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是《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中的主角,柯南道爾筆下塑造的成功偵探家,有神探之稱。柯南道爾寫作特點是科學和專業,作品中善於設置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情節呼應,布局合理,運用因果推理和演繹法推進小說情節,扣人心弦。為什麼?柯南道爾不讓福爾摩斯談戀愛、又讓福爾摩斯死而復活!
柯南道爾,全名是阿瑟·柯南·道爾(1859年5月22日-1930年7月7日),生於蘇格蘭愛丁堡,因塑造了成功的偵探人物──歇洛克·福爾摩斯而成為偵探小說歷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福爾摩斯探案集》(包括《血字的研究》、《四籤名》、《巴斯克維爾的獵犬》等)開闢了偵探小說歷史「黃金時代」,是一部不朽的經典之作,風靡全世界,為歷史上最受讀者推崇的偵探小說。除此之外他還曾寫過《失落的世界》等多部其他類型的小說,其作品涉及科幻、懸疑、 歷史小說、愛情小說、戲劇、詩歌等。他是當之無愧的文學大師。
有一次,柯南道爾將他的著作的戲劇編寫權出賣給當時有戲劇界「拿破倉」之稱的弗羅曼。他對弗羅曼說:「戲裡的福爾摩斯不許有戀愛事件。」當下弗羅曼雖然不以為然,但仍滿口答應了這個條件。但是在弗羅曼聘請吉萊特替柯南道爾的小說改編為劇本的時候,弗羅曼並沒有將柯南道爾的這個條件告訴他。於是吉萊特就迎合一般西方觀眾的心理,編了一些浪漫戀愛故事進去。
一年之後,弗羅曼和吉萊特在英國與柯南道爾見面,因為這是《福爾摩斯探案》第一次搬上舞臺,柯南道爾非常關心和重視。吉萊特將他的原稿讀給柯南道爾聽,請他指正,只是一句也不提起那戀愛故事的話。終於使柯南道爾對劇本表示了滿意。這個劇本上演之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後來柯南道爾雖然也知道改編者違背協議,但事過境遷,況且戲劇既然被觀眾認可,也就無話可說。
福爾摩斯的死。1891年11月在一封給母親的信中柯南道爾寫道,「我考慮殺掉福爾摩斯把他幹掉,一了百了。他佔據了我太多的時間。」1893年12月在《最後一案》中,道爾讓夏洛克·福爾摩斯和他的死敵莫裡亞蒂教授一起葬身萊辛巴赫瀑布。原因是柯南道爾厭倦此角色,刻意安排。這之後,他去寫了一部無人問津的歷史小說。10年以後,由於讀者的強烈要求,他寫了空屋,又讓福爾摩斯神奇的復活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福爾摩斯死了又復活!柯南道爾最大的苦惱,是自己的寫作完全被「福爾摩斯」所取代,時間和精力,實在是厭倦了,想換一種方式寫作。其二《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稿酬豐厚,達到了當時文學作品的最高水平,甚至一度達到了每一千字100英鎊稿酬的天價,柯南道爾不得不走下去。搞得自己疲憊不堪,耽誤了其他藝術形式的創作。三是讀者強烈要求,加上創作其他體載作品,讀者並不買帳,因此拾起續寫。
為什麼書中不讓福爾摩斯談戀愛,到他人將其搬上舞臺還特別強調這一點,這應該是柯南道爾的純粹和無情了。小說作品中的福爾摩斯說:感情用事往往是失敗的罪魁禍首。認為感情用事會干擾推理,尤其男女之間。為了職業和敬業,柯南道爾要求實在是完美到苛刻的地步,以至於福爾摩斯成了「孤家寡人」。日常生活中的柯南道爾卻是另一種人,柯南道爾在自己前任妻子患肺結核病重時,自己卻溜出來找情婦珍·勒奇偷歡。前任死後,情婦成為後任,柯南道爾做事還說得過去。
柯南道爾不讓福爾摩斯談戀愛以及死後復活,原因和背景因素很多,究竟為何!恐怕柯南道爾自己都說不清楚。在此繞了一圈回到原點,目的是面對任何文字,不要信那些說得天花亂墜,甚至於人五人六的,你如果全信,可能就上當受騙了,好事壞事都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文/蔡駟 圖/網絡)(文/圖如有侵權,感謝聯繫予以刪除)