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鐵臂阿童木》《火鳥》《怪醫黑傑克》等膾炙人口的作品,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曾為許多孩子的童年注入了幻想的色彩。如今,這位被譽為「日本動漫之父」的漫畫大師離世已有31年。
「日本動漫之父」手塚治虫
近日,他的「新作」《斐多》即將面世,在漫迷們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當然,這部新作並非真正出自手冢之手,而是人工智慧模仿其作品風格生成的。
漫畫作品《斐多》即將開始連載
2月27日起,作品將在日本漫畫雜誌《Morning》上開始連載。
大師的「復活」
近年來,人工智慧越來越為大眾所熟悉。而這一次,人工智慧又在漫畫領域發聲,它究竟要如何「復活」人們記憶中的手塚治虫?
1
首先,人工智慧進行了大量的機器學習,通過掃描手塚治虫生前所有的漫畫作品,並以數據的形式記錄和分析圖像規律,進而總結出一套手冢進行漫畫創作的規則,包括繪畫手法、分鏡設計、劇情發展等,這便成為了人工智慧模仿手冢個人風格的基礎。
人工智慧通過掃描手塚治虫舊作獲得其漫畫創作的個人特點
2
隨後,基於之前採集分析得出的規律,人工智慧生成了《斐多》的劇本,並按照手塚治虫的繪畫風格設計出故事角色的形象。
人工智慧繪製角色形象
這部漫畫的故事背景被設置在2030年的東京,流浪的哲學家斐多擁有一個好夥伴——小鳥機器人「阿波羅」,兩人在這個未來世界中攜手配合,共同解決了一系列難題。整部漫畫的世界觀、畫風以及漫畫架構等都繼承了手塚治虫的個人特點。
3
不過,人工智慧尚不能夠獨立創作出精彩的漫畫作品。它生成的內容缺乏對角色情感的處理,也有與人類現實經驗不符的部分,需要人類創作者們對劇本進行精修,豐富其中情感的表達,並修正邏輯上的錯誤。所以,最終呈現給讀者的作品,將會是人類「潤色」之後的產物。
手冢筆下的AI
看到《斐多》的故事大綱,不少人都會對「機器人筆下的機器人」產生好奇。其實,這一題材並不是人工智慧的「獨立構思」,而是基於手塚治虫生前對於機器人角色的刻畫。
手塚治虫創造的機器人角色「阿童木」
在成為漫畫家之前,手塚治虫曾經計劃成為一名外科醫生。那時候,日本動漫行業還沒有現在這樣興盛。對手塚治虫產生深刻影響,並使他專注於漫畫事業的,是1941年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中國第一部動畫電影《鐵扇公主》。
《鐵扇公主》劇照
這部電影由中國動畫界赫赫有名的「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 、萬滌寰導演。年輕的手冢看完這部影片後,就成為了他們的粉絲。
後來,他參與製作的第一部電影,也選擇了日本東映動畫的《西遊記》。同一時期,上海美影廠也正在製作電影《大鬧天宮》,導演正是萬籟鳴。
手塚治虫(右)與他的「偶像」萬籟鳴見面
手冢成名後的幾次中國之行,都讓他與美影廠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還兩次繪製阿童木與孫悟空手牽手的漫畫,表達自己對《西遊記》題材動畫的喜愛。
手冢與嚴定憲共同繪製的阿童木與孫悟空
手冢贈予上海美影廠的手繪阿童木與孫悟空
受《西遊記》影響,手冢的作品也偏愛幻想題材,尤其以科幻為主。
最為中國觀眾所熟知的《鐵臂阿童木》,講述的就是經歷喪子之痛的天馬博士創造了擁有人類思想與情感的機器人「阿童木」,用來陪伴自己。
《鐵臂阿童木》
「阿童木」不僅擁有多種超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懂得關懷,用愛幫助人類,這個角色在如今看來似乎就是完善的人工智慧機器人。
另一部作品《大都會》中,手塚治虫更展現出了自己對於未來科學的審慎態度,提出「人與智能機器是否可以和諧共存」的議題。這也是如今人工智慧復原他的作品時,漫迷們討論最多的問題。
《大都會》劇照
在大量學習過手冢此類漫畫創作之後,人工智慧會選擇這樣的題材不難理解。這種選擇並非智能機器將自我意識融入作品的結果,而是對手冢舊作思想的重現。雖然從主題到成品畫風,人工智慧打造出的《斐多》都能讓讀者感受到強烈的「手冢」風格。但像手冢那樣在30多年前就獨立產生這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顯然是人工智慧力不能及的。
科技助力藝術創作
毋庸置疑,在科技的幫助下,藝術有了新的形式。人工智慧參與文藝創作,在「復活」手冢之前早已有了先例。
1
去年11月,布拉格愛樂樂團就演出過由人工智慧作曲的《來自未來世界》的第三樂章。這部作品是115年前逝世的作曲家安東寧·利奧波德·德沃夏克未完成的遺作,人工智慧「AIVA」幫助他完成了這支曲子。
續寫《來自未來世界》的人工智慧「AIVA」
2
去年年底的日本紅白歌合戰上,人工智慧以已故國民級女歌手美空雲雀的形象,登臺獻唱。不過對這場特殊的演出,觀眾褒貶不一,有人為再次看到故人的演出而感動流淚,也有人對人工智慧生成的真人模樣感到毛骨悚然。
人工智慧復原的美空雲雀形象
很多人在想,人工智慧在幫助人們進行藝術創作的同時,到底會不會取代人類呢?
機器人製造專家、圖靈獎獲得者羅德尼·布魯克斯曾說:
「很多人聲稱AI是人類存在的威脅:史蒂芬·霍金、馬丁·裡斯爵士……在沒有親身在AI領域工作的情況下,這樣的想法很普遍。其實今天的AI,只是在某一個狹窄領域基於大數據優化完成的,本質上就是個厲害的模式識別引擎。要實現通用的、無所不能的AI根本無從下手。」
戰勝中國圍棋選手柯潔的「阿爾法狗」是針對圍棋設計的人工智慧機器人
在幫助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人工智慧可以通過大量的機器學習,成功模仿特定藝術家的創作風格,並以此為基礎生成新作。
換言之,人工智慧的一切創作都是基於過去採集到的數據,而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的靈光一現、情感迸發、對美的感受與表達以及超越現實世界的幻想等,都是人工智慧還無法實現的。
科技的進步,
並不會壓縮藝術創作的空間,
而會給藝術提供更多的可能。
新演藝工作室
編輯:吳旭穎
作者:吳旭穎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