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賞析 虞世南《蟬》

2020-12-22 蓮花西老安酸菜

《蟬》

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餘姚(今浙江慈谿)人。隋大業初授秘書郎。入唐,太宗引為秦府參軍,弘文館學士。貞觀七年(633)轉秘書監,賜爵水興縣子,授銀青光祿大夫,世稱「虞秘監」或「虞水興」。唐太宗嘗稱其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為「五絕」。諡文懿。

【注釋】

垂綏:垂著觸鬚。即冠纓。古代士人頷下垂著冠纓好似蟬的觸鬚,故稱。

飲清露: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

流響:指 蟬長鳴不已。

疏桐:枝葉稀疏的梧桐樹。

居高二句:是說蟬的鳴聲之所以能遠播四方,是因為它棲止高處,而不是憑藉秋風來幫它傳送的。藉,憑藉、依靠。

【評點】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與駱丞「清畏人知」語,各善言蟬之德。

沈德潛《唐詩別裁》:命意自高。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詠其品格。

施補華《峴傭說詩》:《三百篇》比興而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為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霧多飛難進,風高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

李鍈《詩法易簡錄》:詠物詩固須確切此物,尤貴遺貌得神,然必有 命意寄託之處,方得詩人風旨。此詩三、四品地甚高,隱然自寫懷抱。

相關焦點

  • 唐詩鑑賞:虞世南·蟬
    蟬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康震)虞世南:蟬(語文大師)虞世南:蟬(嘯天說詩)01賞析蟬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迴蕩樹林之間。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
  • 解讀虞世南《蟬》:託物寓意、借物明志的一首經典小詩
    虞世南幼小喪父,自小便養成了節儉的習慣、正直的性格。歷經南朝陳、隋、唐三個朝代,雖位居高位,但始終一貫堅持著自己的性情。他性格剛直,敢於直言,他的畫像懸掛在凌煙閣,成為二十四勳臣之一。一生為官,沒有過被貶經歷,唐太宗讚譽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五絕兼具,曾說:「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憂不理!」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清高之氣裡淡淡的憂傷
    這兩句詩出自初唐名臣虞世南的名作《蟬》。賞析這首詩和李白的詩有點不同,因為詩仙大家都熟悉,直接講背景、創作意圖、文字結構、內容意境就可以。而對於這些名氣稍小的,我們就先來聊聊詩人。凌煙閣功臣有些朋友可能對虞世南不是很熟悉,《蟬》可能學過,但是詩紅人不紅,遠不如李白、杜甫、王維那麼知名。這不是學詩者的問題,因為虞世南的成就重心本來就不在詩文,除了是隋唐名臣之外,我們總結他文學藝術方面的造詣,他的名號也是在另外一個領域裡稱雄。
  • 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小學必背古詩《蟬》
    後人評選出三首最棒的詠蟬詩稱為「三絕」:一首是初唐虞世南的《蟬》、一首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最後一首是晚唐李商隱的《蟬》,三首詩都是託物言志,卻立意不同,各有千秋!我們今天要分享的就是唐代詩人虞世南的作品《蟬》。下面先讓我們通讀一下這首詩,體會他到底好在哪裡。
  • 虞世南被譽為唐代「詠蟬」三絕之一,全唐詩卻只有他一首詩
    毫不誇張地說,虞世南的這首詩把蟬的顏值、氣質、品行寫到了極致。很形象地向我們展示了蟬雖然只有一個夏天,但是不僅會讓我們感嘆到,蟬在它有限的時間裡究竟驚豔了多少個夏天。虞世南的詩雖然這首詩只有簡簡單單的20個字,讀起來也很平淡,但是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放在這裡都不會顯得多餘。
  •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淺談蟬在詩詞作品中的意象流變
    有朋友問:蟬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什麼的嚮往?這個問題問得相當籠統啊。是問蟬本身,還是蟬在古詩詞中的意象?是問虞世南的《蟬》,還是其他作品中的「鳴蟬」、「玄蟬」、「寒蟬」、「秋蟬」、「早蟬」?這個「詩人」又是指誰?
  • 每日唐詩鑑賞:《蟬》
    【原文】《蟬》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 比興,古人的修辭法,鬧得露水很忙,喝露水的蟬也很忙
    蟬唐 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繁忙的露水露水是個好東西。看起來像在寫蟬,是一篇說明文,蟬的嘴巴像官帽,蟬的食物很清澈,蟬的聲音很明朗,蟬的住所在高處,實際上是在寫自己,是一篇詠懷詩。他想說什麼虞世南想表達什麼呢?
  • 蟬: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每到夏末秋初的時候,我們總能聽到蟬的「叫聲」。和我們所熟悉的鳥鳴不同,蟬的發音器在腹部,而且只有雄蟬可以「鳴叫」。「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是王籍在以蟬寫景,但還有人借蟬言志,比如唐朝文學家虞世南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以樹的汁液為生,但古人認為蟬棲高飲露,因而把蟬作為高潔的象徵。對蟬的主觀認知,引發了古人詩意的想像,從而使詠蟬佳句層出不窮,這大概就是詩歌獨有的魅力吧。蟬,雖然可以飛翔,但是飛得並不是很高很遠。
  • 一起來詩詞裡捉只蟬吧!
    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一首寫蟬的詩作,一起來看看吧!《蟬》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李世民奪位李淵後,虞世南任弘文館學士,成為重臣,但從不傲慢,踏實勤奮,使得李世民對其稱讚有加,深得賞識,於是常邀他參加一些典禮活動。一天,李世民起了雅興,邀請弘文館學士們共賞海池景色,談詩論畫,李世民詢問大家是否有新的詩歌作品,虞世南便誦讀出該詩。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變
    我意識到,它正為飛上樹梢,讓蟬聲縈繞夏日的夢想努力著,它已然進入到了蛻變的時刻。時間在慢慢地流動,蟬蛹背部的外殼,也開始慢慢打開。蛻變應該是一件困難的、疼痛的事情。我想,現在的蟬蛹也一定是痛苦的,雖然我沒有看到它顫抖的身軀,但是我相信他一定也在承受常人不可承受的痛苦,盼望著去擁抱夏日的微風、去擁抱夏日的天空,讓蟬聲充盈在這個沉悶的夏日,讓人們在茶餘飯後能夠聆聽它為大家帶來的歌聲。
  • 古典詩詞裡的絕美意象|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又名知了,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昆蟲,然而它們一生大部分的時光都是在黑暗的地底度過。蟬的幼蟲在地下一般要生活2到3年,長的要生活5到6年。在美洲,甚至有一種蟬,每隔17年才孵化一次。在長久沉寂的等待後,蟬的幼蟲方從地下鑽出來,艱難地爬上草叢或樹梢間,脫掉淺黃色的蟬衣,有了飛翔的薄翼。而後是在陽光下短短一個月的嘹亮歌呼,在完成種族延續的重任後,它們便會無聲無息地「死」去。但蟬的死亡,其實是另一種新生。2到8周後,卵中孵化出的幼蟲就會離開樹幹,來到地面,打洞,鑽進泥土深處,在十多年的蟄伏後,重新振翅於陽光下。
  • 蟬聲陣陣,夏日炎炎,4首詩詞,帶大家聆聽詩詞中的蟬鳴
    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講蟬蛹逮來扣到瓶子或者箱子下面,等到第二天,把已經蛻變成功的蟬放到透明的瓶子裡把玩。還喜歡去林子裡摸蟬蛹,回到家用水泡起來,第二天用油炸著吃(我不敢吃,看著別人吃)。這幾年,也許捉得太多了,明明到了蟬鳴的時間卻聽不到當初那清脆的蟬鳴聲了,只能在詩歌中傾聽陣陣蟬鳴。
  • 也說蟬,與禪
    對小編而言,只要一提起蟬,就會回想起小時候在家鄉的夏日裡捕蟬的情形。一想到捕蟬,自然而然地想到清代詩人袁枚的五言絕句《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蟬,屬於昆蟲綱、同翅目、蟬科。蟬多分布熱帶與一些亞熱帶地區,棲於沙漠、草原和森林。蟬的幼蟲期叫蟬猴、知了猴或蟬龜。幼蟲生活在土裡,在地下度過它一生大部分的時間,有可能是兩三年,也有可能是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它吸食樹木根部的液體。蟬屬不完全變態類,由卵至若蟲,經數次蛻皮,變為成蟲。夏天在樹上叫聲響亮,雄蟬的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尖銳的聲音。
  • 《觀滄海》詩歌賞析、考點解答就這麼簡單
    《觀滄海》詩歌賞析、考點解答就這麼簡單一、詩歌的第一句表達方式和作用是什麼?七、賞析「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表達效果。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湧澎湃,浩渺接天,營造了壯闊意境,格調激揚亢奮,表現了詩人博大胸襟。(加上「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也可。)八、從表現手法上賞析「草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 2020初中語文 | 46篇必背課內古詩詞名句賞析
    12.蟬 (唐 虞世南 唐 詩人、書法家)     主旨:這是一首拖物抒懷的小詩。詩人借蟬的高潔來點明人的立身行事,首先要有高尚的品格。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借蟬抒懷,只有地位高而品格也高的人,他發出的聲音影響才大,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
  • 世上昆蟲千萬種,為何偏愛蟬一個
    很多同學都讀過法布爾的《昆蟲記》吧,在《昆蟲記》中,法布爾以三個章節的篇幅介紹蟬:有關蟬的詩歌和寓言、蟬的生活和形態的演化……從《昆蟲記》中我們看到,在西方傳說中,蟬是熱情似火的歌手,卻也是一個缺乏遠見的借糧者——一個簡單卻有些滑稽的形象。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蟬,向來被視為純潔、淡泊、清高、通靈的象徵。 關於蟬在中國古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很多考古發現可得以證實。
  • 蟬聲依舊,歲月悠悠
    「是蟬在叫,居然有蟬叫了,好久沒有聽到蟬叫了」,一向喜歡安靜的我,差點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大叫起來。就好像是無意之中聽到了一陣非常熟悉的聲音,心生好奇,於是尋聲查看一番。不料看到的果然是一位久別多年的好友,莫非上天有意安排我們在此時重逢,好聊一聊那舊日的美好時光。對於那個年代的農村小孩來說,是沒有玩具可以玩,沒有動漫片可以看,何況黑白電視也不是家家戶戶都有的。
  • 《秋蟬》:秋天沒有蟬,蟬活不到秋天
    2,給她一個家固然簡單,但是前提條件下,我們必須要先有一個國。3,看不見的危險,往往是最可怕的。4,不要怪我冷血無情,我們的任務比生命重要,它代表著更多的人能夠活著。5,秋天沒有蟬。蟬活不到秋天。秋天來了,那個滿是遺憾的夏天結束了,可是那個鳴了一整個夏天的蟬卻永遠的沉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