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正好眠,知了聲聲惹人嫌?也說蟬,與禪

2020-12-22 連方侃談

昨日,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是夏季人們最喜愛的風物》一文中,小編說到夏天大家想到最多的風物是蟬與荷花。昨日小編已談了荷花,今兒就來說一說蟬,與禪。

夏日炎炎正好眠,知了聲聲惹人嫌。聲聲蟬鳴是炎炎夏日的一道獨特的風景。蟬鳴有時給人清越的感覺,引來一縷一縷思鄉的情緒。可是,飽受酷暑煎熬的人們,又覺得蟬鳴之聲很是聒噪,不由得心生厭煩。世間萬事萬物都如此,有得有失,得失在於人心。

對小編而言,只要一提起蟬,就會回想起小時候在家鄉的夏日裡捕蟬的情形。一想到捕蟬,自然而然地想到清代詩人袁枚的五言絕句《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這首詩描繪了林中牧童天真快樂的生活場景,凸顯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蟬,屬於昆蟲綱、同翅目、蟬科。蟬多分布熱帶與一些亞熱帶地區,棲於沙漠、草原和森林。蟬的幼蟲期叫蟬猴、知了猴或蟬龜。幼蟲生活在土裡,在地下度過它一生大部分的時間,有可能是兩三年,也有可能是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它吸食樹木根部的液體。蟬屬不完全變態類,由卵至若蟲,經數次蛻皮,變為成蟲。夏天在樹上叫聲響亮,雄蟬的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尖銳的聲音。雌蟬的不發聲,但在腹部有聽器。

蟬,變為成蟲時蛻下的皮叫做蟬蛻,富含甲殼素、異黃質蝶呤、赤蝶呤、腺苷三磷酸酶,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咳嗽音啞。咽喉腫痛。風疹騷癢、目赤目翳、破傷風、小兒驚癇、夜哭不止等症,據《中國藥材學》記載,還有益精壯陽、止咳生津、保肺益腎、抗菌降壓、治禿抑病待等作用。

蟬在中國古代,象徵復活和永生,這個象徵意義來自於它的生命周期:它最初是幼蟲,後來成為地上的蟬蛹,最後變成飛蟲。蟬的幼蟲形象始見於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銅器上,從周朝後期到漢代的葬禮中,人們總把一個玉蟬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護和永生。

《唐詩別裁》中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古人誤以為蟬餐風飲露(其實蟬是吸吮樹汁而存活的,是樹木的害蟲),是高潔的象徵,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

《蟬》

【唐】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在獄詠蟬》

【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蟬又稱為「知了」,據說是因為「蟬」與「禪」同音,更多的原因是,佛家認為蟬多年暗無天日的蟄伏,換來短短數天在太陽下歡唱、戀愛結合、死亡,蟬已經悟道了。最有盛譽的禪詩,小編認為是臺灣詩人洛夫的《金龍禪寺》:

晚鐘

是遊客下山的小路

羊齒植物

沿著白色的石階

一路嚼了下去

.

如果此處降雪

.

而只見

一隻驚起的灰蟬

把山中的燈火

一盞盞地

點燃

這首詩,有人稱為現代最著名的禪詩,引起眾多人們的喜愛。在洛夫看來,詩和禪是相通的,都在虛虛實實之間,都是對世界之神秘的體察。《金龍禪寺》從隱喻的層面上,揭示了無處不在而又極少被人參透的神秘與自然的韻致。這首小詩的可貴之處,在于越品越有韻味,猶如餘音繞梁經久不息。

據息,蟬蛹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在某些飯店裡,油炸金蟬是一道名菜(小編可未曾食用過),為此,在一些地方抓捕金蟬做餐飲的現象十分嚴重。如此瘋狂的抓捕導致金蟬數量急劇下降,夏天已經再也聽不到蟬聲了,蟬正面臨著生存危機。小編認為,諸君還是戒戒口欲,保持自然的和諧。

(連方原創)所有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易河文學苑第 9 期《蟬》
    心煩不悔聽知了,陣陣禪音悟道來。【七律 】 蟬 文/易章桂夏日尋涼歇樹蔭,山人常對小蟲吟。居高飲露抒私志,振翅餐霞響眾林。【七律】蟬煩文/易連熠修練多年為做仙,一朝蛻變站枝巔。炎炎烈日無窮曬,惡惡螳螂永不眠。未覺孤身煩欲唱,每逢半夜悶需宣。誰言羽化飛升去,獨我難離這片天。
  • 擾人清夢的蟬鳴,你對知了知多少?
    炎炎夏日,除了帶來惹人心煩的高溫暴雨,還有聒噪的蟬鳴。蟬作為城市公園裡比較常見的昆蟲,基本上一到夏天,枝頭上就會出現它們的身影。最有印象的是小時候經常爬樹去抓知了,因為蟬的警惕性比較高,飛行速度也快,基本上還沒爬到一半,蟬就飛走了,飛之前還會尿你一臉,體驗極差!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變
    烈日炎炎、酷暑難耐,隨著聲聲「知了、知了」從樹梢傳來,把夏日的沉悶打破,這又到了夏日晚飯後人們或手拿或頭戴燈具尋找蟬蛹的日子。當攢夠20個左右時,餐桌上又多了一份油炸的香噴噴的高蛋白美食。找蟬蛹已經成為這個季節一道風景,炸蟬蛹也已成為人們口中的佳餚。
  •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淺談蟬在詩詞作品中的意象流變
    有朋友問:蟬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什麼的嚮往?這個問題問得相當籠統啊。是問蟬本身,還是蟬在古詩詞中的意象?是問虞世南的《蟬》,還是其他作品中的「鳴蟬」、「玄蟬」、「寒蟬」、「秋蟬」、「早蟬」?這個「詩人」又是指誰?
  • 夏日的蟬鳴聲聲!
    「夏日的雨隔田坎」,確實是這樣,轉眼間,黑壓壓的烏雲籠罩下來。許多燕子繞著樓房轉著圈地飛,穿過廊簷,翻飛著撲向低空的蚊子。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刷刷地落到地面上。「斜風細雨不須歸」,我有些羨慕鳥兒們靈活的翅膀了。密密斜斜的雨幕下,多日沉澱的灰塵,被雨水浸泡衝洗得乾乾淨淨。
  • 未聞蟬聲,但見知了
    蟬,又名知了。地方也有叫借落子。半翅目蟬科動物,分布於溫帶及熱帶地區,棲息於沙漠、草原和森林。蟬有兩對膜翅,形狀基本相同,頭部寬而短,具有明顯突出的額唇基;每當蟬口渴,飢餓之際,總會用自己堅硬的口器插入樹幹一天到晚的吮吸汁液,把大量的營養與水分吸入自己的身體中,用來延長自己的壽命。
  • 昆蟲科普|知了知了,你到底知道什麼了?
    昆蟲科普|知了知了,你到底知道什麼了?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 蟬聲陣陣,夏日炎炎,4首詩詞,帶大家聆聽詩詞中的蟬鳴
    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講蟬蛹逮來扣到瓶子或者箱子下面,等到第二天,把已經蛻變成功的蟬放到透明的瓶子裡把玩。還喜歡去林子裡摸蟬蛹,回到家用水泡起來,第二天用油炸著吃(我不敢吃,看著別人吃)。這幾年,也許捉得太多了,明明到了蟬鳴的時間卻聽不到當初那清脆的蟬鳴聲了,只能在詩歌中傾聽陣陣蟬鳴。
  • 現代散文詩一首/蟬
    夏日你唱得如此歡暢,秋天你唱得如此悽涼。今年唱罷,明年再唱。其實,你唱來唱去,只有一句歌詞,「知了-知了-知了」註解:知了就是蟬的別名。蟬,因其叫的聲音象「知了」而得名。蟬是一種同翅目昆蟲,我國就有一百二十種。一到夏天來臨,它就會在樹上「知了、知了、知了」叫個不停,聲音傳出很遠,很遠。
  • 走入蟬的世界:金蟬脫殼 一鳴驚人
    可以說,在這可寥寥幾筆帶過的成長過程中,蟬的「高光時刻」是發生在蛻皮羽化環節。「蟬在蛻皮時背部會出現一條裂縫,頭先掙扎出來,然後是身軀,沒過一會兒,翅膀會逐漸清晰長出,便開始起飛,只剩下樹幹上滿是泥土的外殼。這真的是現場版的『金蟬脫殼』。」
  •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蟬」字飛花令來了
    陽明先生說:「心不動則萬物皆不動。」世間萬象,雖形於眼前,然化與心間,所謂「心靜自然涼」,也是教我們學會自己找樂子來調節苦夏的溼熱。夏日的代表元素除了梅雨,高溫,還有西瓜,荷花,鳴蟬……那麼關於蟬的飛花令有哪些呢?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 真菌操控的「殭屍蟬」:即使屁股沒了,「交配」也不停止
    自身可能已經毫無意識,但生命卻依然被人操控,來完成著「交配」動作,這種蟬是真的慘!炎炎夏日,聽著清脆的蟬鳴聲,也是一種非常好的享受。這種小動物,只有雄性個體具備鳴叫的能力,這也是它們求偶的一種方式。不斷的蟬鳴吸引著周圍雌蟬前來交配,它們在地上可能就待數月,之後走向死亡。蟬生命周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地下度過的,小的時候大家經常捕捉的「美食」知了猴就是蟬的若蟲,只不過所處的階段馬上就要蛻變脫殼變成真正的蟬。每年夏季七八月份是蟬交配的季節,這個時候可以盡情的聽到清脆的蟬鳴。
  • 猶記童年粘知了 這件事春秋時期中國人就開始做了
    蒸悶欲雨的天氣,鳴蟬躲在濃密的樹葉下,「聲聲叫著夏天」。清代詩人袁枚寫過一首詩《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逼真地描繪出兒童捕蟬前屏聲靜息的專注情態。粘知了,曾經在北京孩子們中非常盛行。
  • 神問答|有一個對聯,上聯是: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求下聯?
    導語:我們的老師說是以前的學生出給他的,困擾他很久了關於「有一個對聯,上聯是: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求下聯?」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1、以下觀點被453人點讚、並有199個交流討論:本上聯的精妙之處在於:單蟲為蟬,蟬在葉下。知了為蟬,又為動詞。解釋:曾人為僧,僧在山中。悟空為僧,也為動詞。葉下對山中,單蟲對曾人,何曾對幾時,知了對悟空,春秋對古今,事對情。但是下聯中,曾人為僧,悟空雖是僧,僧不一定是悟空。蟬對僧,也不太雅。見笑了,請大家批評指正!
  • 走,逮知了猴去!
    蟬(學名:Cicadidae;英文名:Cicada、Cicala 或 Cicale)是昆蟲綱半翅目頸喙亞目的其中一科,俗稱知了(蛭蟟)或借落子。小時候在鄉下老家,一到夏天,小知了就會從地底下踴躍而出。尤其是下過雨以後,小知了最多。傍晚,晚飯也顧不得吃,就拿個手電筒,跑到樹底下去掏知了。
  • 伴人而居的昆蟲-知了
    蟬(知了)是一種伴人而居的昆蟲,蟬蛻是人們使用的一味中藥。夏季,街道兩邊都是知了的鳴叫聲,聽得習慣了,陣陣蟬鳴給城市帶來喧鬧的生氣。蟬是夏天叫聲最大的、鳴叫時間最長的昆蟲,但是它們都趴在很高的大樹上,要看見它們比較難,而且它還會隱身,以防備鳥雀等天敵。音頻: 蟬(知了)的鳴叫聲一天站在路邊聽到身邊有很近的知了叫聲,尋聲查看,平視過去,只見一隻知了在一棵銀杏樹幹上鳴叫,它的顏色和樹皮差不多,翅膀是透明的,它很善於隱身。
  • 插畫-夏日是流螢,知了和煙火
    插畫-夏日是流螢,知了和煙火
  • 炎炎夏日何以解憂,唯有庭院清風悠悠
    夏日悠悠,何以銷煩暑?那就來雲南,來泊心雲舍。一到盛夏,這裡就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麗江泊心雲舍·文苑,左鄰四方街,右依木府,背靠獅子山,環抱古城,位置極佳,佔據風水寶地。出則繁華,入則繁花,一動一靜,曼妙不同。無邊泳池、露天花園、亭臺水榭、石徑小橋、後花園等,陰涼搖曳,正是納涼好時,適合待在庭院之中,弄閒趣,逸閒情,享受悠然心境。
  • 夏日閒坐,閒出一首清風拂面的詩!
    夏天一到,知了就開始了它的表演,那麼放肆地歌唱,可惜無法給人以激勵,卻仿佛是一首催眠曲!慵懶的陽光傾灑下來,微風輕撫,蟲鳴禽啼,我拿起一本書,看了不到兩頁,是不是不知不覺間就有了倦意。「殘暑蟬催盡」,「青草池塘處處蛙」!夏季的熱鬧與春天相比,竟是一點兒也不遜色!蟲鳴禽啼,豔陽高照,宅人們就更有了足不出戶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