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長江之後波浪推上了前面的波浪,前面的波浪在沙灘上被有道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灘上,今天的主角是曾經東風悅達起亞的爆款車型起亞K3,事實上告訴了我以前浪有多高,現在掉下來的很痛,起亞K3的奶酪被誰奪走了?
2016年,起亞K3每月突破2.6萬臺,創下每年19.34萬臺的爆炸性數據,2017年起亞K3的年銷售量下降到13.7萬臺,2018年起亞K3的年銷售量僅7.79萬臺,每年以5、6萬臺的速度下降,到了今年1月,曾位於汽車銷量TOP10的起亞k3,銷量竟然只有971輛,在轎車排名的百名之外。
從曾經一個月突破2.6萬元的「神之車」,到現在為止沒有人賣不到一千元,起亞K3怎麼一步一步落到谷底?引起起亞K3這樣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同級競爭對手車型的競爭激化,自主品牌車的崛起、自身產品力的下降等都是起亞K3的弊端,價格已經下降了2萬元,但比同級對手還低。
汽車銷量超過了5.9萬輛,在同一級別的汽車銷售,多種經典合資小型門籃隨著時代的腳步,不斷更新新車型,以免在競爭中被甩在後面,自主品牌的車型也不落後,反過來說,2013年的舊型車,小改也是2016年的事,不可避免地會被時代和消費者拋棄。
除了同級市場的合資和自主的雙重壓力外,起亞K3產品本身的問題也是主要原因,首先是發動機功率弱的問題,起亞K3搭載的1.6L的自吸發動機啟動肉,高速且缺乏耐久力,另外,很多車的車主都說,如果是亞克3空轉的話,車體會很震。
接下來是輪胎的問題,起亞K3使用的內克森輪胎的特點是輪胎噪音很大,車速超過60km,h、車內噪音明顯增加,和配置嚴重沒有問題一樣,起亞K3的中低級別車型不具備剎車輔助、牽引力控制和車輛穩定性控制系統,自動巡航、自動停車、無鑰匙進/啟動等都是欠缺的。
起亞K3的異響也很嚴重,常運行中,發動機、轉向、離合器等異常噪音問題,生鏽的問題也困擾著很多車主,從投訴來看,K3的車體有很多鐵鏽,天窗、底座後面的玻璃四角生鏽,發動機兩側的支柱生鏽,螺絲生鏽了,從鼎盛時期的月銷售23萬元,到現在為止受到用戶的抱怨,被消費者討厭了,起亞K3以這樣的表情結束了。
最近網上有很多2019款起亞K3的曝光和今年發售的新聞,從照片上看,新k3在外觀造型上確實比現金K3更令人吃驚,但是,起亞K3的問題並不是說換了新的車型就能完全解決,舊車型長期在消費者心中形成的產品力下降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會提高的,也有為了提高銷售量而降價2萬元的行為大大降低起亞K3的保險率和起亞的品牌力。
結論:車型更新慢、產品力下降是起亞K3衰退的原因,一味降低銷售永遠失去起亞K3的價值維持率和品牌力,2019項起亞K3想回到山頂,恐怕不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