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和首席科學家battle起來,有多精彩?今天(12月12日),2020穀雨雙創大賽決賽在中國(南京)軟體谷雙創服務中心舉辦。記者了解到,大賽聚焦科技創新領域,深度挖掘人才和項目。現場有13個決賽項目進行意向籤約,軟體谷雙創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大賽於6月啟動,歷時5個月,設置北京、武漢、上海、杭州、粵港澳、澳大利亞等共12個賽區。海選項目超過400個,涵蓋人工智慧、智慧城市、智能製造、醫療健康、智慧交通、新能源等創新領域,吸引8家服務機構參與,超 60 家投資機構現場助陣,參與項目評估選拔。
「這個項目融資情況怎麼樣?盈利情況呢?針對現有的卡脖子問題如何去解決……」現場,10強項目激烈角逐,經過以投資人為代表的主評審團和以企業高校的高管和專家為代表的產業創新觀察團的共同打分,評選出獲獎項目,並與軟體谷進行意向籤約。
獲得一等獎的項目代表、南京矽心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李戈介紹:「我們的項目是aiXcoder自動編程機器人,就是將人工智慧的技術用在軟體開發上,幫助程式設計師在一定程度上自動編程。」他告訴記者,南京是一個非常適合軟體企業落地的城市,這也和南京的文化底蘊、高校人才的密集程度、地理位置的優勢等緊密相關。參加這次大賽,既可以展示他們的理念和技術,也能和更多的平臺、企業、開發者聯繫溝通,給自己帶來更多合作機會。
中國(南京)軟體谷管委會主任孫中華在致辭中表示,「軟體谷雙創大賽自舉辦以來,一大批優質項目成功落戶軟體谷,為軟體谷的雙創生態建設注入了源頭活水。今年,我們為雙創大賽又定義了專屬的名字:穀雨雙創大賽。重點聚焦人工智慧、大數據、信息安全等領域,開展激烈角逐,進一步打響賽事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大賽首次嘗試和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合作,開放應用場景和創新需求、聚焦產業,整合產業上下遊,吸引優質解決方案,豐富產業鏈生態資源。「今年的大賽更加突出產業鏈的對接,圍繞著軟體谷的兩大產業鏈,軟體和信息服務產業鏈和人工智慧產業鏈,深入挖掘優質的項目。 另一方面突出創新項目和企業的結合,以及創業項目的落地發展性。參賽項目中既有達成落地意願的,也有正在跟眾創空間、新研機構載體對接的。」軟體谷科技創新部副部長楊敏娟表示。
此外,在大賽頒獎儀式上,軟體谷雙創服務平臺正式上線,並為南京雨花臺區青年大學生雙創大賽獲獎者頒獎。
記者了解到,新上線的平臺是軟體谷為及時響應企業需求、解決企業發展痛點打造的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包括雙創政策、雙創服務、雙創活動等七大板塊。平臺利用數據驅動,採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對園區企業進行精準畫像。根據企業成長階段提供定製化的政策體系規劃,為企業提供精準的政策推送和便捷的線上申報服務,力求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裡」。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姜奇卉 通訊員/許瑾文 林園園 編輯/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