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寧波之行。上文介紹了了鼓樓,鼓樓旁還有個特別的公園,那就是永豐庫遺址公園。這裡適合細細品讀圖文簡介,受益匪淺。
鼓樓周邊是寧波遊玩必到的地方,登完鼓樓後,冒雨繼續遊覽永豐庫遺址公園。這個雨啊,幾乎一直就沒停過,但冒雨遊玩卻別有風味。
那麼,這個陌生的「永豐庫」到底是什麼?永豐庫遺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中山西路北側唐宋子城遺址內,是一座宋、元、明時期大型衙署倉儲遺址。
遺址位於寧波市中山西路北側,府橋街之南。在距現存地表深1.5米處,有兩處單體建築基址為核心,並有磚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溝、水井、河道等與之相互聯繫、布局相對完整的元代大型建築遺蹟,同時出土有大量當時各地著名窯系的陶瓷產品與各種建築構件。通過文獻考證,可確認該建築遺蹟為元代的永豐庫遺址,是當時衙署的倉儲機構。
寧波鼓樓一帶,自唐代長慶元年(821年)始建明州(今寧波)子城以來,一直都是城市的核心區域所在。
公園的一角有一長廊,系統而詳實地介紹了遺址公園的發現、挖掘與保護的全過程。
2001年3月,寧波一房地產開發公司準備在此開發建設,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於9月在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的基建工程範圍內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至11月揭露面積10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遺蹟和遺物。
2002年3月再次進行搶救性發掘,擴大發掘面積2500多平方米,發現布局相對完整的以元代慶元路永豐庫為核心的宋元明時期大型衙署倉儲機構遺址,並發現了匯集大多數宋元時期江南和中原地區著名窯址的陶瓷器等大量遺物。
永豐庫遺址規模較大,南北長120米,東西寬80米,總建築面積9600平方米,發掘面積3500平方米。是直接利用常平倉為基,以方槽石為礎,再立柱、圍牆、蓋頂而成。
已經發現的兩座倉庫中,1號庫總佔地面積達940餘平方米;2號庫雖未完全揭露,推測體量與1號庫相當。在永豐庫遺址的不同時期文化層及各類遺蹟中,共出土完整或可復原文物標本800多件。
永豐庫前身為南宋「常平倉」(官府糧庫),元朝時永豐庫作為「收納各項斷沒贓罰鈔及諸色課程」之用,之後為明朝宏濟庫(由平準、永豐二庫並為一庫)。永豐庫遺址的發現是國內首次發現的古代大型倉庫,是中國宋元考古的一次突破。永豐庫遺址也與「海上絲綢之路」有密切聯繫。
遺址裡一段磚砌的規整的甬道(即庭院居中的通道),路中間還砌出精美的「方勝」紋。
考古資料證實,該井於宋代挖砌,元代和明初沿用。
元代的二號房址,尚待挖掘。
永豐庫碑記牆長10.6米,高3.8米。展示的內容由兩部分組成,左邊碑文是為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先生所撰寫的《元慶元路永豐庫遺址記》,右邊浮雕是根據清代《寧郡地輿圖》仿製而成。
一條南北向、30餘米長、3米寬,用塊石整齊疊築保存完好的河道,從位置上分析,很有可能就是府東護城河。
漫步在永豐庫遺址公園裡,立於古磚舊石前與歷史對話,你就可以想見七百多年前河運與海運貿易的繁華與榮耀。
待續,我在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