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個周末帶著寶寶在樓下跟鄰居家的閨女一起玩耍,鄰居說:「我家閨女最近不知道怎麼了,手腳和身上的皮膚有點黃,我懷疑是黃疸呢。」
正常情況下,黃疸在新生兒的身上比較常見,而鄰居家的閨女已經快滿一歲了。我突然想起之前有個醫生朋友曾告訴我,寶寶的飲食不當也會引起皮膚變黃,很多新手爸媽會誤認為寶寶是得了黃疸。
當時正值秋冬季節,市面上蔬果種類十分豐富,我便問鄰居:「最近你都餵寶寶吃了哪些輔食啊?」
鄰居回道:「西紅柿、胡蘿蔔、山芋,我基本上每天都會給她吃。」
聽了鄰居的描述後,我將醫生朋友的建議告訴她:「西紅柿和胡蘿蔔都富含胡蘿蔔素,你每天都餵寶寶吃,寶寶很可能是進食太多胡蘿蔔素才導致皮膚發黃的。」並建議她先停餵一段時間再觀察觀察。
寶寶添加輔食後,需要膳食均衡,但食材選擇一定要科學合理,不然也有可能像鄰居家寶寶這樣一不小心成了「小黃人」。日常生活中,哪些食材富含胡蘿蔔素呢?為什麼胡蘿蔔素會讓寶寶變成「小黃人」呢?輔食的食材選擇有哪些注意事項?職場媽媽為您一一道明。
01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
生活中很多常見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比如胡蘿蔔、西紅柿、南瓜、柿子、柑橘類水果及芒果等。
02為什麼寶寶會變成「小黃人」
寶寶在短時間內攝入過多的柑橘類水果或胡蘿蔔等都有可能變成「小黃人」,這是因為短時間內大量食用含胡蘿蔔素多的食物,當胡蘿蔔素不能及時在體內轉化成為維生素A時,過量的胡蘿蔔素就會流入血液進入循環系統,傳遍全身,容易與表皮親脂蛋白結合,使皮膚變黃。黃色通常會出現在手心、腳底、臉上。
不過變成「小黃人」的情況只是暫時的,只要停止食用富含胡蘿蔔素的果蔬,過一段時間就會恢復正常,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03食材選擇的注意事項
① 輔食添加應該種類豐富
《7-24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建議:寶寶輔食添加,應該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添加達到食物多樣。 一般推薦寶寶每日攝入輔食的食物種類不低於15種。所以,媽媽們在選擇食材時,儘量避免給寶寶長期食用同一種食物,做到營養均衡。
② 選擇綠色健康的食材
寶寶的輔食食材一定要選擇優質、安全、新鮮的食材。食材製作過程要保持清潔,生熟分開。輔食應單獨製作,充分加熱,即做即食,不給寶寶吃剩飯剩菜。
③ 順應餵養,不強迫餵食
不少寶寶都會出現拒絕吃輔食的情況,這時家長可以採取更換食材種類或檢查食物性狀是否符合寶寶的口腔發育需要等方式來促進寶寶進食。如果寶寶僅僅是因為不餓才拒絕進食,父母應該尊重寶寶的選擇,絕不強迫餵食。
結語:寶寶變成「小黃人」無需太過緊張,只要均衡膳食,科學餵養,一段時間後,就會回到原先的小可愛模樣。這次的經歷也讓我感受到,為人父母后,更不能停下學習的腳步,了解更多科學養育的知識,才能讓我們在孕育過程中多份淡定,少走彎路。
喜歡就請關注我,職場媽媽育兒路,每日分享孕育小知識,與您一起探討孕育的點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