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指某種思想或宗教及對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
哲學家定義:信仰是一種強烈的信念,通常表現為對缺乏足夠證據的不能說服每一個理性人的事物的固執信任。
萬春圃,1882年出生於蘭陵縣下村鄉大爐村。在抱犢崮山區,萬家是有名的大戶,有著200多畝良田,500多畝山林,30多家大瓦房。萬先生自幼愛騎射,善結交,有強烈的愛國心,抗日戰爭爆發後,積極組織武裝起義,堅決不做亡國奴。他獻出自家的豬羊,糧食,槍枝,木材等,供應軍需,支援部隊。在1939年9月,八路軍115師到達抱犢崮山區,萬春圃更是聯合至親好友,籌集糧食十幾萬斤,銀洋300多塊,增援抗日。1940年自發組織成立了山區遊擊隊,配合115師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
1941年國民黨佔領了大爐,俘去了萬春圃的兒子和女兒,他們送書給萬春圃,稱:「只要你過來,至少委你個團長,否則就抓你全家,扒你祖墳。萬春圃稱:「孩子無罪,殺剮存留隨便。我跟共產黨是為抗日,不是為當官。」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光?」
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期二者何先?」
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今日八月第二天,是我們蘭陵縣作協「講好蘭陵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主題實踐活動日。早五點,天又下起了瓢潑大雨。好在是陣雨,下下停停,6點半時,楊主席發群消息:活動按時進行。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好在天公作美,八點出發時,大雨停了,文友們一行26人,前往文峰山「信仰黨性教育基地」。天氣一改昨日的悶熱暴曬。「雨住天清氣色新,雲霾漸散境宜人。」
老實說,這應該是我參加的所有紅色教育中,真正認真和用心的一次,也許因為所處的群體不同,從喜歡和愛的視角出發,同一件事也會有著不同的感受。
在魯南革命烈士陵園,我們重溫了「蒼山暴動」歷史瞬間,回顧了一些抗日戰爭中湧現的感人故事,文友們不約而同的對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先生為恩師萬春圃繪製的肖像畫,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大藝術家,竟然是我們當地人的勤務兵,對萬三爺的敬仰之情更甚一層。
結束「信仰之光」的參觀學習,一行人驅車前往大爐的「萬家大院」,即下村鄉八路軍115師師部舊址。
正值八月酷暑,接連不斷的雨水衝刷,讓整個世界都變得潔淨而清新,大地山巒鬱鬱蔥蔥,滿眼濃綠。所有植物,藤蘿花蔓,枝繁葉茂。溝溝坎坎裡全都蓄滿了水,陡坡高地,小瀑布隨處可見。蔚然呈現的,正是天地萬物,當夏天裡該有的樣子。
「萬家大院」正在建設中,目前已初具眉目。系在原地恢復,歷經百年的老槐樹正在開花。萬老先生的長孫,蘭陵縣紅色歷史研究會會長萬欣熱情接待了我們,並向我們深度講解了爺爺萬春圃的抗日傳奇故事。
午餐前往抱犢崮抱犢山莊。我們先是遊覽了蘭陵第一古寺——靈峰寺。寺廟綠樹成蔭,流水潺潺。山水相依,環境清幽。蟬鳴聲聲,經音不斷。一切都給這個涼爽的夏日,增添了一抹安神定心的禪意。
我們來到了這裡,因為文學,也為信仰。我們一起,來到了這裡。
將瑣碎的生活,調成一首樂曲,穿過歲月的長河,淺吟低唱。在喧囂中,找到心靈的棲息地。
信仰是一種靈魂式的愛,是人類的一種情緒。
虔誠地點亮信仰之光,也讓自己被這光芒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