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最懶」詩人,一世只留下2首詩,只一首就讓他名垂千古

2020-12-14 阿森說文化

「淺淺說去,節節相生,使人傷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讀,讀不能厭。」——鍾惺《唐詩歸》卷六(明)

從一句悠揚婉轉的「關關雎鳩」開始,中國古代詩歌就隨著歷史的長河不停翻滾、奔流、徜徉:有屈子「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的浪漫起源,有漢樂府「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的樸素自然,有東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亂世中尋得一抹從容不迫,唐朝是李白「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飄逸遐思、浪漫綺麗,宋代是朱熹「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哲學思考、自然理趣。

詩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大傑作,其中許多作品都膾炙人口、家喻戶曉,自然也就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明星」詩人,如李白杜甫,其詩作或瑰麗飄逸,或精雕細琢,都朗朗上口,讓他們分別以「仙」「聖」之名穩穩站在了古詩神壇之上。

但不可否認,也是因為他們的作品在當時就得到了人們的賞識、認可和追捧,大多得以悉心保存下來,留給後人一一品鑑其中的精巧和絕妙,也愈發是作者本人名聲大噪。也就是說,詩人作品保存流傳的數量,其實可以作為詩人出名的原因之一。

但在中國,也還有這麼一個詩人,我們現在能讀到的,僅僅只有他留下的兩首詩歌,他卻依然得以流傳千古,名揚後世,獲得了不少「粉絲」。

這究竟是「懶」到什麼程度而又深得喜愛的詩人呢?就連萬能的百度百科上,關於他的介紹也只是「生卒年、字號均不詳」。僅僅憑藉這一句話,就足以讓我們感到這位「最懶」詩人的神秘,而他的事跡,也只能從別人的傳記——《舊唐書·賀知章傳》當中窺見一二。他就是張若虛,因為他本身就是一位才情出眾,文採過人的才子,而與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張旭和包融三人,被時人並稱為「吳中四士」。

關於張若虛,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熟稔了。張若虛以一首清麗奇絕、澄澈明淨的《春江花月夜》而名揚千古。這首詩飽含哲理意趣,又有真情流露,描繪的是春日夜晚江畔的朦朧月色,清新昳麗,洗去了宮體詩濃妝豔抹般的穠麗,澄澈怡人,其中不少名句耳熟能詳。

然而談到這首傑作的作者,我們卻只能在久遠的歷史中茫然回顧,淘遍砂礫,翻遍史料,關於他的記載,也只尋得寥寥32個字。其中26個字來自於清代康熙年間奉敕編校的《全唐詩》,還有6個字,就是在《舊唐書》中提到的張若虛曾經出任過「兗州兵曹。」

其實不止關於張若虛的史料記載就只有寥寥幾字,他碩果僅存的兩首詩作也差點湮沒於茫茫浩瀚的歷史長河當中,再難為今人所見閱。儘管張若虛是初唐詩人,但唐代的時候很少有他的作品在民間流傳,也許是盛唐的詩壇太過百花齊放,讓張若虛的才能被人們忽視罷了。

據現代許多專家的認真考證,現在流存於世的十餘種唐人選唐詩、唐人雜記小說中,都沒有見到任何關於張若虛或者張若虛的詩作的文字記載。從唐代一直到元代,他的詩作也都很少得到世人的重視,少有人將他的作品看作傑作。根據文史學家的考證,直到宋代時,在郭茂倩所編的按曲調將詩歌收集分類的《樂府詩集》第四十七卷中,才收錄了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詩,總算將這首沉寂許久的傑出作品保存了下來。

然而儘管幾乎被埋沒了一千年,到了明清,還是有不少有關唐詩的重要讀本,如徐增的《御製全唐詩》、的管世銘的《讀雪山房唐詩鈔》等,都收錄了張若虛的作品,其中有的還附上了對詩的評論。

在《春江花月夜》的整個寫作過程中,以詩人自己的心緒與思念為畫筆,給人們描繪出了一幅生動唯美的星稀月朗,銀輝繞江畔,薄煙籠江岸的春夜畫卷,並且徐徐地以空明澄淨地姿態,緩緩展開在世人眼前,讓人讀來之後,不禁心生感慨,宛如置身於其間。

現在社會中,依然有不少人十分喜愛張若虛的詩句,而現當代的文學家對張若虛的評價也很高。「這是一種對生活和對世界所作出的明淨單純,而又充滿欣喜和渴慕之情的觀照,使全詩洋溢著濃鬱的青春氣息。」此評價是當代兩位著名學者章培恆和駱玉明對張若虛的詩作給出的評述。

如何解讀學者們對張若虛的這句評價呢?細細讀來,你會發現,其評價中這飽含了對《春江花月夜》融畫意、詩情和對宇宙奧妙及人生哲理的體察為一體的讚揚,也有對其創造的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的稱道。所以即使跨越千年的時間與滄桑,到了現在,人們依然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帶來的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與情感世界,以及詩作中的給人啟迪的哲學理趣。

結語:

從張若虛及其詩作在現代社會的受歡迎程度以及學者對他的較高評價中,我們可以再次感受到張若虛的驚才絕豔。所以也不難看出,僅僅只留下兩首作品的中國「最懶」詩人張若虛,何以得憑藉它們名揚千古。現代生活匆匆碌碌,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閒暇之時,也不妨多讀一讀這些傳世名作,如《春江花月夜》這般流傳千年的佳作,就仿佛是一抹清奇秀美的絕色,能夠在浮華之中,為人們帶來看似平淡卻也驚豔的別樣新奇體會。

參考資料:

《唐詩歸》卷六 《涉江》

《 飲馬長城窟行》

《飲酒》(其五)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相關焦點

  • 他被稱為「最懶詩人」,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卻成為難以逾越的經典
    清朝的乾隆皇帝留下了四萬多首詩,在歷朝歷代的文人中獨佔鰲頭,可是那又如何呢?誰能背出他的一首詩來?反觀有些詩人,雖然僅留下幾首詩,卻千年傳唱不衰。例如張若虛,他流傳下來的詩歌就兩首,但是卻憑一首《春江花月夜》力壓李白杜甫,登上了唐詩頂峰的頂峰。
  • 一首古詩只有2句,他因此被評為史上「最懶」詩人!
    他被評為史上「最懶」詩人,一生只作半首詩,如今卻人人會背! 怪事!有聽說過4句的古詩、6句的古詩、8句的古詩,而2句的古詩,卻是第一次聽說! 因為此事,他成為了有史以來最特別的一個詩人,也被評為有史以來「最懶」的詩人!
  • 他只留下六首詩,字字珠璣!其中兩首流傳千古,小學生都會背!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都會作詩。   你知道,我國留存詩作最多的詩人是誰嗎?   他是大清CEO乾隆皇帝。   乾隆一生寫下四萬三千多首詩,要知道,《全唐詩》總共只收錄了四萬八千多首詩。   他一個人寫的詩的數量,差點趕上《全唐詩》了。   可是,寫得多並不意味著寫得好。
  • 中國古代的「懶」詩人,一生連一首詩都沒寫完,詩句卻人人會背
    而在詩歌方面,我國則湧現出了很多傑出的詩人。比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王白居易等,都留下了成百上千首膾炙人口的詩歌。但爆史君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詩人卻有些另類,他一生只寫了兩句詩,結果卻流傳千古,被後世爭相傳頌,幾乎到了人人會背誦的地步。這位詩人是誰呢?他又寫出了怎樣的佳作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他只留下了六首詩,卻憑一首絕句力壓高適王昌齡,成為無冕之王
    聽到這裡王之渙坐不住了,一連三首,居然沒有一首是自己的。面對王昌齡的得意洋洋,他道:「這些歌女都是不入流的,品味不高。看到那位最漂亮氣質最高雅的沒?等到她唱的時候,若不是我的詩,我就甘拜下風」。高適和王昌齡微微點頭,淡笑不語。
  • 古代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1個字有24個重複,卻成千古經典!
    古代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1個字有27個重複, 卻成千古經典!如果沿著中國詩歌的發展史溯源,其源頭一定會與《詩經》有關。《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所以,《詩經》又有個別名,叫《詩三百》。
  • 他一生只留下2句詩,短短14字,讓範仲淹慚愧不已,後誕生一成語
    在古代,吟詩作對是文人雅士的遊戲,他們閒暇之時,往往會邀上三五好友,喝上幾杯燒酒,寄情於山水之間,借詩歌抒發心中情感。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在《陋室銘》中提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詩歌的評判標準,並不在於作詩數量的多寡,而在於質量,畢竟能達到李白、杜甫那種境界的人少之又少,只要能有個一兩首詩流傳後世,就足以稱得上不枉此生了。然而,北宋詩人蘇麟卻是一個「奇葩」,因為他這輩子只留下了2句詩,其餘的要麼就是不出名,要麼就是失傳已久。不過,僅憑這兩句詩,他就足以讓範仲淹汗顏了。這是怎麼回事?他和範仲淹有什麼過節麼?
  • 唐代最花心的詩人,離了四五次婚,寫了一首詩,李白都自嘆不如
    少有人知的是,唐代還有一位「外貌協會」詩人,他只娶美女,見一個愛一個,娶一個丟一個,離了四五次婚,真是個渣男詩人。就是這個「渣男」詩人,卻寫出一篇傳誦千古的名篇——《黃鶴樓》,這位詩人就是唐代詩人崔顥。
  • 古代頂級詩人寫詩有多快?曹植七步成詩,賈島一天只寫一個像素
    最近有一位16歲的「神童」火了——據說她日均能寫300首詞、2000首詩、15000字的小說!什麼概念?一天24小時,1440分鐘,不吃不喝不休息,不到一分鐘就得寫一首詩出來(準確計算的話是43.2秒/首)。
  • 他是李白最崇敬的詩人,卻因一首詩觸犯龍顏,斷送了前程
    李白應是是唐朝最狂的詩人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但就是這麼狂放的詩人,卻對一人推崇備至,他便是唐朝山水田園派掌門人孟浩然。 孟浩然是盛唐詩人,因其祖籍為襄陽,故世人又稱其為「孟襄陽」。
  • 民族英雄戚繼光的詩,甘於奉獻精忠報國,抗擊倭寇,留下經典詩篇
    戚繼光不光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他還是一位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由於擁有豐富的抗擊倭寇的經驗,使得詩人對這場保衛祖國的戰爭充滿了個人情懷,他也因此在這時期創作了許多名垂千古的詩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欣賞一首來自明朝詩人筆下抗擊倭寇的詩篇《望闕臺》。《望闕臺》明代:戚繼光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 李商隱最難懂的一首詩,詞藻華美,含蓄深沉,最後一句感人至深
    李商隱一生寫過許多詩,有懷古詠史,也有悽美愛情,但是他在人們心中最著名的詩還是那些「無題」詩,寫詩不起名字不是因為他懶,而是因為他心中蘊含的複雜的情感。晚唐詩壇的的代表李商隱,生命只持續了短短47年。錦瑟這首詩可以說是總結了他複雜的人生,也是他眾多詩謎中最難解的一篇。這首詩究竟說的是政治理想的幻滅?還是對愛情的嘆息?抑或是對生命即將消逝的惋惜?還是對生命未了情懷的追思?至今仍是一個謎團。後世的許多學者都對這首詩進行了解讀,但是無一例外,沒有答案。除了李商隱自己,恐怕再難有人參透其中的奧秘了。
  • 虞世南被譽為唐代「詠蟬」三絕之一,全唐詩卻只有他一首詩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和宋詞亦是我國古代文學皇冠上最絢爛的兩顆明珠,縱觀唐代所有詩人,寫蟬的詩人更是數不勝數,但是真正的精品卻只有三首,而虞世南便位列其中。但是在《全唐詩》中卻只留下了這一首,這首詩也是唐代文壇上的「詠蟬」詩三絕之一,也是託物言志的經典之作,他的這首《蟬》可以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相媲美。毫不誇張地說,虞世南的這首詩把蟬的顏值、氣質、品行寫到了極致。很形象地向我們展示了蟬雖然只有一個夏天,但是不僅會讓我們感嘆到,蟬在它有限的時間裡究竟驚豔了多少個夏天。
  • 古代最長壽的詩人居然是他(足寶堂故事會2)
    這是足寶堂講名人故事系列第2篇,由足寶堂小編整理完成。歡迎持續關注足寶堂,每天都有精彩小故事與您共享。要說起宋代有名的詩人,除了上回書說的蘇東坡,就是陸遊了,他雖然一生歷經風雨滄桑,卻依舊至少寫有三萬多首詩,他的《劍南詩稿》總計存詩 9138 首,活到85歲高齡才去世,可以說是當時的長壽之星了,也是古代最長壽的詩人之二(第一名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寫了4萬首詩歌,活了89歲)。那麼,陸遊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呢?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 杜甫不屑與小人爭吵,寫下一首罕見的狂詩,放言自己會名垂千古
    唐代偉大的詩人杜甫《旅夜書懷》有一句詩,言道「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意思是說,自己的名聲,並非是依靠寫文章而得來的,而他辭官不做,是因為衰老與疾病。杜甫從來都不想依靠文章出名,他心中所想的,是做一個良相,為國為民做一番事業。
  • 歷史上哪位詩人的詩最狂?你認為是哪一首詩最狂?
    李白不管從任何方面,個性呀,寫詩的風格呀,以及他的手法呀,都讓人心情澎湃,讓人有很強的代入感,更讓人非常嚮往。人們提起李白,往往有種非常高大。只可遠觀的感覺。仿佛他這個人像神仙一樣,離我們非常的遙遠。但如果說狂妄這個詞最配的詩人肯定是李白。要我說這件事是沒有任何爭議的。李白最喜歡的就是借酒消愁,每次喝醉了都有飄飄欲仙的感覺,他也借著喝酒來抒發他的各種感情。
  • 最能體現詩人釋然灑脫情懷的五首詩
    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詩可以分為很多種,按內容可以分為敘事詩如《琵琶行》《木蘭詩》等,邊塞詩諸如《從軍行》《關山月》等,抒情詩像《天問》《離騷》等,懷古詩《後庭花》《蜀相》等。按音律分,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 第一首詩就曲高和寡,詩人志向已成
    提起古代詩人的第一首詩,您第一反應想到的是誰?一、以駱賓王做鋪墊對比莫衷一是,大家最熟悉的,駱賓王的《詠鵝》將脫口而出。並且人們回答完這個問題後,還會情不自禁、興致盎然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李白在幼年時,隨父親去參觀赴宴時所做第一首詩是《上樓詩》「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第一首也很有可能是《螢火蟲》「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若飛天上去,定作月邊星。」這兩首詩是李白在九歲、十歲左右所作,具體時間沒有記載,無論哪一首是他的第一首詩,均已不是凡響,也都能代表李白的志趣和追求。
  • 此人僅6首詩傳世,一首「絕句之最」,一首「五絕之最」
    但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然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雖僅傳世6首,就有兩首詩耳熟能詳,堪稱千古絕唱,說婦孺皆知亦不為過。《涼州詞二首·其一》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的這首詩被稱作曾被人譽為七絕壓卷之作。
  • 陸遊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有四句,句句動人心弦!
    陸遊,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詩詞文均有很高成就,其中以詩的成就最高,有「小李白」之稱。陸遊是南宋詩壇的一代領袖,其詩內容豐富,風格豪邁,以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為主。現存詩作9300餘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