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最悲催的國家,本國流失的人才統統反過來打自己,徹底被打怕

2020-12-25 騰訊網

試想一下,如果歷史重新來過,那麼,戰國末期統一六國的可能是魏王而不是秦始皇,有沒有這種可能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都知道,歷史上是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實現了華夏一統。但今天要說的是,如果沒有魏國人的幫助,秦始皇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因為,統一中華大地,需要有足夠的實力,那實力如何保證呢?當然是人才來保證,沒有人才,什麼事都辦不了。這個理論在群雄割據的戰國時期,更是一個至理名言。

大家都知道「三晉分家」的事情,而魏國就是在那時候產生的。魏國建立以後,魏文侯整治國家風氣,讓舉國上下都有尊敬賢才、重視賢才的習慣。而且,魏國先後任命了魏成子、翟黃、李悝為丞相,拜樂羊、吳起為統帥,提拔西門豹為鄴令。

此外,魏國任用的這些人才,在國內掀起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運動,這不僅讓魏國實力大增,還成為了當時七個國家的老大。

之後,其餘國家看到魏國的情況,紛紛效仿,希望能夠趕上魏國。

電視劇《大秦帝國》中,魏惠王有這麼一句臺詞,說得非常有道理。

魏惠王理直氣壯地跟別國來使說:「你們不服氣嗎?不服氣也得等你們強大了再抗議。現在你們的國家弱小,還沒有資格提出抗議,你們只有被處置的份。」雖然,魏惠王的話很不客氣,但是,他有底氣說這個話,而對方卻只能承受,不敢有任何舉動。

然而,魏國的好日子卻沒有長久,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比較狂妄,稍微領先其它國家便不思進取。此外,魏國的統治者不僅對其它國家很不屑,還對自己國家的大臣不重視。因此,很多賢才選擇離開了魏國,去尋找可以實施自己抱負的地方。由此可見,魏國並不缺人才,只是他們留不住人才。

吳起、孫臏、商鞅、張儀、範睢等當世名士都曾投靠過魏國,只是由於國家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珍惜名士,所以,使他們都與魏國失之交臂。因為,魏國是當時的人才生產基地,且積極向其它國家輸出人才,以顯示他們的「慷慨」。但現在,魏國卻淪為了二流國家,直至被秦國消滅。

那麼,這些當世名士都去哪些國家了呢?他們為什麼離開魏國為別國效力呢?

在這裡,我們先以吳起為例。吳起可是當時有名的軍事天才,能打仗,且能打勝仗。吳起因為犯事來到魏國,當時,他聽說魏國的魏文侯十分賢明及惜才,於是,他欣然前往。吳起面見魏文侯,請求能夠留在魏國效力。而且,魏國大臣李克也向魏文侯說明,雖然,吳起的人品一般,但是,卻非常善於打仗,可堪重用。

因此,魏文侯想:人品差善打仗,他可以取長補短,利用他的軍事才能為國家效力。至於人品方面,他可以讓大臣們多加規勸,或者派人監督他的行為,並及時指出他的錯誤,令其改正。於是,魏文侯重用了吳起,拜之為將,讓其攻打秦國。而且,吳起真的很厲害,接連攻下秦國五座城池。之後,魏國在秦國邊境設立西河郡,由吳起擔任太守,由此,秦國不敢再侵略魏國領土了。

魏文侯過世後,繼位者是魏武侯。魏武侯並沒有那麼重視吳起,導致他處處受到其他臣子的排擠。之後,吳起意識到自己在魏國有生命危險,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能選擇逃跑。吳起去了楚國,為了報答楚王的收留之恩,他在楚國積極推行變法。沒過多久,楚國的實力就變強了。

如果,吳起的出逃是因為魏國沒有珍重他,那麼,孫臏又是什麼原因出逃的呢?

孫臏師從鬼谷子,學習了很多東西。等到學業已成,孫臏並不知道他要去效力哪個國家。但是,他聽說自己的同門師兄龐涓在魏國混得不錯,於是,想去投靠他,跟他攜手施展自己的抱負。

只是,孫臏太相信師兄弟的感情,忽略了「人心隔肚皮」,且不知道龐涓為人陰險的一面。之後,孫臏來到魏國,但是,這裡並不是他的樂土,而是他噩夢開始的地方。龐涓看到自己的師弟來投靠自己,竟然開始嫉妒起他的才能,並設計陷害孫臏。

因為,孫臏不知道龐涓的虛偽,慢慢走進了他設計好的陷阱,使得孫臏最終被處以臏刑。之後,孫臏認清了師兄的為人,於是,開始裝瘋賣傻,希望能夠躲過他們的進一步迫害,並尋找機會逃出魏國。最終,孫臏成功了,他去了齊國,開始在那裡展示自己的才幹。

雖然,孫臏身體殘疾,但是,卻一點也沒有受影響,在齊國開始了他開掛的人生。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均是孫臏策劃,兩場戰爭給魏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讓名不見經傳的齊國名聲大震。從此,齊國正式取代魏國,成為中原最強大的國家。由此可見,孫臏進入齊國,不僅是魏國的損失,還是他們為自己不愛惜人才付出的慘痛代價。

後來,魏國內部大臣們相互爭鬥,讓那些賢才看不到希望,他們自然就離開了。

然而,秦國卻是有名的人才接納國,很多人才被他們接受。因為,與魏國相反,秦國內部十分開明。秦穆公時期,曾用五張羊皮換來了百裡奚;秦孝公時期,開始不拘一格重用人才,正是這個原因,商鞅、張儀、範睢等人才前來秦國,輔助他們的君主建設國家。

影視劇《大秦帝國》中,公叔痤臨死前向魏惠王推薦了公孫鞅,甚至,他說出了這麼一句話:「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他請求魏惠王接納他的意見,如果不接納,也不要輕易放過公孫鞅,一定要將他留在魏國。可是,魏惠王偏偏不相信他的話,直接放了公孫鞅,使這位不世之才離開了魏國。

之後,公孫鞅了解到秦國向各地發出的《求賢令》,心裡十分感動,於是,決定前往秦國。秦孝公很熱情地接納了他,並任命他為大良造,主導國家變法的事情。最終,公孫鞅主導的「商鞅變法」使秦國走上了變革之路,奠定了秦國的強盛。而且,秦國的強大也威脅到了魏國,因為,他們之間有過戰爭。

此外,這次戰爭也是檢驗秦國變法的成效,結果,魏國慘敗,漸漸衰落。公孫鞅出逃魏國,導致魏國失去了像秦國一樣變法的機會。等到公孫鞅在秦國大放光芒時,魏惠王不僅意識到自己錯過了一位名士,還想起了老臣公孫痤臨終前對自己說的那些話。魏惠王悔不當初,只是為時已晚。

可魏國還是那樣,沒有真正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

此外,張儀還是一個例子。張儀是真正的魏國人,本來他的想法是為祖國效力,讓祖國強大起來。只是,魏王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即使他說幹了口水,魏王還是無動於衷。於是,張儀前往楚國,後去了秦國。在這個過程中,他確實靠著自己的本事成就了一番事業。

之後,由於失信於諸侯,他只能依附於秦國。張儀來到秦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破解了困擾秦國多年的六國「合縱策略」,解除了秦國的危機。可以看出,魏國已經留不住人才了。有了商鞅和張儀這兩個例子,魏王還是沒有清醒,他又錯過了一位名士範睢。

範睢也是魏國人,他曾擔任魏大夫的舍人。因為,得罪魏大夫和魏國丞相,範睢差點被他們打死,最後只剩下一口氣。之後,範睢死裡逃生,選擇離開這個沒有人情味的國家,去尋找自己的夢想。後來,他來到秦國,竟升任了秦國的丞相。

在任上,範睢提出了內部要清除三貴、加強王權,外部要接連遠方的國家、侵佔臨近的國家。由於範睢的主張,秦國發動了兼併其它國家的戰爭。而且,範睢的「遠交近攻」被秦王奉為國家策略,並一直貫徹下去。不久之後,魏國成為了秦國的附屬國,不知道此時的魏國是什麼感受。

戰國時期,魏國的君主是一代不如一代,導致前來投靠的賢才大量流失。而且,魏國明明有很多人才可以使用,但卻被他們的君主白白浪費了,真是可惜!

試想,這些人才如果能夠留在魏國,魏國的歷史將會被改寫。然而,歷史沒有重來的機會,失去了就是失去了,魏國人也該為此付出代價。

公元前225年,魏國流失的這些人才,反過來攻打魏國,終於把魏王打怕了。

參考資料: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史記·卷五·秦本紀》】

相關焦點

  • 戰國時期,魏國流失了六位頂級人才,讓四個國家崛起!
    戰國250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 由於魏國地處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在李悝變法之後,魏國走向強盛,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在魏文侯、魏武侯之後,魏惠王沒能鞏固魏國的霸業,反而讓魏國走向衰落。
  • 戰國時六國的人才市場,魏國究竟流失了哪些頂級人才
    魏國在戰國中算是一個比較奇特的國家,在戰國末期魏國給人的存在感並不強,只比韓國多一點,這也是與魏國的國力在戰國末期衰弱的太厲害有關。要說魏國國力巔峰期在什麼時候毫無疑問的,就是在魏國立國時,當時魏國國君魏文侯是雄才大略的君王,他是一個識人善用的國君,魏文侯在位期間重用李悝變法使魏國國力遠超其餘諸侯國。
  • 戰國時期,齊國流失了三位人才,其中一位成為秦國名將!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齊為田齊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334年,齊侯田因齊稱王。齊湣王時期,齊國對外擴張,南吞宋國,西卻強秦,後招至五國伐齊,國勢大減。因此,自五國伐齊後,齊國在戰國七雄中失去了存在感。換而言之,對於戰國時期的齊國,雖然在前中期非常強盛,但是,在戰國中後期,齊國走向了衰落。
  • 戰國初期魏國到底有多囂張,戰國七雄被他打了六個
    說起戰國時期,我們最先想到的國家是秦國,畢竟這個國家在後來滅了六國統一天下。不過在戰國初期的時候秦國可以說是不入流的國家,中原國家都看不起這個國家。戰國初期最威風的國家是魏國。魏國在戰國初期是第一個變法的,是第一個稱霸的。而且魏國的霸業持續了三代人,進行了半個多世紀。可以說戰國初期完全就是魏國的天下。
  • 假如你穿越到戰國時期,下面四大強國,你最想加入哪個國家打天下
    假如你穿越到戰國時期,下面四大強國,你最想加入哪個國家打天下? 1、秦國 秦國歷史沿革來說,是一段bai波瀾壯闊的野心家的歷史,他的出現的存在,代表了中國夏商周貴族階級政治的破滅和「聯邦制」國家的結束,古代中華進入了大一統國家和門閥士族政治的時代。
  • 戰國七雄中最憋屈的國家是誰
    戰國時代,群雄並起,其中有七個國家貫穿整個戰國時代,表現最耀眼,後世稱為戰國七雄。這七個國家分別是齊、楚、燕、秦、趙、魏、韓,但是其中有一個國家,在整個戰國時代沒有一次雄起過,一直作為配角出現,這個國家就是韓國。
  • 戰國的局勢,遠非七國所能概括,混亂的戰國時代,唯有兼併爭奪
    每每提到戰國時期,很多人首先就想到的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確實,這七個國家是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但並非是全部。只能說這七國恰好在當時的政治、戰爭之中處於漩渦中心,使得其更加充滿了代表性。加上主要的大規模戰爭都是圍繞這七個國家所展開的,也就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將戰國定式在了七國之間。
  • 戰國時期的魏國,被稱為人才輸送基地,它給六國輸送了多少人才
    以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掉智氏,此時的晉國已經名存實亡,國君根本沒有什麼實權,三晉瓜分了晉國,這也被稱為是戰國的開端(還有田氏代齊),歷史進入到戰國時代。昔日的大國晉國被瓜分為韓趙魏三個國家。但是雖然瓜分了晉國,可是韓趙魏三家並沒有被周天子承認,在公元前405年齊國發生內亂。田會)反叛,並向三晉求援。當時為家的主事人是魏斯,他任命翟角為主帥,帶領趙、韓兩氏的軍隊,一路攻打到齊長城。
  • 傳統經濟強國齊國,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錯誤外交是滅亡原因之一
    導語:春秋戰國,齊國堪稱傳統大國,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錯誤外交策略是滅亡原因之一縱觀整個春秋戰國時期,能稱為傳統大國和強國的國家屈指可數,這其中就有春秋時的晉國,齊國;戰國時的魏國、楚國、齊國、秦國;其中秦國自戰國中期,商鞅變法之後才強大起來,之前存在的狀況是
  • 普通人穿越到戰國時代,七雄哪個國家最好混?
    傳統意義上中國的戰國時代,從三家分晉到秦滅六國兩百多年的時間段。期間各國展開了各式各樣的變法圖強與兼併戰爭,也是中國農業、思想、軍事等領域大力發展的黃金時期。那麼在這個圖強求存、朝不保夕的年代,戰國七雄中哪個國家最適合普通人生存呢?
  • 「人才流失」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人才流失,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brain drain 人才外流,人才流失Britain suffered a considerable brain drain to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 作為戰國時期人才輸出基地的魏國,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玩死的?
    戰國七雄爭霸,最終由秦國橫掃六國完成大一統的千秋偉業,這其中當然要歸功於秦國君主的深明大義,同時也少不了手下將領的高素質高情操,但殊不知,秦國打天下倚仗的幾位名人包括商鞅,張儀和範雎竟然出奇的都是來自外國,而且竟然是同一個國jia魏國這真是造化弄人。
  • 戰國時期:最該死的國家——燕國,秦國統一六國的大功臣
    殺國王、毀宗廟,搶財寶,齊國對燕國百姓造成了難以恢復的創傷,後來繼位的燕昭王以復仇為己任,禮賢下士,招攬人才。招攬來的人才中,以樂毅,蘇秦最為出名(見於《戰國縱橫家書》)。從燕國來到齊國的奸細蘇秦鼓動野心勃勃的齊湣王滅亡宋國,給齊國周圍的三晉韓、趙、魏帶來難以言語的威脅。
  • 作為戰國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韓國是如何並列七雄的?
    戰國有七雄,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國是戰國時期最頂尖的存在,而其中的韓國爭議頗大,一是因為韓國是第一個被秦國滅國的,二是戰國時期韓國實在是沒有幹什麼事,存在感極低,如果不是列入戰國七雄之一,很少有人能記住這個國家。韓國的實力真的很低麼?韓國為何會被列入戰國七雄之一?
  • 春秋戰國時期存活最久的國家,越國有1900年
    春秋戰國時期存活最久的國家!5,齊國,823年6,楚國,817年7,秦國,563年(秦朝15年)8,韓國,173年9,魏國,178年10,趙國,181年戰國七雄在前篇詳細講過,但是春秋戰國時期存活最久的其實並不是秦國,也不是戰國七雄,而是另外幾個國家,其中存活最久的是越國,前後長達1900年。
  • 魏武卒在戰國時所向披靡,曾打得秦軍節節敗退,為何後期不行了?
    這樣的模式是中國歷史上首創,其它國家基本都是和平時期在家務農,需要打仗的時候國家徵召入伍的軍隊就不是一個層次,所以當時的魏武卒可以說是無敵的存在,魏武卒不僅武器精良,身體強壯,而且還有著相當強的軍事素養。在戰場上可以做到令行禁止,攻守有度,有著多種戰術配合。
  • 這個國家這麼弱,為什麼還是戰國七雄之一?
    雖然韓國實力在戰國七雄中屬於較弱一檔無人質疑,但它依然擁有比其他小國明顯高一檔的實力。確確實實參與了戰國時期許多的重大歷史事件。前335年秦伐韓,前318年韓等五國伐秦,前317年秦伐韓斬首八萬,前316年韓伐秦,前314年秦敗韓,前308年秦伐韓斬首六萬,前303年秦伐韓,前296年韓等五國伐秦,前293年韓魏伐秦,前291年秦伐韓,前286年秦又伐韓,前264秦又又伐韓斬首五萬,前263、262、256秦又又又伐韓……雖然韓對秦輸多贏極少,但這也證明了韓國的實力,能被打這麼多次還跟小強一樣活著
  • 動漫中的「悲催」勇者們,他不僅打不過魔王,還被魔王「魔化」
    在動漫當中「勇者」們,代表正義的夥伴,他們不僅擁有一顆拯救蒼生的責任,而且也遇到邪惡從來不會低頭,這讓動漫中的勇者們更加深受粉絲們的喜愛,也讓他們成為正義的化身,但是有些勇者們卻非常的「悲催」,本以為勇者都是主角,但是隨著魔王動漫的發展,有些動漫中的勇者們成為了配角,而有些勇者們不僅打不過魔王
  • 春秋戰國103個國家,你知曉多少?
    其實我們所說的春秋戰國時期,根據編年體來說可以說是東周時期,論述整個春秋戰國,我們第一便想起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但是,整個春秋戰國時期,去並不只有這幾個諸侯國在相互爭鬥,整個春秋戰國時期,一共有103個諸侯國,除了七雄之外,有一些國家,我們聽聞過故事,卻不知曉存在的時期。
  • 如果在春秋戰國時期孟婆是哪國的妖怪?打一國家名。以上是10月10日...
    如果在春秋戰國時期孟婆是哪國的妖怪?打一國家名。以上是10月10日的盛之年華燈籠鬼猜謎問題,答案一如既往非常的冷。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孟婆是哪國的妖怪,為什麼這道題的答案是這樣的吧。 如果在春秋戰國時期孟婆是哪國的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