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裡的絕美意象|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2021-01-17 詩享書局

蟬,又名知了,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昆蟲,然而它們一生大部分的時光都是在黑暗的地底度過。蟬的幼蟲在地下一般要生活2到3年,長的要生活5到6年。在美洲,甚至有一種蟬,每隔17年才孵化一次。

在長久沉寂的等待後,蟬的幼蟲方從地下鑽出來,艱難地爬上草叢或樹梢間,脫掉淺黃色的蟬衣,有了飛翔的薄翼。

而後是在陽光下短短一個月的嘹亮歌呼,在完成種族延續的重任後,它們便會無聲無息地「死」去。

但蟬的死亡,其實是另一種新生。2到8周後,卵中孵化出的幼蟲就會離開樹幹,來到地面,打洞,鑽進泥土深處,在十多年的蟄伏後,重新振翅於陽光下。生命便是如此的,年復一年,循環往復,不知疲倦。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在蟬這裡,得到了最美好的詮釋。

蟬常常棲息在高枝之上,鳴聲高亢嘹亮,加上它餐風飲露的習性,在文人墨客的眼中,蟬便成了高潔品格的象徵。

賓王的《在獄詠蟬》:「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以及虞世南的《蟬》:「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以蟬自比身世,自喻清高品格。

蟬又往往是與秋天並排出現,秋的蕭瑟,蟬叫聲的悲涼,同樣會讓人生出哀婉。

元稹《送盧戰詩》:「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倍相傷。」紅樹、蟬聲、夕陽、白頭等諸多意象的組合,不禁讓人生出人生聚散無常的蒼涼之感。

「一聲清溽暑,幾處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聞獨泫然(《早蟬》)」,其實蟬又如何知道人們的心事呢?蟬鳴所謂悽涼,也多是人自我情緒的映照。

惆悵的,並非蟬兒,而是人自己啊!

往期精彩

古典詩詞裡的絕美意象|鴻雁: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古典詩詞裡的絕美意象|冰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古典詩詞裡的絕美意象|梅花: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相關焦點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變
    我意識到,它正為飛上樹梢,讓蟬聲縈繞夏日的夢想努力著,它已然進入到了蛻變的時刻。時間在慢慢地流動,蟬蛹背部的外殼,也開始慢慢打開。蛻變應該是一件困難的、疼痛的事情。我想,現在的蟬蛹也一定是痛苦的,雖然我沒有看到它顫抖的身軀,但是我相信他一定也在承受常人不可承受的痛苦,盼望著去擁抱夏日的微風、去擁抱夏日的天空,讓蟬聲充盈在這個沉悶的夏日,讓人們在茶餘飯後能夠聆聽它為大家帶來的歌聲。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金蟬脫殼它的身邊,厚重的鎧甲在默然。蟬聲悠悠。時而急促,恰如滾石之樂。時而悠長,婉若典雅古韻。時而高亢,高山流水之音。時而低沉,泉咽危石之響。聽聽蟬鳴,躁動不安的心得一份寧靜。聽聽蟬鳴,人間百態盡知。聽,用耳,用眼,用心。聽蟬鳴,聽蟬,聽蟬心。《蟬》垂蕊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老祖宗告誡,做人,打鐵還需自身硬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出自唐初虞世南的《蟬》。全詩如下: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意思是: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響亮的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正是因為在高處發聲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藉秋風的力量。這是一首託物寓意的小詩,特別是「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兩句,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很為後世人稱道。詩人在此強調: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從而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格言聯璧》裡有句話,和這首詩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妨一起來看看。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清高之氣裡淡淡的憂傷
    凌煙閣功臣有些朋友可能對虞世南不是很熟悉,《蟬》可能學過,但是詩紅人不紅,遠不如李白、杜甫、王維那麼知名。這不是學詩者的問題,因為虞世南的成就重心本來就不在詩文,除了是隋唐名臣之外,我們總結他文學藝術方面的造詣,他的名號也是在另外一個領域裡稱雄。
  • 《秋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心中任務永遠比生命重要
    《秋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心中任務永遠比生命重要。秋蟬的行動代號是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可是這句話真正的秋蟬沒有說出口,因為他的知情人張涵予飾演的檀香被圍捕,「秋蟬不鳴匿於黑暗,絕境求生不辱使命」。檀香最後選擇自殺。由於何勇的叛變,由韓棟飾演的魚鷹暴露,遭到槍殺。葉衝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境地。他知道魚鷹已經犧牲,但是他沒想到的還有。
  • 唐詩鑑賞:虞世南·蟬
    關注微信公眾號「品聽經典」或「品聽詩詞」後,即可更方便、輕鬆地瀏覽學習詩詞、古文、成語等所有音視頻內容,以及永久收藏各部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書籍目錄》,歡迎轉發,謝謝支持。蟬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康震)虞世南:蟬(語文大師)
  • 一起來詩詞裡捉只蟬吧!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千古傳頌的一個成有一種定律叫「金蟬定律」:蟬要在暗無天日的泥土下生存三年後,便能一飛沖天縱情鳴叫。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一首寫蟬的詩作,一起來看看吧!《蟬》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 每日唐詩鑑賞:《蟬》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棲居在高高的地方,聲音自然遠遠地飄揚,並不是因為藉助了秋風的傳遞。首句「垂緌飲清露」中,「緌」的意思是古人結在頜下的帽帶下垂的部分,而蟬的頭部也有類似的觸鬚,形狀相似,故為「垂緌」,再次暗指。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次句「流響出疏桐」,顧名思義,寫出了蟬聲從梧桐樹遠傳而出。「桐」指梧桐樹,形容為高樹,「疏桐」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流響」為蟬聲的長鳴不絕,悅耳動聽。
  • 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小學必背古詩《蟬》
    蟬蟬是古典文學中的一個大的意象,蟬的棲高飲露、蟬聲遠傳等自然屬性,被多情的文人們賦予了情感色彩,讓它們的這些生物特性自帶品格,表達自己的某些情懷,為我們留下了很多詠蟬的名篇。蟬唐.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 簡單賞析 虞世南《蟬》
    《蟬》虞世南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餘姚(今浙江慈谿)人。古代士人頷下垂著冠纓好似蟬的觸鬚,故稱。飲清露: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流響:指 蟬長鳴不已。疏桐:枝葉稀疏的梧桐樹。居高二句:是說蟬的鳴聲之所以能遠播四方,是因為它棲止高處,而不是憑藉秋風來幫它傳送的。藉,憑藉、依靠。
  • 蟬聲陣陣,夏日炎炎,4首詩詞,帶大家聆聽詩詞中的蟬鳴
    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講蟬蛹逮來扣到瓶子或者箱子下面,等到第二天,把已經蛻變成功的蟬放到透明的瓶子裡把玩。還喜歡去林子裡摸蟬蛹,回到家用水泡起來,第二天用油炸著吃(我不敢吃,看著別人吃)。這幾年,也許捉得太多了,明明到了蟬鳴的時間卻聽不到當初那清脆的蟬鳴聲了,只能在詩歌中傾聽陣陣蟬鳴。
  •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淺談蟬在詩詞作品中的意象流變
    將蟬上升到志氣高潔代表的意象,大概是從曹植開始。他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尤其關鍵的人物——音韻學從他開始,文辭修飾從他開始,甚至可以說中國詩詞藝術性的發端,都是從曹植始。提高蟬的意向地位,對於他來說不過順手之勞。
  • 夏日知了叫個不聽,其實古詩裡也是蟬音不絕
    文 | 野狐狸夏天吵得不得了,總是不能讓人好好睡覺的知了,怎麼也成了意象呢?因為,古人的認知和我們不同,現在我們知道,蟬是靠樹汁生存的,屬於一種害蟲。但古人以為蟬是靠風和露水生存的,所謂「餐風飲露」。如此一來,蟬看上去就不食人間煙火,非常高雅。因此,有文人就用蟬來比喻自己的高潔脫俗。
  • 居高聲自遠 也需藉秋風——九江田中教師參加「新時代兩廣田中德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居高聲自遠,也需藉秋風。
  • 高考中經常丟分的古詩鑑賞題:什麼是古詩的「意象」?
    「意象」一詞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那麼究竟什麼是意象呢?所謂「象」,即物象,也就是可以看得見的事物;所謂「意」,即詩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實際上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
  • 比興,古人的修辭法,鬧得露水很忙,喝露水的蟬也很忙
    蟬唐 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繁忙的露水露水是個好東西。於是,詩人們都紛紛把露水寫進了詩裡。詩歌的祖師爺《詩經》,第一篇就請露水上場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 蒹葭》裡的露水太美好,秋水清澈,草木含露,給深深的秋思帶來了優美的韻味。
  •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閱讀類新媒體帳號評價與推薦機制初探...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成立7年來,聯合全國200餘家媒體機構持續舉辦了「書香中國萬裡行」、「紅沙發」高端訪談等系列閱讀推廣公益宣傳活動,行程幾十萬公裡,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
  • 「詩詞鑑賞」15首吟詠蟬的詩詞,讓人感受別樣韻味!
    盛夏時節,窗外的蟬叫聲不絕於耳。蟬已成為夏天的標誌,蟬鳴總能給人帶來野趣、寧靜和涼意,那抑揚頓挫的蟬鳴聲,往往會使人追憶起兒時的情景。而在古詩詞中,蟬是常見的意象之一。因其棲高飲露的生活習性,故詩人常以蟬自喻,來表現品格的高潔。
  • 伴人而居的昆蟲-知了
    蟬(知了)是一種伴人而居的昆蟲,蟬蛻是人們使用的一味中藥。夏季,街道兩邊都是知了的鳴叫聲,聽得習慣了,陣陣蟬鳴給城市帶來喧鬧的生氣。蟬是夏天叫聲最大的、鳴叫時間最長的昆蟲,但是它們都趴在很高的大樹上,要看見它們比較難,而且它還會隱身,以防備鳥雀等天敵。音頻: 蟬(知了)的鳴叫聲一天站在路邊聽到身邊有很近的知了叫聲,尋聲查看,平視過去,只見一隻知了在一棵銀杏樹幹上鳴叫,它的顏色和樹皮差不多,翅膀是透明的,它很善於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