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重慶的春雨,小而綿,輕而柔。
來來往往的街上,依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同以往的是,人們集體撐著五顏六色的雨傘,一眼望去,美不勝收。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伴隨著清脆有力的雨聲,大家都投入到一天的工作和學習當中。
午後,慢慢地,慢慢地,雨點漸漸變弱,路面上溼漉漉的。但沒關係,這並不影響你我的心情,一般雨後會伴隨著後面幾天的好天氣,想著這兒,心情自然會好了。
是不是覺得重慶的雨天無處可去?只適合呆在家裡?
NO、NO、NO!
有些地方就適合雨天,可以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
靜下心來感受,可以欣賞到不一樣的重慶景色。
對於吃貨來說,雨天和火鍋更配!
可以約幾個三五好友一起聚聚,火鍋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喜歡熱鬧的人來說,雨天和老茶館才是標配。
裡面下棋的,打牌的,看書看報,聊天的……活動豐富多樣,還原了重慶最原始的生活狀態。
在這裡,你可以毫無防備地卸下平日裡的的包袱,痛痛快快地放鬆放鬆。
不喜歡太複雜、人群太密集的小夥伴們,可以到附近的花園走走看看,發現到處都是花骨朵兒。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細雨纏繞著花骨朵兒含淚綻放。
細雨纏著樹枝抽芽,細雨纏著朵朵鮮花長出青果。
細雨纏著春天慢慢地向夏天走去,萬紫千紅一片海。
這就是細雨中的春天,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氣,想把這春天的味道裝進心裡。
這時候,你是否嗅到了一股味道,尤其是雨過天晴後,四周都會瀰漫著一股小清新的泥土味,這種氣味被稱為「土腥味」。
但很多小夥伴們把它形容成「雨後泥土的芬芳」,其實,你聞到的不過都是放線菌的「體香」而已。
什麼?這太「毀三觀」了,我們以後還能不能好好地聞這「芬芳」了。
雨後的味道
土壤中有各式各樣的細菌,各種細菌湊在一起,有這麼些類別,總結來說,大多都很胖。
但是放線菌有點與眾不同,天生就是個瘦子,形狀看起來是帶狀的,有點像樹枝,樹上有時還結著不少「菌絲」。
正因為天生就是個瘦子,論說搶佔資源,不是它的強項,所以它有自己的生存辦法,放線菌會不斷分裂,蔓延在環境中吸收營養。
而且它們他們喜歡溫暖、溼潤的環境,如果土壤乾旱的時候就會拼命地繁殖。
再往後,留下的這些「小崽子」只要遇到合適的條件(例如下雨),就會開始長大,長成一個個新的放線菌。
在這個「生孩子」的過程中,放線菌就會釋放出一種氣體——土臭素,也就是我們一開始提到的:土腥味,可以看做是它們的體味。
為什麼我們平時聞不到,在下雨過後卻聞得特別明顯呢?
那是因為雨後的空氣中,土臭素的濃度格外高。
為什麼雨後的空氣中,土臭素的濃度要遠高於平時?
一些科學家發現了其中的微觀機制,研究時,他們用高速攝像機捕捉了雨滴落地的瞬間,在毫秒級的時間內,就能向空氣中發射成百上千的微小水滴,猶如萬箭齊發,在適當的環境條件下,甚至可以飄揚到數百米之外。
而雨滴落地的瞬間,雨滴中就包入了大量的微生物,裡面當然也有放射菌,一場大雨,雨過天晴後,這些物質也就釋放到空氣中了。
所以不難理解,越是炎熱的天氣,暴雨之後立即天晴的情況就越多,這就是為什麼「泥土的芬芳」,總是出現在一場久違的降水之後。
另外,雨後的空氣其實大部分是有益的負離子,我們是歡迎這種「泥土的芬芳」的。
來源:渝生渝色微信公眾號、早晨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