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童木之父」出新作?手塚治虫風格在日本AI技術裡「復活」

2020-12-09 騰訊網

憑藉《鐵臂阿童木》《火鳥》《怪醫黑傑克》等膾炙人口的作品,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曾為許多孩子的童年注入了幻想的色彩。如今,這位被譽為「日本動漫之父」的漫畫大師離世已有31年。

「日本動漫之父」手塚治虫

近日,他的「新作」《斐多》即將面世,在漫迷們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當然,這部新作並非真正出自手冢之手,而是人工智慧模仿其作品風格生成的。

漫畫作品《斐多》即將開始連載

2月27日起,作品將在日本漫畫雜誌《Morning》上開始連載。

大師的「復活」

近年來,人工智慧越來越為大眾所熟悉。而這一次,人工智慧又在漫畫領域發聲,它究竟要如何「復活」人們記憶中的手塚治虫?

1

首先,人工智慧進行了大量的機器學習,通過掃描手塚治虫生前所有的漫畫作品,並以數據的形式記錄和分析圖像規律,進而總結出一套手冢進行漫畫創作的規則,包括繪畫手法、分鏡設計、劇情發展等,這便成為了人工智慧模仿手冢個人風格的基礎。

人工智慧通過掃描手塚治虫舊作獲得其漫畫創作的個人特點

2

隨後,基於之前採集分析得出的規律,人工智慧生成了《斐多》的劇本,並按照手塚治虫的繪畫風格設計出故事角色的形象。

人工智慧繪製角色形象

這部漫畫的故事背景被設置在2030年的東京,流浪的哲學家斐多擁有一個好夥伴——小鳥機器人「阿波羅」,兩人在這個未來世界中攜手配合,共同解決了一系列難題。整部漫畫的世界觀、畫風以及漫畫架構等都繼承了手塚治虫的個人特點。

3

不過,人工智慧尚不能夠獨立創作出精彩的漫畫作品。它生成的內容缺乏對角色情感的處理,也有與人類現實經驗不符的部分,需要人類創作者們對劇本進行精修,豐富其中情感的表達,並修正邏輯上的錯誤。所以,最終呈現給讀者的作品,將會是人類「潤色」之後的產物。

手冢筆下的AI

看到《斐多》的故事大綱,不少人都會對「機器人筆下的機器人」產生好奇。其實,這一題材並不是人工智慧的「獨立構思」,而是基於手塚治虫生前對於機器人角色的刻畫。

手塚治虫創造的機器人角色「阿童木」

在成為漫畫家之前,手塚治虫曾經計劃成為一名外科醫生。那時候,日本動漫行業還沒有現在這樣興盛。對手塚治虫產生深刻影響,並使他專注於漫畫事業的,是1941年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中國第一部動畫電影《鐵扇公主》。

《鐵扇公主》劇照

這部電影由中國動畫界赫赫有名的「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 、萬滌寰導演。年輕的手冢看完這部影片後,就成為了他們的粉絲。

後來,他參與製作的第一部電影,也選擇了日本東映動畫的《西遊記》。同一時期,上海美影廠也正在製作電影《大鬧天宮》,導演正是萬籟鳴。

手塚治虫(右)與他的「偶像」萬籟鳴見面

手冢成名後的幾次中國之行,都讓他與美影廠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還兩次繪製阿童木與孫悟空手牽手的漫畫,表達自己對《西遊記》題材動畫的喜愛。

手冢與嚴定憲共同繪製的阿童木與孫悟空

手冢贈予上海美影廠的手繪阿童木與孫悟空

受《西遊記》影響,手冢的作品也偏愛幻想題材,尤其以科幻為主。

最為中國觀眾所熟知的《鐵臂阿童木》,講述的就是經歷喪子之痛的天馬博士創造了擁有人類思想與情感的機器人「阿童木」,用來陪伴自己。

《鐵臂阿童木》

「阿童木」不僅擁有多種超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懂得關懷,用愛幫助人類,這個角色在如今看來似乎就是完善的人工智慧機器人。

另一部作品《大都會》中,手塚治虫更展現出了自己對於未來科學的審慎態度,提出「人與智能機器是否可以和諧共存」的議題。這也是如今人工智慧復原他的作品時,漫迷們討論最多的問題。

《大都會》劇照

在大量學習過手冢此類漫畫創作之後,人工智慧會選擇這樣的題材不難理解。這種選擇並非智能機器將自我意識融入作品的結果,而是對手冢舊作思想的重現。雖然從主題到成品畫風,人工智慧打造出的《斐多》都能讓讀者感受到強烈的「手冢」風格。但像手冢那樣在30多年前就獨立產生這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顯然是人工智慧力不能及的。

科技助力藝術創作

毋庸置疑,在科技的幫助下,藝術有了新的形式。人工智慧參與文藝創作,在「復活」手冢之前早已有了先例。

1

去年11月,布拉格愛樂樂團就演出過由人工智慧作曲的《來自未來世界》的第三樂章。這部作品是115年前逝世的作曲家安東寧·利奧波德·德沃夏克未完成的遺作,人工智慧「AIVA」幫助他完成了這支曲子。

續寫《來自未來世界》的人工智慧「AIVA」

2

去年年底的日本紅白歌合戰上,人工智慧以已故國民級女歌手美空雲雀的形象,登臺獻唱。不過對這場特殊的演出,觀眾褒貶不一,有人為再次看到故人的演出而感動流淚,也有人對人工智慧生成的真人模樣感到毛骨悚然。

人工智慧復原的美空雲雀形象

很多人在想,人工智慧在幫助人們進行藝術創作的同時,到底會不會取代人類呢?

機器人製造專家、圖靈獎獲得者羅德尼·布魯克斯曾說:

「很多人聲稱AI是人類存在的威脅:史蒂芬·霍金、馬丁·裡斯爵士……在沒有親身在AI領域工作的情況下,這樣的想法很普遍。其實今天的AI,只是在某一個狹窄領域基於大數據優化完成的,本質上就是個厲害的模式識別引擎。要實現通用的、無所不能的AI根本無從下手。」

戰勝中國圍棋選手柯潔的「阿爾法狗」是針對圍棋設計的人工智慧機器人

在幫助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人工智慧可以通過大量的機器學習,成功模仿特定藝術家的創作風格,並以此為基礎生成新作。

換言之,人工智慧的一切創作都是基於過去採集到的數據,而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的靈光一現、情感迸發、對美的感受與表達以及超越現實世界的幻想等,都是人工智慧還無法實現的。

科技的進步,

並不會壓縮藝術創作的空間,

而會給藝術提供更多的可能。

新演藝工作室

編輯:吳旭穎

作者:吳旭穎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AI模仿「鐵臂阿童木之父」手塚治虫作畫
    手塚治虫先生被譽為日本的「漫畫之神」,雖然繪製漫畫的生涯只有50年,但作品卻多達60多部,其中廣為人熟知的有《鐵臂阿童木》《高達》等。他的逝去可以說是漫畫界的損失。漫畫人物阿童木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由AI設計和繪製的新漫畫《Paidon》於上周發布,該漫畫學習了手塚治虫的藝術風格。
  • 日本AI「復活」阿童木之父?來說說阿童木在潮流藝術的「復活」
    《鐵臂阿童木》《火鳥》《怪醫黑傑克》大家都不陌生,如今這位漫畫大師離世已有 31 年,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曾為我們的童年注入了夢幻的色彩,讓我們無法忘卻。///近日,手塚治虫的「新作」《斐多》即將面世,當然,這部新作並非真正出自手塚治虫之手,而是人工智慧模仿其作品風格生成的。
  • AI 復活已故漫畫家手塚治虫,出版新作續寫傳奇
    場景描述:被譽為漫畫之神的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已經離世 30 年,成為了很多人永遠的回憶。去年,日本半導體公司 Kioxia 發起了一個項目「TEZUKA2020」,用人工智慧技術來繪製手塚治虫風格的漫畫,希望延續他的作品。
  • 手塚治虫:中國人刺激出來的日本漫畫大師,創作至死的阿童木之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手塚治虫:被中國人刺激出來的日本漫畫大師,創作至死的阿童木之父1928年11月3日,手塚治虫出生於日本大阪。因為自幼喜歡收集昆蟲,他在1939年在本名手冢治後面加了個「蟲」字。後來,就一直用手塚治虫作為筆名。他小時候的另一個愛好是看電影。1942年,中國動畫片《鐵扇公主》在日本上映。
  • 手塚治虫_手塚治虫新聞_3DM新聞
    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復活!東芝公布最新AI技術還原大師新作漫畫 手塚治虫是人才輩出的日本漫畫界公認的No.1漫畫之神,雖然如今已經去世多年,不過其漫畫作品依然在流傳,而東芝Memory近日公布了最新AI技術《TEZUKA2020》,將真正模擬還原大師畫風,打造「新作漫畫」!
  • 手塚治虫
    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復活!東芝公布最新AI技術還原大師新作漫畫 手塚治虫是人才輩出的日本漫畫界公認的No.1漫畫之神,雖然如今已經去世多年,不過其漫畫作品依然在流傳,而東芝Memory近日公布了最新AI技術《TEZUKA2020》,將真正模擬還原大師畫風,打造「新作漫畫」!
  • 漫畫之父手塚治虫:鐵臂阿童木淪為賺錢工具,宮崎駿表示討厭他
    "手塚治虫無疑是日本漫畫之父、動畫之神。他這一生創作了無數精彩作品,《鐵臂阿童木》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也可以稱其為曠世巨作,因此,對於這樣一部作品,手塚治虫為什麼會如此遺憾、悔恨呢?雖是笑稱,卻可以看到對漫畫的熱誠,而這種熱誠始於手塚治虫的童年。1928年11月3日,手塚治虫在日本一個開明的家庭出生。他的父親愛看漫畫,母親從小就喜歡給他讀漫畫,所以從小就手塚治虫就對漫畫有濃烈的興趣。
  • 手塚治虫:讓人又愛又恨的「日本動漫之父」
    作為日本的第一部多集電視動畫,1963年在富士電視臺播出時,《鐵臂阿童木》的平均收視率達到了30%。30%的收視率是個什麼概念呢?號稱日本春晚的紅白歌會,平均收視率也只有40%,收視率在10%以上的電視劇已經值得一贊了。由此,《阿童木》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2013年12月,日本NTT DOCOMO電信公司,針對「最能代表日本的漫畫家」發起群眾投票,手塚治虫以44%的得票率高居榜首。
  • 日本漫畫之父 現代動畫開創者 手塚治虫
    說到日本動漫有一位漫畫家是必定會被提及的。這位漫畫家有著"日本漫畫之父、動畫之神"的美譽;他的作品對很多漫畫家產生了影響,很多漫畫家對他也是很推崇。同時,他也改變了動漫行業,推動了動漫周邊產業的發展。之後,他還創作了多部四個漫畫,但對於這種漫畫形式深感局限性太多,手塚治虫想要創作出一種新式漫畫。1947年,手塚治虫擔當繪畫的漫畫作品《新寶島》發售單行本。正如圖片所寫,現代主流映像漫畫的發展方向上手塚治虫走出了第一步,這為日本漫畫發展打下了基礎。
  • 阿童木粉絲過年了!AI逆天續命,替手塚治虫創作新漫畫
    ,電腦會自動分析作品風格並且創作出同樣風格的作品。手塚治虫被譽為漫畫之神,他創作的《新寶島》奠定了日本漫畫的敘述方式,《鐵臂阿童木》、《緞帶騎士》、《火之鳥》等作品溫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我們不妨先來看看AI在學習手塚治虫風格過程中交的作業,想學習漫畫創作可不是聽上去那麼簡單的。
  • 日本科學家用AI復活「手塚治虫」!時隔30年,漫畫之神再出新漫畫
    在歷經了近百年發展的日本動漫行業裡,我們只需要舉目望去,便能輕易看到一大片黑壓壓的大神身影。比如當下正在活躍的湯淺政明,新海誠,乃至尾田榮一郎等等,而久遠一點,我們還能看到宮崎駿,今敏,大友克洋。但是,若要說到整個日漫界的瑰寶和皇冠,那今天重點介紹的這位被稱為「漫畫之神」的手塚治虫就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存在了。
  • AI續寫漫畫家手塚治虫新作
    近日,由AI設計並繪製的已故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的新漫畫《Paidon》,在漫畫雜誌《Morning》中發表了第一部分。日本著名漫畫家手塚治虫已經離世30年,去年,日本半導體公司Kioxia發起了一個項目「TEZUKA2020」,希望用人工智慧技術來繪製手塚治虫風格的漫畫,延續他的作品。 日前,Kioxia公司召開了發布會,表示新漫畫完成製作,並介紹了該項目的具體內容。
  • 手塚治虫用鐵臂阿童木給日本動漫確定框架,後來者都被困死在裡面
    手塚治虫是日本戰後動漫產業的開創者之一,因為其突出的貢獻而被尊稱為「漫畫之神」。在手塚治虫的諸多作品裡,國內動漫愛好者比較熟知的可能是《鐵臂阿童木》。1981年,中央電視臺引進播出這部日本動畫片,成為無數國內動漫愛好者的美好回憶。
  • 日本漫畫界的祖師「手塚治虫」,他的成就可不只限於創造了阿童木
    漫畫家手塚治虫手塚治虫本來的名字就叫「手冢治」,因為特別喜歡獨角仙一類的昆蟲,所以在名字後面加上了一個「蟲」,並當作自己的筆名來使用。不清楚他的可能沒有感覺,但清楚他的必定知道,他在日本甚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力,這影響力當然是指漫畫界了。除了創作《鐵臂阿童木》外,他的作品可以用高產來形容。
  • 日本漫畫界的祖師「手塚治虫」,他的成就可不只限於創造了阿童木
    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阿童木的歷史,看看這個日本最早的機器人。 漫畫家手塚治虫 手塚治虫本來的名字就叫「手冢治」,因為特別喜歡獨角仙一類的昆蟲,所以在名字後面加上了一個「蟲」,並當做自己的筆名來使用。手塚治虫出生在1928年的日本,童年的經歷過當時戰亂,但一顆能畫出兒童漫畫的心可沒有消失。
  • 東芝AI技術還原漫畫之神手塚治虫新漫
    手塚治虫是人才輩出的日本漫畫界公認的No.1漫畫之神,雖然如今已經去世多年,不過其漫畫作品依然在廣為流傳,東芝Memory最新AI技術《TEZUKA2020》將真正模擬還原大師畫風,新作漫畫《Phaedo(パイドン)》預定 2月27日連載開啟,敬請期待。
  • 「漫畫之神」手塚治虫逝世31年,你看過鐵臂阿童木、多羅羅嗎
    手塚治虫被稱為「日本動漫之父」,幾乎所有的動畫創作者都曾受到手冢的啟蒙。如果宮崎駿有撫慰少年傷痛的治癒之手,那麼手塚治虫(1928.11.3-1989.2.9)就有開啟瑰麗童年之夢的鑰匙。手冢的成人漫畫,能夠打開成年人的心靈窗口。
  • 《鐵臂阿童木》的締造者,手塚治虫是怎樣,成為漫畫之神的?
    導語:▲手塚治虫被尊稱為"漫畫之神",對日本漫畫的影響深遠。在日本,手冢治從(1928–1989)被尊稱為"漫畫之神"。各種理由,是因為他被認為是現代漫畫的發明者。......▲左圖為2018安古蘭漫畫節的手塚治虫特展,右圖為1982年手冢第一次前往安古蘭的宣傳圖,畫有其自畫像以及筆下角色"七色鸚哥"。
  • 手塚治虫紀念館:鐵臂阿童木、三眼神童都在這裡
    提起手塚治虫,大家可能都覺得比較陌生下,但動漫《鐵臂阿童木》、《三眼神童》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而這兩部動漫也是非常經典的動漫。被尊為漫畫之神的手塚治虫,可以說是當今日本動漫乃至世界動漫史上最偉大的巨人。畫理念超前,分鏡和故事內涵也都超級好。
  • 手塚治虫和他的孩子們
    手塚治虫—一個開闢了日本動漫鼎盛王朝的漫畫家,引領日本進入動漫新紀元的漫畫之神。 手塚治虫,本名手冢治,1928年11月3日,手冢出生於日本大阪府豐能郡(即現在的豐中市)。手冢因讀了平山修次郎的《原色千種昆蟲圖譜》而迷上昆蟲採集,所以在本名「手冢治」的後面加上「蟲」字,並以「手塚治虫」為筆名在以後的創作中一直沿用。如同大多數天才一樣,手塚治虫的童年生活註定了他與動漫一生的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