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效果圖
立德樂洋行,南濱路上一棟塵封多年的知名歷史建築,在歷經120多年風雨之後,終於塵埃落定,將和其他幾棟百年歷史建築一起,打造為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結合歷史文化和現代時尚,帶領市民見證開埠時期的風雲變遷。
今(2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地產集團獲悉,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建設工作正式啟動,預計明年年底公開亮相。
△文化遺址公園效果圖
重慶開埠時期標誌性建築「變身」
一個多世紀前,川江輪船航線一開,外國商船接踵而至,洋行教堂林立,中西貿易往來密集,南濱路成為熱鬧繁華之地。1891年重慶正式開埠,留下了大量洋行、領館等老建築。位於南岸區龍門浩的立德樂洋行就是其中之一,也是當時的標誌性建築。如今,立德樂洋行已走過120多年風雨,被稱為「重慶最早洋行」。
立德樂洋行的創辦者是英國商人、冒險家立德樂。這名當時的「風雲人物」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在南岸開辦工廠時期建了這一棟別墅,現屬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整棟建築將中西建築風格的元素有機融合,既有中國傳統建築小巧玲瓏的特性,又有略顯張揚的西方建築個性,反映了建築主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是外國的洋行中極具特色的歷史建築。
據了解,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屬於重慶市2020年重大建設項目,佔地約4.47公頃,其中就有立德樂洋行等8處共17棟文物保護建築,散落在濱江、臨崖、山頂不同地帶,包括市級文物建築、優秀歷史建築、復建歷史建築。
△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效果圖
市民可參觀開埠時期珍貴文物
據項目方介紹,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包括博物館、公園、慢享街區三大版塊,將開埠歷史與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
其中,重慶開埠歷史博物館將以重慶開埠歷史作為脈絡,描繪出一幅重慶開埠的歷史畫卷,向年輕一代傳遞城市歷史文化故事。博物館通過講述西方列強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入到中國西南腹地的歷史,對重慶乃至內陸地區的影響,客觀上加速了重慶乃至長江上遊地區的近代化進程,從而起到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
目前項目方正在收集重慶開埠時期曾出現過的物品、手稿、畫冊等。如19世紀英法美日銅幣、清末重慶若瑟堂外國傳教士服裝、四川商會公報、楊滄白《天隱閣文抄》手稿、1907年《入蜀三峽》影集、辛亥革命蜀中同盟會會章等珍貴文物,未來都會在開埠博物館裡看到。同時,博物館還會推出開埠歷史的文創產品,讓歷史和時尚相結合,傳遞城市歷史故事和時代精神。
△立德樂洋行局部
除了開埠博物館,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還將打造具有國際視野和時尚審美的城市公園及慢享街區,有公園互動裝置、打卡造景、臨崖秀場、夜間體驗、跨國界料理、潮玩手作、LIVE HOUSE、藝術演繹、中西文化交流沙龍等。
項目方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文化主題旅遊的升溫,如何挖掘重慶的歷史文化底蘊,打造有內容、有深度、有體驗、多業態的全域旅遊生態成為文旅行業迭代升級的方向。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將遵循「山水人文的看臺、愛國教育的講臺、國際交流的舞臺、開放合作的平臺」主題,傳承百年開埠歷史底蘊,探索博物館、公園、慢享街區融合發展的新可能,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引領「新」、「慢」生活方式。
南濱路一帶還有卜內門洋行、英國鹽務所、馬嘉禮別墅等歷史文化建築,預計未來也將以不同形態不同程度地進行保護性利用。
新聞多一點>>
立德樂是首位駕輪船過三峽的英國人
立德樂洋行是重慶開埠歷史的見證者。
1890年,中英籤訂《新訂煙臺條約續增專條》,重慶開為商埠;次年海關成立,重慶正式開埠,成為中國第一個對外貿易的內陸通商口岸。
立德樂於鹹豐九年(1859年)來到上海,遊歷上海、四川後,在湖北宜昌開設立德樂洋行,經營進出口貨物和報關業務。光緒九年(1883年),他探險川江航道800英裡航線,經40天艱苦航行,抵達重慶,成為第一批抵達重慶的歐洲人,他根據途中經歷所著的《經過揚子江三峽遊記》在西方引起轟動。
1890年,立德樂在陝西街開辦起重慶歷史上第一家洋行,名為「立德樂洋行」,主要經營豬鬢洗制、山貨加工和泊來洋貨等進出口貿易。1891年他租用民船入渝,這是第一號進口掛旗船。1896年他又在南岸馬鞍山開設「立德樂洋行」,並逐漸將主要業務轉移至此,經營四川土特產和外國舶來品。
據資料記載,立德樂也是第一個駕駛輪船通過三峽的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身兼船長和工程師的立德樂駕駛10噸小輪船「利川號」從宜昌出發,穿越三峽,途中歷經險灘暗礁,縴夫搶險……經過20多天航行,抵達朝天門碼頭。「利川號」也成為經長江三峽逆水到達重慶的第一艘機動船。此外,立德樂還成立了長江上遊輪船公司,定期運送貨物和運載乘客通過長江三峽地區。
光緒三十年(1904年),立德樂開辦「中英合辦煤鐵礦務有限公司」,取得江北廳50年的煤鐵開採權,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風雲人物。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紀文伶 本文圖片均為項目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