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竟然補出心臟病?你可能缺的是鎂,不是鈣

2020-12-16 騰訊網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編輯字數3599,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

孩子想長高,要補鈣。

老人防骨質疏鬆,要補鈣。

這已經是很多人的常識,所以,市面上會流行很多補鈣的產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補鈣的危害。

我們之前寫過文章,專門說了補鈣劑的危害,有美國心臟病專家呼籲,補鈣是隱形殺手。

也介紹了對於成年人,冠狀動脈鈣化(CAC)檢測的重要性,對於心臟病風險,我們一直在關注膽固醇。

實際上,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那就是CAC,這個非常重要,因為

大量研究發現,鈣補充劑會使血清鈣急劇增加,提高血液粘稠和鈣沉積,導致動脈硬化。

In other words, increased levels of blood calcium have been correlated with elevated blood clotting and calcium deposition in blood vessels, which leads to arterial hardening.

其實,我們現代飲食中的鈣很多,幾乎無處不在,很多人,想缺鈣都難,最主要的問題,是身體無法吸收鈣。

比如說,維生素D3不足,太陽曬太少,特別是在冬天,這是老年人骨質疏鬆的高發期。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你缺鎂了。

你不是缺鈣,而是缺鎂

鎂很重要,但是鮮為人知。

人體吸收和利用鈣需要鎂,吸收其他重要營養素也需要鎂。

如果我們攝入過多的鈣,而又沒有足夠的鎂,過量的鈣將無法得到正確利用,還可能會變成毒,從而導致身體疼痛,阻塞你的血管

2013年,美國華盛頓兒科學術協會(Pediatric Academic Societies)年度會議上,研究者指出,雖然鈣質是人體重要營養素,但是鎂才是影響小孩骨質密度、重量的關鍵礦物質

而且,研究者還發現,鈣與總骨礦物質含量或密度沒有顯著相關性。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unts of magnesium consumed and absorbed were key predictors of how much bone children had. Dietary calcium intake, however,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otal bone mineral content or density.

是不是很驚訝?我們真的不需要補充鈣嗎?

今天,先帶新朋友來複習一下補鈣過多的風險

為什麼補鈣多,有問題

很多人補的鈣,身體吸收不了。

鈣補劑或很多食物中添加的鈣,通常是以碳酸鈣的形式存在,如果沒有檸檬酸等螯合劑,很難被吸收進入骨骼,或通過尿液排洩出體外(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

過多的鈣,會積聚在身體的其他部位(例如我們的血管中),目前,很多研究發現鈣補充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2017年人民日報的報導)

奧克蘭大學(University of Auckland)的科學家研究補鈣對心臟病(心肌梗塞)的影響、中風和死亡風險的關係。

他們分析了1,472個55歲以上的婦女,研究結果發現:補鈣,可能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in healthy postmenopausal women is associated with upward trends in cardiovascular event rates.

約翰·霍普金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對超過2,700名男女,進行了10年的醫學測試分析。

得出結論:服用鈣補充劑,可能會增加冠狀動脈斑塊積聚和心臟損害的風險

研究人員還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中會積聚鈣基斑塊,這會阻礙血液流動,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老人補鈣,比孩子補鈣風險更大

人體鈣質的缺失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含義。

對於青少年和孕婦,由於成骨和嬰兒的需要,鈣很重要,如果缺鈣,適當增加鈣質是有益的。

老年人的缺鈣,可能是由於骨鈣的流失導致,屬於功能性缺鈣,是假性缺鈣,而應該以促進自然鈣吸收為主

如果攝入過多的鈣,吸收不好,多餘的血鈣進入血管、細胞等地方,還可能加重細胞和組織的老化,導致動脈硬化。

多餘的鈣質,還會在骨骼沉積,導致關節病變,骨刺或骨質增生。

《隱形殺手-補鈣劑》(Death By Calcium)一書中,Thomas Levy引用了高達766篇科學文獻,對骨質疏鬆的治療和相關問題逐一剖析,得出了這樣一個顛覆性的結論:

骨質疏鬆不是缺鈣引起的,骨質缺鈣只是表象,並不是病因。

而嚴格來說,它實際上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氧化應激升高嚴重消耗體內抗氧化劑,再加上其他營養素缺乏(包括維生素C、 D3、 K2及鎂、必需脂肪酸等),荷爾蒙失調。

但是,對於絕經後的婦女來說,由於體內的雌性激素大幅度下降,導致了人體對鈣的吸收效果下降,骨的密度變小。

因此,鈣對絕經後婦女的骨骼健康,可能有一些積極的影響。

鎂為什麼比補鈣更重要

人體內的鎂60%左右在骨骼中,26%在肌肉中,其餘的則在肝、心、胰等軟組織和體液中。

鎂對骨骼很重要,它可以促進鈣吸收,並激活維生素D,發揮更大的作用,鎂對身體有更大的作用。

鎂與骨骼健康

休斯頓貝勒醫學院教授發現:兒童總骨礦物質含量和骨密度,與攝入的鎂顯著相關,而與鈣的攝入和吸收沒有顯著相關

史蒂文·艾布拉姆斯教授說:「想要孩子擁有健康的骨骼,營養攝入十分必要,其中一個重要的營養元素就是鎂

對於,那些鈣攝入不足的孩子來說,鈣當然很重要,但是,對於攝入足夠的孩子來說,鎂更重要。

如果沒有鎂,高鈣攝入會增加動脈鈣化、心血管疾病以及腎結石的風險。

特別是正在服用鈣補劑的人,都應該補充鎂,確保鈣得到充分的吸收代謝。

鎂與糖尿病

鎂在葡萄糖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鎂的水平也會影響患糖尿病的風險。

幾項研究表明,鎂的攝入量越高,患糖尿病的風險就越低

每天每增加100mg的鎂攝入量,在一定程度上,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會降低15%。

鎂水平太低,與胰島素分泌受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有關

鎂與心臟健康

鎂是維持肌肉健康(包括心肌)和信號傳輸所必需的礦物質,攝入足夠的鎂可以降低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的風險

在弗雷明翰心臟研究中,攝入鎂最多的人,冠狀動脈鈣化的機率降低58%,腹部動脈鈣化的機率降低34%。

心臟病發作後不久接受鎂治療的患者死亡率較低。

鎂有時被用作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療的一部分,用來降低心律失常的風險

NIH的研究發現,血液中鎂的含量越高,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就越低,他們還指出,較高的鎂含量可能降低卒中風險

鎂與偏頭痛

偏頭痛還和缺鎂有關,因為,鎂對平衡體內神經遞質有著重要作用,它可以增加GABA(一種可以讓人放鬆的神經遞質)。

在「神經療法專家評論」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服用300mg鎂可以減少偏頭痛的發作頻率。

鎂與運動表現

研究發現:補充鎂可以顯著減少肌肉的疼痛和壓痛,當然,在運動的過程中,比休息時需要更多的鎂(10-20%)。

鎂能促進能量產生,讓你有運動欲望,感覺精力充沛,並且有減少乳酸堆積,和預防運動後腿部抽筋的作用。

很多人總是感覺很累,一想到運動就痛苦,沒有精力,很有可能是因為缺鎂。

如果你不想運動,提不起精神,補充鎂試試。

鎂能減輕焦慮

缺鎂還可能提高焦慮的風險,這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活動有關。

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由三個腺體組成,控制著人們對壓力的反應。

研究發現:低鎂飲食可能會改變腸道中存在的細菌類型,這可能會影響焦慮行為。

鎂與經期綜合症

大姨媽來之前,很多女生會經歷包括疲勞、煩躁、憂鬱、易怒、水腫、眩暈、渴望甜食等狀況,這一系列症狀被稱為經前症候群

有很多研究表明,在大姨媽來臨之前,確保足夠的鎂攝入,特別是結合維生素B6,會有助於緩解經前症候群(PMS)的症狀。

鎂很重要,缺鎂和很多疾病相關。

有關鎂,如何補充鎂,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失眠、抽筋、無力,可能是缺鎂,試試這款神器....

因為鎂的主要來源是堅果豆類等,它們本身就含有抗營養素,影響礦物質吸收,效果也不太好。

所以,必要時,也可以選擇鎂補充劑。

同時,如果攝入補劑,建議鈣鎂攝入比例要保持在1:1,要特別指出的是:尤其對於兒童和老年人來說,鎂比鈣更重要。

關鍵的瘦龍說

家長害怕孩子長不高,老年人害怕骨質疏鬆,很多人開始就瘋狂補鈣,實際上,鈣吸收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補鈣過多,會有很多風險,很少有人提及這背後的風險。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提高鈣吸收率,

1、不要少油,一定要吃夠脂肪。

脂肪對於油溶性維生素D、K很重要,這些維生素對於鈣吸收很重要,所以,老人家和孩子一定要吃夠脂肪,不要低脂飲食。

孩子每天吃幾塊五花肉,有利於長高

2、一定要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3,每天曬半個小時。

3、補充鎂,這是提高鈣吸收最重要的礦物質。

4、維生素K2:幫助鈣和鎂等其他礦物質被骨骼吸收。

促進成骨平衡,並有助於提高骨鈣素,從而控制骨骼的生長,天然食物來源是酸菜、納豆等發酵食物。

5、磷也可以促進鈣吸收,還有助於平衡維生素D。

所以,不要只想著補鈣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鈣太多了,促進鈣吸收才是最重要的。

(叼叼完了,是不是又說多了?)

相關焦點

  • 補鈣需注意,4種食物是鈣的「剋星」,專偷你補的鈣
    你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嗎?早上起床,總是腰酸背痛;面對一桌子的美食,提不起食慾;半夜突然手腳抽筋,睡眠質量差;......如果你總是這樣,那可能就是缺鈣了!含草酸的蔬果:竹筍、甜菜等日常吃的一些蔬果,若含有草酸,它會在腸道中與鈣結合,形成不溶性的沉澱物,影響鈣的吸收。一般來說,澀味是判斷含有草酸方法之一。如果要補鈣,難道這些蔬果就不能吃了?當然不是。
  • 原來是『偷鈣賊』在偷你的鈣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補鈣劑有很大的風險,對於老人會提高心臟病的風險。 (骨質疏鬆症的病因不是鹽,而是糖:綜述) 吃糖會使身體流失更多的鈣和鎂
  • 骨頭湯的鈣含量還不如自來水!這些才是高性價比的補鈣食物
    咱們老百姓深信「以形補形」,「吃什麼補什麼」的說法,說到補鈣壯骨,很容易聯想到喝大骨頭湯,甚至很多人把它們當做補品,經常大補一下來犒勞自己和親朋好友。
  • 1天需要800毫克的鈣,你需不需要補鈣?怎麼補鈣效果最好?
    鈣作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維護人體健康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於人體自身無法合成鈣元素,因此必需要從食物中獲取鈣。隨著人們愈發認識到鈣的重要性,對補鈣也越來越重視。但如何補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等問題,卻並非人人都清楚。下面,我們就一起開啟有關補鈣的這扇神秘的大門。
  • 你真的把鈣補夠了嗎?孕期每日鈣需求參考量,附補鈣食物排行榜
    而基於國內的飲食習俗,多數孕媽並沒有每天喝牛奶的習慣,這就導致國內的孕媽們補鈣之路漫長且艱難。孕期到底需要多少鈣、怎麼補,成了困擾在孕媽面前的大難題,畢竟胎兒骨骼的發育,離不開鈣的支持,那麼到底怎樣才能把鈣補夠呢?孕期出現幾種不適感,可能暗示缺鈣了這兩種孕期的不適反應,可能和身體缺鈣有關,媽媽們可別不當回事哦。
  • 為什麼補鈣之前要先補膠原蛋白?
    補鈣補膠原蛋白都成為了周邊90後甚至00後重點關注的話題,勤勞勇敢的打工人為何年輕輕輕就開始注重養生了?而補充這些對我們是否都有必要呢?  「骨質疏鬆」早已盯上了朝九晚X的我們  「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朝九晚X打工賺錢之餘也該考慮考慮健康問題,如何補鈣,單靠吃吃鈣片這類的保健品就可以了嗎?  膠原蛋白給鈣「安家」,無「膠」不成骨  都知道膠原蛋白有美容的作用,但很少人會把它和「骨骼健康」聯繫起來,其實膠原蛋白和補鈣的關係就像是水泥和沙子,無「膠」不成骨,為什麼這麼說呢?
  • 補鈣第一名不是牛奶!這份補鈣排行榜收好,讓孩子照著吃
    在只考慮營養層面的情況下,想要孩子長高,首先得得均衡飲食,營養全面,就算孩子缺鈣了也要科學補,補過了反而可能影響鐵、鋅的利用率。孩子到底缺不缺鈣?想知道孩子缺不缺鈣,還真需要家長們花點耐心和時間。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團隊曬太陽補鈣不靠譜有的家長認為曬太陽就能補鈣,這當然是不對的。首先,曬太陽其實補的是維生素 D。
  • 骨頭湯,蝦皮不能補鈣!
    我們原來也說過一些關於補鈣的知識,兒童骨骼生長發育,老年人預防骨質疏鬆等等都需要補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多喝牛奶,吃一些豆製品都不錯,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認為「吃什麼補什麼」,認為補鈣就該多熬一些骨頭湯來喝,或者多吃些蝦皮就能補鈣,這就不對了,喝骨頭湯不能補鈣,讓你長胖,有三高到是真的!一 為什麼說喝骨頭湯,吃蝦皮不能補鈣!
  • 孩子能否服用澳諾鋅鈣特鋅鈣同補?
    鈣鋅同補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有這樣兩種聲音:鈣鋅同補,二者會有競爭關係,會降低鈣的吸收,鋅幾乎不會被吸收,應該白天補鋅,晚上補鈣。鈣鋅同補,鈣的吸收受其它成分的幹擾極小,鈣鋅雙補,科學配比,可以高效補鈣,安全有效。
  • 那你需要補點鈣
    補鈣是個長久的話題。小孩子要補鈣,老年人要補鈣,孕媽媽也要補鈣……好像補鈣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讓骨骼更強健!但是還有一類人補鈣,絕不是單純的為了骨質疏鬆晚一點到來,還為了每個月的特殊時期可以安然度過。近些年大量的科學研究發現,其實補鈣可以緩解經前期綜合症。國外的一些研究發現:黃體期血清鈣水平比在卵泡期低;部分女性經前時期的血清鈣含量也有所下降;與其他女性相比,飲食中富含維生素D和鈣的女性患PMS的風險較低。這可能由於鈣可以調節多種激素和神經遞質的釋放有關。
  • 食療補鈣,你應該吃這些
    現代生活,人們能夠享用到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由於飲食習慣的原因,缺鈣的人不在少數,於是,怎麼補鈣,用什麼方式補鈣,便成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那麼,吃什麼最補鈣呢?補鈣,不外乎藥補和食補。市面上補鈣的產品也是層出不窮,藥補屬於見效快的一類。
  • 嬰幼兒補澳洲bioisland小魚鈣靠譜嗎?
    誤區1:能不母乳餵養,就不母乳餵養。可是在一般情況下新生兒的所有營養都是來自於母乳的,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面的時候,就需要給母體進行補鈣,被母體吸收後傳輸給寶寶補鈣。孩子出生後母乳中的鈣就會很充足。現在太多的媽媽們放棄母乳餵養,造成孩子鈣質營養缺失。 誤區2:寶寶缺鈣只給寶寶補,不給媽媽補。孩子缺鈣只給孩子補,這是錯誤的。
  • 缺鋅吃什麼補得最快?鈣和鋅可以一起吃嗎?嬰兒補鈣什麼牌子的好?
    藥店店員說是餵養不當,不僅要調整飲食,還推薦了扶娃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溶液。對,需要補鈣,還要補鋅。家長不禁要問,缺鋅吃什麼補得最快?鈣和鋅可以一起吃嗎?嬰兒補鈣什麼牌子的好呢?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桃桃為什麼會被認為是餵養不當。怎麼就餵養不當了?
  • 補鈣第1名不是牛奶而是它,你一定想不到!補鈣排行榜,快收好
    有些人誤以為補鈣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實不然。我們的身體在35歲前後達到一生中的最大骨量,此後體內的鈣逐漸流失。但同時專家也提醒到:  雖然蝦皮含鈣量是牛奶9倍,可是蝦皮重量很輕,想要獲得和一杯牛奶相同的鈣,要吃掉一碗蝦皮才行,顯然我們不可能吃那麼多。
  • 鈣鋅可以同補嗎?當然可以
    鋅和鈣是小兒成長發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兩種營養元素,如果缺鋅或者缺鈣,都會影響小兒的正常發育。因此,小兒補鋅補鈣也是媽媽們關注度很高的話題。於是就有人建議:給寶寶補鋅補鈣最理想的順序是「先鋅後鈣」。到底對不對?
  • 振東朗迪鈣助力成人補鈣對抗抽筋
    近日,歌手胡彥斌在微博上曬出一張模仿微信最新表情包(這也是由男星蘇友朋創造的表情包的)圖片,並配了「手指抽筋」四字文案,一時之間激發了一眾網友的熱議,有人看到了他修長白皙的手指,直誇這是彈鋼琴的手;有人看到了他斜到眼角的眼神,並臆想出了很多情景;更有人感嘆曾經年少輕狂的胡老師,人還沒到四十就老了,連做個手勢都能抽筋,是時候補鈣了……
  • 天天補鈣天天缺?缺了維生素D,鈣補再多也是「打水漂」
    原創 編輯部 大魚 常笑健康「吃了新鈣X鈣牌高鈣片,一口氣上五樓,不費勁兒。」電視裡手腳輕便的老奶奶配合著廣告詞,將「補鈣對腿腳好」的理念傳遍了大江南北。家裡的老人小孩人手一瓶鈣片,仿佛擁有了鈣片,小孩長高,老人靈活,骨質疏鬆遠離大家的生活。
  • 缺哪種,吃什麼補?清單列給你,照著吃
    「你現在吃哪種維生素,有什麼好推薦嗎」?隨著人們養生的意識越來越強,不少人不清楚自己的是否缺乏維生素,就開始跟風補充,看別人吃什麼自己就吃什麼,盲目補充並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還可能會帶來反作用。缺什麼?怎麼補?一次性全部告訴你缺維生素A的症狀和補充方式學著養生是一件好事,但是也要正確補充,補了半天沒補對,不僅浪費了錢,也相當於是白補。
  • 孩子補鈣「智商稅」你交了多少?龍牡壯骨顆粒幫你科學補鈣!
    原標題:孩子補鈣「智商稅」你交了多少?龍牡壯骨顆粒幫你科學補鈣!孩子補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凡家裡的孩子處在成長發育階段,父母都會想方設法給孩子補鈣。但卻有不少家長發現,天天補鈣孩子依舊缺鈣,補鈣的「智商稅」交了不少還是沒能完成補鈣目標。事實上,補鈣最應該重視的應該是吸收!
  • 維生素D怎麼補?補多少合適?每天一粒會中毒嗎?還用補鈣嗎?
    今天兒科群裡有很多家長問補充維生素D的問題,我看下面好多家長討論:每天補維生素D會中毒,維生素D只能補前三個月,再往後的話需要停止。還有很多媽媽往群裡發了很多照片,都不是真正的需要補充的維生素D而是魚油。也有很多媽媽提出了新的問題說:寶寶出生後除了補這個維生素D之外還需要補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