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最成功的巡洋艦,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

2021-01-20 花辰月夕20617

最上級重巡洋艦,是日本二戰期間建造的一型重巡洋艦,由於當時日本已經擁有古鷹級,青葉級,妙高級和高雄級12艘重巡洋艦,重巡洋艦噸位已經耗盡,所以無法再建造重巡洋艦,但是日本卻利用剩餘的輕巡洋艦噸位,建造了四艘最上級巡洋艦。但日本人在設計艦體的時候就預留的足夠的餘量,被西方成為「驚人的違約艦」。

為了規避輪對海軍條約的限制,最上級剛建成時是像美國克利夫蘭級一樣的大型輕巡洋艦,只裝備155MM主炮,1937年海軍條約失效後,最上級巡洋艦就迅速換裝了203MM主炮,搖身一變變成了重巡洋艦。

最上級的艦體與一般的重巡洋艦差不多,但是其剛下水的排水量卻只有八千多噸,為了讓這級巡洋艦符合條約要求,日本人絞盡腦汁,為了減重,他們大量使用焊接技術,艦橋使用合金導致強度不足,在1935年的大演習中,最上號艦體嚴重受損,艦艏被直接撞掉,這一事件被稱為「第四艦隊事件」。

總的來說,最上級還是一款比較成熟的巡洋艦,相比起前一代高雄級巡洋艦,其採用了小型化艦橋等設計,利用較小的噸位實現了很強的火力,但是一味追求減重也導致其防護大打折扣,最終在太平洋戰爭中全員覆沒,沒有一艘得以倖存。

相關焦點

  • 偽裝成輕型巡洋艦的最上號 被西方稱為驚人的違約艦
    最上級重巡(本文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華盛頓條約只對各國的主力艦進行了限制,變相導致了各國的重巡艦競賽。為了堵住這一漏洞,各國重新籤署了倫敦條約,同樣對巡洋艦級別進行了限制。但幹慣了偷雞摸狗勾當的日本人以替換老舊輕型巡洋艦為由頭,下達了4艘8500噸級重巡的訂單,這就是被西方國家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最上級。後期被改裝為航空巡洋艦的最上號初始狀態的最上級主炮為5座雙聯裝155mm火炮,但實際上該炮有足夠的預留,隨時可以換裝203mm主炮。1937年倫敦條約一結束最上級便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排水量直接跨越式到達12200噸。
  • 最上級巡洋艦,為何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為何又都沉入海底?
    日本於30年代建造了最上級巡洋艦,一共建造了四艘,日本方面以河的名字來為它們命名,比如最上號和三隈號,再比如鈴谷號和熊野號。其實日本方面一向習慣用山名來給一等巡洋艦命名,用河川的名稱來給二等巡洋艦命名。這四艘的配置怎麼看都屬於重型巡洋艦,日本方面這麼做很明顯是為了掩飾。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重艦——「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二戰日本著名重型妙高級巡洋艦爪哇海戰日本帝國海軍的最後完勝
    說到二戰時期日本不可一世的海軍力量,曾經最高綜合噸位達到120萬噸位列於世界第三,但日本海軍在二戰太平洋戰役的亮點確實不多,1941年日本帝國聯合艦隊的實力達到了巔峰時期,卻陰差陽錯的正面挑戰了,當時位於美洲的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太平洋艦隊,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行在一次無差別擴大,世界上100多個國家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絞肉機之中,日本海軍在巔峰時期的唯一作為就是主動出擊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
  • 日本新型護衛艦成功下水,沿用二戰巡洋艦之名,號稱「亞洲最強」
    據媒體報導,日本最新30FFM飛彈護衛艦二號艦成功下水,值得一提的是,這艘護衛艦延續了二戰時期的「熊野」號。軍迷朋友們知道,「熊野」號是一艘搭載203毫米口徑主炮的重型巡洋艦,從名字上也可以看出日本海上自衛隊對其有多重視。
  • 戰列巡洋艦火力強大:二戰的圖紙艦們,為何早早地被淘汰
    二戰的圖紙艦們,那些未能建造出來的戰列巡洋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實際造出戰列巡洋艦的,只有美國的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還是在二戰末期才完工的,德國的沙恩霍斯特級則服役於開戰之前,而英國的幾艘戰列巡洋艦,則都是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之前服役。
  • 它才是豐田最強越野車,名叫「超級巡洋艦」,被稱為「日本悍馬」
    大多數人可能都不知道,豐田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越野車並不是「陸地巡洋艦」(蘭德酷路澤),而是一款被稱為「超級巡洋艦」的越野車,它的官方名稱是Mega Cruiser,通常被視為「日本的悍馬」。因為它與悍馬的起源非常相似,都是從軍用越野車演變而來,並且都擁有非常強悍的越野能力。
  • 它是日本二戰中損失的第一艘重巡洋艦,災難起因讓日本人感到無奈
    它是日本在二戰中損失的第一艘重巡洋艦,災難的起因讓日本人感到無奈眾所周知,二戰中的日本海軍擁有18艘重型巡洋艦,對於日本這樣一個不算很富裕的後起帝國主義國家而言,能攢出18艘重巡來可謂是使出了吃奶的勁,很不容易,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主角是這
  •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
    【話說軍世】武庫艦一般是用來形容火力強大,載彈量驚人的大型水面戰艦,而在二戰前有這樣一艘潛艇,它噸位遠超「同行」,在火力上更是可以對戰中小型水面艦艇,魚雷發射管的數量也比同時代潛艇多出不少。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1927年法國開始建造絮庫夫號潛艇,雖然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附加限制,要求籤約國大型潛艇標準排水量不超過2800噸,艦炮口徑不超過150毫米,不過法國還是堅持將該艇保留了下來,不過該級艇只建造了這一艘,也就是絮庫夫號。
  • 「驚人的違約艦」,最上級巡洋艦,全部戰沉海底
    最上級重巡洋艦是日本帝國海軍20世紀30年代建造的一型巡洋艦,由藤本喜久雄設計,日本一共建造四艘,分別是:最上號、三隈號、鈴谷號、熊野號。從名字看,都是以河的名字命名,是輕巡洋艦。根據日本海軍命名規則,一等巡洋艦用山名來命名,二等巡洋艦用河川名來命名。但實際上它無論是噸位還是火力,都是妥妥地重巡洋艦的配置,只是建造時加以掩飾。
  • 英國由巡洋艦改裝而成的航母,雖然問題連連,但在二戰中成功倖存
    世界上第一批航母要追溯到二戰前夕日本的「風翔」號和英國的「競技神」號,但是在此之前還有一艘由傳統巡洋艦向航母時期過渡的軍艦,那就是英國的「暴怒」號。這原本是英國計劃的輕型巡洋艦中的其中一艘,是為配合當時一戰英國強襲波羅的海的計劃而生產,雖然名義上為輕型巡洋艦,但是為配合作戰需求,已經在逐步向戰列艦的方向不斷靠近。隨著一戰中人們漸漸發現戰機的重要性,對於這款可實施高空偵察與轟炸武器來說,各國可以說愛不釋手。但因為當時的螺旋槳飛機受困於客觀技術條件,航程往往不能達到預期水平。
  • 美海軍二戰後造了多少巡洋艦,核動力型號多數量少
    【話說軍世】在戰艦進入了飛彈為主要武器裝備的時代後,通用驅逐艦逐漸成為航母和兩棲艦之外,最為重要的水面戰鬥艦艇,而二戰後包括美國在內的海軍都放棄了戰列艦的發展,不過還是曾發展了一定數量的巡洋艦,其中美國海軍擁有過很多的巡洋艦。
  • 二戰日本戰艦盤點,重巡洋艦編隊實力非常強!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整理的二戰裝備錄,讓我們開啟「日本戰艦篇」,由於當時日本戰艦多達百款,觀史君將分多期進行盤點,本期為重巡洋艦篇。羽黑號重巡洋艦,排水量14963噸,航速33節(約61公裡),乘員773人,配各式艦炮18門,203毫米口徑艦炮10門,魚雷發射管16門,另可搭載水上飛機5架。羽黑號是妙高級重巡四號艦,為三菱所建,名字取自山形縣的羽黑山。太平洋戰爭期間,羽黑號為第五戰隊成員,首先參與了對菲律賓的侵略戰爭。
  • 二戰日本「最上」號航空巡洋艦殘骸被發現,193人隨艦「陪葬」
    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所有「海燕」號研究調查船近日在其官方臉書上9月9日發布消息稱,「海燕」號調查船於宣布在菲律賓米沙鄢群島和棉蘭老島之間的蘇裡高海峽保和海海底成功發現了舊日本帝國海軍「最上」級重巡洋艦首艦「最上」號(IJN Mogami)的殘骸,並使用水下潛航器記錄下了「最上」號在海底的姿態。
  • 055大驅服役,卻被美國稱為巡洋艦,是否真的符合巡洋艦標準?
    在我國的軍隊發展中,由於之前中國經濟一直處於落後階段,中國軍費有限,所以作為軍隊中最花錢的海軍一直沒能得到很好的發展,以至於在多年中導致了海軍力量的大量缺失,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軍費也逐漸上漲,海軍贏來了發展機會。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用小火炮做偽裝,說是艘輕巡洋艦,實際卻是重巡洋艦的最上級
    二、掩人耳目的最上級在1931年,日本開始了《01艦艇補充計劃》,在計劃中列入了6艘大型輕巡洋艦的建造計劃,最後只有4艘得以被批准,這一級輕巡洋艦就是日本的最上級,首艦最上號在1931年10月27日動工。
  • 吉野後人、天龍前輩——舊日本海軍早期輕巡洋艦的探索歷程
    舊式巡洋艦的末路 "吉野"作為一艘日本軍艦的名稱,可能在中國民眾中是最廣為人知的,"撞沉吉野"這句充滿血性又帶著一絲無奈與失落的戰鬥口號
  • 二戰結束時日本海軍還有多少家底?只要有油依舊世界第三
    二戰中,日本海軍和同盟國海軍在廣袤的太平洋上展開了為期4年的慘烈廝殺,雖然最後以戰敗而告終,不過也打得美國和英國夠嗆,美國王牌航母「列剋星敦」號,「約克城」號,英國王牌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等均被日本海軍擊沉。
  • 最強巡洋艦,其實是它?或者還是它?
    提起二戰最強重巡洋艦來,估計不少人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巴爾的摩,或者,歐根親王?得梅因?最後那貨二戰時沒服役,不算了。巴爾的摩擁有二戰時炮彈最重的203毫米主炮,以及幾乎最厚的152毫米主裝甲帶,排水量也有14500噸之高,絕對強大。毫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