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最有詩意的一首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2020-12-03 騰訊網

李商隱是晚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他的很多詩作,無論是在文學性,還是思想性上,那都可以直追盛唐詩人,他一生寫過了大量的詩作,其中大部分都流傳了下來,並且成為了經典之作。

同時他詩作裡很多非常優美的詩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是會經常引用,例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等等這些經典的詩句,可謂是耳熟能詳,而且這些詩句,不僅寫得很是深刻,同時還充滿了無限的哲理,這也正是李商隱詩作,能夠一直打動我們,引起我們情感上的共鳴的原因。

其實說起李商隱的詩作,它最大的一個特點便是深沉,他的一些詩作表面看好像很簡練,單單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的話,也非常好理解,但是李商隱是一位不一樣的詩人,他寫的東西,看似寫得很雜亂,但是完全是在寫心,也正是這樣的一個原因,使得他的詩作應當說是很難以理解。

特別是他那一系列的《無題》詩,更是很難去解讀,這也正是詩人完全是在寫人生況味的原因。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生經歷,那是絕對難以真正理解他的作品。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李商隱最有詩意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這首詩如果僅僅從表面理解的話,那就是一般的描寫風景的詩,其實再結合背景的話,則是能夠讀出不一樣的感受來。其實詩人是在懷念自己的朋友,從而通篇描寫的很是深情,也非常的僅人感動。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唐代

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首詩初讀時可能會覺得過於平淡,但是細讀之後,則會有不一樣的感受,詩人以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來描寫,這樣的一種描寫,從而也使得這首詩,顯得更為深刻,也更加的憂愁,也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立馬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同時詩人寫這首詩時,正好離開朋友家,寄住在一姓駱的人家,由於寂寞無聊便寫下了這首詩,成為了一首難得的佳作。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竹叢裡的船塢靜靜地呆在那裡,然而靠近臨水的地方,則是顯得更加的幽靜,可是對於我來說,那相思之情,早已飛向了遠方,但是由於相隔的太遠,使我的相思之情,顯得更加的深沉。這兩句看似寫景很平淡,但是同樣的充滿了一種高遠的意境。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最後兩句更是經典,如果您讀過《紅樓夢》的話,那一定是對於那一句」留得枯荷聽雨聲「,不會陌生,這一句被林黛玉反覆吟誦,同時也被她認為是李商隱最好的一句詩。

其實這兩句也是寫得很憂愁,一到了這秋天總是陰雲密布,終日裡被陰雲籠罩著,飛霜的季節也已經來到,留得滿地枯殘的荷葉,只好是用它來聽雨聲。這兩句充滿了詩情畫意。

李商隱的這首《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無疑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通篇描繪的如詩如畫,詩人不僅僅描寫了內心的那種相思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一種憂愁之感,也正是這樣的一處描寫,立馬使得這首詩顯得生動無比,成為一首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

愛生活 愛詩詞

唐詩

宋詞

相關焦點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104首古詩詞。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崔雍和崔袞,是崔戎的兩個兒子,李商隱的從表兄弟。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4年),李商隱應試不中,投奔做華州刺史的表叔崔戎。第二年,崔戎調任兗州觀察使,沒想到剛到兗州就病故了。崔戎對李商隱不僅有親戚之情,還有知遇之恩。
  • 感恩的詩: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唐.李商隱竹塢無塵水檻清 ,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作者李商隱,813-858 晚唐著名詩人。祖籍河南沁陽市。感恩的心,有感恩的詩。古代詩人不止以詩文考取功名,他們的社交一樣離不開古詩一首,以詩交友,以詩相送,好詩還被記錄下來,成為經典永流傳,到千年萬年以後。唐宋時期,文化氛圍濃厚,情商高不高,得看你手中的筆,能不能下筆成詩。時光至千年以後,我們整天念叨的情商,似乎倒退了。
  • 林黛玉修改李商隱名句:留得枯荷聽雨聲,薛寶釵嘲諷:不如不讀書
    賈寶玉遊船時覺得荷葉惱人,抱怨說「如何不將這破荷葉拔了去」。此時林黛玉就出聲反對,認為荷葉不該拔除。(第四十回)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說著已到了花漵的蘿港之下,覺得陰森透骨,兩灘上衰草殘菱,更助秋情。
  • 秋天的詩詞:蟬吟秋色樹,鴉噪夕陽沙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唐·劉禹錫《秋詞二首·其二》秋天到了,山水清淨,夜裡還會降下白霜;滿樹的枝葉現在已經有紅有黃,在山間錯落點染。然而,正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對飽經離別之苦的人來說,秋月、秋聲和秋風,這三者有一於此,便難以忍受了,何況它們全都聚集在一起?而且在月白風清的夜晚,整個長安城都響徹那令人心碎的「萬戶」搗衣之聲!這種時刻,有誰能不為這悽涼而又熱烈的氣氛所感染呢?
  • 6首關於荷花的詩,帶你體會盛夏6種不同的美,哪一首驚豔到了你?
    看這時光匆匆,物換星移,四季輪轉,而每一個季節都會有屬於她自己的花兒,在時光的大轉盤中靜待她的到來,為她盛開,為她芬芳,為她守候這三兩月的溫柔。春有桃,秋有菊,冬有梅,要說夏天,還是要屬周敦頤筆下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了,(蓮花與荷花在植物學上有所區分,在詩詞中一般不做區分),荷花不會讓人聯想到夏季的燥熱,只剩一份歲月靜好緩緩盛開。
  • 杜甫、王維、李商隱、杜牧詩中的「雨」
    近來南方很多地區都在下雨,剛剛還是豔陽高照,忽而大雨便從天而降,有傘的行人尚且還能不溼衣衫,無傘的行人只能匆匆地穿梭於街道上,或打個出租,或避於他人門前。夏天的雨又急又快,不像春天的雨細密柔和,也不同於秋雨綿綿不絕,當然南方冬季的雨是陰冷潮溼的,也是小編最不喜歡的雨。小編這個生於北方的人,在冬天其實是思念一場雪的。
  • 荷風蓮香,唯美了整個夏天
    荷開半夏,唯美了整個夏天四季中,春、秋、冬皆有花可賞。可極少聽人說夏季賞花的。是啊,炎炎夏日,人人都熱得心煩氣躁,哪還時間來賞花呢?可是,特立獨行的荷花,就盛放在夏日。「淡極始知花更豔」,這句話,也適用於荷。夏日煩躁時,聞到一陣荷香,沁人心脾,定覺舒爽。荷,是夏日的最唯美、最舒心的存在。
  • 素材積累:秋漸濃,細數帶有「秋」字的104句古詩詞!【帆果教育】
    我所能想到的最美的秋天都在唐詩宋詞裡,是「金風玉露一相逢」的喜悅,是「晴空一鶴排雲上」的疏曠,是「留得枯荷聽雨聲」的情致,是「叢菊兩開他日淚」的悲涼,就讓我們,走進這個金色的季節,聆聽詩人們的秋日心曲。
  • 錯過這個月,還得等大半年
    這款限量美景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錯過這個月還得等上大半年,趕緊安排上吧!冬日西湖的別樣美景清晨的陽光下,結著薄冰的湖面像鏡子一樣倒映著不再美麗的殘葉與落花。遠遠望去,湖面上沒有了六月荷花欣欣向榮青春勃發的繁盛,悽清冷落中,卻好似有一種生命的力量還在固執地堅持著最後的頑強。
  • 杜牧晚年寫的這首詩道盡人生悽苦,蘇軾修改後,盡顯豁達本色
    例如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秋夜裡,點點滴滴的雨敲打著枯敗的荷葉,枯荷本是衰敗之景,有了秋雨的點綴,便添了一層韻味,然而聯想一下當時詩人宿夜未眠,聽了一夜的秋雨,該是何等悽涼。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幹。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100句(霜)篇
    《霜月》 唐·李商隱13、 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除夜作》 唐·高適14、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商山早行》 唐·溫庭筠15、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蝶戀花·禹廟蘭亭今古路》 宋·陸遊49、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唐·李商隱50、 旋撲珠簾過粉牆,輕於柳絮重於霜。《對雪二首》 唐·李商隱51、春銷不得處,唯有鬢邊霜。
  • 「郊寒島瘦」一針見血,孟郊寫一首小情詩,都異於常人
    孟郊有一首情詩,叫《怨詩》: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是寫一位女孩子與他的情郎說,我們兩都把淚滴到水池裡,看看誰的水池裡的芙蓉花,今年先被淚水浸死。這首詩,讓人甚是恐怖。據資料介紹,芙蓉有很多種,現在多是指水芙蓉和木芙蓉。木芙蓉是生長在陸地上的植物,而水芙蓉是荷花的別稱。芙蓉和蓮花都是荷花的別名,荷花是他們的學名。從詩中看來,應是指荷花,也就是常說的蓮花。蓮花何其高潔、可愛。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262句(秋)篇
    ——唐 · 李商隱《夜雨寄北》5.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宋 · 葉紹翁《夜書所見》6.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100句(晚)篇
    《晚晴》 唐·李商隱30、 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 宋·柳永31、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春雨》 唐·李商隱32、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浪淘沙九首(第四首一作張籍詩)》 唐·劉禹錫35、 念武陵春晚,雲鎖重樓,記取樓前綠水,應念我、終日凝眸。《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宋·李清照36、 晚霞明處暮雲重。小橋東畔再相逢。《浣溪沙·過雨園林綠漸濃》 宋·趙彥端37、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 李商隱最好懂的一首詩,卻依舊留下了千年難解之謎
    那麼,李商隱有沒有寫過那種讓人一看就懂,不用猜來猜去的詩?當然有,就是那首著名的,你八成在課本上學過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我在四川,你在長安,夜雨瀟瀟,燭花未剪。什麼時候,能和你一起剪燭西窗,共話巴山夜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