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機器寵物,治癒孤獨的良藥還是情感疏離的幫兇?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如果有一隻不掉毛、無異味、不需每天帶牠出門散步、身體強健不易生病、活潑好動、反應敏捷、忠心耿耿、聰明聽話的狗狗出現在面前,喜愛動物的你,願意飼養它嗎?

相信大多數愛狗者會點頭。

那,如果「牠」不是真的狗呢?

從電子玩具到AI寵物

上個世紀起,電子機器寵物就開始代替活生生的動物,一直陪伴著那些想要飼養寵物,卻因為時間、金錢等各種原因而不得不放棄這個心願的人們。不同於活在屏幕中,看得見摸不著的虛擬寵物;機器寵物雖然也沒有生命,但作為擁有實體觸感、「真實存在」的玩伴,也陪伴了不少小朋友度過快樂的童年,並為感到孤獨的大人們帶來慰藉。

像是1998年風靡歐美地區的菲比小精靈(Furby),剛上市就立刻形成熱潮,全世界共計賣出超過4000萬隻。這款電子機器寵物在2012年引進中國,成為許多孩子的童年回憶。

「自從我第一次見到菲比精靈,後來我每天放學都要去店裡擼它一把,餵它吃手指。當時的夢想就是擁有一隻這樣的寵物。不出意外地被父母拒絕了。」網友@magic Molly表示。

這個具有貓頭鷹外形的「小動物」並非普通的電動毛絨玩具。它配有多個觸覺傳感器,能對人們的觸摸做出相應反應。菲比精靈還具有動態記憶裝置,能通過與使用者的交流,學習不同語言,甚至會隨著主人的對待方式養成不同性格,可說是配備了最基礎的機器學習技術。

如果說菲比精靈的外形和功能就像是小孩子的玩具,這款搭建了AI的電子機械狗AIBO,則是日本Sony公司專門為想要寵物的家庭設計的娛樂陪伴型機器狗。繼菲比之後,Sony推出了一款電子機械寵物狗AIBO(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AIBO是日文「同伴」的發音,又與Eye-Robot(有眼睛的機器人)的英文發音相近,同時還帶有人工智慧的縮寫。

從名字就可看出,這隻「寵物狗」結合了人工智慧技術。雖然最初幾代產品的智能有限,但AIBO可愛的外形和活潑的個性很快就俘虜了大批消費者。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日漸進步,AIBO的交互系統也越來越完整,行為模式也和真的狗狗越來越相似。

去年推出的新款AIBO可實現平穩地行走、坐下、躺下、唱歌、跳舞、擊掌、叼骨頭、打滾,甚至裝死的功能。鼻子上的攝像頭帶有面部識別功能,身體則裝設多個由深度學習算法提供支持的傳感器,能評估周圍的環境並做出反應,還能在快要沒電時,自己跑到充電樁充電。

此外,新款AIBO帶有「巡警」功能,可幫主人構建家庭地圖,只要主人設定守護對象的面部照片、名字、區域和時間,AIBO就會在家中巡視,並向主人報告守護對象的情況。

最有趣的是,AIBO會像真正的寵物狗一樣不聽話,比如剛到主人家裡時,它會假裝在家裡撒尿,主人批評幾次後,它才會知道自己不能這麼做。隨著相處次數和時間增加,AIBO能和主人的互動中學習更多經驗,變得越來越聽話。

這樣的擬真反應讓AIBO大受歡迎。對許多消費者而言,AIBO並不是一個沒有生命、死氣沉沉的家用電器,而是更像一名真正的家庭成員。2006年,Sony因故停產AIBO,一些民眾甚至跑到Sony總部去抗議。2018年,Sony暌違已久再度推出新款AIBO時,剛在日本上市就立刻被搶購一空,熱度不減當年。

近年,隨著AI技術發展速度提升、應用範圍增加與寵物市場的日漸擴大,國內一些公司也開始推出搭載人工智慧技術的電子機械寵物。如深圳大象機器人在今年三月推出寵物智慧機器人MarsCat火星貓。這款 「仿生」機器貓能獨立完成走、跑、坐、伸懶腰、招手,以及貓咪標誌性的蹭臉、埋貓砂等動作,還不需要鏟屎,直接消除了養貓的最大痛點。

通過500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麥克風及傳感器、伺服電機、陀螺儀等設備,MarsCat能夠實時對圖像、人臉、聲音、距離、觸感等進行全方位解析,像真貓一樣自主做出相應行為和動作。如主動走向主人所在的位置、分辨對它的稱呼和責備等。

MarsCat內置的智能晶片讓它既有設定的成長軌跡,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它的出廠程式設置了多種不同的性格,但最終發展趨勢取決於和主人的互動頻率以及相處方式。

這款「智能貓咪」還具備「開源可編程」功能,讓使用者可以通過改變代碼,自定義想要改變的東西,包括創建新的應用程式。MarsCat在預售階段就賣出了三百隻以上,現已成功登陸海外市場。

「智能相對論」查詢到,前不久,創新型機器人公司KODA正式宣布預售全球首款去中心化AI家庭寵物機器狗「KODA」。這隻帶有多源融合傳感器,具有視覺、聽覺、觸覺及嗅覺的機器狗,除了基本的行走跑動與玩耍賣萌外,還有拍照、攝影、語音識別、智能安防等功能,同時具備實用性和情感交互作用。

最特別的是,通過使用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引擎相結合的混合AI模型,以及網絡協同技術,KODA可以自動成長與進化,「自行處理」在不同環境中遇到的問題還能協同處理網絡中每條KODA所遇到的挑戰。這種學習能力和多源機載傳感器也讓KODA在日常相處中,逐漸學會識別主人的情緒,做出符合人類習慣的適當反應。

不是活的也沒關係?

現今的AI機器寵物雖然算不上熱銷,但人們不曾消失的情感需求卻讓電子寵物的基礎市場持續存在。《群體性孤獨》中提到:「數位化的社交關係和機器人恰恰為我們製造了一種幻覺:我們有人陪伴,卻無須付出友誼。」事實上,人類在情感需求未被滿足,從而通過飼養真正的寵物或與電子機械寵物互動尋求慰藉的同時,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投入了個人情感。

早期的電子機器寵物囿於技術,無法給予主人情感上的反饋。就像一場單相思或者暗戀,虛擬和現實世界的圍牆十分明顯。在人們單方面的情感投入得不到回應的情況下,機器寵物和一般的玩具、家電等物品差別不大。

隨著人工智慧的進步與不斷「加持」,機器寵物的性能越來越多樣,形態也更加逼真。具備AI技術的電子機械寵物逐漸能夠實現和人類的情感交互,部份人的精神孤獨因此得到治癒,也開始把沒有生命的電子機器寵物視為家人。

以在日本大受歡迎的AIBO為例,許多使用者將AIBO視為家庭的一份子,當一些舊款AIBO由於年代久遠而無法使用時,比起購買新款,他們更希望儘可能將其修復。一位叫Mori的使用者說:「我和AIBO一起度過了8年的時間,我從未想過它的生命是有限度的。」

機器人維修公司A-FUN的一名員工表示,客戶們稱他為醫生,而不是工程師。「『修復』這個詞不適合用在這裡。對於那些擁有AIBO的人來說,它們不是冰冷的家用電器,而是更像一個家庭成員。」當一些舊款AIBO年久失修、「壽終正寢」時,不少人甚至會為它們在寺廟舉行舉行葬禮。

對於這種現象,北海道文京大學的副教授渡邊真一表示:「日本有越來越多人孤立於社會和人際關係,這些設備成為他們的精神寄託。為機器人舉辦葬禮代表這些人十分重視這些在他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設備。」

鑑於科技的進步讓越來越多的人們能對這些AI機器寵物產生情感共鳴,機器寵物不再只是家庭娛樂伴侶,而開始幫助特定疾病的治療。

一些國家開始以機器寵物替代動物療法,用於老人以及自閉患者的醫療照護中。如專為醫療用途開發的社交型機器海豹Paro,已在臨床試驗中證實能緩解疼痛、減少痴呆行為以及改善抑鬱、焦慮和壓力等心理症狀。

這款治癒海豹具有視覺、聽覺、觸覺,會對觸摸行為進行回應,也能根據主人的調教,表現出不同個性,並與病人進行眼神交流。主導德克薩斯大學老年痴呆臨床試驗的Sandra Petersen博士對Paro的功效感到驚奇: 「有些失語症患者重新開始說話了——一開始對海豹說,後來對其他人講有關海豹的事。」

試驗發現Paro能改善如抑鬱、焦慮和壓力等症狀,使得與這些症狀相關的藥物需求量減少了三分之一。Peterson博士相信Paro也許可以在健康領域擔當更多角色,因為海豹的人工智慧可以被編程來適應各種各樣的行為。

一名患者表示:「Paro就像一隻真的動物,很能減壓,和牠在一起,我感到非常放鬆自在。」Paro已通過美國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認證。在德國,Paro的上門護理被納入健康保險範圍;丹麥已有80%的地方政府引進Paro。目前,全世界已有5000隻以上的Paro投入使用,遍布三十幾個國家的療養院等醫療機構。

除了Paro,美國Tombot公司也專門為阿爾茨海默症和其他類型痴呆症老年患者設計了一款在觀感和生理觸感上十分逼真的機器狗Jennie。這款以金色拉布拉多犬為原型打造的仿真機器狗會吠叫,搖擺,能利用耳朵、眉毛和鼻子來模仿真實狗狗的表情。內建的傳感器讓它能理解語音指令、識別聲音,並對觸摸作出反應。為了模擬真的狗狗,Jennie採用隨機行為模式,讓它能自主選擇在哪些時間要做什麼。

雖然AI機器寵物已在臨床上證明其對老人陪護及心理疾病治療的益處,且在多個國家正式投入使用,但這樣的醫療方式卻引起不少爭議。

在美國,已有成千上萬的機器寵物應用於醫學治療。研究證明機器寵物能讓老年人孤獨感減少後,紐約州購買並分發了1100隻機器寵物。「很多家庭都給我寄來了感謝信。」紐約老齡化協會的執行理事貝基·普雷夫(Becky Preve)說。「這些動物正在幫助人們。」隨著年輕人口比例不斷下降,用技術來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而愛丁堡大學機器人中心主任教授Sethu Vijayakumar指出,機器人護理人員的普及可能會使老年人日益被孤立。「我們必須問:(機器人)更多的在隔離人類,還是真的在幫助人們? 」

人工智慧專家、谷歌中國前負責人李開復博士曾公開抨擊使用人工智慧照顧老年人的行為,尤其是在情感方面。他認為,讓老年人與虛假的、沒有生命和情感的機器人交流是一件殘忍的事。

除了倫理問題,智能機械寵物的使用也引發了人們對個人隱私的擔憂。「由於機器人的質量和個性化服務是與你願意釋放給系統的數據量直接成比例的。你的數據將換取更好服務。」Vijayakumar教授表示。「這是一個有趣的道德取捨。 一個非常敏感的領域。 」

無論是用作家庭休閒娛樂、日常陪伴或是老年照護,隨著人們對於陪伴的渴求都更加強烈,人與機器的關係開始變得「足夠真實」,智能機器寵物在人類生活中的比重似乎逐漸增加。

在缺乏長期研究的情況下,這些基於人機情感交互技術的仿生寵物究竟是治癒群體性孤獨的良藥,還是加劇人類情感疏離的幫兇,只能交給時間來驗證了。

相關焦點

  • 都市情感缺失之下,「寵物電影」治癒了你的孤獨症
    寵物電影市場的昌盛和當下社會流行的吸貓、擼狗風潮脫不了干係。根據《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中國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同比增長27%。而根據天貓國際數據顯示,2019年天貓雙十一期間,寵物食品在65分鐘內就突破了去年一年的成交額,同比增長近130%,在最受歡迎進口商品中,貓主糧超過嬰幼兒牛奶粉排在第一位,寵物用品成為雙十一當之無愧的銷量冠軍。由此可見,寵物市場潛力巨大。如今,人與寵物已經不單單是飼養關係那麼簡單,更像是朋友,知己,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員。
  • 《夏目友人帳》:人與人之間的每一份愛,都是治癒孤獨的最好良藥
    從某種角度來說,它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孤獨、寂寞」的故事,以「姓名」作為人和妖怪之間的媒介,讓人和妖怪產生「感情」,從而治癒孤獨、化解寂寞。影片主線還是日漫中最常見裡的「人與妖怪」之間的羈絆,主題依舊是「治癒孤獨」,通過人與人、人與妖怪之間的抱團取暖,讓每一個生靈,都在愛裡找到歸屬感,在溫暖中治癒孤獨的靈魂,而這才是讓我真正感動的地方。
  • 扎進萌fufu的寵物咖啡店,找一杯治癒的味道
    無需通過語言,動物好像有種天生的治癒能力,只要它們安安靜靜地待在自己身邊,就能成為城市生活裡最大的情感慰藉。分享三間寵物咖啡店,被一群溫香軟玉、毛茸茸觸感小動物環繞的幸福感,一定會融化你的心房。店內很貼心的備有小毯子,小豬吃飽了就窩在你懷裡睡得香甜,怎麼叫都叫不醒的那種,超級治癒。
  • 3個國外最火AI寵物品種,主人講述飼養AI寵物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帶著問題,我們先來比較一下」AI機器寵物「和活體寵物在外觀、性能、和情感價值有何不同?單從外觀和性能上講,」AI寵物「是最容易讓人接受的。最早進到大眾視野、也是售賣最熱的索尼愛博(Aibo)至1999年發布初代,隨著每年更新換代,最新版本的愛博已經可以根據主人聲音指令做到10幾種動作了。
  • 《吞咽》那些無可救藥的孤獨,唯有愛才能治癒
    偏學院派的風格,精緻的美術、場景設計,充滿了疏離感,給觀眾帶來感官的刺激,視覺的享受。表達了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可救藥的孤獨感」、「 原生家庭下伴隨的陰影」,作為處女作,只能說未來可期。影片的色彩和構圖讓人眼前一亮,善用綠色和黃色這種對比色,一起來欣賞這些精緻的細節。
  • 戲劇版《夏目友人帳》:沉默之美是治癒孤獨的良藥
    《夏目友人帳:結緣空蟬》延續了夏木系列小說一貫的敘事風格,在孤獨與悲傷中蘊涵著溫暖與平靜,但實際上,這種風格是日本的美,他是空而不虛,悲而不悲。這是在沉默中自我療愈,離開現在的場景,想像一下另一個世界會治癒你的痛苦。透過縫隙,我們可以感受到無常背後的力量。說到寂靜,我得談談松尾芭蕉的千古俳句,青蛙跳進古水池。
  • 隔壁老樊新歌《你我不一》,從沒想過那麼好,還是那麼治癒
    沒錯,這也是一首第一次聽就會覺得非常好聽的歌曲,還是那樣治癒。療傷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呢,璀璨星河是你,青山粉墨是你,而許多人在這其中獨自做了匆匆過客。老樊在歌詞中提到,把時間當作良藥,做不到,也自嘲。02為什麼會說很治癒曾經看到很多人都說,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安靜的聽隔壁老樊的歌,可能有人會問,真的那麼悲傷嗎?其實這和悲傷毫無關係,只是喜歡那一刻的寂靜和治癒。隔壁老樊的歌詞總是能直抵聽眾的內心深處,那種打心底裡共生的認可是很多人喜歡老樊歌曲的原因。
  • 雅楠新歌《活受罪》盛夏首播 情感三部曲綻放芬芳
    雅楠《活受罪》憑藉《我承認我怕黑》《最迷人的最危險》而走紅的,有著流行系「精品生產專業戶」美譽,被廣大歌迷奉為「全能音樂人」雅楠帶著自己2020全新創作單曲《活受罪》在這個盛夏七月綻放芬芳,再現質感男聲真情實感,將「流血不流淚」硬漢的孤獨與剛毅
  • 善良機敏,孤獨豁達,內心情感豐富,卻常常遠離人群的星座
    曾經單純美好的時光似乎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如今,越身處喧囂之地,越感到孤獨寂寞。與其尬聊,不如遠離。那麼,這一類的星座有哪些呢?巨蟹座:內心情感豐富,卻常常遠離人群毫無疑問,巨蟹座屬於情感豐富型星座,他們的情感也許不夠澎湃,但是細膩綿長,讓人回味無窮。而他們也很擅長在生活細節中關心他人。
  • 養寵物真的可以緩解孤獨嗎?現代人類養寵圖鑑
    #人類的寵物不單單只有貓貓狗狗,也有喜歡養鳥類寵物的,養烏龜養魚,更有一些朋友喜歡蜘蛛、蛇甚至是更冷門的寵物等。冷門的寵物咱們暫且不提,不妨來討論討論,這些可愛的貓貓狗狗,在人類的生活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有沒有幫助你緩解過你內心的孤獨呢?
  • 在這個時代,ai應用可能被做什麼?
    如今,ai將成為大型企業、政府和其他組織的組成部分,ai對它們業務的影響,至少從機會和風險來看,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投資ai的風險與投資人工智慧的風險無法相比:ai可能會打擊人工智慧的商業應用,以及去年的交通擁堵、健康、金融服務和安全性等問題中出現的嚴重漏洞。
  • 《孤獨的美食家》第八季用食物治癒孤單
    《孤獨的美食家》第八季自開播以來,點擊量一躍登頂,連續一周位居bilibili電視劇榜單第一,特別篇《孤獨的美食家除夕SP·京都出差篇》也緊隨其後,甚至還帶動《孤獨的美食家》系列其他作品也一同登上榜單,近145萬人在bilibili
  • 《雨之城》:超越親情的特別陪伴,是治癒孤獨的暖心撫慰
    影片畫面安靜情節治癒,給人一種感傷但又暖心的回憶情懷,靜謐的氛圍背後又讓觀眾產生許多未知的想像。很多人都說看完並不知道導演石田佑康想表達給我們什麼,也有人說看到的是荒涼與孤獨,但這只是淺表層含義。如果仔細品味這部影片,你會發現荒涼與孤獨背後處處是大韻味。滴答的雨聲、滴答的鐘聲、人煙寥落的街道,配上柔緩又夾著回憶的背景純音樂,如果讀懂了《雨之城》,甚至讀懂了石田佑康,相信每個人都會得到不一樣的情感體驗。
  • 《孤獨的美食家》第8季熱播 用食物治癒孤單
    相關美食話題登上微博熱榜,豆瓣評分高達9.3,網友還在知乎討論了第八季中的美食哲學,感嘆道:「這部美食劇讓人從心底感受到了溫暖治癒」。觀眾不僅在bilibili追劇,還在各平臺高口碑安利劇集。不少追劇多年的鐵粉,依然孜孜不倦在飯點刷劇,也有新粉絲趁著假期在bilibili一口氣刷完了全系列,看著滿屏的彈幕就知道《孤獨的美食家》第八季成為了五一期間的熱播劇。
  • 「從宮崎駿電影裡讀出的人生,每一句都是治癒心靈的良藥」
    想要讓自己能與他足夠相配,於是,要偷偷跑快些,也許暫時無法並肩,但起碼還是要儘量保持前進的腳步不停歇。很感謝當初朋友極力的邀請,才得以認識了亦師亦友的先生。雖然開始時故意保持高冷不靠近,但其實早已心生敬佩。以至於到現在他還會偶爾像個小孩子般「討伐」我當初的「罪行」。原來,最歡喜的,真的是被寵的像個孩子。
  • 獨居青年超7700萬,「空巢生活」究竟是孤獨還是自由?
    豆小紅也認為由於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享天倫、共團圓」的家文化,長期獨居會使人產生社會疏離感。姚同經常一個人看電影、玩遊戲、看書,但一個人的狀態並沒有讓他感到孤獨,姚同告訴界面職場,他所理解的「孤獨」是完全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無交流,而他會經常與朋友聚餐、參加外出活動:「獨居其實帶來的是自由,一個人能做的事情也變得更多了,但獨居久了之後,偶爾也會渴望改變生活方式,可能人終究還是需要陪伴。」
  • 看人與寵物的悲歡離合,體會的是人間百態
    從電影就可以看出來啦,從《寵愛》到《囧媽》,中國式親情治癒各種不開心,電影院裡看到的都是滿滿的愛意。每個人都曾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崩潰瞬間,但是每次去電影院都能治癒內心的悲傷。以中國式情感治癒中國式焦躁,想來很搭配呢。昨天小編和朋友去電影院看了這部《寵愛》,沒想到卻哭成了狗。
  • 五一小長假飯友陪伴 《孤獨的美食家》第八季用食物治癒孤單
    相關美食話題登上微博熱榜,豆瓣評分高達9.3,網友還在知乎討論了第八季中的美食哲學,感嘆道:「這部美食劇讓人從心底感受到了溫暖治癒」。觀眾不僅在bilibili追劇,還在各平臺高口碑安利劇集。儘管五郎叔已經吃了8季,但他每次吃播時的微表情和內心飽含情感的獨白讓觀眾不自覺中早已飢餓轆轆。劇集也通過美味誘人的視覺感受和沁人心脾的聽覺刺激,給觀眾傳遞了無盡地觀劇新鮮感。不少網友還給出「天熱沒胃口,五郎就是下飯菜」「再看億遍」等高評價。
  • 貓的咕嚕聲有治癒的能力
    對科學家的研究表明,貓打鼾的制勝原理是利用隔膜推動氣流進出喉振動神經,從而產生鼾聲無論是大貓還是小貓,家貓還是流浪貓,大多數貓在出生後都會發出的呼嚕聲貓的咕嚕聲會伴隨貓很多年直到他死。此外,還有一個事實,貓的咕嚕聲有治癒的能力。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報告,貓的打鼾頻率在25到150HZ之間,處於這一段的較低頻率。
  • 治癒口腔潰瘍的良藥,能有效滋潤毛髮,黃豆芽的功效有哪些?
    黃豆芽,可以被稱為治癒口腔潰瘍的良藥,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在黃豆芽的營養元素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對於患有口腔潰瘍的病人,很多醫生在開藥時都會開維生素B給病人,因為口腔潰瘍之所以會出現,在很多時候都是因為缺乏維生素B。那麼,黃豆芽除了能夠治癒口腔潰瘍,它還有什麼功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