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作死,弄了一個烽火戲諸侯,讓天下諸侯離心離德,最終導致的結果是自己被犬戎殺死,周平王繼位動遷洛陽,自此歷史進入到了春秋時代,此時的周天子只是一個象徵,只剩下王畿周圍不大的地盤,反而是諸侯擁有更為強盛的勝利。
春秋無義戰,大小諸侯之間連年發生戰爭,陸續出現了春秋五霸,他們表面上是尊王攘夷,實際上是為了自己的霸主之位。其中晉國也是春秋時期的霸主,晉文公稱霸,晉國也是當時的大國,然後隨後晉國也慢慢的走向了衰落,最終晉國的大權落入卿大夫手中,其中主要有四家,韓趙魏和智氏,最終韓趙魏三家聯合滅掉智氏成功的把持大權。
以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掉智氏,此時的晉國已經名存實亡,國君根本沒有什麼實權,三晉瓜分了晉國,這也被稱為是戰國的開端(還有田氏代齊),歷史進入到戰國時代。昔日的大國晉國被瓜分為韓趙魏三個國家。但是雖然瓜分了晉國,可是韓趙魏三家並沒有被周天子承認,在公元前405年齊國發生內亂。田會)反叛,並向三晉求援。當時為家的主事人是魏斯,他任命翟角為主帥,帶領趙、韓兩氏的軍隊,一路攻打到齊長城。
俘虜了齊康公,當時魏斯對齊康公說,他們什麼都不會要,但是要齊康公和他們一起去見天子,請求天子天子冊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認韓、趙、魏三家為諸侯。
知道得到周天子的承認,那麼以前晉國的卿大夫們,一躍成為了真正的諸侯國,我們可以看出來,韓趙魏三家被承認為諸侯的時候,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打敗了齊國,俘虜了齊康公(被流放),在這個過程中魏家的魏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魏斯是何許人也,他就是魏國第一任正式君主,姬姓魏氏,是魏國的第一任諸侯,後世稱魏文侯,是他一手締造了真正的魏國,當時魏國所處的位置十分不好,西有秦、韓,南有楚,北有趙,東有齊,魏國所處的地方易守難攻,於是魏斯開啟了魏國變法圖強之路,可以說,在戰國時代魏斯最先變法,也使得魏國最先強盛。
魏國是戰國第一位霸主,魏國的強盛得益於魏文侯(魏斯)重用人才,之後的魏武侯也是一樣,當時的魏國國力強盛,魏武卒橫行天下,人才濟濟,可是後來魏國卻成為人才輸送基地,這也使得魏國迅速衰亡,魏國到底為六國輸送了多少人才?
魏國為其他國家輸送了多少人才,這一點無法確切的統計,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絕對不在少數,其中出名的人才,或者說在關鍵時刻其關鍵作用的人才,這正是這些人才讓魏國傷透了腦筋。
要說出名的還是這麼幾位,他們可以說改變了魏國的國運!其中第一位當屬商鞅,當時他應該叫公孫鞅,他在魏國相國公叔痤處任中庶子。公叔痤告訴魏惠王,公孫鞅此人有大才,應該任用為魏國的相國,如果不用的話,那就殺了他。
當然了魏惠王沒有聽,最終公孫鞅去了秦國,見到秦孝公,幫助秦國實行變法,最秦國強盛,而且秦國強盛之後,第一就拿世仇魏國開刀,從此魏國開始在秦國鐵騎之下討生活了,要知道商鞅原本可以為魏國更好的效力的,被魏國讓給了別人。
其實當時魏國可以有一個傑出的軍師孫臏,孫臏和龐涓是師兄弟,他來到魏國其實也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可是在龐涓的操作下,孫臏遭受酷刑,最終逃到齊國,成為齊國的軍事,指揮齊國絕對在桂陵和馬陵打敗魏國精銳,打碎了魏國的大國之夢。
孫臏也可以說魏國送出去的人,本來魏國可以有天然擁有孫臏的優勢,可是他們沒有用,還給自己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如果說商鞅讓秦國在國力上徹底強過魏國,孫臏在軍事上給魏國一擊,那公孫衍這一位地地道道的魏國人,讓魏國損失了大片土地,公孫衍在魏國根本得不到施展才華的機會,於是他來到了秦國。
在公孫衍的指揮下,魏國先割讓了秦國和魏國交界地帶的陰晉,當初魏國的吳起就是在這裡擊敗秦國五十萬大軍逼迫秦國割佔河西之地。不久公孫衍又一次率軍打敗魏國的河西守軍,徹底佔領了河西之地,導致魏國在西部的屏障完全沒有了,魏國暴露在秦國的鐵騎之下。
不僅公孫衍,還有一位魏國之人為秦國效力,他就是秦國的相國張儀,他在魏國也沒有被重用,後來他來到了秦國,此時的秦國是秦孝公的兒子嬴駟在位,張儀到了之後被嬴駟拜為上卿,並幫助秦國開展了連橫的外交,讓秦國進一步強大,而嬴駟也順利稱王,成為秦國的第一位王,張儀擔任秦國相國之後,讓秦國的影響力更進一步。
《大秦帝國之縱橫》裡,身為魏人的張儀回到魏國幫助秦國討要河西,還被魏王給打了一頓,並且說他為什麼要幫助秦國欺負母國。其實魏王也不想想,這些人如果在魏國得到重要,還會到其他國家嗎?
即使這些人在魏國也不會得到重要,只有到了他國才會被重用,這幾位是魏國輸送的頂尖人才,其他也一定有,但是不一定有這麼出名而已。
魏國強盛是因為重用人才,衰落也在於上他國輸送人才,所以說無論什麼時候人才都是重要的,魏國的前車之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