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今天凌晨,以咱懷柔命名的衛星成功發射!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

2020-12-18 澎湃新聞

驕傲!今天凌晨,以咱懷柔命名的衛星成功發射!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

2020-12-10 13: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

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

據悉,「懷柔一號」科學衛星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演化奧秘。

GECAM衛星效果圖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簡稱GECAM衛星)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研製。該專項是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前的一期專項已經成功發射了「悟空」、「墨子」、「慧眼」、「實踐十號」等科學衛星,有力推動了我國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的發展。2019年8月31日,二期專項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成功發射,邁出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奠基性的第一步。

GECAM衛星藝術圖

此次發射的衛星由2顆小衛星組成。它們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此外,衛星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日地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

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個科學衛星任務,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將GECAM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懷柔一號」衛星還有一個萌萌的暱稱——「極目」,兩顆小衛星「小極」和「小目」分布於地球兩側,形成兩「極」之勢,猶如二「目」,將對黑洞、中子星等極端天體的劇烈爆發現象進行觀測,快速下傳並發布觀測警報,引導國內外科學家利用各類望遠鏡進行後隨觀測。

GECAM卡通圖

據介紹,GECAM衛星工程任務由中國科學院負責組織實施,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負責工程大總體和地面支撐系統的研製建設,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衛星系統研製。用於這次發射任務的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研製,此次任務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第11次飛行任務。

「懷柔一號」如何傳遞引力波「情報」?

我國自主研製並建立了星地信息傳遞鏈路,能夠把衛星上探測到的重要事件信息通過「簡訊」方式準實時發送到地面,啟動快速處理。

鄭世界說,「懷柔一號」GECAM衛星的信息傳遞流程是這樣的:宇宙中的天文現象 (例如伴隨引力波發生後的伽馬射線暴、磁星爆發等) 發生後,產生的高能輻射掃過地球,其高能的光子將被一顆或兩顆GECAM衛星探測到。當這些高能光子流量超過設定的觸發閾值後,衛星會自動開展分析計算,得到具體信息,包括發生的時間、方位、強度等,並立即將這些信息以及關鍵數據發送給星間連結系統,並最快在2分鐘內下傳到地面。地面自動處理這些信息後,即可生成暴發事件報告,通過全球伽馬暴坐標網絡對外發布,以便引導其他衛星、地面觀測設備開展觀測。

之後,更詳細的科學觀測數據會通過地面站的接收天線下傳到地面,經過解包、預處理、標定等一系列處理後,生成標準的科學數據產品,以便科學家進行更詳細的科學分析。

此外,「懷柔一號」GECAM的兩顆衛星上天后會逐漸分開,分處於地球的兩端,相隔距離超過1.3萬公裡,它們相互之間沒有直接通訊。這樣,即使兩顆衛星看到了同一個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等,也只能向地面報告自己的結果。地面上的科學家可以清晰掌握兩顆衛星的觀測情況,如果兩顆衛星探測到了同一個爆發,有了更多的探測數據,就可以得到顯著性更高的結果。

內容來源:北京日報、山水懷柔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驕傲!今天凌晨,以咱懷柔命名的衛星成功發射!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以北京地名命名的衛星成功發射,引力波伽馬暴等被監測
    昨天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新華社發(任暉攝)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
  • 我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衛星以「懷柔」命名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
  • 我國首次發射全天監測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的衛星
    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Gravitational wave high-energy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 All-skyMonitor,簡稱GECAM)發射升空,兩顆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首次發射全天監測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的衛星。
  • 我國成功發射「極目」望遠鏡衛星 將對天空進行完整監測
    央視網消息:今天(10日)凌晨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成功發射升空,相關衛星又被稱為
  • 8個問題+1個動畫→讓你讀懂衛星「懷柔一號」
    今天凌晨4點14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的方式發射了「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更威風的是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以後天上也有咱懷柔元素了~先一起40秒回顧火箭發射時A這衛星全名叫「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個科學衛星任務,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將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
  • 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懷柔一號)空間...
    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ravitational wave high-energy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 All-sky Monitor,簡稱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空間科學衛星
    中國日報12月10日電(記者 張之豪)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懷柔一號」衛星成功發射,衛星「擺渡人」,東陽人!
    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縮寫為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極目」空間科學衛星作用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今早發射的兩顆衛星怎麼監測引力波?看完這個動畫就全懂了!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將對黑洞、中子星等極端天體的極端爆發現象進行觀測。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由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正式命名為「懷柔一號」,又稱為「極目」望遠鏡,包括 「小極」和「小目」2顆小衛星。
  • 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懷柔一號」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KX-0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我國成功發射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
    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風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取得圓滿成功。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由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空間科學(二期)部署,2 顆小衛星採用共軛軌道星座布局,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研究中子星、黑洞等緻密天體及其併合過程。此外,衛星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
  • 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光明日報...
    本報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獲悉,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以下簡稱GECAM)空間科學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尋找引力波之光 全天候無死角監測宇宙中的爆發現象
    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顆科學衛星,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將這顆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
  • 中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研究中子星...
    中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央視報導,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周四(10日)凌晨4時14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圓滿成功。
  • 從引力波到伽馬暴探測——記在GECAM衛星發射之時
    編者按:2020年12月10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極目」空間科學衛星的成功發射與黑洞的研究有重要意義
    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點14分,名叫「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極目衛星那麼,你可能會問:「極目」衛星是什麼,有什麼意義?那麼,讓小編來為您一一解答。首先,「極目」衛星的實際名稱叫「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極目」是科研人員對兩顆衛星的暱稱,一顆叫「小極」,一顆叫「小目」。發射該類型的衛星還是我國首次。這兩顆衛星都是近地軌道衛星,由於一顆近地軌道的衛星不足以實現全天候所有區域的實時觀測,因而需要採用兩顆衛星聯合。
  • 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由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空間科學(二期)部署,2顆小衛星採用共軛軌道星座布局,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研究中子星、黑洞等緻密天體及其併合過程。此外,衛星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
  • 中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
    中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 中國航天報 2020-12-10 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