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詩歌賞析、考點解答就這麼簡單

2020-12-05 一品教學文苑

《觀滄海》詩歌賞析、考點解答就這麼簡單

一、詩歌的第一句表達方式和作用是什麼?

答:運用記敘的表達方式,交代了詩人觀察的方位、地點和對象;「觀」作為詩眼,統領全詩。(「詩眼」即詩眼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情感?

答: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政治抱負。

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其表達效果是什麼?

答:運用想像描寫(虛寫)和誇張的修辭手法,想像奇特,把大海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羅萬象雄偉壯觀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統一天下的政治抱負。

四、結合全詩內容,歸納大海的特點。

答:大海的特點是:寬闊無邊、充滿生機、波濤洶湧、氣勢雄渾。

五、這首詩的寫作特色是什麼?

答:借景抒情、實虛結合。(結合內容表述略)

六、寫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的畫面。

答:站在碣石山上,放眼望去,浩瀚的大海水波蕩漾;大海中山島高高地挺立著,直衝雲霄。多麼雄偉壯觀啊!

七、賞析「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表達效果。

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湧澎湃,浩渺接天,營造了壯闊意境,格調激揚亢奮,表現了詩人博大胸襟。(加上「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也可。)

八、從表現手法上賞析「草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表達效果。

答:動靜結合,生動地寫出了大海的勃勃生機和洶湧澎湃的壯闊景象,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加上「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也可。)

相關焦點

  • 古詩詞賞析2(觀滄海,木蘭詩)
    4、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賞析】1、①《觀滄海》是東漢末年(三國)曹操所作。②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徵烏桓得勝回師途中。他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心情像大海一樣難以平靜。
  • 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詩,曹操《觀滄海》賞析
    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詩,曹操《觀滄海》賞析 2020-12-02 23:37
  • 七上語文《觀滄海》《次北固山下》考點解析、中考真題
    (說明:★為重點識記篇目 ——為易考句子 ●為考點)★觀滄海·曹操(東漢末年)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賞析:這四句極寫大海的廣闊浩大、吞吐日月星辰的雄偉景象,傳達出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精彩用詞:「若」,好像之意,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想像之景,體現詩人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 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模板:語文《觀滄海》
    今天更新的是初中語文-《觀滄海》課本原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理解詩歌內容,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2、了解詩歌情境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 古詩鑑賞:曹操·觀滄海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中華經典講解:李山-觀滄海·曹操 小帆課堂:曹操·觀滄海 經典詠流傳:吉克雋逸·曹操·觀滄海 1
  • 觀滄海書法作品欣賞 曹操此篇詩詞有吞吐宇宙氣象
    《觀滄海》作者: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觀滄海》是詩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澎湃的情懷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有人說,這首詩"有吞吐宇宙氣象",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都在這首詩中匯聚成一幅氣勢雄偉的圖畫。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
  • 七年級上冊語文《觀滄海》預習,知識要點歸納,一線教師精心製作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古代詩歌四首》之一:《觀滄海》解題觀:看、欣賞、觀賞。滄海:即大海,因其一望無際、水深呈青蒼色,故名為滄海。《觀滄海》寫於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距今1800年,時代久遠,翻譯起來稍有難度。全詩翻譯: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海水多麼寬闊浩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樹木蔥蘢,花草豐茂。
  • 名著考點 國家靈魂的守護者《艾青詩選》
    艾青詩選名著的核心考點:賞析現代詩 (本文羅列6大考點 基本涵蓋所有考點)賞析現代詩的步驟和方法1.考點二:《艾青詩選》—主題思想 (帶著思想去讀艾青的詩歌)1. 解放前期,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和關心,嘆息民族的命運。
  • 部編版初中語文課內古詩詞鑑賞—《觀滄海》
    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以下是歸納整理了《觀滄海》的考點1、這是一首古體詩,全詩圍繞「觀」字展開,是曹操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詩人借大海的雄偉壯麗景象,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統一中原的雄心偉志和寬廣的胸襟。
  • 千古名句,別有洞天:初中必背古詩詞千古名句賞析
    這份《初中必背古詩詞千古名句賞析》,是我多年來一直在用的一份資料。 雖然標題有「初中」兩個字,裡面也收錄一些小學必背古詩詞裡的名句,而且非常適合基礎詩歌鑑賞薄弱的高中生。你之所以古詩詞鑑賞不會,是因為小學初中沒學紮實。
  •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
    鑑賞詩歌的形象古代詩歌中的形象包括詩歌中的意象、意境和人物形象。意象是指詩歌中滲透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鑑賞這些意象就不能停留在鑑賞詩歌的形象古代詩歌中的「形象」包括詩歌中的意象、意境和人物形象。「意象」是指詩歌中滲透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鑑賞這些意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層,而應更多地關注其內涵。只有了解形象所蘊涵的文化意義,才能準確地欣賞作品中具體形象的特定含意。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分兩類: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詩歌所刻畫的人物形象。鑑賞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詩歌中詩人的形象準確形象地描述出來,並作賞析。
  • 詩歌閱讀實在太難!不過我讓學生這麼做
    ————————————————————我與學生一起複習詩歌鑑賞。可是,詩歌閱讀對於學生來說實在太難了,怎樣才能讓學生快速的讀懂詩歌呢?王珏老師在《學習科學》課程中所提到的「輸出式學習」和「圖形組織者」思維工具,可以讓學生用於歸納、、比較、類比、分類,於是我開始教學生畫各種思維圖表。
  • 舒婷經典詩歌《神女峰》賞析
    作品賞析《致橡樹》是通過「木棉」對「橡樹」的傾訴,來表現詩人對獨立平等、既尊重對方存在又珍惜自身價值的愛情觀念的呼喚。而在《神女峰》中,詩人更多的則是來表現對愛情婚姻中「正統」道德的反思與批判。全詩分為三段,第一段寫了詩人看到神女峰的一系列動作,第二段寫了詩人的情感,第三段則進一步抒發了澎湃的情感。
  • 2020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閱讀題之觀滄海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閱讀題之觀滄海,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觀滄海   東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大家說醴瓷丨鄧文科:一抹藍彩畫瓷心,穿越千年《觀滄海》
    (資料圖)鄧文科作品《觀滄海》人物掛盤。(主辦方供圖)紅網時刻記者 蔡娟 株洲醴陵報導「在入圍『典藏醴陵瓷』網絡點亮的醴陵瓷精品中,有一件作品我很想與大家分享,那就是已故大師鄧文科的《觀滄海》人物掛盤。
  • 弗羅斯特詩歌《全心的奉獻》賞析
    他的詩歌從農村生活中汲取題材,留下了《林間空地》、《未選擇的路》等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全心的奉獻譯|余光中土地先屬於我們,我們才屬於土地。她成為我們的土地歷一百餘年,我們才成為她的人民。讀睡詩社創辦於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詩友們筆耕不輟,詩社砥礪前行,不斷推陳出新,推薦優秀詩作,出品優質詩集,朗誦優秀作品,以多種形式推薦詩人作品,讓更多人讀優秀作品,體味詩歌文化,我們正在行進中!
  • 詩歌鑑賞中的形象
    在高考題目詩歌鑑賞中,有一類型題目是"賞析詩歌中塑造的形象"。詩歌作為抒情的藝術,其情感往往藉助詩歌中塑造的形象表達出來,所以,賞析詩歌中塑造的形象,對這個題目本身有作用,對我們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樣也有作用。
  • 顧城詩歌賞析——《我的一個春天》
    其父顧工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受到家庭良好文化氛圍的薰陶,幼年的顧城便顯現出他在詩歌方面的天賦,五歲已可作詩。12歲輟學放豬,後來受到文革的影響,顧城隨父一起被下放到山東的一個農場,度過了他的少年時期。1977年正式發表作品,與同時期的江河,舒婷,北島,楊煉共屬朦朧詩派。顧城的詩充滿夢幻和純稚,大自然的萬物在他筆下也有著喜怒哀樂,因此又被人稱為「童話詩人」。
  • 教《觀滄海》被初一學生震撼,這樣背誦可以過目不忘,開學必看!
    是什麼讓他對古詩詞背誦這麼敏感呢,難道他有超人的記憶力?於是我在充分了解之後,把他的學習方法分享給廣大的師生和家長們。了解詩詞背景和作者寫詩的前後經歷很重要學習七年級語文第四課《觀滄海》時,我提到:同學們知道曹操是誰嗎?
  • 【原創·詩歌賞析】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原創·詩歌賞析】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020-07-28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