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醫藥板塊延續調整,板塊跌超1%,日K線4連陰,拖累指數上行。8月以來,醫藥板塊「跌跌不休」,自高點回落超7%。
今年以來,醫藥板塊上漲幅度較大。數據統計發現,醫藥生物當前估值已達到了近5年最高水平,板塊最新估值高達62倍,340隻醫藥股中有四成股票估值超過行業水平。近期資金也在減持估值過高的醫藥股以及前期炒作過高的疫苗股,導致板塊上行受阻。
基金經理指出,受市場資金層面影響,醫藥板塊波動較大,但板塊關注度依然很高,部分個股已具備估值性價比,建議優選醫療器械、創新藥、醫療服務等高景氣度的細分領域績優個股。醫藥主題基金也持續走弱,8月以來平均收益大幅跑輸上證指數。當前板塊整體高位回落後,接下來醫藥基金的投資更需要精挑細選。
醫藥板塊跌跌不休 發生了什麼?
今年以來,醫藥板塊上漲幅度較大。
估值是投資者比較看重的一個基本面指標,合理的估值有利於股價的上漲。數據統計發現,醫藥生物當前估值已達到了近5年最高水平,板塊最新估值高達62倍,340隻醫藥股中有四成股票估值超過行業水平。
不過中報(預告)披露後,部分醫藥公司的估值有望下降。統計顯示,以最近12個月的淨利潤來估算(披露中報預告股以淨利潤中值計算),159隻披露中報(或預告股)中,預測估值比當前估值下降的多達70隻,下降幅度超過40%的醫藥股有12隻,其中10隻下降幅度超過50%。
近期資金均在減持估值過高的醫藥股以及前期炒作過高的疫苗股。部分外資機構越來越關注A股的醫療健康股票估值。例如,新加坡資產管理機構APS創始人王國輝表示,目前A股醫療健康股票估值已經太高,他的組合低配這類股票。除非市場出現大的調整,否則短期內沒有增配醫療健康股票的計劃。
創金合信醫療保健行業基金的基金經理皮勁松發表市場觀點指出,近期以來,受市場資金層面影響,醫藥板塊波動較大,但板塊關注度依然很高,部分個股已具備估值性價比,建議優選醫療器械、創新藥、醫療服務等高景氣度的細分領域績優個股。
皮勁松具體指出,接下來,醫藥股投資應從企業基本面和估值出發,精選受益於需求擴張、產品價格壓力小的標的。其中,在製藥領域,隨著國內藥品審批、監管和醫保支付方式完善提高,製藥企業的競爭主要是產品競爭,營銷作用將會弱化,具備高研發投入、產品儲備豐富的企業值得重點配置。
在醫療器械領域,皮勁松則認為,受益於政策鼓勵,基層和縣級醫院空白市場需求旺盛,國產器械性價比優勢突出,部分產品甚至達到進口水準,具有很大進口替代潛力,器械板塊值得重點配置;另外,其他景氣度高、競爭格局好的細分領域,如生長激素、血製品、醫藥研發外包等領域都值得重點關注。
國泰基金基金經理徐治彪認為,投資者不能以簡單的指數估值去評判整個板塊是否已經太貴。醫藥健康主題賽道較廣,涵蓋生物製品、醫藥商業、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行業,而這些行業中既有科技屬性的公司,比如高端製劑、醫藥研發外包等,也有消費屬性的公司,比如藥店、健康食品等,也有兩者兼而有之的。
同時,徐治彪指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醫藥行業是極具投資價值的行業之一,是「牛股」孵化基地。歷史數據統計顯示,A股自1990年以來共誕生266隻「十倍股」,其中醫藥生物行業佔51隻,在所有行業中排名首位。在今年的結構性行情中,共284隻股票股價漲幅超過100%,其中醫藥生物行業佔64隻,在所有行業中排名也是首位。
融通基金基金經理蔣秀蕾認為,疫情給很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帶來了變化,生產防疫物資、出口醫療設備的公司,業績會有增厚,自然會帶來估值的提升。而有些上市公司基本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甚至受損於疫情,比如醫療服務公司。但是,疫情並不拖累產業的長期發展態勢,反而加速產業的集中。如在眼科領域,疫情導致很多新進入者、市場份額比較小的競爭對手,在很短的時間內倒閉,行業集中度提升,這種變化會在未來逐步體現。這其中的龍頭公司,價值在短期看會是受損的,但中長期來看卻是受益的。
蔣秀蕾認為,泡沫要相對地看、客觀地看。對於醫藥醫療股投資,更多是從需求端角度去找投資機會,需求有可能因為突發因素會被延遲,但是不會缺席。
不過,醫藥股走牛至今,其中變數或已產生,特別是中報季之下,良好的業績可以支撐個股走強,不及預期的業績,則可能會讓大廈坍塌。
8月醫藥主題基金大幅跑輸指數
8月以來,疫苗概念熄火,拖累醫藥板塊持續走弱。數據顯示,自8月4日以來,申萬醫藥生物指數跌幅超5%,板塊內不少個股跌幅超過20%,其中,康華生物、西藏藥業等跌逾30%,科創板新上市的醫藥股賽科希德也持續下挫,正川股份、山東藥玻、智飛生物、華蘭生物、萬泰生物等多個人氣熱門股跌逾20%。
醫藥主題基金也持續走弱,醫藥主題基金8月以來平均收益為-6.09%,同期上證指數上漲0.32%,大幅跑輸指數。從年內收益看,年內漲幅居前的醫藥主題基金自高點回撤均超10%,招商國證生物醫藥指數分級年內收益已從之前的超100%降至88%,意味著追高買入的投資者已經承受了一定的損失。
那麼醫藥行情是不是到頭了?醫藥主題基金還能繼續持有嗎?
從收益來看2020年,醫藥板塊走勢可謂乘風破浪,佔據市場的C位。雖然8月以來走勢較弱,但從今年來看,申萬生物醫藥指數年內收益達52%,位居申萬行業第三,僅次於軍工和休閒服務板塊。
從估值來看,中證醫藥指數,無論是指數點位還是估值PE,現在都已經突破2015年的高點了。雖然說不能只看估值決定價值,但估值不可否認確實是多數投資者最看重的東西,你不看重,人家看重,一看估值高了紛紛出貨,你再強調未來的價值也沒用。
從基金持倉來看,從2020年第二季度來看,主動偏股型公募基金市值佔比最多的是醫藥生物行業,持股環比增加第二多的是醫藥生物行業。
從醫藥板塊本身的屬性出發,它一直被大家看作是「黃金賽道」,不僅具有一定防禦性,也有進攻性,長期來看景氣度非常高。
醫藥板塊具有太多的細分領域,比如創新藥、仿製藥、CRO、CMO等第三方臨床服務、生物疫苗、醫藥商業零售、基因測序、中藥等。
普通人想下手選對一隻好的個股並不如意,很難了解行業的規則,自己在殘酷的股市廝殺,很可能會變成「小韭菜」。
如果你想要通過投資醫藥賺到錢,那麼,必須相信專業的力量,借道公募基金去投資是個不錯的選擇。醫藥行業的公募基金分為2種,一種是被動的指數基金,例如中證醫藥、醫藥100等,還有一種是主動管理基金。
在投資醫藥這個行業的時候,更建議大家選擇優秀基金經理主動管理的主動型醫藥主題基。醫藥主動管理的權益類基金超額收益明顯,收益可觀,遠超醫藥生物指數(申萬)。
(數據來源:銀河證券)
上圖可以發現,無論是短期6個月來看還是拉長到3年的時間,主動管理型的醫藥基金都要優於相關指數。而且,時間越長,主動管理型醫藥基金的收益就越高。
總體來說,醫藥基金業績確定性較高的,基金持倉的大多公司都具有良好的業績支撐,以中報業績類型來看,醫藥股業績預喜率達到六成,在各個行業中業績預喜率居前列。
在買基金的時候,你的入場時間並不是特別重要,而是你選擇的基金行業是否處於好賽道,基金經理管理能力是否優異,另外,你的持基時間也需要夠長才行。
盈利強,壁壘高,而且覆蓋面廣闊,醫藥顯然屬於一個適合長期的好賽道。
鑑於目前醫藥持續回調,對於持有醫藥基金的投資者來說,如果你的這筆錢是今年需要用的,現在可以獲利離場了,逢高出貨;但如果這筆錢可以再放一兩年,那就繼續拿著。如果現在想上車的投資者,建議優選主動管理型基金。
當前板塊整體高位回落後,接下來基金更需要精挑細選。
具體篩選方式如下:1、基金經理管理該基金時間要超過1年。2、選擇規模較大的基金,即規模大於5億元。3、主題型基金最大的風險點就是行業回調,要求基金經理管理以來最大回撤小於指數自管理日期開始至今的最大回撤。
從挑選基金經理的角度,其實很多醫藥基金經理背景都得是醫學博士,比如中歐的葛蘭西北大學醫學工程博士、嘉實的顏媛是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博士,真醫藥賽道乘風破浪的姐姐,值得一提的是,顏媛的回撤控制的比較好,從上表中也能看出。
建議選取優秀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例如李佳存、趙蓓、葛蘭、葛晨、楊楨霄、曲揚、譚小兵、鄭磊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大家如果繼續看好醫藥行業,可以趁目前回調買入他們的產品。
目前來看,市場短期還擔心外部波動。但拉長看,這類擔憂都是對投資的幹擾,歷次波動下來就是更好搭車時機。這個摩擦是長期存在的因素,在底線思維下,對市場的影響反而會鈍化。
因為這些外部幹擾的存在,加上板塊整體估值上去了,所以接下來,投資上的波動會更大。
波動大怎麼辦呢?最佳辦法還是交給優秀的主動基金經理。
短期來看,醫藥行業漲幅、估值都太高了,應該做好適當的止盈;長期來看,醫藥行業可以作為長期投資的標的,10年以上長期持有的現在可以大膽布局。但總體來說,醫藥基金還是只能低吸,不能追高,搶著買的一定是高估了,雖說長期沒問題,但短期的波動也會讓你拿不住。(財富號)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銀河證券,截至日期:2020-08-13
不懼擇時,讓基金經理為你打工,7X24小時快捷安全,點此立即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