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彗星來自外星系—新聞—科學網

2021-01-13 科學網

 

人們一般認為彗星起源於太陽系,由行星形成時拋出的剩餘氣體和巖石組成。最近兩顆星際物體的到來—— 一顆名為Oumuamua的小行星和一顆名為Borisov的彗星——挑戰了這一假設。

 

瑞士蘇黎世大學計算科學研究所天體物理學家Tom Hands和德國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合作者Walter Dehnen,使用數學模型估計了有多少長周期彗星——那些繞太陽運行200年或更長時間的彗星——可能是星際訪客。相關研究日前刊登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研究人員表示,人們假設彗星來自奧爾特雲。這是一個巨大的、幾乎是球狀的天體雲,位於太陽系的邊緣。它被認為是很久以前形成的,當時巨大的行星向太陽系的外圍散布了一堆彗星狀的物質和大量的冰。經過的恆星可以將這些物質散射回太陽系,這就是今天我們之所以能觀察到它們的原因。

 

研究估計,在太陽系中約有10萬顆Oumuamua樣的小行星和100顆Borisov樣的彗星。如果對這些天體在太陽系中存在的時間(少於1000萬年)作一個保守的估計,研究人員預計會有2萬顆Oumuamuas或20顆彗星。

 

其中的大多數都有高度偏心的軌道,周期只有幾十萬年,這意味著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比冥王星更遠的軌道上。儘管如此,研究人員估計其中的0.33%應該在6個天文單位(約9億公裡)範圍內。

 

相關論文信息:https://arxiv.org/pdf/1910.06338.pdf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第二個奧陌陌被發現:C/2019 Q4 彗星,如何判斷它來自太陽系外?
    )上文中給出了彗星當前的速度為41.67千米/秒,這已經超過了火星軌道的逃逸速度為(34.12千米/秒),彗星的速度超出逃逸速度約8千米/秒,因此這將是第二個來自太陽系外的遠方來客。為什麼說它是來自太陽系外的天體?很多朋友可能看不明白,為什麼種花家計算了下火星軌道的逃逸速度就判斷它是來自太陽系外的?
  • 從「小宇宙」中尋找原始黑洞和暗物質—新聞—科學網
    暗物質被視為宇宙的主要組成,人們觀測到的引力波信號、在銀河系或其他星系中心發現的超大黑洞或許都源於暗物質。而在原始恆星和星系誕生前,早期宇宙中就有黑洞形成,這些原始黑洞很可能是暗物質的重要構成。 為了研究原始黑洞,來自Kavli IPMU的粒子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和天文學家組成研究團隊,從宇宙早期演化入手,尋找利於黑洞形成的條件。
  • 美麗壯觀的彗星來自哪裡?可能產自這三個地方,給地球帶來水資源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顆藍色的生命星球,之所以呈現藍色,那是因為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資源,而水又是生命之源。正是地球有了大量的液態水,才會有後面生命的誕生,人類的誕生。地球生命的生存離不開水,那麼早期地球的水是來自於哪裡呢?
  • 發現來自太陽系外的彗星,本來就是從太陽系跑出去的!
    2020-12-25 07:51:49 來源: 物理 舉報   來自太陽系外的彗星
  • 鮑裡索夫彗星和行星的構成「仍然是我們無法真正解釋的難題」
    業餘天文學家 Gennady Borisov 在克裡米亞上空觀測到了一位宇宙訪客,它來自離銀河系非常遙遠的空間並正在向地球移動。 其他天文學家也確認了這顆彗星為星際訪客,這是人類第二次觀察到的訪客。一個天文學家小組最早發表了關於這彗星細節特徵的研究,並將此彗星命名為「2I/Borisov」。
  • 神秘的彗星充滿了秘密,地球上的生命是否來自於彗星呢?
    在中國古代,彗星被稱為掃帚星,災星,彗星的出現往往帶來戰爭、饑荒、地震、瘟疫、水災等災禍,當科學進步之後,我們發現,彗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古代缺乏對彗星的科學了解,對彗星產生了過多的猜測,那麼彗星究竟是一種什麼星體呢?科學家在彗星上發現了生命構成所需的一些原料和水,那麼地球上的水是否來自於彗星呢?地球上的生命也是否來自於彗星呢?
  • 地球早期的水可能來自於彗星,帶來水的同時也有可能帶來了生命
    對於地球豐富水資源的來源,科學界有兩個觀點,一個認為是地球本身孕育而來的,地球形成穩定下來之後,游離的氫原子和氧原子結合形成了水,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地球早期的水可能來自於天外,也就是太陽系邊緣地帶的彗星。這兩個觀點到底哪個正確,科學界也沒有形成統一的定論,不過更多的科學家認可第二個觀點,即地球早期的水是由彗星帶來的。
  • 星系間的「彗星交換」在銀河系中普遍存在!
    在過去的46億年裡,當太陽在宇宙中隨機運行時,它已經幾次接近其它恆星,美國科羅拉多州公司PioneerAstronautics是美國科羅拉多州先鋒宇航公司的董事長,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羅伯特·祖布林(RobertZubrin)指出,在這場親密的相遇中,在銀河系外旅行的彗星可能會被撞出原始系統,並前往另一顆恆星。
  • 宇宙的規模是驚人的,有多少個星系?據說現在可能有73萬億個星系
    它有多大呢?藉助於望遠鏡和科學計算,我們知道了銀河系的存在、恆星的信息以及地球到它們之間的距離。通過望遠鏡我們所看到的橢圓和螺旋結構,它們都屬於我們的星系。對此,有人認為,宇宙處於靜止狀態。猜測和假設自古以來,人們就一直在試圖計算星系的數量。幾個世紀以前,好奇的觀測者們注意到在漆黑的夜空中有隱約可見的霧斑。
  • 首顆星際彗星發生分裂——來自星星的你,能否順利返航?
    圖1.星際彗星2I/Borisov(白色)穿越太陽系(圖片來自網絡) 彗核分裂時間 2I/Borisov彗核分裂應該發生在今年3月23日至3月28日之間,從一個明亮的單核,到出現雙核特徵。3月30日雙核特徵更明顯,且兩塊碎片間距離大約為180公裡。
  • 彗星軌道和行星的一樣嗎?
    但是彗星都是來自太陽系及以外遙遠的地方,都不會以相同的幾乎是圓形的橢圓形移動,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彗星在拋物線軌道上繞太陽運行,而不像在橢圓軌道上運行的行星?從奧爾特雲到太陽,彗星從哪裡獲得能量到如此長的距離?此外星際彗星/小行星如何從其母星[系統]中出來,並訪問其他行星呢?
  • 銀河系有多少恆星?宇宙有多少星系,哈勃看到宇宙邊緣,卻被擋住
    赫歇爾打算數清楚銀河系有多少顆星星銀河是人類最早認識的星系,但在20世紀以前,即使是天文學家也以為它就是宇宙的全部,所以很多天文學家都想搞清楚這個滿天星星的「宇宙」到底長什麼樣,因此裹挾了發現天王星餘威的赫歇爾在1785年通過十幾年的觀測,確定了11萬顆恆星的位置,將其標定了出來,畫出了銀河系的樣子!
  • 天文小科普:彗星是什麼?
    彗星是冰塊和塵埃粒子鬆散混雜在一起、在太空中作繞日運動的球狀天體。在地球上有時也能看見彗星。彗尾的長度在太空中可達數百萬公裡。來自歐洲空間局。上面的視頻選自歐洲空間局(ESA)的《與專家面對面》系列節目。視頻中,歐空局的彗星科學家夏洛蒂·蓋茲談論了彗星及其構造,還有他們的研究。
  • 彗星模擬物暗示行星的氮來自彗星
    當彗星Chury在軌道上運行到最接近太陽的位置時,氣體和塵埃便從彗星表面升起。圖片:ESA/Rosetta/NAVCAM氮是生命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一個國際團隊通過使用類似物模擬彗星材料,能夠在Chury彗星表面上檢測到含氮的銨鹽。伯爾尼大學開發了用於檢測銨鹽的方法。自從行星形成以來,太陽系中的彗星和小行星沒有多少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是太陽系的檔案,確定它們的成分也可能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行星的形成。
  • 神秘的系外訪客Oumuamua是一顆彗星?科學家稱:可能是外星飛船
    2017年10月,「Oumuamua」被確認為來自另一個星系的第一個已知訪客,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哈佛大學的兩位科學家認為,這個又長又薄的物體是一艘太空飛行器,當它飛過時,引發了天文學家們的一陣瘋狂掃描。專家們沒有發現任何外星信號的跡象,最終得出結論,這個太空訪客是一顆彗星——這一發現被新的研究排除了。
  • 一顆彗星,砸向地球
    40億年前,一顆巨大的彗星,砸向地球,……它的彗尾透亮整個宇宙,它來地球的使命是用巨大的生命力撞擊出生命的火花。它將地球撞擊出前所未有的巨響,從而將水和塵垢巖石帶給了地球,從而地球有了水,有了塵粒子,有了巖石。塵粒子中有微生物,微生物在水中產生生命的細胞。而慧尾的光粒子中產生的生命,永恆地會在宇宙中飛翔,這就是慧星為何光亮整個宇宙而來到地球的原因。
  • 1.7萬光年之外……銀河系的地外文明有多少?
    儘管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真正找到系外生命,但眾多天文學家都對這一「原理」持肯定態度。因為它正得到越來越多間接觀測數據的支持。通過天文觀測人們發現,僅銀河系中就有至少兩千億顆恆星,而宇宙中的星系總數則在幾千億顆以上!其中的行星也絕不罕見,從1995年人類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起,到現在短短20多年,就已發現了4100多顆。
  • 試試水牛糞—新聞—科學網
    馬蒂拉等人在豬籠和雞舍中都發現了蜜蜂的身影,它們的確將這些動物的糞便抓起、壓成求、帶回巢穴,將之添加在蜂箱外,周而復始。但這樣的行為真的是為了對付大黃蜂嗎?為此,研究者對比觀察了更多蜂巢,並密切追蹤了一些有攻擊行為的大黃蜂。 最終,他們發現,與被保護起來的蜂巢相比,那些更可能被大黃蜂攻擊的蜂巢上有更多的動物糞便。
  • 來自遙遠奧爾特雲的旅者,「千年等一回」的長周期彗星
    上一篇文章我們介紹了短周期彗星,而數量更多的長周期彗星則更加神秘。它們的軌道遍布每個方向,這意味著它們無處不在,可以出現在天空中的任何地方。這其中比較著名的彗星,比如賽丁泉彗星(C/2013 A1),它的軌道周期預計可能為40萬年。
  • 繪製植物科學的分子圖—新聞—科學網
    這讓我們對植物的複雜生物學有了新的認識。」Kuster說。 所有研究工作的結果都總結在一個虛擬圖集中,為以下問題提供了初步答案:2.7萬個基因中有多少是蛋白質(> 18000);它們在生物體中的位置(如花、葉或莖);數量有多少。所有數據都可以在ProteomicsDB的在線資料庫中免費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