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古詩文有什麼意義?看過聞一多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就能懂

2020-12-14 梵羲讀書

前兩天,女兒參加一個詩歌創作競賽,但因為她從沒有接觸過詩歌寫作,就選擇了與之有關的詩歌作文。她的作文表達的主要意思便是要多學習古詩文,把中國最優秀的文學形式傳承下去。

我把女兒的文章仔細閱讀了,也給她做了一些修改。這篇詩歌作文能否獲得競賽評委們的青睞已經不重要了,至少女兒從這篇詩歌作文的寫作中認識到了需要學習古詩文。學習古詩文到底有什麼意義?今天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中國古代留下了浩如煙海的經典著作,這些著作可以說就是五千年文明的載體,而這些古代經典幾乎都是古詩文,如果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什麼可資借鑑的話,我想,讀古代經典無疑是一個捷徑,因為古人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精神文化。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的人活得最瀟灑、最灑脫、最浪漫、最有魅力呢?我認為是在唐朝,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讀唐詩中體會到。讓我們先來欣賞一首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關於這首詩,我想沒有人能夠比現代詩人聞一多先生評價得更到位的。聞一多先生是這樣評價的:

「如果劉希夷是盧、駱的狂風暴雨後寧靜爽朗的黃昏,張若虛便是風雨後更寧靜更爽朗的月夜。《春江花月夜》本用不著介紹,但我們還是忍不住要談談。就宮體詩發展的觀點看,這首詩尤有大談的必要。」

「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讚嘆是饒舌,幾乎是褻瀆。它超過了一切的宮體詩有多少路程的距離,讀者們自己也知道。我認為用得著一點詮明的倒是下面這幾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更敻絕(xuàn)的宇宙意識!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恆前面,作者只有錯愕,沒有憧憬,沒有悲傷。」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這裡一番神秘而又親切的,如夢境的晤談,有的是強烈的宇宙意識,被宇宙意識升華過的純潔的愛情,又由愛情輻射出來的同情心,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聞一多先生給這首詩的評價是:「孤篇壓倒全唐」,「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為什麼給這首詩這麼高的評價,因為你讀完這首詩,不僅獲得了美的語言,更重要的是你獲得了生命的情感和對生命的體悟。所以,我們要學習古詩文。

聞一多先生對這首詩的評價有沒有讓你感到吃驚?相對於唐朝浩瀚的詩作來說,《春江花月夜》只是其中的一篇而已。唐朝的古詩廣為流傳的作品最多,也寫得最好。但當時寫詩的人都不是什麼專業詩人。這是為什麼呢?

其一:唐朝時候,詩歌是科舉考試必考的。科舉考試考作詩那是因為詩是人的一種文化素養。

其二:讀詩作詩已經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之一。這正如我們今天在使用手機,天天在玩微信一個道理,唐代的生活就是把作詩作為日常的生活方式,因此這種形式才會成為一種文化範式。

為什麼說唐朝人活得瀟灑、灑脫、具有魅力呢?這與唐朝人的詩歌修養有很大的關係。到了現在,唐文化依舊是蜚聲海內外。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如果能把天天看手機、天天刷朋友圈的勁頭用來讀一讀唐詩,我想我們的情感慢慢地就會開始豐富,情感豐富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他的想像力也在豐富,他的人生發展自然是未來可期。

那麼,唐詩這麼多,我們從哪裡開始讀呢?如果只讀《唐詩三百首》,你可能也能不會作詩也會吟了。如果你想真正體悟唐詩的韻味與內涵,我覺得讀一讀蔣勳《蔣勳說唐詩》應該會更有意思的。

蔣勳先生說:「當我們面對唐詩時,幾乎每一個人都感覺到唐詩好迷人,裡面的世界好動人。再追問一下,也許是因為剛好唐詩描寫的世界是我們最缺乏的經驗,在最不敢出走的時候去讀出走的詩,在最沒有孤獨的可能的時候讀孤獨的詩,在最沒有自負的條件時讀自負的詩。」

讀過《蔣勳說唐詩》的書友是這樣評價的:「還不錯,尤其《春江花夜月》這一篇,看完也就基本能背誦了。」蔣勳的解說有助於對唐詩的理解,而理解有助於記憶,理解的越是深入越是全面,記憶也越是容易了。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每天讀一首唐詩,最終就能做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了。

相關焦點

  • 張若虛:一首《春江花月夜》,讓揚州成為世界上月亮最圓的地方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五個名詞,五種意象,春、江、花、月、夜,合在一起,便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再加上一個名字,張若虛,便是一首冠絕全唐的詩篇,這便是《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曠世之作《春江花月夜》的背後是作者怎樣的情感經歷?
    曹操的四言詩《觀滄海》,藉由自然景物,表達了壯志凌雲的精神世界;陶淵明性本愛丘山,縱情於大自然的田園山林,時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情。而《春江花月夜》,這篇有著「孤篇壓倒全唐」的詩作,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國山水文化的集大成之作,相信讀過《春江花月夜》的人,無一不被詩中所描寫的美好景象所打動。
  • 強烈推薦背誦《春江花月夜》-體驗中華語言藝術之絕美
    作者張若虛(約647年- 約730年),初唐詩人,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另有知名度低的《代答閨夢還》),僅一首《春江花月夜》,便使其聞名天下,另謂「孤篇蓋全唐」。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壓盛唐
    最早收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選本,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內有《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五家七首,張若虛只是其中之一。《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舊題,前面提到隋煬帝和陳後主都寫過。只不過張若虛這首名聲太響,寫的又是極為切題的春江花月夜,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他首創。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古詩英譯-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 李現、陳立農《春江花月夜》新名字曝光,即將上映
    楔子近日,關於電影《春江花月夜》改名的消息,在網絡上不脛而走,引發熱議。說到這裡,就得說一下《春江花月夜》的人物設定了,這是一部雙男主的戲——最近一兩年,雙男主的戲真的很火,從《陳情令》開始,它的大火與熱播,帶動了各種大IP改編的劇集採用這樣的設定,這也讓許多影視劇出品方看到其中爆款的可能。另外,一個書生,一隻妖狐,王子進和白十三的故事也令人格外期待,非常有新鮮感。
  • 張文魁:經濟學家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談談經濟學理論的幾個缺陷
    來源:經濟學家圈經濟學家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轉載請註明經濟學家圈來源本文作者:張文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在人們對祥瑞的期盼中,《春江花月夜》的場景重來不同的人對場景、對作品有不同的體驗和理解,但讀到這首偉大詩篇,人們會不約而同地心曠神怡,可能又有些浩浩乎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知止。張若虛本人在歷史上也虛以示人,他在《唐才子傳》中並無牌位,且僅有兩首詩流傳下來。但這首《春江花月夜》,自清代至今備受推崇,文學家聞一多稱頌「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獻給人間的一顆如月華般純潔的寶石
    初唐以前,中國的抒情詩,像詩經、楚辭、漢魏古詩、南北朝民歌,之所以具有歷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就因為有健康、純真的感情。比如南朝民歌《西洲曲》,就是曲折多致地描寫了一位女主人公細膩、純潔的相思感情,具有纏綿婉轉的藝術魅力。
  • 電影《春江花月夜》陳立農李現腦洞大開被贊
    由陳立農、李現主演的古裝奇幻電影《春江花月夜》自宣布殺青後,一直未再有新動靜,沒想到春節前,片方放出了一段監製江志強與陳立農、李現「頭腦風暴」為電影改名的內部錄像。據悉,電影《春江花月夜》改編自古風幻想類作家多多的同名代表作,講述了一個書生和一隻狐妖的故事。但因為這個名字過於唯美,沒能夠太多體現故事,導致很多沒有看過小說的觀眾,不太明白電影講什麼。為了能讓大家快速理解,江志強拉陳立農、李現頭腦風暴,為電影改名。沒想到的是,李現建議片名叫「捉人記「,因為電影就是講狐妖去人間捉書生的,江志強還正好拍過《捉妖記》。
  • 芳菲四月,自娛自樂,次韻隋煬帝楊廣的五言絕句《春江花月夜》
    唐詩宋詞芳菲四月,閒來無事,翻閱《唐詩宋詞鑑賞全集》,拜讀到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突然想起來隋煬帝楊廣好像寫過兩首五言絕句的《春江花月夜》,翻書一查,還真是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確實是上乘的佳作,但是「孤篇蓋全唐」的讚譽還是不太合適的。如果大家熟悉張若虛的《春將花月夜》,那麼煬帝楊廣的《春江花月夜》在大家讀來也是極為熟悉的,於是自娛自樂,次韻楊廣的《春將花月夜》,寫一首自己的五言絕句,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 南京長江五橋的燈光裡藏著一首「春江花月夜」
    交匯點訊 《春江花月夜》與南京長江五有何關聯?原來這個關聯藏在燈光裡。遠觀長江五橋,景觀燈的變化頻率與樂曲的節奏是一致的。皓月當空,橋上的拉索好似琴弦,景觀燈「踩著」樂曲節奏不斷變化。橋下,滾滾江水空自流,一幅現代版春江月夜圖繪就而成。這樣古今交融,時空交錯的巧妙設計,被命名為「江風撫琴,金陵唱晚」。
  • 唐詩《春江花月夜》「取景地」在哪?江蘇、浙江、江西還是湖南?
    唐詩被稱為我國詩歌的最高峰,而這些唐詩中有一篇尤為出色,聞一多先生稱讚它為「孤篇壓全唐」、「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這便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僅36句,但是詩中佳句比比皆是,被後世千古傳頌,甚至還有樂師為其譜出同名名曲。
  • 舞蹈家陳愛蓮去世,彌留之際換上《春江花月夜》演出服
    臨終前,陳愛蓮要求家人為其換上《春江花月夜》的演出服,沒有帶任何遺憾離開這個世界。陳愛蓮。新京報記者李木易攝於2019年7月。 陳愛蓮1939年出生於上海,祖籍廣東番禺。1954年考入中國第一所舞蹈學校北京舞蹈學校,1959年各科均以全優成績畢業。
  • 名家名作|配樂朗誦《春江花月夜》(張嘉譯領銜朗誦)
    名家名作|配樂朗誦《春江花月夜》(張嘉譯領銜朗誦) >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張若虛 朗誦:張嘉譯、耿樂、於明加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吳晨光:從《春江花月夜》看寫作之要義?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能「孤篇蓋全唐」,在於句秀,在於骨秀,更在於神秀(摘自《「源流說」概論》之十)。案例解析:《春江花月夜》的行文邏輯可謂千古經典。全詩36句,明線有兩條:一是月,一是江。從「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再到「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最後到「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 【小小朗讀者】六(1)班 許茜然《春江花月夜》
    【小小朗讀者】六(1)班 許茜然《春江花月夜》
  • 電影《春江花月夜》確定改名《赤狐書生》!網友:班底真強
    今日,由李現陳立農主演的電影《春江花月夜》官宣正式更名為《赤狐書生》,電影《赤狐書生》改編自古風幻想類作家多多的同名代表作,講述了一個書生和一隻狐妖的故事。此前因為很多網友通過片名可能理解不了電影內容,監製表示沒能夠太多體現故事,導致很多沒有看過小說的觀眾,不太明白電影講什麼。為了能讓大家快速理解,就拉陳立農、李現頭腦風暴,為電影改名。改名過程也是十分有趣。
  • 《春江花月夜》中人與境的完美契合:唯美意境中的深情守望!
    文/洪湖天有一首唐詩,依託揚州的地域特徵與獨特景觀而生發,在如夢如幻的澄澈唯美的藝術境界中孕育著令人探尋不盡的哲理情思。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全詩以春、江、花、夜為陪襯,把一輪明月渲染得淋漓盡致,塑造得綽約多情。
  • 古詩文推薦 |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今天限行3和8 明天限行4和9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然後,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緻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由於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潤,滿地的蔞蒿長出新枝了,蘆芽兒吐尖了;這一切無不顯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憐愛。詩人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地遐想……全詩洋溢著一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 春江花月夜 只為愛相隨——元宵節﹒致武漢姐妹
    >你在戶部巷唆著熱乾麵一樣的笑聲爽朗 利落乾脆一樣的拔劍揚眉 豪情快慰似乎都沒有女子該有的婉約一定是因為同住長江畔 共飲一江水我們的市花看千裡月如水星河滾燙 不滅理想江水奔騰 不熄熱忱待大地春回我們一起去看雞鳴寺和珞珈山的櫻花櫻花下有愛人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