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一首《春江花月夜》,讓揚州成為世界上月亮最圓的地方

2020-12-04 青林知青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五個名詞,五種意象,春、江、花、月、夜,合在一起,便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再加上一個名字,張若虛,便是一首冠絕全唐的詩篇,這便是《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

春、江、花、月、夜這五個字,應該是中國歷代詩歌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了,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中國詩詞大會》上,有一個競賽項目叫「飛花令」,這五個字是個個位列其中。

張若虛的這首《春江花月夜》,喜歡之人多多,它被譽為「孤篇壓全唐」,配著同名的古典音樂,閉上眼,靜靜地聽著朗誦,那意境簡直美妙極了。

它既幽美邈遠又奇幻迷離,說它是江南民歌的格調吧,卻又是源自於六朝宮廷詩體;說它是在滾滾而來的潮水中,感受的是那蓬勃的氣勢吧,卻又從那皎潔的月光中,體會到詩人心中那淡淡的愁緒。

在這樣一幅春江月夜圖中,個體顯得那般的渺小,品讀完全詩後,我總會有一種傷感,眼前浮現的所有美感,都隨著那「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幻化成了個體意義上的離愁別恨。

聞一多先生對這首詩的評價極高,他曾經說過:「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讚嘆是饒舌,幾乎是褻瀆」,所以,不敢再言,趕緊打住。

張若虛,正如他的名字一般,若虛若虛的,既虛幻,又縹緲,他是個謎一般的人物,在整個唐朝數百年浩如煙海的文字中,介紹他的大概百字不及,一派的朦朧。

《舊唐書》中僅說他是「吳中四士」之一,《新唐書》沾著賀知章的光提了張若虛一句:「先是,神龍中,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於上京」,這應該幾乎就是唐朝文字中,對他描述的全部了。

倒是在中唐的詩僧皎然,在他所著的《詩式》中,將「遮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兩句詩歸在了他的名下,其他,無一字!

正史不載,尚有情可原,但野史、筆記、軼事、筆記,完全不見他的蹤影,這個就很不正常了,如果要解釋的話,唯一的理由只有一個,張若虛,他只是一個沒有人關注的文人,難怪他一生中只有包括這《春江花月夜》在內的兩首詩。

張若虛一直到宋,都是很寂寞的,但是,這就要感謝北宋一個叫郭茂倩的文人,在他編纂的《樂府詩集》中,不知是什麼原因,依據什麼版本,將張若虛的這首《春江花月夜》收了進去。

於是,在不多的人群中,有人知道了這個張若虛和他的這首詩,不然,真是要失傳了,而這已經是在張若虛身後幾百年的事情了。

但是,整個宋代,也無人理會這張若虛,他的命運和他的詩一樣,完全地被忽視,幾無一人提及,於是,張若虛帶著他的詩,繼續地寂寞著,在詩壇角落中的最暗處,又孤獨了三百多年。

一直到了明朝,「後七子」的李攀龍等極少數之人,將這首詩從故紙堆中翻出,編進了集子,但也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如一塊石頭扔進了詩海中,很快,那激起的點點漣漪就消失在輕風的吹拂中。

這時,又有一位貴人出現了,他就是明代著名的詩詞評論家胡應麟,他在《詩藪》中重點推介了張若虛和這首《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流暢婉轉,出劉希夷《白頭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詳其體制,初唐無疑。」

劉希夷,何許人也,乃初唐大詩人,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曾驚豔了世人,為此,據說還為這句詩丟掉了性命;胡應麟將張若虛及他的詩置於其上,再加上胡為明代「末五子」之一的聲名,以及《詩藪》在詩歌評論界的影響,使得更多的人認識了這首詩。

及至清代,對此詩的評價漸漸多了起來,但也並沒有後世那樣高的名聲,而且還伴有不屑之音,如光緒年出版的《臥雪詩話》中說:

「他人以為奇麗,實則麗而不奇。春四見,江十二見,花、夜各二見,月十五見,開後世惡體之先。」

就是說,這詩中重複字太多,完全不合規矩,而《圍爐詩話》則說此詩很是一般,只最後的「不知乘月幾人歸」句,尚合「正意」;由此可見,至少在有清這三百年間,對這首詩的評價,也在合與不合之間,是屬於見仁見智的水平。

不可否認的是,自清初始,推崇之聲漸起,儘管影響不是很大,但溢美之詞卻是越來越多了,至少,已是有人將其稱為「名篇」了。

但是,正是在清朝,張若虛遇到了一位「識寶人」,這便是湖湘大名士,著有《湘軍志》的王闓運,他在其《論唐詩諸家源流》中,用了八個字來形容張若虛,即「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而能使張若虛有現在這樣崇高地位的推手,是文學大家和鬥士聞一多先生,他對這首詩是推崇備至,他在《宮體詩的自贖》一文中,稱這首詩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於是,後人將他的話同王闓運所言,合而取其意,加以提煉,遂成為現在人人皆知的名句,即「孤篇壓全唐」,以上便是這首詩的大致的流傳過程。

《春江花月夜》,詩肯定是好詩,但是,遠沒有達到「孤篇壓全唐」的地位,實際上,歷史上誰也沒有說過這句話;被王闓運稱為「大家」之人多多,李白,杜甫,哪個不是「大家」?

而聞一多也僅是在說「宮體詩」時,對這詩發出的讚嘆,也就是說,在宮體詩當中,這首詩是最好的,僅此而已。

這首詩脫胎於宮體詩,又有很大的不同,要說的話,我覺得可能更接近於「歌行」,只是由於張若虛所處的時代,是宮體詩盛行之時,而這首詩的詩名,亦是宮體舊題,所以,便將其歸於宮體一例了。

宮體詩於現在人來說,幾如那詞中的《花間》一般,總是有著種「負面」的感覺,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我便覺得宮體詩是很有味道的,不然,也不會在詩壇橫行數百年,比如,那隋煬帝和陳後主的宮體詩,我就覺得寫得相當地好。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輝;

漢水逢遊女,湘川值兩妃。

這是隋煬帝寫的一首詩,名稱也叫《春江花月夜》,尤其是前四句,簡直就是張若虛詩的濃縮版,而且,顯得更加地精煉和有意味,換言之,張若虛的詩,只是隋煬帝的加長版而已。

我是比較討厭後世對張若虛這首《春江花月夜》的造神之舉,尤以這一句「孤篇壓全唐」害人,請問,這詩能壓住李白的《蜀道難》還是《將進酒》?能壓得住白居易的《琵琶行》還是《長恨歌》?

就如同我討厭現在人解讀《紅樓夢》一樣,一會兒讀出了這個,一會兒又揭秘了那個;詩是好詩,書是好書,要是加上各種的臆測,那就很無聊了。

唯一正確的是,幸好這首詩沒有《紅樓夢》那般的博大,不然,又可以有一大幫的人,靠著解讀這詩,成立這個協會,那個研究社的,混吃混喝地欺世盜名了。

有人從這首詩中,讀出了哲理,仿佛天地萬物,宇宙過往,皆納於詩中,當然,更多的是,有人從中讀出了愛情,還有人從中讀出了鄉愁,有人讀出了悽美,有人讀出了昂揚。

每個人有每個人對詩的解讀,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這首《春江花月夜》時,根據自己的經歷,將其接近,引進共鳴,這很自然,但沒有必要將那「壓全唐」來先入為主,然後再來發一通地感嘆。

所以,沒有任何一首詩能壓得住全唐,也沒有任何一首詩能壓得住這《春江花月夜》,要是拿其中的氣勢、韻味、哲理等虛幻的理念,來比較和評價這些詩與詩之間高下的話,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平心而論,我是很喜歡這首詩的,因為,它可以給人以無限遐思和美感,尤其是在某些時刻,能觸動心靈深處的某一塊地方。

而且,正是因為這首詩,我也喜歡張若虛,在我的心中,他就是一位孤獨的守望者,被歷史湮沒了千年,到今天,人們才看見了在歷史帷幄深處,他那踟躇的身影,儘管很是迷濛。

更因為,他是揚州人,這揚州是我幼年成長的地方,夢回唐朝,隔空對飲,感謝這位張大才子,正是因為有了他,瘦西湖畔的夜色中,那五亭橋下的波光最是迷人,揚州,也成為了世界上月亮最圓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壓盛唐
    最早收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選本,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內有《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五家七首,張若虛只是其中之一。《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舊題,前面提到隋煬帝和陳後主都寫過。只不過張若虛這首名聲太響,寫的又是極為切題的春江花月夜,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他首創。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獻給人間的一顆如月華般純潔的寶石
    酈波教授曾說:「上下千年、縱橫萬裡,再難找出像《春江花月夜》這樣一首觸及宇宙、生命本質的詩來。」張若虛那多情的筆觸,有力的筆鋒,掃蕩了宮體詩散布於詩壇的昏沉毒霧。他猶如在詩國裡打開了一個皓月當空無纖塵的潔淨世界,把人間真摯、純潔、美好的別情、戀情、友情和鄉情,乃至於愛國之情,愛人生之情,一一濃縮、淨化、升華。他用了一種極其平靜的方式,觸及明月與人生背後的宇宙,觸及永恆。張若虛好像要把這些精神世界中最富有、最美好的「礦產」挖掘出來,一再提煉,最後凝聚成為晶瑩透亮的、如月華般純潔的結晶體,雙手捧獻給人間。
  • 曠世之作《春江花月夜》的背後是作者怎樣的情感經歷?
    而《春江花月夜》,這篇有著「孤篇壓倒全唐」的詩作,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國山水文化的集大成之作,相信讀過《春江花月夜》的人,無一不被詩中所描寫的美好景象所打動。《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是初唐時期一個背影模糊的傳奇人物,他的詩僅存兩首,收錄於《全唐詩》中,據說,這篇集離愁別恨、相思柔情於一體的《春江花月夜》與他的一段情感經歷有關。
  • 芳菲四月,自娛自樂,次韻隋煬帝楊廣的五言絕句《春江花月夜》
    唐詩宋詞芳菲四月,閒來無事,翻閱《唐詩宋詞鑑賞全集》,拜讀到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突然想起來隋煬帝楊廣好像寫過兩首五言絕句的《春江花月夜》,翻書一查,還真是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確實是上乘的佳作,但是「孤篇蓋全唐」的讚譽還是不太合適的。如果大家熟悉張若虛的《春將花月夜》,那麼煬帝楊廣的《春江花月夜》在大家讀來也是極為熟悉的,於是自娛自樂,次韻楊廣的《春將花月夜》,寫一首自己的五言絕句,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 《春江花月夜》中人與境的完美契合:唯美意境中的深情守望!
    文/洪湖天有一首唐詩,依託揚州的地域特徵與獨特景觀而生發,在如夢如幻的澄澈唯美的藝術境界中孕育著令人探尋不盡的哲理情思。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全詩以春、江、花、夜為陪襯,把一輪明月渲染得淋漓盡致,塑造得綽約多情。
  • 唐詩《春江花月夜》「取景地」在哪?江蘇、浙江、江西還是湖南?
    唐詩被稱為我國詩歌的最高峰,而這些唐詩中有一篇尤為出色,聞一多先生稱讚它為「孤篇壓全唐」、「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這便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僅36句,但是詩中佳句比比皆是,被後世千古傳頌,甚至還有樂師為其譜出同名名曲。
  • 強烈推薦背誦《春江花月夜》-體驗中華語言藝術之絕美
    以「孤篇橫絕全唐」 《春江花月夜》,是被譽為「以孤篇橫絕全唐」的詩作。這個「橫」字用的很好,極為貼切,如果你對其他大詩人的詩比較熟悉,你就會發現:此詩中的詞句和意境,被極多詩人借鑑和搬抄!
  • 看過聞一多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就能懂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的人活得最瀟灑、最灑脫、最浪漫、最有魅力呢?我認為是在唐朝,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讀唐詩中體會到。讓我們先來欣賞一首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張文魁:經濟學家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談談經濟學理論的幾個缺陷
    張若虛本人在歷史上也虛以示人,他在《唐才子傳》中並無牌位,且僅有兩首詩流傳下來。但這首《春江花月夜》,自清代至今備受推崇,文學家聞一多稱頌「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在物質化和經濟主義盛行的當今,經濟學家會如何或應如何理解這首頗有超塵脫俗意韻的詩篇?
  • 名家名作|配樂朗誦《春江花月夜》(張嘉譯領銜朗誦)
    名家名作|配樂朗誦《春江花月夜》(張嘉譯領銜朗誦) >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張若虛 朗誦:張嘉譯、耿樂、於明加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吳晨光:從《春江花月夜》看寫作之要義?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能「孤篇蓋全唐」,在於句秀,在於骨秀,更在於神秀(摘自《「源流說」概論》之十)。案例解析:《春江花月夜》的行文邏輯可謂千古經典。全詩36句,明線有兩條:一是月,一是江。從「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再到「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最後到「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 張若虛唯一的一首五言詩,開篇就不俗,不輸溫庭筠的名作
    初唐,揚州,《春江花月夜》,存詩僅兩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這些美好而奇妙的詞彙,同時屬於張若虛,一個做過兵曹的詩人。一個人只有兩個作品留存下來,其中一個世人皆知,另一個不能被落下。
  • 月亮最美的唐詩
    唐詩中,寫明月的很多,但我認為把月亮寫得最美最多情的當屬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共三十六行,有十五句是直接寫月亮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當風平浪靜之時,一輪明月悠閒地鋪在海面上,好似一個晶瑩剔透的玉盤;而一旦潮起浪湧,那明月便在一瞬間被擊成無數的珠花,飛濺開來,拋向空中,銀光閃閃,好不美哉!前一刻,你可能還在為月亮的破碎、寧靜的打破而惋惜,下一秒立即又給你以另一種更美的視覺衝擊,讓你的心也跟著那潮水而跌宕起伏。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我國古代「最懶」詩人,一世只留下2首詩,只一首就讓他名垂千古
    就連萬能的百度百科上,關於他的介紹也只是「生卒年、字號均不詳」。僅僅憑藉這一句話,就足以讓我們感到這位「最懶」詩人的神秘,而他的事跡,也只能從別人的傳記——《舊唐書·賀知章傳》當中窺見一二。他就是張若虛,因為他本身就是一位才情出眾,文採過人的才子,而與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張旭和包融三人,被時人並稱為「吳中四士」。
  • 舞蹈家陳愛蓮去世,彌留之際換上《春江花月夜》演出服
    臨終前,陳愛蓮要求家人為其換上《春江花月夜》的演出服,沒有帶任何遺憾離開這個世界。陳愛蓮。新京報記者李木易攝於2019年7月。 陳愛蓮1939年出生於上海,祖籍廣東番禺。1954年考入中國第一所舞蹈學校北京舞蹈學校,1959年各科均以全優成績畢業。
  • 南京長江五橋的燈光裡藏著一首「春江花月夜」
    交匯點訊 《春江花月夜》與南京長江五有何關聯?原來這個關聯藏在燈光裡。遠觀長江五橋,景觀燈的變化頻率與樂曲的節奏是一致的。皓月當空,橋上的拉索好似琴弦,景觀燈「踩著」樂曲節奏不斷變化。橋下,滾滾江水空自流,一幅現代版春江月夜圖繪就而成。這樣古今交融,時空交錯的巧妙設計,被命名為「江風撫琴,金陵唱晚」。
  • 「富春江畔最佳組合」邀約:共享五十裡春江花...
    說起富陽,五十裡春江花月夜,曾引得多少文人墨客在此流連。,並向大家發出邀約:共享五十裡春江花月夜。 《富春山居圖》+《春江花月夜》
  • 李現、陳立農《春江花月夜》新名字曝光,即將上映
    楔子近日,關於電影《春江花月夜》改名的消息,在網絡上不脛而走,引發熱議。說到這裡,就得說一下《春江花月夜》的人物設定了,這是一部雙男主的戲——最近一兩年,雙男主的戲真的很火,從《陳情令》開始,它的大火與熱播,帶動了各種大IP改編的劇集採用這樣的設定,這也讓許多影視劇出品方看到其中爆款的可能。另外,一個書生,一隻妖狐,王子進和白十三的故事也令人格外期待,非常有新鮮感。
  • 大唐最有才的詩人,3年僅寫了2首詩,憑第一首勝過杜甫李白
    這麼多優秀的詩人,要挑出最有才的一位其實非常困難,而在這些詩人裡,李白杜甫十分有名,不過被學者們公認為是大唐最有才的詩人,3年僅寫了2首詩,憑第一首就勝過了杜甫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