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傳錄音系音響導演專業畢業後,朱金泰成為一名職業編曲人。2010年,長期晝伏夜出,與編曲製作案和彩鈴歌曲業務打了幾年交道後,他覺得現實工作與理想中的創造狀態南轅北轍,自己瀕臨崩潰。
一方面自然是由於不規律作息和長時間獨處帶來的亞健康狀態;一方面,朱金泰認為當時的自己「創意管理能力差,在各方面舒適的情況下才能激發創意,和客戶理念有分歧時,沒有思路解決,對這份職業的認知也很模糊」。
他想探出水面,呼吸一口新鮮空氣。於是,朱金泰推掉手頭所有工作,奔赴上海世博會,給自己放了個假。
回到北京已是秋天,他決定告別先前「個人SOHO」的生活狀態。當月,他創立 「有沐音樂」。
朱金泰回憶,「有沐」二字對應自己的初衷——「水和木象徵藝術與商業,讓音樂在商業環境裡依然被藝術滋養」。
十年時光過去。如今,「有沐音樂」已成長為一家專業音樂製作公司,業務涵蓋影視劇配樂、唱片製作、遊戲配樂等,為多部影視劇、綜藝節目製作主題曲及配樂,如《陪你到世界之巔》《旋風少女》《奇葩說》《樂隊的夏天》等。此外,其旗下還有一支現代國風樂團「一奏器樂派」。
朱金泰向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透露,「有沐音樂」目前年收入在600~1000萬,「視影視劇行情和業務負荷量浮動」。
田園烏託邦
反覆轉動手中的方向盤,在兜轉了幾個方向都沒找到回程的路後,朱金泰停下車,望著窗外的一片荒地,和合伙人陳迪大眼瞪小眼,又好氣又好笑。
當時是2010年,正值「有沐音樂」成立初期。朱金泰和其他3位合伙人集資30萬,在東南六環外的幾棟別墅「紮營」,搭建工作室和錄音棚,開始承接唱片製作案、遊戲配樂和廣告配樂。
「真談不上是什麼公司,更像一個烏託邦」,朱金泰道。「大家中午1點到,也沒有什麼人事管理,有時做完音樂又幹會農活種種菜。天南海北的人,他想來就可以來,只要能幹,就可以住在我們那兒一塊幹。」
這樣略顯散亂的「烏託邦」式生活持續了四年。他認為,當時的自己仍以「手藝人」的心態在經營公司,沒有真正融入到社會和行業裡,「像走在雲端,很空靈很混沌」。
但以朱金泰現今的眼光去看,這樣的生活已很難想像,不失為一段「寶貴的體驗」。
這期間,除了商業向音樂,朱金泰也保持著個人向音樂的創作,「因為在城郊,空氣很清新,當時做的音樂也會偏Ambient(氛圍音樂),雜糅爵士、搖滾、管弦、電子等其他元素」。
在自由自在的創作狀態下,團隊所製作的音樂也獲得業內認可。2013年,「有沐音樂」團隊在騰訊遊戲音樂供應商評比中位列第1名。之後,陸續有影視劇方找上門來,朱金泰和團隊開始接下整個影視配樂項目。
2014年,朱金泰意識到,之前閒散的狀態難以應對體量更大的業務,「我想真正把公司的組織架構搭起來,組建正規軍」。
他不禁感慨,「相比別人,我們比較慢熱,用了四年才真正找到創業的狀態。」
試水音樂經紀
這時,合伙人們產生分歧,有人仍想保持先前「田園牧歌」式的狀態。意見僵持之下,合伙人們陸續退出。朱金泰獨資將公司收回,並將公司搬往北京朝陽區。
2015年,朱金泰結識了兩位個人投資者,並獲得對方的天使輪投資。朱金泰回憶,敲定融資的那兩面裡,雙方都在聊「獨立音樂在未來的可能性」。
融資到帳後,他招兵買馬,擴張團隊,組建起作曲、音編、錄音、宣發部門,併購買音頻設備,升級錄音棚硬體。除了製作業務外,朱金泰和團隊有意豐富業務,開始試水音樂經紀,籤約獨立音樂人和樂隊。
△有沐音樂5.1混音室
「很苦」,回看這一次嘗試,朱金泰無奈道。其時,他很堅決地支持經紀和企劃業務,每天都和團隊一起開會,滿腦子都是幫籤約藝人做唱片,聯繫演出等各種事務。
雖賣力地運轉了三年多, 2017年年底,因「投入回報比太低」,朱金泰還是決定暫停對獨立音樂人的經紀業務。
他總結道:「首先,藝人運轉的投入很大。藝人自己對市場和對這番事業的理解,也極不穩定,他有可能懈怠,膨脹,也有可能跑偏,你要花很多時間讓整個團隊方向一致;其次,在市場拓展上,我們並沒有找到實質的解決方案,可能因為公司的體量很小,我自己又是音樂人出身,把音樂內容看得過重,沒有讓產品真正找到商業窪地。」
儘管如此,朱金泰覺得自己在這一段歷程中收穫良多。「製作、宣發、演出等這些產業鏈裡的環節,我都親手碰了一遍,我也越來越清楚,內容創造才是我們的核心。」
音樂製作穩步推進
這三年間,「有沐音樂」的主營業務——音樂製作一直在同步推進,而這也是他們營收的主要來源。期間,他們陸續為《奇葩說》《奇葩大會》《旋風少女2》《十五年等待候鳥》和「網易遊戲」等創作主題曲及配樂。
△部分製作案例
對朱金泰而言,為影視劇、綜藝節目、遊戲抑或是唱片製作案打造歌曲,本質上並無不同。「關鍵還是找到精神內核。比如米未和我溝通的時候,提的要求很少,主要還是介紹節目情況。《奇葩說》節目提倡勇敢、真實地表達自我,我想到了New School和朋克精神,進而想到『你不愛聽沒關係 我只說我的真理』和『你需要我這樣勇敢的奇葩』來面對世俗對年輕思維的綁架。」
他並不把「量身打造歌曲」看作「有負擔的命題作文」,「所謂『道、法、術、活』,如果只是當成單純的商業合作,最後出來的結果往往只在『活』這一層,還是要從內心想表達的東西出發,找到一個兼顧的點。」
有過兩次合作後,2019年4月,朱金泰臨危受命,創作出音樂節目《樂隊的夏天》主題曲《夏天多好》。「當時在成都的家裡休假,突然就接到電話,只有4天時間,我趕快把僅有的設備翻出來。他們當時給我的點是不要想什麼搖滾樂,做音樂難不難,以前多輝煌這些事情,我們能不能回歸到音樂本身最打動人的快樂?我們能不能再在夏天瘋玩一次?我說好,於是寫了這麼一首歌。」
同時,通過多年來積累下的經驗,他和製作團隊還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提升音樂製作效率的量化標準。「從我們工程文件的交接流程,到製作裡的每一環,都儘可能地把感性的事情量化。」
他以音樂製作裡的「監唱」環節為例,從歌手過往錄音時用過的話筒,到過往錄音時的話放和混響等參數,在「有沐」的資料庫裡都有記錄,「根據過往經驗,去快速判斷通過怎樣的設備和參數搭配能實現想要的音色和效果」,並對監唱環節提出定調適配度、歌手狀態判斷、挑唱剪輯方案等思路梳理。從另一方面講,隨著一個藝人來有沐錄唱的次數增加,藝人的音色也會持續優化。
不斷優化音樂製作每一個環節的工作方法,讓每一個工作單元良性運轉,是朱金泰管理音樂製作團隊的工作重點之一。這些細節繁多且看似「額外」的工作,其實都在服務一件事——讓製作的音樂 在相同成本、單位時間內水準更高、也更有保障。
當下,「有沐音樂」已形成「配樂/歌曲定製—歌手配選邀約—宣發」的影視音樂製作全流程,這也部分得益於先前在經紀業務上的嘗試,「在匹配歌手、解讀企劃和戲劇需求,甚至是邀約歌手的這些環節,我們都有經驗,因為之前在做藝人經紀的時候,沒少幹藝人統籌的活。」
一奏器樂派
△一奏器樂派成員與朱金泰
朱金泰介紹,自己對音樂有兩大理念,一是對爵士和聲系統的抽離,二是對機器音樂語言的反向學習。「前者是把爵士和聲抽離出原有體系,運用到其他類型的音樂裡;後者是通過人性化的演奏,去模仿機器的語言」。
自2013年開始,他在製作遊戲和影視配樂時,便留意到一些年輕民樂演奏家,「在聽他們演奏傳統曲目時,我很受觸動,當時就在想,寫些能展示真正國風魅力的作品」。
直到2016年,朱金泰才將這個積攢了三年的想法付諸行動。他和團隊在各大音樂院校和民樂團中選拔出一批青年演奏家,組建國風樂團一奏器樂派。需演奏技術過硬之外,朱金泰同樣看重音樂思路的開闊度和包容度。
朱金泰提到,民樂圈子相對更加封閉,樂手的狀態也更加保守。但讓朱金泰感到欣慰的是,在這兩年多時間裡,與自己密切保持音樂上的交流後,一奏器樂派的演奏家們有了令人可喜的變化。「他們現在都會操作Cubase,在練習的時候會把音頻錄下來,然後看自己的Timing,還會有意識地根據錄音去精進自己的練習方法。」
去年,一奏器樂派發行首張專輯《宮羽破》,收錄琵琶曲、雙古箏曲、竹笛曲、二胡曲等7首曲子,結合了五種傳統民樂器和吉他、貝斯及電子音色,可謂活用民樂器的演奏技法,並搭配現代流行音樂的配器手法。作為製作人,朱金泰包辦了全碟的作曲編曲。
除了發行線上專輯,一奏器樂派還在線下開展演出,目前足跡已達民生美術館、揚州音樂廳等。對此,朱金泰表示,「一奏願意更多參與藝術氣質相搭的場合」。
他透露,春節前,一奏器樂派的第二張數字專輯《第二卷·凡人俠客》將上線,「我會通過琵琶的技法去模仿機器創造的語言」。而「音樂形態將很不一樣的」第三張專輯《敵重》也將在今年發行。
未來,朱金泰決定「把製作系統繼續優化完善,把一奏器樂派做好」。目前,不但有多家主做聲光體驗的園區和展館,還有虛擬偶像方,在尋求與一奏器樂派達成合作。朱金泰對此興奮而冷靜,「不排斥新的可能,但還在學習和了解當中」。
創業觀察 |打造原創音樂劇IP,這家公司正探索兒童戲劇+消費新可能
「說到底,想為用戶在兒童戲劇和兒童大消費之間搭建渠道。」
創業觀察 |音樂+文旅,為日本音樂提供「試驗田」
日次元當前的模式,是為有試水中國市場想法的日本藝人和特色產品企業提供的一塊「試驗田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