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個人窮盡一生,千方百計尋找的是自己,那麼有多少人希望,能夠早早地尋找到那個在燈火闌珊處站立的自己,又有多少人希望自己能夠走入時光機,讓生命重新來過,來挽回曾經的遺憾,成為想成為的那個人。
《比海更深》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故事講的是一個中年大叔筱田良多,一邊做著作家的夢,一邊靠做私家偵探謀求生活,還美名其曰要通過偵探工作為自己的小說尋找題材。實際上,他是一個連孩子的撫養費都拿不出來的離婚男人,妻子更是因為他收入無定,還特別喜歡賭博而離開了他,找了更加有錢的富商。良多就在賺錢、賭博、為孩子的撫養費發愁、到處籌錢維繫生活,支撐寫作夢想這樣一個循環中過了一天又一天。
滿臉胡茬,衣著邋遢的他,為了生活,在父親去世後偷偷回到家裡,到處翻找母親藏起來的養老錢。為了生活,還不得不去找姐姐借錢,反而招來一頓奚落,說他跟他們去世的爸爸一樣,從來不想著去好好工作。每個月良多都有一次見孩子的機會,這一次,他帶著孩子回到了奶奶家,而妻子為了接孩子,也不得不回來,就這樣本來不會再在一起生活的一家四口人,被颱風阻擋了腳步,又重新回到了原先的小屋,帶著他們各自的願望和期待,開始了一次關於人生和未來的交流和思考。
故事情節平實卻細膩,真實的情感表露處處打動著普通觀眾的心。電影敘述和場景仿佛紀錄片般真實平淡,但是導演的取景卻恰到好處地擊中人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讓人在別人的電影中體會自己的百味人生。父子關係,夫妻關係,母子關係,原生家庭,日本的老齡化社會,個人的理想和現實的衝突問題,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如同研磨細細的檀香一樣,為觀眾升華出生命的香氣,引發觀眾的共鳴。
也許只有人到中年才能安下心來完整地看完這部電影,阿部寬的表演,眼神絲絲入扣,每一個表情都非常到位,展現了一個落魄的中年男人,一種想要反抗生活的摩擦,想要報復生活的折磨,卻還是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的無奈。在良多、妻子和良多的媽媽這三位主角的對手戲中,每個觀眾心中都會升騰起不同的情感,而觀影之後,人們更應當思索的人生的幾個問題:
一、 幸福不在未來,而是在實實在在的眼下
良多是一個年少成名的小說家,15年前就寫出了一部獲得大獎的小說。在媽媽眼裡,擁有這樣的文採,那是不可多得的天賦。儘管中年的良多,妻離子散,出租屋裡度日,靠追蹤有婦之夫/婦出軌,敲詐中學生來賺一些不穩定的工資,儘管他拿不出孩子的贍養費,但是他依然是媽媽的驕傲,在向別人介紹兒子的時候,媽媽的臉上有著所有對兒子引以為榮的媽媽般的滿意和榮光。
即便媽媽如此愛他,也沒有讓他成為一個能夠踏實下來做事的人,相反,他是日本六千多萬彩民中的一員,他愛賭博,想要通過彩票,通過賭博翻身,過上想像中的好日子。這一點電影中一再交代,是受了良多父親的影響。良多的父親就覺得是時代阻撓了他的人生,讓他一生鬱郁不得志,並將生命投入了賭博之中,揮霍了人生。
其實我們現實中,哪個人沒有買過彩票,越是過著窮日子的人,這種靠彩票一夜暴富的夢就做得越多,在彩票點,汲汲地算計的,等待開獎的,鮮見能去踏踏實實工作。良多就是其中一員,他賭博,把給兒子買禮物的錢輸了精光,還不得不跟同事去借錢,他買彩票,還在後面教會了兒子彩票的玩兒法,這植根在骨子裡的賭博翻身思維,讓他在失敗的人生路上越走越遠。
但是幸福絕不會來自於賭博,颱風之夜,媽媽就勸告良多說,不要看未來,做好眼下,珍惜眼下就可以了。
可是,良多一向看不起輕小說,所以也不屑於寫那些文字,即便是在自己十分潦倒,人家找上門來讓他寫,他還是找到各種理由推脫了,妻子知道後評價他說,你還是這個樣子。的確,面對生活的蹂躪,良多還是沒有把他的自尊放下,腳踏實地地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盡到他對家庭的責任。以至於與妻兒分離,讓年邁的老母親擔心。
電影裡最感人的鏡頭,還是颱風雨之夜,良多和妻子孩子三口人躲在遊樂場裡交談的場景,這是難得的一家歡聚時刻,這是多麼平淡而又幸福的場景,良多內心裡是非常渴望的,但是他可能從來不會想為此而改變自己,為此而去奮鬥一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妻子找了別人,母親住在簡陋的房子裡,一住就是四十年。
「大家都不會成為想要成為的那種人」這是電影劇本第一頁寫的一句話。良多做了十幾年的作家夢,最終過上了貧困的妻離子散的生活,他想要靠賭博翻身的夢,也沒有把他救起來,腳踏實地地生活真的很難嗎?現在看來,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人是值得我們尊敬的。觀眾會同情良多嗎?大多數人從他身上看到的,應該都是惱怒他賭博無數,不思進取吧!儘管他真的很可憐,人也不壞,也很愛自己的孩子,對社會也沒有做什麼壞事。同情歸同情,誰也不願意成為良多這樣的人。
二、 原生家庭的罪,到底該由誰來化解
電影中多次提到,良多的父親也是一個經常出入當鋪的人,良多的姐姐曾說,如果父親再勤勞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還能更好一些。但是偏偏,良多的父親也是一個喜歡賭博的人,良多小時候的夢想是不要成為父親那樣的人,可是天命捉弄人,長大以後的良多,偏偏就成了和父親一樣的人,翻找自己母親的錢,然後去當鋪當東西,去賭博。人是怎麼最終成為了自己討厭的那個人的呢?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越是不想成為父輩那樣的人,反而越靠近,但是原生家庭的罪,就真的無法化解嗎?當然並不是,我們搞清楚原生家庭,是為了讓自己避免成為那樣的人。
媽媽生活的辛苦和姐姐的教訓,其實良多都能夠聽進去,甚至,在他很窮的時候,還會給母親留下一點錢買CD ,攢錢給兒子買禮物,跟兒子一起去吃漢堡說自己不餓,這些都是一個好兒子好父親的表現,甚至在最後當他去當鋪當父親的硯臺,得知父親把自己的書很驕傲地送給大家看的時候,他內心裡一定是波瀾起伏的,原生家庭隨著我們的長大,會在我們眼裡改變模樣,因為我們對生活的理解也在改變呀,我們在經歷了人生的磨難之後,會慢慢理解父母當時的做法和選擇。這也許就是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的過程吧。時間是治癒傷口的良藥,但願每個人都能更早地感受到。
三、 成為想成為的自己,人生就是自己的選擇
要知道,每個人對於人生都是有選擇權的。就像妻子能夠選擇離開賭徒丈夫,良多選擇不去寫那些輕小說,媽媽能夠選擇跟著窮困潦倒愛賭博愛偷家裡錢的丈夫共度50年,能夠選擇在兒子一無所有大器晚成的時候還深深地愛著他,為他謀劃生活,傾盡所有地幫助他,這些都是每個人的選擇,因為很多時候,人不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我們可以選擇堅守,可以選擇放棄,選擇的背後,就是責任,就是承擔,甚至是痛苦。
所以,選擇,成了我們每個成年人路上的指向標,做什麼樣的選擇,就過什麼樣的生活。一般來說,我們在選擇的時候,會傾向於那些輕鬆的選項,不過生活用活生生的現實告訴我們,有尊嚴地活著,必須要付出有尊嚴的勞動,而不是從別人那裡獲取,更不是等待上天降下來好運氣。
所以,看過電影之後,我們不妨回頭看看自己的選擇,眼下或好或壞的生活,是當初哪一步的選擇導致的,人生的轉折點到底出現在哪裡。好讓我們未來的道路走得更加順利一些。
颱風結束之後,一家人又要分開了,分開之後,良多的眼神裡似乎多了一些堅定,他也許真的想明白了自己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也許,媽媽的勸告和生活的歷練在改變著他,讓他的人生,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走,就像他小時候想要當公務員的夢想重現,只要有夢想,並且去追求,一切就都有希望。
《比海更深》延續了是枝裕和一貫的溫和而深厚的拍攝風格,在如同流水一樣的拍攝中展示著人生的種種無奈和痛楚,在歡笑中帶著眼淚,在平淡中透著哲思。電影中,母親用睿智的話語教導著良多,那是老人家生活一生的總結,在鄧麗君的歌聲中,在哪個颱風大作的夜裡,讓人的內心平靜下來,讓奔跑而勞累的人生,有了一點點喘息,也能看到一絲平淡中改變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