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重艦——「最上」級重巡洋艦

2021-01-09 娛樂愛上影視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

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

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1930年4月,為了堵住這一漏洞,美英日三國籤署了倫敦海軍條約,對三國巡洋艦以下艦隻的總噸位、單艦噸位和主炮口徑等做出了明確規定。

條約對於巡洋艦(標準排水量萬噸以下的)主炮口徑規定:超過8英吋的為A級巡洋艦(重巡洋艦),6.1英吋以下的為B級巡洋艦(輕巡洋艦),並對總噸位進行了限制。其中重巡洋艦單艦最高噸位為1萬噸,主炮口徑不得大於203毫米,三國重巡洋艦總噸位分別為18萬噸、14.68萬噸、10.84萬噸,數量分別為18艘、15艘、12艘。

日本在建成高雄級後,已擁有古鷹、青葉、妙高、高雄四級共12艘重巡洋艦,重巡洋艦總噸位和數量已達到條約限額。

但此時日本輕巡洋艦噸位距條約規定的10.045萬噸限額尚差2035噸,在此情況下,日本提出其部分3500噸和5500噸輕巡已經老舊、需要替換,於是條約允許日本預支限額48920噸,加上原來的餘額,可以繼續建造總噸位為50955噸的輕巡洋艦 。

1931年,日本海軍在01艦艇補充計劃中列入4艘8500噸級和2艘8450噸級大型輕巡洋艦,但只有前4艘獲得批准,按照輕巡洋艦統一命名規則(以河流取名)分別命名為最上、三隈、鈴谷、熊野,同年前兩艦相繼開工。

為了規避倫敦海軍條約規定的重巡洋艦總噸位的限制,日本海軍玩了個花招,最上級名義上是輕巡洋艦,對外宣稱是"二等巡洋艦",但設計時是按照可迅速升級為重巡洋艦的標準,實際在設計中即考慮到換裝8英寸口徑主炮的需要,預留了空間。

最上級在西方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Egregious Treaty Violation)。它們表面上裝備了5座155毫米三聯裝炮塔,但該炮塔單重與203毫米雙聯裝炮塔相當,一旦條約失效,可隨時更換為203毫米主炮,成為重巡洋艦。

最上級排水量與高雄級重巡洋艦不相上下。艦體採用了較大長寬比。為了控制重量,大量採用了焊接技術,為了降低重心,在上層建築大量使用輕制合金。由於焊接技術不成熟,導致強度不足的情況。

1937年期間條約失效,最上級這四艘所謂的輕巡洋艦接受改造,1939年-1940年大改裝中,換上5座雙聯裝8英寸(203mm)口徑主炮,變身為重巡洋艦。最上級換下來的三聯裝155毫米口徑主炮炮塔後來被利用作為大和級戰列艦的副炮和大澱級輕巡洋艦的主炮。

「最上」級重巡洋艦共建造4艘,分別是「最上」號、「三隈」號、「鈴谷」號和「熊野」號。四艘艦在太平洋戰爭中全部戰沉。

標準排水量12400噸(改裝後);艦長201.6米,寬20.6米(最上,三隈)/20.2米(鈴谷,熊野),吃水5.5米;10座Kampon 鍋爐,4座蒸汽輪機;最高航速36節,續航力8000海裡/14節;編制850人。

5座雙聯裝203毫米/50艦炮;4座雙聯裝127毫米艦炮;4座雙聯裝25毫米機關炮;2座雙聯裝13毫米高射機槍;4座三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3架水上飛機。

最上號在昭和十八年(1943)撤去了後部炮塔,將位於後部桅竿和後部炮塔群之間的水上機整備甲板延伸到艦尾,延長了飛機搬運軌道,增設了轉向點,成了一艘能搭載十一架水上機的航空巡洋艦。

相關焦點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驚人的違約艦」,最上級巡洋艦,全部戰沉海底
    最上級重巡洋艦是日本帝國海軍20世紀30年代建造的一型巡洋艦,由藤本喜久雄設計,日本一共建造四艘,分別是:最上號、三隈號、鈴谷號、熊野號。從名字看,都是以河的名字命名,是輕巡洋艦。根據日本海軍命名規則,一等巡洋艦用山名來命名,二等巡洋艦用河川名來命名。但實際上它無論是噸位還是火力,都是妥妥地重巡洋艦的配置,只是建造時加以掩飾。
  • 它是日本最弱的重巡洋艦,也是世界第一級重巡洋艦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建造的重巡洋艦,大多都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其他不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的,如德國海軍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美國海軍的巴爾的摩級、得梅因級以及日本海軍的利根級,基本都建造於倫敦海軍條約失效後,而唯一一級建造於條約時代來臨前的重巡洋艦,就是日本的古鷹級重巡洋艦。
  • 二戰日本最成功的巡洋艦,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是日本二戰期間建造的一型重巡洋艦,由於當時日本已經擁有古鷹級,青葉級,妙高級和高雄級12艘重巡洋艦,重巡洋艦噸位已經耗盡,所以無法再建造重巡洋艦,但是日本卻利用剩餘的輕巡洋艦噸位,建造了四艘最上級巡洋艦。但日本人在設計艦體的時候就預留的足夠的餘量,被西方成為「驚人的違約艦」。
  • 日本命名宙斯盾艦的艦名,二戰時下場很慘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船,按下列的命名法則,取自日語「平假名」的艦名。大型驅逐艦,以日本的山嶽命名,與舊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的命名法則相同。所以,很多日本海軍自衛隊的驅逐艦,二戰時日本海軍的戰艦重名。或許,日本在對戰艦命名時包藏著復闢軍國主義的野心。
  • 法蘭西驃騎兵,海軍條約限制下的產物,二戰法國海軍重巡洋艦家族
    「條約型重巡洋艦」概念的出現——法國重巡洋艦誕生的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法國海軍一共建造了一共3個級別,7艘重巡洋艦。這7艘重巡洋艦和歷史上著名的《華盛頓海軍條約》有相當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籤訂,法國海軍才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去研製重型巡洋艦。
  • 「高雄」級重巡洋艦:20世紀20~30年代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
    高雄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3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一級新式重巡洋艦。本級艦是在妙高級的基礎上改進設計,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由日本海軍造船軍官藤本喜久雄主持設計。高雄級重巡洋艦共四艘,分別是「高雄」號、「愛宕」號、「摩耶」號和「鳥海」號。
  • 二戰日本「最上」號航空巡洋艦殘骸被發現,193人隨艦「陪葬」
    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所有「海燕」號研究調查船近日在其官方臉書上9月9日發布消息稱,「海燕」號調查船於宣布在菲律賓米沙鄢群島和棉蘭老島之間的蘇裡高海峽保和海海底成功發現了舊日本帝國海軍「最上」級重巡洋艦首艦「最上」號(IJN Mogami)的殘骸,並使用水下潛航器記錄下了「最上」號在海底的姿態。
  • 美軍中竟有一艘日本重巡洋艦的姊妹艦?還是建在沙漠中,用途詭異
    舊日本海軍一共建造了4艘高雄級重巡洋艦,分別是"高雄"、"愛宕"、"摩耶"和"鳥海"號,實際上還有第5艘。這第5艘高雄級重巡竟是由當時日本的對手美國所建造,而且在沙漠中使用。重巡洋艦是當時僅次於戰列艦的大型水上艦船,標準排水量1萬噸以下(實際上經常超過這個限制)、裝備口徑203毫米以下的主炮。舊日本海軍的4艘高雄級重巡洋艦均於1932年服役,在太平洋戰爭中參與了多場重要海戰。到了戰爭末期的1944年10月下旬,雷伊泰灣海戰爆發。
  • 「皮薄餡大」:古鷹級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在二戰的太平洋戰場上,舊日本海軍的戰艦曾經「耀武揚威」過好一段時間,多次壓制著美國海軍「一頓好打」,在1942年7月瓜島附近海域,舊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艦隊也曾重創美澳巡洋艦艦隊,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要說的日本古鷹級重巡洋艦。
  • 二戰日本三大祥瑞艦竟沒有野分 該艦隻擊沉了一艘友軍艦船
    首先,要明確一點,野分號驅逐艦並不是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三大祥瑞艦之一。當時日本公認的祥瑞艦,只有「吳港雪風」和「佐世保時雨」,而第三艘祥瑞艦,也應該是初春級的初霜號驅逐艦而非野分號。  野分號驅逐艦,是舊日本海軍的陽炎級驅逐艦的15號艦。
  • 日本海軍製造的無用大玩具,誕生就落後於時代的大和級戰列艦
    海戰的勝負不再拘泥於海面,天空成為了主戰場,真正意義上的死從天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各國還是投資興建了戰列艦,畢竟當時航空母艦還沒有實際的海戰戰果,所以戰列艦還是得接著造。而日本則更是對戰列艦表示了痴迷,建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噸位和火炮口徑最大的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歷史上最華而不實的戰列艦。
  • 俯衝的櫻花——九九式艦上急降下爆擊機
    九九式艦上急降下爆擊機(以下簡稱九九艦爆)是太平洋戰爭前期與「九七艦攻」「零戰二一型」並稱為「航母三大法寶」,在舊日本海軍航空兵的歷史裡,九九艦爆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珍珠港行動中,俯衝的九九艦爆成為了偷襲珍珠港的經典之一,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也是承受損失最大,但戰果不小的飛機,在太平洋戰爭後期,一架架撞向航母的特攻機也少不了它的身影
  • 野心勃勃,巧取豪奪,不宣而戰——舊日本海軍的野蠻「發家史」
    其中勝海舟貢獻極大,被稱為「日本海軍之父」。 ,其中最重要一站就是日本。另有一艘「比睿」號練習戰列艦,後來又改回戰列艦。此外還有各種航母、潛艇等艦隊。 為增強海軍實力,日本用盡各種小聰明。例如「最上」級巡洋艦最初以輕巡洋艦名義建造,但預留了很多改進空間。條約過期後,1939年換上5座203毫米口徑主炮,搖身一變成了排水量12400噸的重巡洋艦。
  • 海軍條約有限制怎麼辦?對外宣稱是輕巡洋艦的最上級重巡洋艦
    彼時對於日本海軍而言,最大的問題在於按照海軍條約的要求,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噸位是108400噸,可當時日本海軍已經服役了古鷹級、青葉級、妙高級、高雄級等12艘重巡洋艦,基本達到了條約規定中的噸位配額。這對於日本海軍而言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因為他們的重巡洋艦都太過老舊了。
  • 義大利的「七豪傑」,失意的重巡,二戰前後義大利條約型重巡洋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陣營中,義大利海軍是僅次於舊日本海軍的軸心國第二大海軍作戰力量。雖然義大利海軍的實力還沒有上升到能夠和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隊正面對抗的程度,但是其仍然擁有包括戰列艦和重巡洋艦在內的各種中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給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的地中海艦隊帶來了一定的作戰壓力。
  • 日本海軍王牌 暴風戰艦長門級戰列艦重出江湖
    日本海軍王牌,暴風戰艦長門級戰列艦重出江湖。說到二戰中的日系戰艦,最有名的莫過於有著「人類史上最大型戰列艦」之稱的大和級戰列艦,該級艦體現了日本對「大艦巨炮」的狂熱追捧,而這種現象並非始於大和號。
  • 日本海軍最受歡迎軍艦,堪稱美食工廠,還是隱藏最深「心機」艦
    舊日本海軍有一艘特別的艦船,貌不驚人,武備孱弱,卻能左右官兵的士氣,它就是日本海軍的海上美食工廠——「間宮」號給糧艦。 按照日本人的分類,「間宮」號並非軍艦,而屬於特務艦種的運輸艦,也常常被稱為給糧艦。正如其字面之意,「間宮」號是一艘糧食補給艦,它的基本排水量為15000噸,是日本海軍第一艘專用給糧艦,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給艦糧。1941年12月5日,日本海軍第二艘給糧艦「伊良湖」號竣工,但後者的噸位比「間宮」號小不少。
  • 最新盾艦傳承二戰命名,侵略迷夢死灰復燃?可別忘了上一艘結局
    圖為日本海自摩耶級宙斯盾艦羽黑號近年,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最新兩艘宙斯盾艦依次下水,滿載排水量上萬噸的它們傳承了二戰時期日本海軍一級重巡洋艦的命名:摩耶級,而這早已不是日本第一次用二戰艦名來命名新艦了,難道這是侵略迷夢死灰復燃的前兆?
  • 1945年前舊日本海軍主力艦自爆事件一覽
    本文包含1905年至1945年間舊日本海軍發生的主力戰艦彈藥庫失火與爆炸事件十二次,涉及九艘艦船,其中五艘沉沒。 一、戰艦三笠 (みかさ,Mikasa),1905年9月11日午夜,佐世保港內,爆沉,死亡人數3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