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一生寫過許多詩,有懷古詠史,也有悽美愛情,但是他在人們心中最著名的詩還是那些「無題」詩,寫詩不起名字不是因為他懶,而是因為他心中蘊含的複雜的情感。晚唐詩壇的的代表李商隱,生命只持續了短短47年。公元858年,他回到鄭州後不久就病逝了,在他生命燃燒殆盡的日子裡,他留下了千古傳誦的經典《錦瑟》。
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這首詩可以說是總結了他複雜的人生,也是他眾多詩謎中最難解的一篇。這首詩究竟說的是政治理想的幻滅?還是對愛情的嘆息?抑或是對生命即將消逝的惋惜?還是對生命未了情懷的追思?至今仍是一個謎團。後世的許多學者都對這首詩進行了解讀,但是無一例外,沒有答案。除了李商隱自己,恐怕再難有人參透其中的奧秘了。
這首詩也是李商隱少有的一首有題目的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錦瑟,是一種樂器,本來有50弦,後來被改成了25弦。「無端」就是無緣無故的意思。樂器原本是無情無生命的物體,卻能發出如此悲苦的聲音。更何況是人呢?每次撥動琴弦都仿佛是撥動了詩人的心弦,如泣如訴,喚起了對逝去年華的懷念。
「莊生曉夢迷蝴蝶」人生是不是真的像莊子夢蝶一樣呢?這裡借用了莊子的典故。曾經莊子在夢裡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在天地間翱翔。等他醒了卻迷惑了,他想:究竟是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自己?也許人生就是如此。如夢如幻,難以琢磨。「望帝春心託杜鵑」也是借用了古代望帝杜宇的典故。古蜀國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國家滅亡,他死後化為了杜鵑鳥,終日在山上哀鳴。最後,他啼血染紅了漫山遍野的杜鵑花。詩人的情懷就像這啼血的杜鵑一樣,用無盡的哀鳴為自己唱一曲生命的輓歌。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這裡不再是眼前的實景,而是他的想像。古代人認為,蚌殼會在月夜的海灘上敞開,用月色來滋養珍珠。古代還有關於南海鮫人眼淚變為珍珠的傳說。詩人在這裡也是借用珍珠來感慨自己的經歷,仿佛自己就像那顆珍珠一樣,經過了長期的滋養才能孕育出絕世的才華,卻最終還是為世人所棄,如南海鮫人一般只能在月下流淚,也如同藍田玉一般在日光照射下瀰漫著美妙絕倫的煙雲,卻仍舊是虛無縹緲,可望而不可及。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如今一切都已成為了過去,忍不住回想從前,當年經歷過的那份悲痛惆悵仍然會湧上心頭。沉澱在記憶深處的往事,成了人生最後不能承受的傷痛。這是在回憶逝去的愛情,還是在感慨人生無常的命運,恐怕五味雜陳,都在其中了。
這些理解都是按照詩句字面來表述的,那麼李商隱最後仍舊放不下的此情到底是什麼呢?有人說是愛情,也有人說是政治抱負,也許正是李商隱的愛情生命和他的政治生命是一樣的,有許多難言的苦楚,他也只能通過如此隱晦的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是他的這種情感並不希望他人的理解,只願一個人深藏。可能這首詩就是李商隱寫給自己的,並不希望後人能讀懂,只有他一個人能懂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