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塚治虫用鐵臂阿童木給日本動漫確定框架,後來者都被困死在裡面

2020-08-26 66號6樓

手塚治虫是日本戰後動漫產業的開創者之一,因為其突出的貢獻而被尊稱為「漫畫之神」。在手塚治虫的諸多作品裡,國內動漫愛好者比較熟知的可能是《鐵臂阿童木》。1981年,中央電視臺引進播出這部日本動畫片,成為無數國內動漫愛好者的美好回憶。

手塚治虫的《鐵臂阿童木》在日本具有至高地位,可以說是開天闢地的一部作品。手塚治虫幾乎是用這樣一部作品,奠定了日後繁榮興盛的日本動漫產業鏈的基本框架。但與此同時,許多後來的日本動漫創作者也都被禁錮在這個框架裡,成為日本動漫發展的桎梏。

鐵臂阿童木的諸多開創

1963年,「漫畫之神」手塚治虫以自己創辦的蟲製作公司,製作了52集的電視動畫《鐵臂阿童木》。這是一部在當時震動業界的大手筆,開創了諸多日本動漫的第一次。

在《鐵臂阿童木》誕生之前,日本動畫片基本都是動畫電影,也就是劇場版動畫,在電影院公映,靠票房來盈利的一種動畫製作模式。而《鐵臂阿童木》在製作之初,就是瞄準了當時正在崛起的電視業,確定了通過在電視臺播放,靠吸引電視臺廣告贊助來盈利的模式。所以,《鐵臂阿童木》開創了電視動畫這一新領域和新模式。

動畫片《鐵臂阿童木》是根據手塚治虫在1952年開始連載的科幻漫畫改編而來,這也開創了日本人氣漫畫改編為動畫的潮流。此後漫畫與動畫的發展逐漸合流,人氣漫畫往往作為動畫的原作或故事的腳本,漫畫的動畫化,又使得漫畫藉助於動畫得到了進一步傳播。漫畫與動畫日益融合成為這一時期日本動漫產業顯著特徵之一。

人氣漫畫改編長篇電視動畫,通過電視播放擴大受眾影響力,然後售賣周邊產品。可以說,手塚治虫推出《鐵臂阿童木》之後,日後日本動漫產業鏈的基本形態就已經初具雛形了。之後,大量電視動畫的製作播出造就了日本動漫的興盛,可以說都得益於手塚治虫開創的這一電視動畫模式。

不過,對於這一模式的評價卻毀譽參半,早期動漫業界對此評價頗高,但隨著產業不斷發展,業內人士對此批評頗多,尤其是另一位動畫大師宮崎駿更是直言手塚治虫害慘了日本動畫。

廉價模式下固化的日本動畫風格與產業

許多動漫愛好者對於日本動漫獨樹一幟的風格津津樂道,充滿魄力的想像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規模宏大的世界觀,構成了日本動漫的特有風格。

然而,這種獨有的日本動漫風格除了是日本文化和動漫業者不斷摸索的產物之外,其實也是受制於手塚治虫通過《鐵臂阿童木》開創的電視動畫模式。

手塚治虫開創的這種電視動畫模式,其實是一種廉價製作模式。因為當時電視臺採購動畫的價格很低,電視廣告贊助商對於新興的電視動畫也比較謹慎,因此《鐵臂阿童木》當時的單集製作成本十分有限,為了降低成本爭取利潤空間,手塚治虫搞了一個迥異於當時主流動畫製作的廉價模式。

當時動畫片的製作和電影一樣,也是以每秒24幀拍攝,因此動畫片每秒需要製作24張原畫。美國動畫霸主迪士尼當時製作的主流動畫片,也至少要求每秒12張原畫,然後每張原畫重複拍攝兩次,實現每秒24張原畫。以此推算,一部時長達90分鐘的完全動畫片,至少需要12張×60秒×90分=64800張原畫。由於當時沒有電腦製作,全部依賴手工繪畫,所以成本高昂。但同時,它也具有人物動作和性格細膩,細節完整逼真等優點。

手塚治虫當時沒有那麼多預算,為了節省成本,動了很多心思。比如,人物講話就用兩張原畫,一張開口,一張閉口,然後交替穿插使用,實現人物講話的動畫。通過不斷想辦法重複利用,手塚治虫愣是把動畫片每秒的原畫數量壓縮到了8張。這樣一來,時長90分的動畫片,只需要8張×60秒×90分=43200張原畫,大大降低了製作經費。

這樣做的後果,導致動畫片的畫面不夠細膩傳神,為了彌補這個缺點,動畫的製作軸心轉向作品的故事性和世界觀的傳達。然後,日本動畫裡大量採用人物靜態特寫,兩個人物之間的決鬥,也以渲染氣氛,然後一擊解決戰鬥。這種帶有鮮明日本特色風格的動畫,其實也都是受制於製作經費,只能採用靜態原畫來達到動畫效果的產物。因為,如果是大量動作動畫,勢必要製作大量原畫,直接導致製作成本上漲。

宮崎駿大罵手塚治虫

手塚治虫開創的這種廉價動畫模式,提高了動畫生產速度和產量,拉開了日本電視動畫製作規模化生產的時代序幕,也構築了日本動畫繁盛的基礎。

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模式的弊端也不斷顯現。廉價動畫模式下,動畫製作公司始終受困於經費,由於電視臺網的強勢,動畫製作公司沒有辦法提高製作成本,使得動畫製作公司的盈利狀況和動畫從業者的薪資收入一直得不到改善。當前日本動畫從業者的平均薪資甚至還達不到日本國民的平均收入。

這樣長期持續下來,導致整個動畫業界進入死循環。動畫從業者收入偏低,人才不斷流失,進一步導致動畫製作水平不斷下降。這些年,日本動畫的現象級爆款作品不斷減少,反而不斷把以前的經典作品龍珠、聖鬥士星矢、美少女戰士、魔神英雄傳等拿出來炒現飯,就是明證。

所以,動畫大師宮崎駿很早就看出這個弊端,並指責手塚治虫的廉價模式毀壞了日本動畫的根基。宮崎駿自己則走上了另一條不同道路,以高投入製作精良的動畫電影,以高品質贏得高額利潤。

宮崎駿用自己的努力和吉卜力一起開創了另一種動畫製作模式。不過能像宮崎駿一樣成功的還是少數,大量日本動畫仍舊沿襲著手塚治虫的廉價模式在運行。

「漫畫之神」手塚治虫一手開創了日本電視動畫的繁榮,但他確立的模式和框架,如今也成了制約日本動漫發展的桎梏。

我是@66號6樓 6哥,帶你用不一樣的視角看動漫!

如果您覺得內容不錯,請高抬貴手,給6哥多多點讚,多多評論,多多轉發,多多關注。小編感激不盡,在此跪謝。

相關焦點

  • 手塚治虫紀念館:鐵臂阿童木、三眼神童都在這裡
    提起手塚治虫,大家可能都覺得比較陌生下,但動漫《鐵臂阿童木》、《三眼神童》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而這兩部動漫也是非常經典的動漫。被尊為漫畫之神的手塚治虫,可以說是當今日本動漫乃至世界動漫史上最偉大的巨人。畫理念超前,分鏡和故事內涵也都超級好。
  • 漫畫之父手塚治虫:鐵臂阿童木淪為賺錢工具,宮崎駿表示討厭他
    "手塚治虫無疑是日本漫畫之父、動畫之神。他這一生創作了無數精彩作品,《鐵臂阿童木》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也可以稱其為曠世巨作,因此,對於這樣一部作品,手塚治虫為什麼會如此遺憾、悔恨呢?手塚治虫的漫畫《鐵臂阿童木》就誕生於這樣的時期。1951年日本戰敗,日本民眾嘗過了原子彈的滋味,士氣低迷,或許是為了鼓舞民眾的士氣,1952年,善良勇敢正直的"Atom(阿童木,也就是原子的意思)出世了,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嘲諷。
  • 手塚治虫:中國人刺激出來的日本漫畫大師,創作至死的阿童木之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手塚治虫:被中國人刺激出來的日本漫畫大師,創作至死的阿童木之父1928年11月3日,手塚治虫出生於日本大阪。因為自幼喜歡收集昆蟲,他在1939年在本名手冢治後面加了個「蟲」字。後來,就一直用手塚治虫作為筆名。他小時候的另一個愛好是看電影。1942年,中國動畫片《鐵扇公主》在日本上映。
  • 手塚治虫漫畫「鐵臂阿童木」時隔58年推出復刻版
    手塚治虫漫畫「鐵臂阿童木」時隔58年推出復刻版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4-11-18 09:45:41
  • 《鐵臂阿童木》的締造者,手塚治虫是怎樣,成為漫畫之神的?
    導語:▲手塚治虫被尊稱為"漫畫之神",對日本漫畫的影響深遠。在日本,手冢治從(1928–1989)被尊稱為"漫畫之神"。各種理由,是因為他被認為是現代漫畫的發明者。......▲左圖為2018安古蘭漫畫節的手塚治虫特展,右圖為1982年手冢第一次前往安古蘭的宣傳圖,畫有其自畫像以及筆下角色"七色鸚哥"。
  • 日本漫畫界的祖師「手塚治虫」,他的成就可不只限於創造了阿童木
    漫畫家手塚治虫手塚治虫本來的名字就叫「手冢治」,因為特別喜歡獨角仙一類的昆蟲,所以在名字後面加上了一個「蟲」,並當作自己的筆名來使用。不清楚他的可能沒有感覺,但清楚他的必定知道,他在日本甚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力,這影響力當然是指漫畫界了。除了創作《鐵臂阿童木》外,他的作品可以用高產來形容。
  • 日本漫畫界的祖師「手塚治虫」,他的成就可不只限於創造了阿童木
    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阿童木的歷史,看看這個日本最早的機器人。 漫畫家手塚治虫 手塚治虫本來的名字就叫「手冢治」,因為特別喜歡獨角仙一類的昆蟲,所以在名字後面加上了一個「蟲」,並當做自己的筆名來使用。不清楚他的可能沒有感覺,但清楚他的必定知道,他在日本甚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力,這影響力當然是指漫畫界了。除了創作《鐵臂阿童木》外,他的作品可以用高產來形容。
  • 「漫畫之神」手塚治虫逝世31年,你看過鐵臂阿童木、多羅羅嗎
    手塚治虫被稱為「日本動漫之父」,幾乎所有的動畫創作者都曾受到手冢的啟蒙。如果宮崎駿有撫慰少年傷痛的治癒之手,那麼手塚治虫(1928.11.3-1989.2.9)就有開啟瑰麗童年之夢的鑰匙。手冢的成人漫畫,能夠打開成年人的心靈窗口。
  • AI模仿「鐵臂阿童木之父」手塚治虫作畫
    手塚治虫先生被譽為日本的「漫畫之神」,雖然繪製漫畫的生涯只有50年,但作品卻多達60多部,其中廣為人熟知的有《鐵臂阿童木》《高達》等。他的逝去可以說是漫畫界的損失。漫畫人物阿童木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由AI設計和繪製的新漫畫《Paidon》於上周發布,該漫畫學習了手塚治虫的藝術風格。
  • 「阿童木之父」出新作?手塚治虫風格在日本AI技術裡「復活」
    憑藉《鐵臂阿童木》《火鳥》《怪醫黑傑克》等膾炙人口的作品,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曾為許多孩子的童年注入了幻想的色彩。如今,這位被譽為「日本動漫之父」的漫畫大師離世已有31年。 「日本動漫之父」手塚治虫 近日,他的「新作」《斐多》即將面世,在漫迷們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當然,這部新作並非真正出自手冢之手,而是人工智慧模仿其作品風格生成的。
  • 日本漫畫之父 現代動畫開創者 手塚治虫
    "動漫藝術家"第六期——手塚治虫1928年11月3日,誕生於大阪府豐中市,原名手冢治,因喜愛昆蟲,他在後來創作中給自己取了手塚治虫的筆名。1952年,這年手塚治虫年僅24歲,也就是這一年著名漫畫《鐵臂阿童木》開始連載。《鐵臂阿童木》這部作品一經問世,就轟動了日本,阿童木可愛、正義、勇敢的形象一直延續到現今。
  • 手塚治虫:讓人又愛又恨的「日本動漫之父」
    作為日本的第一部多集電視動畫,1963年在富士電視臺播出時,《鐵臂阿童木》的平均收視率達到了30%。30%的收視率是個什麼概念呢?號稱日本春晚的紅白歌會,平均收視率也只有40%,收視率在10%以上的電視劇已經值得一贊了。由此,《阿童木》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2013年12月,日本NTT DOCOMO電信公司,針對「最能代表日本的漫畫家」發起群眾投票,手塚治虫以44%的得票率高居榜首。
  • 日本動漫家手塚治虫顛覆觀念:漫畫無處不在
    現在,人們只要一提到日本動漫,鐵臂阿童木、機器貓、櫻桃小丸子、櫻木花道……這些膾炙人口的形象立刻就會浮現在腦海。要知道,「二戰」之前,日本漫畫還只是愛好者自娛自樂的消遣,隨著西方文化的湧入,一些漫畫家開始學習歐美的動畫經驗,才將卡通變成了欣欣向榮的動漫產業。
  • 日本動畫人,被困在系統裡!是宮崎駿錯了,還是手塚治虫惹的禍?
    過去多年以來的業界共識是:這一切都是手塚治虫惹的禍,是因為這位被譽為日本漫畫之神的人所開創的「廉價TV動畫市場」所導致的行業悲劇。而依據補充,我們知道了手塚治虫創辦的蟲製作當年只是表面上說過「55萬日元每集承接《鐵臂阿童木》」(宮崎駿確實說錯了,是55萬不是50萬)的事情,但後來經過深入評判後,最終將價碼確定成155萬日元。
  • 日本動畫人,被困在系統裡!是宮崎駿錯了,還是手塚治虫惹的禍?
    但不好意思,在通讀全文後,我還是認為中川右介犯了一些常識錯誤,而這些錯誤都無一例外的用作對自己觀點的支持。就比方說他在文章重點抨擊的宮崎駿的這番話---「因為手塚治虫以每集50萬的價格開啟日本第一部電視動畫《鐵臂阿童木》,才產生了後續動畫製作費用過低的這個問題」在中川右介看來,如上評判完全當屬宮崎駿的事實認定錯誤,於是他進行了一番真相補充。
  • 譯製動畫片《鐵臂阿童木》,國內引進的首部外國電視動畫片
    《鐵臂阿童木》《鐵臂阿童木》的作者是日本著名漫畫家手塚治虫。1942年,手塚治虫在日本觀看了由萬氏兄弟創作的《鐵扇公主》後,他被這部中國動畫電影深深的打動了,片中的孫悟空給手塚治虫帶來了靈感,從此他決定創作動畫片。1952年,手塚治虫創作出了轟動日本的漫畫《鐵臂阿童木》。
  • 《鐵臂阿童木》,科幻動漫的先驅,聞名於世的科幻動漫領跑者
    科學幻想類動畫作品在表現內容上都以機械戰鬥和機器人為主,展示機械力量的強大,故事情節的推進採用簡單的出現危機——解決危機——出現危機——解決危機的循環結構等。《鐵臂阿童木》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不但是手塚治虫的科學幻想題材的成功嘗試,而且是一系列科幻動漫作品當之無愧的先驅。作為一代宗師的首部連載作品,於1952至1968年於光文社的《少年》漫畫雜誌連載。
  • 手塚治虫和他的孩子們
    手塚治虫—一個開闢了日本動漫鼎盛王朝的漫畫家,引領日本進入動漫新紀元的漫畫之神。 手塚治虫,本名手冢治,1928年11月3日,手冢出生於日本大阪府豐能郡(即現在的豐中市)。手冢因讀了平山修次郎的《原色千種昆蟲圖譜》而迷上昆蟲採集,所以在本名「手冢治」的後面加上「蟲」字,並以「手塚治虫」為筆名在以後的創作中一直沿用。如同大多數天才一樣,手塚治虫的童年生活註定了他與動漫一生的不解之緣。
  • 鐵臂阿童木
    1957年4月 - 連環畫劇戲劇《鐵臂阿童木》開始在東京電視播出。 1962年9月 - 動畫版《鐵臂阿童木》開始製作(由漫畫改編的第一版電視動畫,以下簡稱第一版,又稱蟲製版)。
  • 日媒票選最受歡迎的手塚治虫作品,阿童木第八,多羅羅第二
    手塚治虫被稱為日本漫畫之神,不僅對日本漫畫影響深遠,而且在動畫領域也做出了諸多貢獻。為了紀念他誕辰90周年,日本媒體近日對這位大神的作品進行了投票調查。一起來看看。「總選!手塚治虫最受歡迎作品前十名(長)」第一名:《怪醫黑傑克》可以說手塚治虫是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去年,他還推出了《少年黑傑克》的動畫。這部漫畫是手塚治虫在低谷時期為批判和反諷社會而創作的。以高超的敘事手法和叛逆不羈的超現實主義幻想,成功打破了早期新漫畫的各種教條和框架,使這部作品成為日本漫畫界不朽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