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代表著吉祥如意,而且還可以驅邪捉鬼

2020-12-06 榆木齋

蝙蝠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代表著吉祥如意,而且還可以驅邪捉鬼

文:枯木

由於疫情原因,蝙蝠最近成為熱門話題,這個哺乳動物中唯一能飛的「空姐」,在我國傳統歷史文化當中,毀譽參半,論其樣貌,調侃者有之;繪其形象,喜愛者廣泛。

據科學研究,蝙蝠這種動物和人類有共同的祖先,在地球上生存了8800萬年,與恐龍同時期,恐龍滅絕了,然而蝙蝠卻倖存下來。如今,在地球上蝙蝠是除了人類以外數量最多、分布範圍最廣的哺乳動物。

鼯鼠

在我國古代,有諸多描寫蝙蝠的記載,先秦時期的《山海經·北山經》記載:「有獸焉,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其名曰飛鼠。」,許多人認為是最早關於蝙蝠的文字記載,不過依筆者拙見,《山海經》大多記載比較稀罕的動物,蝙蝠比較常見,因而這裡的「飛鼠」應該是用背翼飛膜滑行的「鼯鼠」

而據現代考古以及現存文玩雜物來看,早在商代就已經出現抽象的蝙蝠紋,諸如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一件商代早期的玉蝙蝠,正面為帶冠獸面,以陰線刻畫形象,突吻、細眉、圓眼、立耳、懸垂狀大鼻,兩側為向後波浪狀伸展的翅膀。先秦時期如何看待蝙蝠,目前尚不明確,不過可以看出是古人崇拜的動物之一。

蝙蝠被古人崇拜,最明顯的是雕刻繪畫蝙蝠,作為裝飾佩戴等,蝙蝠紋代表著吉祥如意,如福降臨。雖然隨著社會的變遷和文化的延伸以及發展,蝙蝠紋也發生不斷變化,其形態、概念和內涵在不同時期表達的功能也在變化,然而不變的是,蝙蝠紋一直是吉祥如意幸福的象徵。

在漢代,蝙蝠作為吉祥物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這點在如今許多漢代的銅鏡上都有體現,並且一些出土文物上也有蝙蝠的抽象繪畫。東漢時期一種銅鏡名為連弧紋鏡,實際上是變形四葉紋鏡,此類鏡的顯著特徵是原來鈕座附近的四葉紋脫離了鈕座,獨立發展成形如蝙蝠的紋飾,向外呈放射狀,佔據鏡背的中心位置。這種圖案大概和漢代人們崇尚神仙有關。

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有「蝠:蝙蝠,服翼也。從蟲畐聲。方六切。」。因而,可以確定,蝙蝠在漢代已經明確「蝠」「福」同音,成為人們祈求美好的寓意和象徵,因而在很多器物、玉器、飾物、家具上都出現了蝙蝠抽象畫。

在兩晉時期,蝙蝠的文化出現分化,一種是延續吉祥如意,另一種則是對其樣貌予以貶斥。諸如曹植的《蝙蝠賦》:「籲何奸氣,生茲蝙蝠。形殊性詭,每變常式。行不由足,飛不假翼。明伏暗動,□□□□。盡似鼠形,謂鳥不似。二足為毛,飛而含齒。巢不哺颭,空不乳子。不容毛群,斥逐羽族。下不蹈陸,上不憑木。」,表達了對蝙蝠厭惡,然而也許是曹植託物寄情,有所感慨而已,並非真的對蝙蝠有意見。

曹植的文章,在明代得到馮夢龍的演繹,收錄到他的笑話集《笑府》中:「鳳凰壽,百鳥朝賀,惟蝙蝠不至。鳳責之曰:『汝居吾下,何倨傲乎?』蝠曰:『吾有足,屬於獸,賀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誕,蝠亦不至。麟亦責之。蝠曰:『吾有翼,屬於禽,何以賀與?』麟鳳相會,語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嘆曰:『如今世上惡薄,偏生此等不禽不獸之徒,真乃無奈他何!』」。這個故事是諷刺那些耍兩面派的奸佞小人,因而借了蝙蝠的樣貌進行演繹,也並非是對蝙蝠的偏見,而僅僅是一個個例。

而在大的傳統文化當中,蝙蝠不但代表吉祥幸福,而且還增加了長壽寓意。在東晉道士葛洪的《抱樸子》中則記載:「千歲蝙蝠,色如白雪,集則倒懸,腦重故也。此物得而陰乾末服之,令人壽萬歲。,千年的白色蝙蝠,能讓人長壽,雖然有點玄虛,然而可以看出道家對蝙蝠的重視。從此,蝙蝠的內涵開始擴大,增加了「長壽」概念,蝙蝠也開始入藥,不過不是肉身,而是蝙蝠的排洩物,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夜明砂。

到了唐宋時期,道教達到鼎盛,李氏唐朝奉老子為先祖,宋代幾代皇帝崇尚道教,因而道家盛行,於是蝙蝠形象更加廣泛,並且產生了許多傳奇故事。諸如唐代著名的八仙之一張果老,據說是蝙蝠變得。這在宋代紀實小說《太平廣記》(卷三十)中記載了張果老的故事,張果老自稱是堯帝時人,居住在晉汾之間的中條山,唐玄宗問道士葉法善張果老的來歷,葉法善說:「臣不敢言,言訖即死。」後言道:「此是混沌初分白蝙蝠精。言畢七竅流血,跌地而亡,後經玄宗求情,張果老才救活他。因而蝙蝠到了宋代已經成了神仙的化身。

然而把蝙蝠和神仙真正結合起來的是唐代的鐘馗。鍾馗是中國神話中能打鬼驅邪的神,據唐代詩人盧肇的《唐逸史》中記載,唐玄宗做夢夢見大鬼吃小鬼,而大鬼自稱是終南山鍾馗,赴長安應武舉不第,羞歸故裡,觸殿前階石而死。唐高祖贈送綠袍葬之,遂銘感在心,誓替大唐除盡妖魅。唐玄宗夢醒後就讓「畫聖」吳道子將鍾馗形象繪畫出來,鏤板印刷,廣頒天下,以闢邪驅鬼。

在吳道子繪畫鍾馗形象時,圖畫上有幾隻蝙蝠。其原因是蝙蝠夜晚行動,因而能看得見鬼魅,哪裡有鬼就把鍾馗引向哪裡;再加上前代傳說蝙蝠千年成精,因而蝙蝠就成為鍾馗的「助手」,成了繪畫《鍾馗捉鬼》的經典構圖,一直流傳到現在,如今繪畫傳統鍾馗形象,必定有蝙蝠隨之。在當今江蘇一帶,還流傳著「鍾馗戲蝠」的舞蹈,也是源自以上故事。

由於鍾馗和蝙蝠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是闢邪驅鬼的最佳搭檔。到了元明時期,隨著戲曲的流行,古老儺戲流傳下來的頭戴面具演化成了繪畫臉譜,演員們根據不同人物形象,對臉譜進行形象刻畫,諸如曹操的「白臉奸詐多疑」,張飛、包拯的「黑臉豪爽威嚴」,關羽的「紅臉赤膽忠心」等等。而鍾馗的形象,則是非常特別,那就是一個「蝙蝠的抽象畫」,表達了可以辨別忠奸。

從歷史文化演變來看,蝙蝠不但代表著「福」,還代表著「壽」,以及辨別忠奸,因而蝙蝠在傳統文化中是吉祥如意幸福仁義的化身,至於那些調侃故事,則是一般人茶前飯後的談資,一般意有所指,並非對蝙蝠本身。

並且到如今,蝙蝠的形象無處不在,從雕刻、繪畫、建築,到玉器、陶瓷、金銀器、配飾等,人們的衣食住行,都有蝙蝠的吉祥圖案,諸如用蝙蝠、仙桃、鹿代表「福壽祿」,用蝙蝠和壽桃代表「五福捧壽」「多福多壽」,用蝙蝠和石榴代表「多子多福」,在門楣上、影壁上或者家具上雕刻蝙蝠,代表「福運降臨」等等,因而蝙蝠一直是我們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蝙蝠作為吉祥物也一直伴隨著我們。

然而在現實中,由於人類的現代化進程,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使得蝙蝠的生存越來越艱難,不得不逃匿到人跡罕至的山巖或者洞穴中,不少種類成為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境地。就這,有些人還不放過,爬山涉水,攔網捕捉,以訛傳訛,以為食用蝙蝠可以長壽,要知道在中醫發達的古代,蝙蝠入藥是它的排洩物,從來沒有食用蝙蝠的說法,真是無知之極!

如今,蝙蝠又一次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我這裡只能替蝙蝠正名,別說蝙蝠對人類的其他科學貢獻,諸如雷達和基因病理學研究,就拿傳統文化來說,作為伴隨我們中華文明幾千年的吉祥物,我們都應該保護蝙蝠這個物種,而不應該濫殺無辜,甚至食用,真是作孽!

2020/2/5榆木齋

相關焦點

  • 鍾馗緊盯著蝙蝠,看明憲宗筆下的驅邪之神
    原標題:六百年故宮鑑賞③|鍾馗緊盯著蝙蝠,看明憲宗筆下的驅邪之神鍾馗,是中國神話中能打鬼驅邪的神。自唐代畫聖吳道子按唐玄宗旨意畫鍾馗捉鬼圖以後,鍾馗的故事和畫像逐漸在宮廷和民間流行開來。
  •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蝙蝠代表了福氣,並不代表災禍
    蝙蝠是脊索動物門、哺乳綱下的一類動物,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夠飛翔的獸類。蝙蝠具備一般哺乳動物的特點外,還有一系列適應飛行的形態特徵。在城市裡,很少有人見過蝙蝠。蝙蝠經常棲息在洞穴、廢礦井和樹洞中,有的棲息在房簷下、尖閣和鐘樓裡。在2020年初,大家說到蝙蝠就臉上變色,好像蝙蝠給人帶來了災禍一樣。可是在中國古代文化中,蝙蝠代表了福氣,是吉祥的象徵,蝙蝠寓為「遍福」之意。。古代中國人認為,蝙蝠代表著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綿無邊。 由於「蝠」字與「福」字同音,以蝠表示福氣,寓祥瑞之氣。
  • 中國民俗文化多有趣?8樣吉祥物擺放家中,帶來好運,看完快轉發
    中國民俗文化多有趣?8樣吉祥物擺放家中,帶來好運,看完果斷轉發,給自己帶來好運!文/詩綠鳳我國是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華夏文明古國,擁有燦爛豐富的文化寶庫,在歷史長河中,勤勞智慧的炎黃子孫依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了許多有趣又充滿智慧的民俗文化,比如家中擺放什麼樣的吉祥物,來趨吉避兇給自己帶來好運,就是老祖先通過長期的社會實踐和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智慧!
  • 被熱議的蝙蝠,其實是古人「福」文化的象徵
    北京最大的王府——恭王府其實另有別名,叫做「萬福之地」,也就是「萬蝠之地」,因為恭王府是蝙蝠紋樣在建築應用中的最典型代表。據聞光「萃錦園」就有一萬隻造型各異的蝙蝠,分布在彩畫、窗稜、穿枋和灰塑之上。蝙蝠紋是漢族傳統寓意紋樣。蝙蝠不是鳥,也不是鼠,而是一種能夠飛翔的哺乳動物,屬動物學中的翼手目。在中國漢族傳統的裝飾藝術中,蝙蝠的形象被當作幸福的象徵,習俗運用「蝠」、「福」字的諧音,並將蝙蝠的飛臨,結合成「進福」的寓意,希望幸福會像蝙蝠那樣自天而降。
  • 為什麼蝙蝠在西方文化中是惡魔的象徵?
    東方和西方,不同的土地孕育了不同的人民,同樣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以蝙蝠為例,這種生物在古代東西方人民眼中的形象,可謂是大相逕庭。雖然這次可怕的疫情的源頭可能是來自蝙蝠,使得其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蝙蝠主要是以吉祥的形象出現的。
  • 在中國傳統民間文化中,「鯉魚」代表什麼?
    現在年畫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推陳出新,出現了很多文化精品。但這些年畫都成為藝術品了,不再走入百姓之家了。在很多農村地區,張貼的也是政府發放的宣傳畫和招貼畫,真正的年畫多在藝術品裡聚集了,形式和內容也發生很多的變化。中原、西北等等地區還有眾多的剪紙之鄉,都是非常優秀的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傳承之地。
  • 六百年故宮鑑賞③|鍾馗緊盯著蝙蝠,看明憲宗筆下的驅邪之神
    鍾馗,是中國神話中能打鬼驅邪的神。自唐代畫聖吳道子按唐玄宗旨意畫鍾馗捉鬼圖以後,鍾馗的故事和畫像逐漸在宮廷和民間流行開來。在擅長繪畫的明憲宗筆下,驅鬼之神鍾馗帶領一個小鬼快步疾行,二目圓睜,緊緊盯住前方不遠處一隻迎面飛來的蝙蝠。今年是故宮600年誕辰。
  • 幾隻蝙蝠才算「福」?中國古代蝙蝠圖騰文化告訴您
    接下來,就讓我們回歸古代民間傳統文化,看看不同數目蝙蝠構成的圖騰,究竟包含著怎樣的吉祥意蘊?一隻蝙蝠: 「福在眼前」「一」,對於中國人而言,這個數字具有重要的地位。一隻蝙蝠: 「福在眼前」老子是我國道家學說的鼻祖, 在老子的道家哲學體系裡,「道」就是萬事萬物的本源,因此,在道家學術經典著作《道德經》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新區婦工委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和實際,於2018年3月起,開展了「優秀傳統文化進社區、村、企業」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廣大婦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歸宿感和自豪感,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以進一步提升新區婦女的文化素質,為新區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 蝙蝠在中國古代是福氣的象徵,為何在西方人眼裡,卻是惡魔的代表
    (刺繡圖案中的蝙蝠)因此在我國,蝙蝠自古就和好運、幸福聯繫在一起,成為一種實現美好願望的吉祥象徵。除了單獨將蝙蝠製作成圖案或飾物外,古時民間還將蝙蝠和鹿組合在一起,寓意「福祿綿長」。由此可見,蝙蝠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早已被賦予積極向上、熱愛生活、吉祥長壽的寓意。但是在西方,蝙蝠卻被認為是不祥的、邪惡的兇獸,代表著黑暗、死亡,總是與罪惡和黑惡勢力聯繫在一起,成為了邪惡的象徵。
  • 古錢上的蝙蝠文化
    福文化是中國傳統民俗吉祥文化的主要內容,已經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為老百姓日常生活須臾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錢幣與人們生活關係最為緊密,因此錢幣自然成為承載表現福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從古至今,蘊含福文化內涵的錢幣層出不窮,種類繁多,在人們生活當中隨處可見。
  • 傳承我國傳統文化雕塑
    少數民族雕塑,鑄銅雕塑,戶外景觀雕塑,人物雕塑 傳承我國民族文化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並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 憤怒的蝙蝠與微笑的蝙蝠,啥意思?帶你走進中國古代蝙蝠圖騰文化
    人有喜怒哀樂,人盡皆知,但是「人情及物」,在中國民間傳統蝙蝠圖騰造型中,也是「喜怒哀樂」。在我國古代民間建築與藝術品中,都有大量的蝙蝠圖騰造型,而我們所看到的,是蝙蝠的形象,但是在心中所能感受到的,卻是造型以外的理想表達。例如,「五福捧壽」圖就是依託五隻蝙蝠的形象,表達了人們對「健康長壽、福氣常伴」的美好追求,以及對「壽、富、康寧、攸好德和考終命」等「五福」全面擁有的嚮往。
  • 什麼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20種代表傳統文化的載體
    能體現中華文化的載體實在太多,我們今天主要就說說有哪些載體。琴棋書畫,囊括了中國的文化記憶,也可以說代表一個的文化素質。茶:茶是中國文化載體中不多數可以上升到」道「這一層次的,茶道,這些年也在不斷的興起,多數的中國人也都有喝茶的習慣,相比於喝咖啡,我更偏向於喝茶。
  • 以漢朝為例,了解一下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漢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黃金時期,可以算得上是經濟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漢王朝繼承了秦朝舊制,並在此基礎之上又經歷了「文景之治」、「漢武盛世」等一系列的發展,在這四百餘年裡,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快速發展。因此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佔據一定地位。
  • 蝙蝠等於病毒?錯!古代傳統紋樣裡,人家曾是C位擔當
    而且蝙蝠這一物種本身,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許多蝙蝠幾乎只吃昆蟲,還有蝙蝠以水果和花蜜為生,他們的存在幫助許多植物生存繁衍,還幫助人們一定程度上免於蟲災的困擾。
  • 中國人蝙蝠果子狸都敢吃的「優秀傳統」是怎麼來的?
    ⑦至於蝙蝠,它入藥被吃或者成為野味的原因,大概也源於「傳統醫學」對動物習性和相關功能的聯想,蝙蝠晝伏夜出,在黑暗中飛行,於是醫家認為蝙蝠肉主治「目瞑癢痛」,可以「明目」,使得「夜視有精光」(《本草綱目》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是的,你沒看錯,古人認為蝙蝠是一種飛禽)。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紋樣裝飾效果
    輔助性紋飾一般只在整個紋飾中起裝飾作用,很少有具體的含義,而且多出現在人物服飾的衣領、衣袖、器皿的主體紋飾的邊沿上,起到豐富和補充作用。其中的石榴、花生、核桃在中國文化中寓意吉祥如意,棗和荔枝寓意「早立子」,石榴子寓意「多子多福」,螃蟹寓意「富甲天下」等,都具有特殊的吉祥意義。還有傳統題材的「三星」,即福、祿、壽,為民間流傳的天上三大吉星,是寓意五福臨門、高官厚祿、長命百歲的吉祥之星。
  • 英語國家文化中,不同動物代表的含義
    英語和漢語中雖然有不少的共通之處,但終究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生活習慣的不同對很多事情的所持有的感情色彩不一樣。比如動物在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中常常承載著不同的感情色彩。help a dog over a still 助人度過難關love me, love my dog 愛屋及烏an old dog 老手a lucky dog 幸運兒 我們中國人以「龍的傳人」自稱,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高貴,力量,神聖不可侵犯的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