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用廢品造600多架「飛機」 每架都有故事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文/圖:林馨

  街頭的各類廢棄材料,在廣西柳州市一位九旬老人手上,搖身一變成為一架架逼真的飛機模型。30年來,他用一把電工刀、一把鋼鋸加上一瓶膠水打造出600餘架飛機模型的「航空戰隊」。

  他與飛機之間有怎麼樣難以割捨的情緣?

  

  楊騰祥製作的世界各國飛機模型。

  從小「痴迷」飛機 立志投考空軍報國

  1930年, 楊騰祥在印尼一個殷實的華人家庭出生,從小便迷上飛機。「那時候為了看飛機一眼,我特意踩單車去印尼機場附近打轉。」楊騰祥說。

  一轉眼,楊騰祥到了血氣方剛的年紀。1951年,他看到中國招募空軍,立即決定要回中國報考。但彼時的中國一窮二白,楊騰祥父親希望他到荷蘭讀書念大學。

  為此,兩人一度鬧翻。去意已決的楊騰祥,不顧父親反對,坐上回中國的輪船,還被父親中斷所有經濟來源。

  

  楊騰祥製造的世界各國飛機模型。

  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的楊騰祥,卻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如願成為一名空軍,而是輾轉成為工廠的管理人員。

  雖然現實給了楊騰祥一記「耳光」,但卻未澆滅他對航天的熱愛之情。常年以來,楊騰祥通過訂閱報紙、雜誌關注飛機動態,將世界各國各時期飛機形態、特點瞭然於心。楊騰祥記得,「有一本介紹世界各國知名戰機的書籍,售價為80元,當時每月工資只有90元,我毫不猶豫就買下。」

  

  多年來,楊騰祥收藏的與飛機動態相關報紙。

  將廢品變「飛機」

  時光荏苒,1990年楊騰祥已步入老年,到達退休年紀。但這時,卻是他造「飛機」航天夢的起點。

  退休後,不愛交際的楊騰祥索性將自己關在家裡,一心一意製作飛機模型。

  如今,楊騰祥家裡入戶走道成為他的工作室,他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坐在這裡不停的切割、打磨木頭,製作飛機模型。

  

  楊騰祥在家裡的製作飛機模型。

  回憶起剛做飛機模型時的場景,楊騰祥仍記得遇到很多困難。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最難的莫過於找不到飛機的三面圖紙,沒有圖紙如何做飛機?「後來 ,我從訂閱的《北京航空雜誌》上看到有中國航空博物館,便寫信去求教,索要製作飛機模型的三面圖。」楊騰祥說。

  幸運的是當時中國航空博物館的負責人了解情況後,非常支持他,郵寄來《中國名機珍藏》《世界軍用飛機百科大圖鑑》等資料。此後,楊騰祥如獲至寶,他將書上圖紙按照比例1:100放大畫下來,再製作成飛機模型。

  

  楊騰祥製作的中國戰鬥機殲-10模型。

  在楊騰祥老伴齊小玲眼裡,他把模型當成真飛機來製作,毫不馬虎。為了支持楊騰祥的愛好,齊小玲隔三差五便到街上撿廢品,給楊騰祥找模型原料。

  這些廢料,在楊騰祥的巧手上搖身一變成「飛機」。「一塊塊木塊做成機身、一個個易拉罐做成輪胎、一根根雪糕棍便是螺旋槳,最後再給飛機塗油漆上色。」楊騰祥介紹。

  仔細觀察楊騰祥製作的飛機模型,製作精美,形象逼真,碩大的機身各部位纖毫畢現,就連機頭上的無線電天線都沒落下。

  

  楊騰祥製作的中國第一架飛機馮如2號模型

  每架模型都有一段故事

  如今,30年來,楊騰祥共製作從一戰時期至今,世界各國的戰鬥機、轟炸機、民航機等共近600多架。這一架架飛機,也見證著中國航天的發展與變遷。

  "我剛開始製作飛機模型時,多數以美國、蘇聯飛機為主,當時候一直盼望著能夠製作中國飛機模型。」楊騰祥說。

  

  楊騰祥製作的「中國造」飛機模型。

  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楊騰祥製作的中國飛機模型也越來越多。「從中國製造第一架飛機馮如2號機、到中國製造第一代戰鬥機殲擊機5、中國大飛機三兄弟,每一架飛機背後都是一段成長。」

  楊騰祥仍記得,2016年,中國新一代隱形戰鬥機殲-20首次亮相。在空中作戰中,兼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第五代隱形制空戰鬥機殲-20的出現,讓楊騰祥驚嘆不已:「這是中國航天史的高光時刻。」他立馬決定,連續製作三架殲-20飛機模型。

  2018年,藍白塗裝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從珠海金灣機場啟動,滑行,一飛沖天。至此,運20、C919、AG600,中國大飛機「三兄弟」藍天聚首,東方航空大國正向航空強國全力衝刺。「當時心裡十分自豪, 到處尋找三架飛機的圖紙,夜以繼日地開始做模型。」

  

  楊騰祥製作的中國大飛機「三兄弟」模型。

  捐贈近400架「飛機」為航天科普貢獻

  把飛機模型視為珍寶的楊騰祥,卻毫不吝嗇。

  2002年、2015年應中國航空博物館的邀請,楊騰祥先後將自己製作的近400架飛機模型捐贈給中國航空博物館收藏。「捐出去能夠給更多的人看到它們,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夠了解飛機,掌握航空知識,熱愛祖國的航空事業。」楊騰祥說。

  

  

  中國航空博物館收藏楊騰祥的飛機模型後,給其頒發證書。

  2018年,楊騰祥又將製作的近200架飛機無償提供給柳州市五星社區星空坊展出。如今,該社區將此打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供青少年和廣大居民參觀展覽,進一步了解世界戰爭時期各國戰機和現役中國戰機的發展史。

  

  楊騰祥無償提供給五星社區的飛機模型。

  偶爾有空時,楊騰祥也會到星空坊看看自己製作的飛機模型。當他看到這些模型得到孩子們的喜愛時特別欣慰,他總是對孩子們說:「未來,中國飛機就要看你們的。」

  

  楊騰祥製作的飛機模型,受到青少年喜愛。

  

相關焦點

  • 九旬歸僑30年製作600架飛機模型 見證中國航空變遷
    (新春見聞)九旬歸僑30年製作600架飛機模型見證中國航空變遷中新社柳州1月19日電 題:九旬歸僑30年製作600架飛機模型見證中國航空變遷作者 林馨>臨近中國春節,當家家戶戶忙著準備年貨時,廣西柳州市九旬印尼歸僑楊騰祥卻在家裡的工作檯前,專心製作木質飛機模型,他希望在春節期間將所有「中國造」飛機模型趕製完畢。
  • 九旬歸僑30年製造600多架飛機模型捐贈展出
    1月16日,廣西柳州市90歲的印尼歸僑楊騰祥,在該市五星社區給孩子講解其製作的飛機模型,科普航天知識。楊騰祥其從小喜歡飛機,1990年退休後自學研究,用木塊、易拉罐、冰棍等廢品累計製作各類戰鬥機、轟炸機共600多架模型。
  • 廣西九旬老人痴迷「航空夢」 30年製成600餘架飛機模型
    【解說】廣西柳州市90歲老人楊騰祥是一名航空愛好者,從1990年退休至今已製成600多架木質飛機模型,含有一戰時期到現在的各類機型。其中,他製成的399架飛機模型分別於2002年、2015年被中國航空博物館收藏並展出。  【解說】日前,記者來到位於柳州市城中區的五星社區服務中心,服務中心內的「星空坊」裡擺放著楊騰祥製作的177架飛機模型。
  • 美國一口氣造了600多架「超級大黃蜂」
    (原標題:美國一口氣造了600多架「超級大黃蜂」 下步要發展無人作戰)【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美國波音公司近日完成了第二批次「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的生產任務,累計生產了608架Block II型「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下一步將重點研發具備與無人機協同作戰能力的發
  • 八旬老人製作近千架飛機模型 最簡單的耗時半月(圖)
    韋克敬今年已經81歲了,但他仍清楚地記著每一件作品的製作過程,因為那是他最珍視的寶貝。  「成都是我的第二故鄉。」韋克敬本是廣西人,1958年從部隊轉業來到成都,之後便在成都工作、成家。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在航空模型製作領域赫赫有名的陳應明,之後便跟隨他製作飛機模型。「在做飛機模型之前,我對飛機一點都不了解,但是做了60年的模型,我學到很多飛機方面的知識。
  • 八旬老人製作千架飛機模型 記錄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歷史
    「這個是1964年做的,這個是1975年做的……」10月24日下午,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宿舍內,韋克敬指著客廳柜子裡的飛機模型,耐心介紹著它們的製作年代和型號。韋克敬今年已經81歲了,但他仍清楚地記著每一件作品的製作過程,因為那是他最珍視的寶貝。
  • 令人咋舌 英國老人手工打造350架飛機模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過去50年間,英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人手工打造了350架飛機模型,這些模型的精細程度令人驚嘆。目前,這位匿名的老人已打算將其進行拍賣,觀眾也因此可以一飽眼福。這些手工飛機模型中,最古老的可追溯至1914年,是一架一戰前的飛機。整個系列模型造型奇特、風格迥然。
  • 美軍有七架頂尖飛機被擊落,其中5架都毀在同一位中國老人手裡
    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誕生於美國,把飛機運用於軍事領域也是美國的強項。但是,你能想像全世界範圍內被擊落的7架美軍頂尖飛機,有5架都是毀在同一個中國老人手中嗎? 這位老人就是張履謙院士,少將軍銜,「履行謙遜,心繫高空」便是對他最好的評價。身為中國的雷達與電子技術專家,張院士為維護我國航空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 八旬老人製作近千架飛機模型 最簡單的耗時半月
    「這個是1964年做的,這個是1975年做的……」10月24日下午,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宿舍內,韋克敬指著客廳柜子裡的飛機模型,耐心介紹著它們的製作年代和型號。韋克敬今年已經81歲了,但他仍清楚地記著每一件作品的製作過程,因為那是他最珍視的寶貝。「成都是我的第二故鄉。」韋克敬本是廣西人,1958年從部隊轉業來到成都,之後便在成都工作、成家。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在航空模型製作領域赫赫有名的陳應明,之後便跟隨他製作飛機模型。「在做飛機模型之前,我對飛機一點都不了解,但是做了60年的模型,我學到很多飛機方面的知識。做飛機模型影響了我的一生。」
  • 八旬老人製作近千架飛機模型 記錄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歷史
    「這個是1964年做的,這個是1975年做的……」10月24日下午,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宿舍內,韋克敬指著客廳柜子裡的飛機模型,耐心介紹著它們的製作年代和型號。韋克敬今年已經81歲了,但他仍清楚地記著每一件作品的製作過程,因為那是他最珍視的寶貝。  「成都是我的第二故鄉。」
  • 美軍最頂尖的飛機,全世界只擊落7架,5架毀在這個中國老人手中
    今天,我們走進他和我國空軍雷達的故事。 此後,在1951年10月22日至27日的大規模空戰中,美軍又有5架B-29被當場擊落,6架嚴重受損,在返航中墜毀或降落後報廢,另有10餘架受傷。10月28日,美空軍司令部下令,停止大型轟炸機集群日間戰略性轟炸,將轟炸機使用改為夜間小批量戰術支援。 夜間空戰,雷達就是飛機的眼睛。
  • 1944年諾曼第登陸德國為什麼用450架飛機對戰盟軍13700架飛機?
    而在當時納粹德國的反擊力度很有限,只看空軍僅僅只有450架飛機投入作戰,這是為什麼呢? 而到了1944年諾曼第登陸的時候,蘇聯大軍早已進入戰略反攻,將德軍完全趕出了蘇聯國土,在東南歐地區和德軍展開多場大戰,納粹德國在這種情況下自然難以將空軍調往西線戰場。
  • 飛機模型收藏者:我有兩千架飛機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航空專業媒體做記者,有機會出席很多飛機廠商的發布活動。一次,我獲贈了一架小小的1/400比例的民用飛機模型。當時倒並不是很在意,對於習慣了1/72比例拼裝模型的我來說,這個不到10釐米長的模型尺寸太小,也沒有什麼細節。不過,小也有小的好處,就是方便陳列。於是這架小飛機便被擺在了我的辦公桌上。
  • 用愛好記錄歷史 成都耄耋老人製作千架飛機模型
    61年前,他進入成飛從事飛機模型的製作工作;退休後,他仍堅持製作,在增加生活樂趣的同時,也記錄下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歷程。  「成都是我的第二故鄉。」韋克敬是廣西人,1958年從部隊轉業來到成都,進入成飛工作。之後,他師從已故航空模型製作大師陳應明,開啟了飛機模型製作生涯。  「在做飛機模型前,我對飛機一點都不了解。在做了60年的模型後,學到很多有關飛機方面的知識。」
  • F35交付數量即將突破600,殲20戰機現在造了多少架?數量遠遠不夠
    文/皓月之前日本從美國購買了上百架F35的消息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有人稱這上百架F35將會大幅度提升日本的海空力量,甚至可以改變周邊海空戰爭的「遊戲規則」。而且不僅是日本,像以色列和韓國等都有裝備不同規模的F35戰機。
  • 心懷凌雲志報國情 六十年間八旬老人製作了千架中國戰機模型
    青年時,看著新中國成立之初,還未能擁有自己自主製造的飛機,他略有遺憾且又充滿希望和抱負;之後供職於航空工業成飛的他,師從航空模型製作泰鬥級大師陳應明。在一架架飛機模型的刀刻和研磨中,他追逐航空夢,心懷報國情。如今老人的房間內,擺設著各個時期自己做的飛機模型,每個的製作年份和型號他都如數家珍。韋克敬的每一架作品,也是中國航空工業書寫的一份成就。
  • 民航牛人:我有兩千架飛機……模型!
    初中的時候,從一盒不知名品牌的1/72比例戰鬥機模型開始,我第一次體驗到了把一堆零件組裝成縮小版飛機的樂趣。這個愛好一直持續到大學畢業。在大學地下室的社團活動區裡,有搖滾樂隊製造噪聲,而我和同好們則一邊製作模型一邊製造「毒氣」(那時的膠水、油漆都有刺激性氣味)。上班之後,失去了製作拼裝模型的空間和氛圍,但我還是偶爾會買幾盒回來,開盒欣賞後就放入儲物櫃,並不會動手。
  • 美國到底有多少架私人飛機?
    在效力湖人期間,科比經常乘坐這架直升機往返於加州斯臺普斯中心的賽場。那麼在美國,到底要有多少人擁有私人飛機?在美國,擁有私人飛機並不是什麼驚奇的事情。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富人來說,堵車就是堵錢。所以富人們常都用直升機、小型飛機作交通工具。有的富豪,將私人飛機停放在自己豪宅前後寬闊的草坪上,還擁有自己的飛機跑道。
  • 歷史上的今天|萊特兄弟的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
    這一天,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一號」試飛成功。「飛行者一號」一共進行了4次飛行,最好的成績是用59秒的時間飛行了260米。美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的歷程,生動形象地詮釋了四個字——草根逆襲。萊特兄弟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一個普通家庭,父親牧羊,母親教音樂。兩人只有高中學歷,為了謀生開起了自行車修理店。從修車工成為造飛機的發明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對不對,但萊特兄弟做到了。
  • 魯班造的木鳶在當時稱飛雞、飛鳥,比世界上第一架飛機早兩千多年
    魯班大家都知道,提起魯班都會聯想到趙州橋,其實這個趙州橋還真就不是魯班造的,它是隋代由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雖然趙州橋不是魯班造,但是仍然抹滅不了魯班的才能。魯班,具體的生卒年不詳,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