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下午,2020金融科技創新成都峰會在中國西部博覽城9號館舉行。此次峰會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主辦,由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都分行營業管理部承辦。來自監管部門的相關領導,學術權威機構的專家,以及知名金融科技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出席了本次峰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商務與電子支付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理事長柴洪峰在峰會上發表了題為《智能化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探索與實踐》的主旨演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易啟江 攝
柴洪峰認為,監管科技不僅可以提升其監管效率和監管能力,也有助於被監管機構從繁複、冗長的監管法規和流程中解脫出來,降低合規成本。
所謂監管科技,就是將新技術(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應用到現有監管過程中,以促進達成更有效的風險識別、風險衡量、監管要求以及數據分析等活動。
中國人民銀行於2019年9月正式發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柴洪峰演講中提到,截至2020年9月,我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已在9個試點地區全面落地。9地共推出60個惠民利企的創新項目,涉及60餘家金融機構和30餘家科技公司。
據柴洪峰介紹,利用區塊鏈和前沿人工智慧技術打造「智能化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基礎設施平臺,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提供涵蓋創新概念驗證前信息存證、測試中風險監控以及創新成果評價為一體的全流程金融科技監管解決方案,為創新產品順利開展測試及後續市場推廣保駕護航。對於監管部門而言,該平臺可以對創新產品進行實時、動態、穿透式監管,緩解監管信息不對稱、監管遲滯、監管空白等問題;對於被監管機構而言,該平臺有助於提升其風險監測和識別效率、減少人工報送數據工作量,降低合規成本。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