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活得多明白,才會有《比海更深》中母親淑子的豁達

2020-12-24 扒拉文史

夜晚,颱風正過境,離了婚的兒子兒媳和她最喜歡的孫子在家避颱風,久違的齊聚時刻卻因為颱風呼嘯,大家都是整夜未眠。加上女兒那一家子,明明是一團糟的生活,母親淑子與兒子在颱風夜交談時卻說,不明白大家為什麼不能活在當下,豁達些,從沒有見過誰愛誰比海還深

那麼,是怎樣一團糟的生活?又是多麼的豁達的生活態度呢?

《比海更深》劇照

一家人帶著傷痛生活

她年紀已經大了,電影裡講述的故事背景是,她丈夫已去世,丈夫生前是一個無所事事和變賣家產過活的人。

經濟拮据,換了小的二居室生活了近四十年,房子在第四層,現在年紀大了,每天的上下樓逐漸成為折磨,年老的身體已經承受不了這樣的高度。

兒子身為小說家已經十年未出優秀的作品,轉而做私家偵探,在行業裡的表現也不算差,卻因多年的賭博惡習弄得自己狼狽不堪,不惜回家翻父親的遺產變賣,像極了當年的父親。兒子曾有一妻一兒,妻子已選擇離開他生活,欠了三個月的撫養費沒有給。

孫子卻是乖巧可愛,電影中的妻子已經有新的約會對象,對方給孩子買了自己一直沒有兌現的棒球手套。在自己的跟蹤之下,發現了他們有進一步的發展趨勢,這時要徹底失去妻兒了。

女兒呢,普通的工作普通的家庭,丈夫平庸,兩個女兒的教育經費還要來找母親幫助,電影這會已經幫忙繳了外孫女滑冰的學費。

家裡的電器都已經老化,冰箱裡永遠有一股散不去的味道,她不捨得買冰淇淋,每次都用一點點牛奶衝著水凍在冰箱裡吃,給花澆水也是用一個看上去舊舊的瓶子,聽音樂的錄音機已經舊得不成樣子,洗澡的浴室池子小還沾著很多的灰塵,最難過的應該還是孤獨,有時候一個人的下午只能站在陽臺上看人來人往的熱鬧屋外,和不經意離開的時間作伴。

來到兒子的視角,賭博經常破產,文學上的毫無靈感已經將他錘的抬不起頭,身邊不斷地有人勸他放棄文學,不就是十年前得過一個小小的獎嘛。又放不下已經不和自己生活的妻兒,轉眼妻兒快要投入他人的懷抱,自己還有高利貸沒有還。在私家偵探上這個職業已經沒有什麼職業責任感了,將主顧要求的照片轉而賣給跟蹤對象,甚至要挾高中生買手中偷拍的某些證據,倒黴的是這也被抓包,錢被老闆沒收。

看著像是為了錢不擇手段,卻在編輯給了高薪的流行文學的活還想著拒絕以保留自己的底線。這世上大多數人的生存態度實在捉摸不透,大家都不再因為夢想而生活,不再因為愛情而選擇婚姻。單純如他才覺得複雜吧。

女兒的視角呢,永遠在收到來自家人的索取,父親生前來要錢,站在自己工作的麵包店門口詢問;之後又換成哥哥站在同樣的位置詢問,哥哥儼然活成了他自己最討厭的父親模樣。

一片狼藉的生活難道只有主角一家是如此嗎?

社會的傷痛

母親淑子生活在一大群的住宅小區裡,大部分是老人,常有老人獨自去世幾星期後才被發現的消息和小區裡播報走失老人的廣播,獨居老人在日本總人口的比例很大,這也是現如今社會的一大難題,如何照顧這些孤寡老人,少發生悲劇。

年輕一輩的人們在社會和生活中也不見好到哪裡去,婚姻裡雙方出軌的,單方面出軌的比比皆是,職場上沒有所謂的職業操守,工作久而底線無的現象也比比皆是。整個社會進入畸形的發展趨向,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說出來像笑話,大家的反應只會覺得你這句話有些幽默罷了。

孩子從小到大的夢想逐漸長大後被社會的複雜所湮沒,成為了自己當時所不齒的模樣。淑子的兒子當聽到有人說長大絕不會成為自己這樣時,他即刻愣住了,不禁反問當初的自己就是想成為現在這樣嗎?現在的我們反問自己,我們有成為當初自己想要的模樣嗎?有多少人的回答是肯定的呢。

片子中,最讓人難過的地方還是孤獨的淑子以及聽話的小孫子,兩人在生活裡甘之如飴的模樣實在令人心疼,小孫子是還小他想反抗但還沒有能力,而淑子不同,她卻是因為這幾十年的經歷而成為最終的豁達。

淑子的豁達,母親的豁達

是枝裕和的電影就是如此,有人說看不下去的分秒難熬,津津有味的人只覺電影太短。電影看似平淡至極的講完了關於淑子的故事。雖然她已失去老伴,常日裡孤身一人的生活,還接受來自兒女生活的支持請求。

她依舊選擇向陽而生,電影中家裡餐桌的小瓶子裡插著花,每日的給盆栽澆水,颱風來了先將家裡的盆栽中安頓好,還報了高檔公寓裡音樂老師的課程,雖然同班的同學們與自己的家庭完全不同,其他同學的社會階級明顯更高,她依舊在課堂上自在如常,心不生比較。

說到逝去的丈夫,也能輕鬆自然的聊起這四十年的過往;說到自己,也能偶爾說到死亡,完全沒有老人畏死的模樣。

更有的,她積極地調停兒子兒媳之間的關係,故事最後兒子家庭的和解,和她的功勞完全分不開。見過很多失去老伴的老人從此精神不佳,身體也越來越差。老伴生前的幾十年也沒有任何建樹,生活條件每況愈下。可這麼多年過來,她似乎更加平和。

兒子和她訴苦,她開導兒子,要將過去的事情釋然,著眼於當下才最重要,切勿把自己所有的重心投在某個人或某件事身上,當她說沒有人愛誰比海還深時,鄧麗君的音樂在電視機裡播放出來,環繞在整個房子裡,外面是呼嘯的颱風,兒子的眼神也似乎不再彷徨不安。

那比海更深的是什麼?那或許就是人生的真諦了呢。孫子將祖母當成自己的生活榜樣時,媽媽的新男友說這樣不好,容易扣分。自己想要得到的已經被社會所限定,如果不按照這個標準執行就要扣分了嗎?分數背後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淑子和兒子下樓遇見音樂老師,還是自豪的介紹自己的兒子,無論世人對兒子的評價如何,在她眼裡,就是最好的。這不是比海還深的愛嗎?

電影結尾是兒子一家離開淑子的家,颱風過境後天氣很好,淑子站在樓道裡與兒子揮手告別,笑得很溫馨。最後兒子有沒有當掉父親的遺物不知道,那塊硯臺還挺值錢的,近2萬人民幣。很多懸念沒有下文,留給影眾想像的空間。

但人生要活得多明白,才會有《比海更深》中母親淑子的豁達呢?

文/扒拉文史

相關焦點

  • 《比海更深》丨從創作、人物和隱喻解讀「日常極致美學」電影的魅力
    導演是枝裕和的美學觀點和人文關懷《比海更深》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於2016年上映的一部影片,他1995年首次執導了電影《幻之光》獲得威尼斯影展的競賽入圍獎,自此開啟了劇情片創作之途。他的作品題材多具有社會關懷,充滿人文主義色彩。
  • 日本電影《比海更深》|為什麼我們會活成現在這個樣子?
    2016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海街日記》摘下了日本電影學院獎之後,在同年5月又推出了自己的治癒新作《比海更深》。電影名來自鄧麗君《別離的預感》中一句歌詞:「那時比海更深/比天更藍/要超過如此般的愛你/我也做不到了。」
  • 生活或許比海更深
    圖片源於截圖哪怕生活比海更深,我也有自己的堅持。這是我通過男主平淡有滿是艱難的生活裡,讀出的男主對於生活的態度。卻不曾想到,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不幸,也沒能感知面對生活裡的滿地雞毛,我們的正確姿勢就是要不斷向前,可高歌猛進,亦可徐徐圖之。
  • 《比海更深》:這世上有這樣一種愛,比天更藍,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這部豆瓣高分電影是由日本著名導演枝裕和指導,由阿部寬、真木陽子、樹木希林等人主演,並於2016年在日本上映。影片講述了落魄小說家良多想實現自己夢想卻又困囿於生活,把日子過得一團糟,但仍然心懷夢想,不向生活妥協的故事。
  • 《比海更深》:沉迷賭博的父親,家庭破裂,還能重新開始嗎?
    哈嘍,大家好,我是餛飩,今天我要給你們講離婚大叔的生活日記,劇情出自電影《比海更深》。良多是個過氣的小說家,早年也曾出版過一部小說,拿過一個不大不小的文學獎,可之後就再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作品。為了餬口兼找靈感,良多成了一名不太體面的私家偵探。
  • 雖然我們不想變成父母的樣子,但自己的情感卻—《比海更深》
    家人之間吵架,最容易說的一套臺詞是,你看看別人家的誰誰誰……實際上吧,我們誰也沒在別人家裡常住過,這麼說的時候,百分百一定是光看個表象的瞎掰……電視劇裡演家長裡短的多,但為了戲劇性,也要犧牲不少寫實性,電影的題材裡,家長裡短其實也很少見,因為如果是賣票的電影的話,這個題材顯然吸引力不夠大,不過就有那麼幾個任性的導演(日本居多……),喜歡用電影這個媒體來拍這類題材……首當其衝就是日本的導演——是枝裕和……我總覺得這類電影蠻任性的,畢竟能看進去,甚至感興趣的人群就非常少,但日本的這類電影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
  • 閱盡繁華,人生才會厚重;看過世界,人生才能豁達
    儒家經典賦予他家國天下的崇高使命,道家要義給了他舉重若輕的坦然心態,佛家經義賜給他若洋似海的寬闊心胸。正是這些經典詩書,百家巨著,提供了他人生充沛的養料,內化進他的靈魂,升華為他一生的智慧和為人的格局。半生飄搖,貶謫數省,一路向南,然而,即使是在滿是瘴氣、蠻夷未化的海南島,那些詩書提供的深厚養分,仍慰藉出一顆看淡一切、瀟灑豁達的心。
  • 看日本男神阿部寬主演影片《比海更深》,感悟三種比海還要深的愛
    昨天下午央視電影頻道放映了日本影片《比海更深》,這部電影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一部劇情片,由阿部寬、真木陽子、樹木希林等聯合主演。影片於2016年5月21日在日本上映。《比海更深》片名取自中國臺灣著名歌星鄧麗君的日文歌《別れの予感》中的一句歌詞。該片主人公母親看電視時也出現了鄧麗君演唱該曲。《比海更深》講述了良多實現自己成為小說家的夢想以及對家庭情感的故事。
  • 《比海更深》|家庭親情關係的詩意表達
    電影《比海更深》依舊延續了是枝裕和一貫的風格,影片在聚焦「家庭」這一主題的同時,也有對社會現實問題等層面的思考,當原生家庭破碎或重組,人們如何在家庭殘餘的軀殼中走出重新找尋昔日的親情。妻子不能忍受良多的頹廢,提出離婚並索要兒子的撫養費,母親和姐姐對他既擔憂又失望,前妻即將開始新的婚姻生活,良多企圖挽回一切,一家人在一個暴雨交加的夜晚聚集在一起重溫了家庭的溫情。然而雨過天晴後,生活還是不曾改變,一切都是老樣子,妻子臨走前囑咐良多儘快準備好兒子的撫養費,良多只能平淡地接受自己的生活。
  • 一個人人都明白的道理而又輕易做不到的事實:別活得太累
    為此,尤其是現在,小到幼兒園的小朋友,大到本應生龍活虎的年青年,老到幾十歲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幾乎所有人都會異口同聲地說「活得太累」。那麼,人人都說「活得太累」,且明知不好,個個都想活得輕鬆一點,可是,道理都明白,為什麼就是輕易做不到呢?活得太累是生活節奏壓力所致。
  • 《搞笑一家人》樸海美:「不好惹」的女人,活得有多爽?
    那麼,在《搞笑一家人》中樸海美作為一個貼著」不好惹「標籤的女人,活得有多爽呢?看完全集後不得不對她敬佩有加。比很多影視劇中樹立的外強中空,靠華服撐氣場的假大空女強人不同,樸海美一角在2006年就走在了14年後的今天很多女強人角色的前面。01專業過硬卻不搶風頭,識大體。
  • 活得自信,不在意別人的評價,是一種豁達、大度與寬容
    1、晨光中起伏的群巒,一抹素影如女子曼妙的身形,每一伏都是腰間一段驚心的收束,透出曲線的玲瓏。腰若流紈素,恍惚裡便是古人詩詞裡走出的纖纖女子,將每一段風情都變成清詞麗句,於筆墨間遺世獨立。風是她們細微而均勻的呼吸,清淺,恬靜。
  • 《比海更深》努力在年輕的時候,成為想成為的人
    《比海更深》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故事講的是一個中年大叔筱田良多,一邊做著作家的夢,一邊靠做私家偵探謀求生活,還美名其曰要通過偵探工作為自己的小說尋找題材。實際上,他是一個連孩子的撫養費都拿不出來的離婚男人,妻子更是因為他收入無定,還特別喜歡賭博而離開了他,找了更加有錢的富商。
  • 看了《三十而已》的顧佳才明白,見過世面的女人活得有多野
    關起門來三個女人惺惺相惜,活得清楚明白。 看過《二十不惑》,再去看看《三十而已》的三個女人。 你會發現,二十歲和三十歲,大相逕庭。01一個見過世面的女人, 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清楚自己的位置,擁有獨立、成熟的世界觀。她在愛情中自信、經濟上獨立、事業上有目標感。 就拿網友口中「優秀女性的天花板」顧佳(童謠飾)來說。
  • 活得通透的人,大多有四個表現
    後來人們喜歡把這個詞用到活得清醒明白的人身上。能夠活得通透的人,已經到達人生的最高境界。但很多時候,不是人想通透就能通透的。這跟人的性格有關,也跟人的閱歷有關。比如說,能夠活得通透的人,在生活中,大多有這四個表現。
  • 《比海更深》:所謂幸福,就是過好每一個當下
    就像《比海更深》裡的良多,很年輕時寫的小說獲了大獎,可從此卻再也寫不出好作品,可又總是自視清高,總是追逐一些已經失去的東西或者力所不能及的東西。《比海更深》導演是枝裕和,擅長拍攝平淡如白開水的日常瑣事,短短的一部電影,好像什麼都沒有說,卻又感受到了閱盡人世滄桑的厚重感……非常喜歡樹木希林女士演繹的媽媽,阿部寬演繹的良多,看著良多和媽媽在小區裡走的背影,聽著母子間關於生死的對話,不由得會感受到:人生這東西很簡單的,沒有實現過大夢、沒有變成理想的大人、甚至連愛一個人都沒有比海還深
  • 人到中年,明白了這3點,才算是活得通透了
    但真實情況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的見識應該是隨著經歷成長的才對,經歷越豐富,能夠明白的道理和見識就越多。中年的我們,很多時候在30歲以上就放緩成長的速度了,之後多年如一日地做著一些重複性的工作,慢慢地消耗了我們對於生活的激情和熱愛。但其實,我們的生活本應該不這樣過的,我們應該要過得更熱烈一些、更加「年輕」一些。
  • 活得通透的人,會有這四個特徵,你有幾個?
    要想活得通透,就要做到不撒謊、不欺騙。騙子和做惡事的人不可能活得通透,他們只會在罪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除了所謂善意的謊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儘量做到對自己和別人坦誠。撒謊和欺騙天生就是錯誤的,人們對其深惡痛絕。如果我們為自己的利益撒了謊或欺騙了他人,或多或少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有一種極高的人生境界,是活得通透的表現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有一種極高的人生境界,是活得通透的表現,那就是……豁達灑脫!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而不斷地在人生路上前進是我們永恆的主題。然而,在前進的道路上,自然有悲傷也有歡樂,有成功,也有敗,有善良,也有邪惡,這些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如果我們看不開,不懂得豁達灑脫地面對人生,那我們只能備受桎梏地活著。面對喜樂疊加的人生,與其備受煎熬地活著,為什麼不強大自己的內心,豁達灑脫地面對呢?痛苦來了就接著,歡樂來了就迎著,豁達灑脫的人生,才會充滿喜樂和幸福。
  • 徽柔被丈夫虐待,皇后異常冷靜,我才明白跋扈的張貴妃活得有多爽
    社會告訴我們,要做曹皇后那樣懂事的女人,而不是張貴妃這樣自私,只想著自己的女人。《清平樂》這部劇,看似氣人,實則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懂事的女人最可悲。苗娘子懷孕,官家想冊封她為昭儀,皇后耐心告訴官家,此時升遷不妥,卻被官家嫌棄。與邊疆打仗,官家想乘勝追擊,皇后為了官家的安危,為他分析利弊。一片好心被官家責怪有失體統,女人的職責就是管好自己,別插手男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