼樣的情況需要回憶,那麼必然是一方離對方而去。康熙帝去世,舒妃便放下了「長相思」,這或許也是冥冥中暗示著果郡王和甄嬛沒有好的結局。
甄嬛最後逼不得已重新入宮,她依舊帶著「長相思」,後來皇帝知道了她和果郡王的感情,所以設計讓甄嬛毒死了果郡王,此時果郡王把「長相憶」留給了甄嬛,甄嬛一個帶著這相思琴和相憶簫,她便永遠地失去果郡王了,她只能一個人活在了回憶裡了。
「長相思」和「長相憶」,成就了甄嬛和果郡王的愛情,但是卻也暗示了他們的結局,最後的最後,果郡王還是離甄嬛而去,只留下她自己一個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