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疫情的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2020-09-10 是么么零啊

常常會看宮崎駿的作品,最大的感受就是剛開始看起來完全事平淡如水的感覺,但回憶起來,卻讓人的思維像被海浪拍過一樣,清醒又震撼,今天要說的就是主要講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的《幽靈公主》

故事開始於一個已經與世隔絕很長時間的村莊,為了保護村民,主人公達卡用箭殺死了因環境被破壞而化為妖魔的野豬,因此右手被詛咒,只能聽從村中巫師的話,遠離家鄉到西方森林尋找破解之法,在路上達卡發現,被詛咒的右手越發不受控制,甚至能輕而易舉的殺人。

一路上他遇到了以黑帽大人為首鑄鐵村莊,他們大肆開採森林中的鐵資源,與守護森林的神獸起衝突,用自製的火槍攻擊犬神族,這時達卡發現,和犬神族在一起的,竟然是一個人類少女。

她從小被人類拋棄,犬神族收養了她,因此她不接受人類破壞森林,達卡理解她的想法,但貧窮的村民需要鑄鐵為生,在一次犬神族與村民的衝突中,為了救幽靈公主,達卡深受重傷,這時,守護森林的山獸神救了他,於是他更想要緩解人與神獸們的關係,但此時黑帽大人聯合疙瘩和尚要砍下山獸神的頭,達卡盡力阻止卻沒能如願,幽靈公主也因為乙事主的妖魔化耽誤了時間,黑帽大人還是砍下山獸神的頭,交給了疙瘩和尚,失去了頭的山獸神憤怒的破壞著森林。

在犬神族的幫助下,達卡找到了山獸神的頭令森林和村莊恢復了平靜。或許人們的初衷只是為了活下去而利用山林中的資源,但是後來,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而開採更多的資源甚至製造火槍專門用來攻擊神獸們,這早就背離了讓人們過的更好的初衷,故事的最後幽靈公主小桑依然無法原諒人類回到森林與犬神族生活在一起,聯繫當下,新冠病毒的傳播與海洋有關,與環境有關,人類適量開發資源對於雙方是共贏的事情,但過度開墾便是違背自然規律,最重要的事情是把握一個度,這個度在何處,還需要人們不斷的了解和探索,來探索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最好的方式。

相關焦點

  • 《致命復活》:新冠疫情下人與自然的重新思考
    《致命復活》:新冠疫情下人與自然的重新思考 2020-07-26 0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風之谷》:腐海之下,是關於人與自然的現實思考
    而《風之谷》作為宮崎駿的第一部作者電影,同樣繼承了與大部分作品一樣的深刻哲理,這部電影看似是在講主人公如何化解人類與王蟲之間的矛盾,但實際上是在透過影片內容來映射出宮崎駿本人對於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的不理性以及反戰的思考。
  • 《幽靈公主》:3個意象,承載宮崎駿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哲學思考
    所以,本片並非簡單地批判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而是立足人與自然的矛盾,從探討人類生存難題角度,思考人類與自然是否能和諧共存這一哲學命題。影片中的人物,大多背負著肉體和心靈的創傷:阿席達卡受到的詛咒;幽靈公主無法成為犬神族也無法成為人類的矛盾;黑帽大人為「活下去」而斷臂。
  • 宮崎駿導演用一部《幽靈公主》,來探討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宮崎駿用《幽靈公主》闡述人與自然的關係,描述了人類為了發展技術力量不斷破壞自然,從而受到自然的報復為之付出代價的故事,這部片子是宮崎駿的巔峰之作,雖然它的海外聲譽不如之後的《千與千尋》但它深刻的內涵是《千與千尋》所遠遠不能及的,本片充滿了宮崎駿對人與自然的深刻思考,並不是單純好處上的對人類破壞環境的聲討
  • 從《紅辣椒》思考虛實環境中,折射出的網絡和夢境之間的關係
    ——《紅辣椒》今敏關於夢境,那些美好或恐怖的畫面,你是否產生過別樣的感受?對於正常人來說,夢境和現實之間有條明確的界限,睡醒的時候。如果夢境和現實之間的界限被一個機器連接起來之時,世界又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
  • 建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
    作者:王雨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教授)  庚子年發生的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類要恢復對自然的敬畏,進而真正維繫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上述缺陷使得以現代性價值體系為指導的資本主義現代化實踐沒有給人帶來所期待的自由和幸福,相反,它不僅造成了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的價值觀和唯科學主義盛行,而且造成了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的異化和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啟蒙理性的「祛魅」走向了它的反面,即從擺脫對自然和宗教的束縛,走向了商品拜物教崇拜,西方現代化實踐的結果是工具理性的現代化和效率的提高,但也是物的價值的上升和人的價值的下降。
  • 藝術如何重回自然?建築與藝術的跨界思考
    本期論壇聚焦動態藝術,藝術與自然的關係,以及數字藝術與空間等話題。在此之前,雖然中國在三國時期已有「木牛流馬」,而達文西在文藝復興時期也有關於「飛行器」的研究,但這些都不是關於動態藝術的思考。景育民指出,作為公共藝術應用形態中的一個重要類型,動態雕塑(裝置)從本體藝術特徵以及背後所輻射的時代語境,具有鮮明的當代性、社會性與獨特性。亞歷山大·考爾德(美),《金魚缸》(1929)。這件作品已經擁有動態藝術的概念。
  • 《自然圖鑑》:認識身邊的動植物,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在此過程中,我也不斷地被孩子出其不意的問題擊敗,比如某棵野草的名稱,比如為什麼有的野草可以拿回家吃,比如狗為什麼看到人就要汪汪叫……要解答孩子的問題,除了隨機應變,隨時在線搜索,也可以提前做足功課,有備無患。
  • 這本書告訴你,疫情與人類歷史的關係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廣東人民出版社迅速組織策劃了一部反思疫情與人類歷史關係的新作吳波翻拍於新書插圖) 人類歷史上數次與大瘟疫的鬥爭  《記疫》一書講述了瘟疫與自然、人類歷史的關係,並通過生動、翔實的事例和數據,記錄了世界歷史上數次大瘟疫的故事,以及瘟疫對歷史進程、人類文明的影響,進而在一次次生死之間體悟人類與瘟疫共生、共存的智慧。
  • 世界經濟論壇:疫情警示人與自然關係失衡 經濟復甦應採取「自然...
    中新社柏林7月15日電 (記者 彭大偉)世界經濟論壇15日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警示當前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已失衡。報告建議,將自然置於企業發展戰略首位有助於加強企業與經濟的韌性,這一策略有望創造10萬億美元的經濟機會以及數億就業崗位。
  • 疫情影響下,對於家庭關係相處,社工建議這樣做
    相信大家在疫情期間宅在家裡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新聞報導或者小視頻,除了關於疫情報導、對「逆行者」讚揚或者防「疫」小貼士類的,其中不乏會有關於疫情對於家庭關係的影響類的消息。2.主幹家庭中,隔代關係的處理是整個家庭關係的關鍵所在主幹家庭之間的成員相處由於晚輩要顧及長輩的感受和看法,在語言和行為方面都要收斂,特別是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由於在孩子的教育和引導方面存在分歧,難免摩擦增多,此類家庭的「中年爸爸」可以扮演隔代關係的潤滑劑,既做好兒子的本分,又盡到丈夫的職責,還要擔當起父親的角色,適當用「和稀泥」手段來中和各成員之間的情緒
  • 《風之谷》,宮崎駿長篇動畫的開山之作,關於人文思考的思考結晶
    1984年,在日本動畫界嶄露頭角的宮崎駿完成了他第一部長篇動畫片《風之谷》,第一次將他對於人與自然的思考投射到電影之上,除此之外,他對於人類文明的走向、宇宙生命的起源、人類人性的探討等主題都融入其中,可以說,在任何領域,剛開始走上探索之路時的角度總是新穎且多元的,這也為宮崎駿接下來30年的動畫之路奠定了寶貴的思想基礎。
  • 《風之谷》,宮崎駿長篇動畫的開山之作,關於人文思考的思考結晶
    02、無論是人物還是場景,影片中都有獨特的隱喻,借用人與物符號化的表徵作用構建起哲理思考基礎和人物自然關係,意識到自然保護的重要性,尤其在連續的工業革命文明之後,必然會暴露出機械化生產方式與自然之間的突出問題。
  • 上海自然博物館邀專家共話「疫情之下的野生動物保護...
    5月23日,上海自然博物館的綠螺講堂開啟今年的首場「新問題沙龍」,主題為「疫情之下的野生動物保護觀察」。本次活動邀請到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系主任謝幼華、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上海市崇明區新村鄉黨委書記張秩通以及《知識分子》科學新媒體主筆葉水送,幾位專家分別從醫學、生物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科學傳播媒體等多個角度為公眾解讀。
  • 豆瓣8.9《少數人的晚餐》:三重隱喻後,是人與自然關係的再思考
    關於少數人的晚餐坐在桌子上擬豬化的法官、政客、商人、宗教人士、媒體記者,以及桌子下的擬貓化的底層芸芸眾生,參照以少數服從多數之名,行少數統治多數之實。面對食物短缺時的貓咪求助政客,政客轉移到法官的發條老鼠,參照禁不如混和法家馭民五術。
  • 疫情後優衣庫首次發聲,帶來了這些新思考
    為了這期雜誌的內容創作,品牌創意團隊花了很多時間走訪世界各地,輾轉哥本哈根、東京、紐約、上海等多個城市,挖掘探討Livable  City的內涵,深入思考城市、人與服裝之間的關係,解讀或人文,或科技,或創意,或自然,或更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帶領讀者(消費者)思考什麼樣的環境是大家嚮往的生活,呈現多彩環境中人們生活跟服裝的互動和交集。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在疫情下的愛與思考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忙碌而平靜的生活,也讓每個人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做出深刻的反思。
  • 《羅小黑戰紀》,看似是人與妖的鬥爭,實則是對人與自然的思考
    整部劇笑點十足,尤其是羅小黑承包了整部劇百分之八十的笑點,同時又催人淚下。但是這部劇最深的,最主要的主題卻是關於人與自然的關係。01.人與自然,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 這部劇有愛,又恨,有歡聲笑語,也催人淚下。但是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主題,最主要的主題是人與自然,但是需要我們仔細去看。
  • 全球16億「森林居民」地圖,揭示人與自然的空間關係
    他們由於與大眾的生活脫節,又或是長期居住在隱秘的森林中,所以關於他們的信息並不明朗。關於這個問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環境研究助理教授、第一作者彼得·牛頓指出:「全球有多少人生活在森林裡或森林周圍?我們根本沒有數據。」當然,相關數據的缺失也引起了他探索的興趣。
  • 關於生命的思考,這個青島籍女藝術家用了這種方式……
    以前並沒有對這句話有太深的感觸但今年,似乎有了新的思考2020年讓更多人開始審視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這種思考也體現在了很多影視作品和藝術作品中比如最近熱映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心靈奇旅》其實都在探討生命今天要介紹的這位青島籍女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