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四季之時已走到了豐收的季節。秋天來了,你會想到哪些詩詞呢?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唐·劉禹錫《秋詞二首·其二》
秋天到了,山水清淨,夜裡還會降下白霜;滿樹的枝葉現在已經有紅有黃,在山間錯落點染。
秋天的景色清麗閒雅,在詩人的筆下恍若一位彬彬有禮的君子,讓人無不肅然起敬!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唐·王維《秋夜曲》
夜幕初臨,月亮剛剛從東方升起。秋露雖生,卻還是稀薄、微少的,說明天氣已是涼爽,但還未到寒冷的時候,這反而給人一種清涼、爽朗之感。
由於天氣已涼,女主人公所穿的輕盈細軟的羅衣,已是單薄了,但此刻還不覺得寒冷難忍,所以也就沒更換衣服。如此入神,說明女主人公此時的心境是孤寂、冷清的,想必是犯了相思之情!字裡間隱隱約約地溢出女主人公因位秋涼需要更衣而思念遠方丈夫的情愫,細膩、真實!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開篇的這四句詩,情景交融,渾成自然,被王夫之譽為「天壤間生成好句」。
你看~秋月皎潔、月色如銀的京城,表面上是一片平靜,但搗衣聲中卻蘊含著千家萬戶的痛苦;砧聲任憑秋風吹也吹不盡,聲聲總是牽繫玉門關外的親人,也寄託著對邊關思念的深情。
秋涼之夜,月華輝灑,砧聲陣陣,寒風習習,真是一幅充滿秋意的絕妙圖景。然而,正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對飽經離別之苦的人來說,秋月、秋聲和秋風,這三者有一於此,便難以忍受了,何況它們全都聚集在一起?而且在月白風清的夜晚,整個長安城都響徹那令人心碎的「萬戶」搗衣之聲!這種時刻,有誰能不為這悽涼而又熱烈的氣氛所感染呢?
月光是引發相思之情的媒介,搗衣聲說明婦女們正在為戍邊親人作趕製徵衣的準備,其本身就包含著深厚的關切、思念之情,而秋風則是最易逗起人的情思和愁緒,最後的「總是玉關情」,一語作結,力抵千鈞!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深秋的天空一片陰霾,霜飛的時節也來遲了。水中的荷葉早已凋殘,只留了幾片枯葉供人聆聽雨珠滴響的聲音。
秋葉聽雨打枯荷的況味,詩人想必已經不止一次領略過。這「聽雨」竟有一種特別的美感,淅瀝的秋雨,灑落在枯荷上,發出一片錯落有致的聲響,別具一種美的情趣。久聽之後,這單調而悽清的聲音,卻又更增加了環境的寂寥,從而更加深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
看來這倒是「秋陰不散霜飛晚」的天氣,特意作美了。
蟬吟秋色樹,鴉噪夕陽沙。不擬徹雙鬢,他方擲歲華。
春來夏往,秋收冬藏,願你在這個秋天依然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